跑遊元朗八鄉 (17) - 觀音山凌雲寺

跑遊元朗凌雲寺,由元朗市沿錦田河治河路跑,途中會經過北圍城門新村協天宮,和一條隱世吳氏小村莊永美村,河旁全程有一條車路連貫,當中已經分開了三個路段,包括治河路、錦泰路及橫台山散村路,走到盡到便會跑到粉錦公路。

要到八鄉觀音山,便要穿過橫台山永寧里及羅屋村,途中不能錯過永寧里圍門外的水池倒影,在村屋中穿梭,可以看到羅屋村羅氏宗祠,以及村中的巨型大樹。

離開羅屋村往林錦公路走,經過八鄉古廟路口、金壘餐廳以及八鄉巴士站,由元朗跑到八鄉這裡剛剛好十公里,不過有一點要注意,元朗市往八鄉跑是朝向東方,剛升起的太陽會迎面照射,一路跑,額頭會被曬得熱烘烘。

登上凌雲寺,先要讚頌寺內遇到的一位女義工,她放工下工作,向我們介紹寺內各處地方,細心地帶領我們由飯堂、走至客堂、大雄寶殿以至禪室,最後還咐我們別忘記遊覽寺外的花園,滿有菩薩心腸。在禪室裡,當時我們還擔心會打擾到一位師太正在閱經念佛,想不到師太竟然提議把燈光亮起來,好讓我們看得更清楚,心裡好感觸,亦感到萬般不好意思(當然無開燈)。也要感謝 @SiShum 和 @KawaiTang 在資料上的提供及討論。

現時凌雲寺之中,已經看不到當年凌雲靜室的㾗跡,只有寺外那一塊重修碑誌算是古物,在寺內大雄寶殿裡,仍然懸掛起數幅牌匾,從中可以看到二十年代元朗社會鄉紳人物的名稱。

140921 1409401808743
↑ 制作一張1977年與 2014年的凌雲寺對比圖,昔日荷花池滿佈荷葉,池中種有竹群。

 

 

跑遊凌雲寺路線

↓ 沿途用 My Tracks 記錄,把跑遊凌雲寺路線圖 保存在 Google Maps 之中

140921 runningmap

 

 

五個跑遊凌雲寺原因

凌雲寺位於八鄉觀音山麓,位置較為偏僻,這一幢寺院的由來,跟元朗錦田鄧氏息息相關,曾經跑遊元朗好幾處地方,這些地方曾經有鄉紳成為了凌雲寺歷史中的人物:

凌雲寺的故事,主要源自幾篇舊文獻,包括宋學鵬之凌雲寺史、凌雲寺重修碑誌,以及笩可之大嶼山誌,當中有些故事在正史中已經無法追蹤,就當是一個感人的考悌故事去欣賞。

1)錦田水頭水尾村,因為鄧氏於明朝初期興建凌雲靜室,供鄧氏一位繼母修佛

2)錦田鄧氏興建凌雲靜室的家族成員,有成員遷移厦村發展。

3)民初時期、祠堂村鄉紳鄧伯裘捐地,凌雲寺才發展成今天的規模。

4)厦村的古寺靈渡寺,跟八鄉凌雲寺同樣悠久歷史,屬香港境內三大古剎之一,是元朗區方圓約十公里內的兩幢古剎,環境幽雅。

5)跑遊過元朗十八鄉區內的佛寺,亦源於曾經在凌雲寺修行的法師。

140921 1409403622927
↑ 凌雲寺內的荷花池、小橋以及一根巨木橫跨湖中

 

 

1) 錦田鄧氏建凌雲靜室

曾經跑遊元朗錦田 – 圭角山岑里田北圍、錦田雞公嶺水頭村水尾村,水尾村有一幢鄧氏宗祠鎮銳鋗鄧公祠茂荊堂,建於清初復界後(1685),紀念明朝時期錦田鄧洪儀其中三名兒子:鄧鎮、鄧銳及鄧鋗的名字,此三兄弟亦是興建凌雲寺前身「凌雲靜室」的。

他們的父親鄧洪儀跟凌雲寺有莫大淵源,因為當年鄧洪儀的弟弟鄧洪贄曾經涉及一宗謀反案受到株連,被朝廷判遣戍遼東,兄長鄧洪儀怕其弟於遣戍途中遭遇不測,仍冒弟名代戍遼東,亦正是鄧族「代弟戍邊」的故事。鄧洪儀戍邊期滿後獲准回鄉,途中滯留江南,以題詩賣字為生,後來被一位陳姓富翁賞識,聘請鄧洪儀家塾教師。後來鄧洪儀與富翁養女為妻,並再育一子鋗。

鄧洪儀死後,他妻子帶同兒子鋗返回錦田歸宗,不久鋗不幸去世,欽鎮銳三兄弟於錦田東北觀音山修建「凌雲靜室」予繼母黃氏奉佛靜養,而這個靜室後來發展成現時的凌雲寺。

→ 伸延閱讀:跑遊元朗錦田 – 圭角山岑里田北圍、錦田雞公嶺水頭村水尾村

130920_10-32-06_HDR_1
↑ 錦田水尾村鎮銳鋗鄧公祠,供奉鄧洪儀其中三名兒子:鄧鎮、鄧銳及鄧鋗,至於鄧洪儀長子鄧欽,鄧欽修建凌雲寺,鄧欽一房己建有清樂鄧公祠,紀念鄧欽長子鄧清樂。

 

 

2) 代弟戍邊後,鄧氏向厦村發展

從古至今,每一篇介紹凌雲寺的文章,都描述了凌雲寺跟錦田鄧氏的關係,點到即正,其實這個故事還有最後一段的,由我來補充。

鄧洪儀代弟戍邊期滿後客異鄉,他的妻子於錦田東北觀音山之「凌雲靜室」奉佛靜養。後來,弟鄧洪贄則見厦村位置面向后海灣,有利捕漁及鹽業,與鄧洪惠帶同族人遷居厦村,成為了厦村的開基祖。鄧洪贄則由移居至東頭村 (東頭里),而洪惠則落腳於祥降圍 (西頭里)。

曾經跑遊至元朗厦村鄉 – 厦村市、錫降圍、新慶圍,介紹過元朗厦村於清朝乾隆十六年 (1751年) 建有一幢鄧氏宗祠「友恭堂」,以紀念開基祖先鄧洪贄與鄧洪惠的兄弟情誼和開基付出,其中一位開基祖鄧洪贄,正是鄧氏「代弟戍邊」其中一位主角 – 弟。

如果當年鄧洪儀未有代弟戍邊,厦村的歷史或者開基祖的名字一定會改寫。

→ 伸延閱讀:跑遊元朗厦村鄉 – 厦村市、錫降圍、新慶圍

130505_1367771474174
↑ 厦村鄧氏宗祠,內有朱熹的考字帖「孝」字

 

 

3) 近代鄧伯裘捐地發展凌雲寺

跑遊過元朗錦田祠塘村鄧伯裘故居,鄧伯裘又名鄧紹泰,又名鄧衍庭,是凌雲寺關鍵人物,鄧伯裘居於錦田祠塘村,他捐出觀音山土地地權,重新修葺成為現時凌雲寺規模。不少佛教文章說鄧伯裘被說服皈信佛教,相信是後人添加氣氛而增加的一環。1933年鄧伯裘把八鄉土地給吳郁青興建別墅,發展出錦上路西鐵站旁之吳家村。

鄧伯裘的兒子鄧乾新,在另一篇跑遊文章「跑遊元朗乾新樓 – 尼克遜圖書館」也有提及,鄧乾新是十九世紀初錦田鄉紳鄧伯裘的兒子,鄧乾新曾經擔任鄉議局第 13 屆主席 (1957-1959年),他於四十年代曾經獨資創建元朗首間戲院「同樂戲院」(即現時開心廣場),並在大馬路開辦「好相逢酒家」,承繼鄧伯裘經營之泰祥油廠。

→ 伸延閱讀:跑遊元朗錦田 – 祠塘村鄧伯裘故居跑遊元朗乾新樓 – 尼克遜圖書館

140203 101653_1
↑ 位於錦田祠堂村之鄧伯裘故居,被評為歷史性建築物

 

 

4) 凌雲寺屬於現存香港三大古剎之一

曾經跑遊元朗厦村鄉靈渡寺,香港大三古剎指杯渡寺(青山禪寺)、靈渡寺和凌雲寺。前二者已改由在家人管理,只有凌雲寺仍是出家人潛修念佛的道場。

靈渡寺跟屯門青山禪院,處於同一山脈,同樣是杯渡禪師的修道地方;靈渡寺跟凌雲寺一樣與鄧氏關係密切,曾經為新界鄧氏分別譜出「母慈」「友恭」和「孝悌」等故事。還有一個共同點,凌雲寺與靈渡寺都建立在山溪旁,而兩寺皆是曾經歷了道教與佛教之間的演變成。

到訪過青山禪寺及靈渡寺,又怎能錯過凌雲寺。

→ 伸延閱讀:跑遊元朗厦村鄉靈渡寺,流一公升的汗水

2013-05-19_09-59-51_HDR_1
↑ 元朗厦村鄉靈渡寺,門楣上「靈渡寺」三字由清未墨翰將軍張玉堂所寫

 

 

5) 從凌雲寺發展出來之佛寺

曾經「跑遊元朗港頭村 – 真安寺」。港頭村真安寺於戰前 1934 年由凌雲寺之如真大師興建,現時真安寺一直舉辦各種法會、佛教及佈施活動。真安寺中一切自給自足,算起來已經有 80 年歷史。現時由釋秉鴻法師與其他大師共同管理寺內事務。數年前真安寺得到十方善信捐款重修,延續了真安寺的佛法慧命。真安寺跟凌雲寺有源(緣),所以要去凌雲寺參觀。

→ 伸延閱讀:跑遊元朗港頭村 – 真安寺

140922 DSC_2067
↑ 現時凌雲寺主殿的外貌

 

 

登觀音山 遊凌雲寺

凌雲寺位於觀音山,從八鄉迴旋處可以清楚看到觀音山的山形,像一位觀音大土的身影,配合兩旁的山勢,形態似一個觀音坐蓮,相信昔日樹蔭稀疏時更為明顯。

這一種突然拔起的山勢,是屬於過億年前香港形成時期的火山口,曾經有人告訴我,早年在觀音山的頂處還仍然有蒸汽噴出。

新安縣誌有介紹過觀音山:「觀音山在城東南大帽山帳內奇峰峙仰千霄漢頂有觀音廟;觀音廟在大帽山下觀音山之麓」

從林錦公路上山,經過一處披上綠油油色彩的英泥廠,便沿山路進入凌雲寺,山路盡路有一幢凌雲寺的牌坊,刻有「凌雲寺」三字。

140921 1409944838167
↑ 到凌雲寺,必定會看到這個六十年代建築格調的凌雲寺牌坊

140922 1409465945365
↑ 凌雲寺園庭的十八羅漢像「賓度羅跋羅墮闍尊者」

 

 

半月蓮池

細心觀察牌坊的方向,頓然暸解到昔日往凌雲寺的「觀音徑」,相信昔日遊人是沿牌坊前的石階登山,反方向沿石階往山下走,可以看到一個荒廢了的半月形蓮池,池中央堆疊起的石頭小島並種有青竹,這份雅意仍然賞心。

沿路走,可以聽到觀音山溪的流水聲,正所謂碧澗流泉。在半月蓮池後,原來有一幢倒塌了大半的古屋,相信這幢便是 1933年「淩雲女子佛學社」的舊址,凌雲女子佛學社以學院式修納女眾研習佛學,前後籌辦共兩屆,亦有指這幢破樓是昔日凌雲寺地藏殿,地藏殿於民國八年(1919年)建成,內有觀音閣、藏經樓和睡佛,屋內懸掛著一口千斤大鐘,早晚一敲,晌澈遐邇。

現時破屋四周已經綠陰密麻,看不到昔日的山光鳥語,禪悅清趣,這份環境只能夠站在小溪之上去幻想,偶爾發現身處之地,是一幢由磚頭砌成的小橋,估計是著名的「普渡橋」,現時被雜草亂泥所蓋,毫不顯眼。

140921 DSC04958_1
↑ 荒廢了的半月形蓮池

140921 1410670857722
↑ 當年「淩雲女子佛學社」的舊址

 

 

普渡橋

據悉普渡橋,是民國十三年(1924)重建,當年正值妙參為凌雲寺重修之時,橋旁有黃燕庭所作碑記(碑記內容轉載自:1944年報紙文章-新界講話觀音山):

「夫觀音山麓,地藏殿前,有雙澗迴灡,而羣峰拱繞,兩水適合一溪,流通此地,非橋而莫通者,理必然也。妙參上人有見於此,謀諸善輩,羣首點胸,一舉而成,百數奏二,大土云,眾生渡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所以行深法界,普渡眾生,渡脫有情,同登彼岸,而橋名普渡者,良有以也,今工告峻,列諸芳名,鐫諸貞石,以垂不朽云爾。」

140922 1411344660962
↑ 猜估是昔日往凌雲寺必經之普渡橋

 

甘露門

今天看不到普渡橋碑記,亦沒有人再會走觀音徑這一條古道。由凌雲寺牌坊沿樓梯上去,便可到寺前的「甘露門」。甘露門頂部裝飾了二龍爭珠雕刻,由古道誠設計、梁天鵬雕作(香港藝術館有一幅梁天鵬的水墨畫作,未知道是否同一人)。甘露門前的花園擺設了羅漢雕像,喻意承佛敕命,永住世間守護正法。

甘露門兩旁掛有對聯:「祗園會上 宣絶相超宗、凌雲莊嚴 衍無住妙行」,門上石匾寫「甘露門」,建於癸卯年(1963),甘露喻佛家如來之教法,能夠通達甘露涅槃的門戶,即是理解到佛的真理言教,當眾生受到佛戒,正如饑渴得飲甘露,眾生就能解脫。

140922 DSC04422
↑ 由古道誠所建之甘露門

 

古道誠

在甘露門上罕有地出現了古道誠的名字,古道誠是誠興建築公司的東主,亦是負責建造甘露門的建築商,誠興建築公司於70年代在元朗區內興建大量新型西式唐樓住宅及商業樓宇,包括安定樓、定樂樓、鴻福樓、鴻運樓、福星樓、保輝樓、保安樓、金華樓、金寶樓、金輪樓等,還有錦田錦廬、屏山鄧乃文之華弟、藍地清涼法苑、八鄉之和合法苑、凌雲寺之門樓亭台,李祥和腐竹廠門樓及妙法寺大門,也是誠興所建。

在「跑遊 攸美新邨」文章中介紹過,古道誠是第七届扶輪社社長,也是 1973 年元朗博愛醫院的主席,在香港公共圖書館中有一篇 70年代的「香港各界人名辭典」裡頭亦有他的名字,是誠興建築、運輸及石礦公司總經理,和歷任惠州同鄉會有限公司理事長。

 

 

灑水觀音

進入凌雲寺庭院,寺前低處是蓮花池,風景甚佳。池中央有小橋及觀音像,凌雲寺位於觀音山山簏,朝向整個錦田平原,昔日寺前樹木尚未高參時,蓮池一池浮綠,於晴朗的天氣下更可以遠眺遠元朗市,飽覽大頭羊、大羅天、雞公山等眾山美景,怪不知錦田鄉紳鄧伯裘曾經把凌雲寺闢建別墅,招呼到新界觀光的政府賓客。

凌雲寺蓮花池上之觀音像,原稱觀世音菩薩(佛),別號圓通大士(道)。蓮池上觀音造型,是觀音三十三種化身之中的「灑水觀音」,灑水觀音法相的特徵是左手持淨瓶,立於蓮花或雲端上灑甘露之菩薩,喻意灑水以啟發眾生的佛性,一般灑水觀音會手持楊柳枝,而凌雲寺這尊觀音法相以右手持說法印代替。

所謂觀自在菩薩,個人認為觀音菩薩應順以山勢朝向錦田平原更徍,以灑水觀音法相大慈大悲普渡眾生。

140921 1410671317511
↑ 凌雲寺庭院中的灑水觀音像

 

 

湧出西方千葉寶

登石階抵凌雲寺正門,正門外有涼亭及香爐,凌雲寺外表典雅,外牆立面塑造出一份灰磚的效果,建築規模令人想起 1936 年建成的逢吉鄉妙覺園。

凌雲寺大門兩旁刻有對聯:「湧出西方千葉寶、遠承南海一枝春」,門頂橫匾「凌雲寺」,兩旁刻有小字:「民國十三年仲秋月吉旦重修 周觀逹拜書 妙參住持立」,周觀達書法不錯,而民國十三年即 1924年,當時凌雲寺正大興土木進行修建。

門聯中的「湧出西方千葉寶」,指西方極樂世界的千葉寶蓮,這種蓮花綻放百寶光明、這一份光正如佛法的機緣,隨著修行成就千葉寶蓮。至於下聯「遠承南海一枝春」,香港紅磡觀音廟和國內觀音寺也有使用的廟聯、指傳承南海普陀山觀世音菩薩,以一枝春喻意寺院有如春天來臨般生機渤渤。

紅磡觀音廟的廟聯是「座下蓮花,占斷西湖三月景,瓶中楊柳,分來南海一枝春」,至於占斷西湖三月景,是說觀音捉妖的故事。

妙參當年在觀音山以「南海一枝春」廟聯、建「甘露」門、設「紫竹林」和「圓通」等,全部都跟觀音菩薩有關,加上觀音山本身這尊觀音坐蓮法相,非常配合。

140922 DSC04425
↑ 凌雲寺大門外保留著一個乾隆乙亥(1755)所立之凌雲寺重修碑誌

 

 

凌雲寺重修碑誌

凌雲寺大門外,保留著三片重修碑誌,包括乾隆乙亥(1755)所立之凌雲寺重修碑誌,和道光元年(1821)滌塵募化資金重修凌雲寺。重新打成文字作記錄(若有錯字僅請相告)。

從碑誌暸解到當時凌雲寺建有樓閣,供奉文武二帝(「大嶼山誌」亦有記載觀音山有一靜室,中座安文武二帝),寺前有八景,今天樓閣不復見,至於所謂「凌雲八景」,則成為了一個謎。

乾隆乙亥 凌雲寺重修碑誌:

「嘗聞珠藏川媚,玉蘊山輝,夫川之媚不自媚,必有珠以藏之,山之輝不自輝,必有玉以蘊之,然後發其光華,增其琦瑰,以炫耀於人間,由此而推,地之稱勝不徒勝,必有神靈主宰,福蔭群生,而後使人永世克念,思報德而不忘,新安錦田鄉相去數里,有觀音山,山建凌雲寺,帽山座鎮於後,八景羅列於前,堂開佛殿,廣大精徽,門首建高閣,祀 文武二帝,義氣沖霄,文光射斗,閣上懸燈高照村塲,遠瞩如覩奎垣,且神靈丕顯,對鄉人有求必應,所以庇護一坊,由來舊矣,無何日久垣墉傾圮,神像模糊,本鄉眾信為之式煥鴻猷,宏茲院宇,新創樓台,以資壯麗,多培蘭玉,以取清芬,不日落成,嘱予為汝以誌其威,予思鄉人簽題之高誼,值事督理之賢勞,神之格思,錫以繁祉,從此壽考維祺,小子有造,賈登三倍,農慶千箱,加於前日之靈爽,想有必然者矣,信乎,地之勝有神靈以主之,雖日久而彌彰,猷之珠雖藏,而川之媚,玉雖蘊而山必輝,而安能終秘其寶光也哉,於是乎序。

欽授儒林郎太常寺博士乾隆乙亥 恩科亞元陳鴻章薰沐拜撰 

己酉恩科進士揀選衛千總 里人鄧英元薰沐敬書」

140922 kwunyumhill
↑ 重修前凌雲寺的模樣,前方是兩進建築,前有陽台,後有樓閣,供奉文武二帝(轉載自@翁靜晶

 

民國十三年歲次甲子之重建凌雲寺碑誌:

「夫觀音山之凌雲寺者,得天地之鍾靈,慶雲四野,含山川之秀麗,氣象萬千,挾北漢於羅浮,奇峰四百,帶南?于香海,遙挹二山,洵世外之桃鴻,人寰之福地也。溯其原始,創於前明歷清,于茲三百餘載矣,時之興替,代繼名流,及乎清未,民國初基,鼎易代移,人心不古,凌遲世道,日下江流,淪落禪門,鐘沉鼓寂,甚乃迷離芳草,壁破牆傾,簷網蛛絲,金容剝落,況鴨爐火冷,誰聞木樨之香,貝葉塵封,難登法元之殿,衲因游港地,覩此荒涼,惻念悲懷,進退維谷,再三思念,勉力周旋,逐同徒等,刈草披荊,十稔於斯。略形眉目,所冀十方善信,聯盟給孤之心,四海偉人,勿哂由僧之舌,果如斯願,逐使工成,此日金容煥爍於三千梵宇,玲瓏璀璨,增光於泉石,將見他年福果,庇蔭人天,德邁三垂,功歸於佛界矣。」

 

道光元年滌塵募化碑誌:

滌塵於道光元年(1821)募化資金,重修靜室的碑誌,並改名為凌雲寺,當中大部份是錦田鄧氏所捐贈,列名為首的是錦田鄧清樂公,上面介紹過清樂公是鄧欽長子,錦田鄧氏眾村包括永隆、吉慶、水頭、泰康等皆有捐獻,還有南溪南邊圍、上村甚至觀音山莆地,大部份土名要鄧氏原居民才認識。

「道光元年歲次辛己 滌塵募化

錦田鄧族施田租土名開列

土名大橯棚租斗穀柒石 係清樂鄧公送;土名雞踢山租斗穀弍石 又土名租斗穀弍石係南溪鄧公送;土名阿子壠租斗穀叁石 又土名仙人墩租斗穀叁石四斗 又土名圓嶺仔租斗穀陸斗 又土名黃茅羌租斗穀租斗壹石玖斗 又土名上村村租斗穀壹石捌斗 五共租斗穀壹拾斗零柒斗係鄧瓊賔送;土名上村石墩租斗穀叁石壹斗 係鄧龍文送;土名觀音山壠連莆地共柒石已上共租斗穀叁拾壹石捌斗錦田眾送

錦田鄉鄧深等各房祖並各圍村誼助列后

清樂祖助銀肆拾元 施租柒石;南溪祖助銀叁拾元 施租肆石;嵩閣祖助銀拾元;雲谷祖 黑沙祖 心泉祖 膺鳳祖已上俱助銀六元;廣瑜祖 泉菴祖已上俱助銀四元;雲澗祖助銀叁元;起野祖 錦田祖 桂閣祖 樂善祖 已上助銀一元;敬泉祖 抱閣祖 屐元祖 居咸祖 師旦祖 集勲祖 愚齊祖 訥菴祖 甲光祖已上俱助銀一元;永隆圍 吉慶圍 水頭村已上俱助銀壹拾六元;泰康圍泰康村助銀十弍元 錦慶圍助銀四元。

沐恩首事信耆書鄧斗光 信監鄧泰拔禮 信士鄧拔闈 信士鄧延柱 信士鄧夢葵 信士鄧景燕 信監鄧銖 信監鄧成棣

道光元年歲次辛巳小春之吉」

140921 1409490075620
↑ 為凌雲寺所創的一首詩:「凌峰拜訪甘露門、雲遊叢林小西湖」

 

 

大雄寶殿

凌雲寺大雄寶殿於民國十四年建成,由東莞陳初勝所建造,殿內堂皇肅穆。寶殿平日正門鎖上,適逢重要節日才開放,正門供奉彌勒尊佛,背後為韋馱菩薩。大殿內供奉觀世音菩薩,以及三方佛,三方佛從右至左是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佛、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喻意藥師佛解除世人苦難消災延壽,由釋迦牟尼傳佛經典法修學,最後,阿彌陀佛會將我們遣送往生西方。

大寶佛旁有油燈塔,牆上懸有牌匾,並架起一口「紅鐘」,紅鐘指掃上紅色油漆的洪鐘,洪鐘銘文寫:「觀音山庵,諸佛案前,永遠供奉,福有攸歸,勸緣鄧士璋,住持釋願從募化,乾隆二十年歲次乙亥仲冬,吉旦立,萬聲爐造」並刻有印章。

萬聲爐造是佛山一著名,明清時期佛山鑄造業鼎盛輝煌,名揚海外,在靈渡寺中的洪鐘,銘文刻上「國泰民安」,也是由佛山萬明爐造所鑄。銅鐘經常出現在古廟之中,被視為與神靈溝通的工具,所謂「鐘鼓效靈,響高天籟」,往往有善眾鑄鐘獻佛,以昭虔篤。

從洪鐘銘文中暸解到乾隆廿年(1755)有一位住持釋願從曾經募化,比起道光元年(1821)滌塵募化還要早,洪鐘上刻字清楚,不過未納入凌雲寺歷史之中。

大雄寶殿兩側,分別有禪房、客房、齋堂等,禪房中另有古鐘一口,至於地藏殿以及妙參和尚圓寂石室這一趟則未有緣看到。

140922 1410707209374
↑ 凌雲寺大雄寶殿
140922 DSC04990
↑ 凌雲寺大雄寶殿中被掃上紅色油漆的「國泰民安」洪鐘

 

 

「名山佛境」牌匾

大雄寶殿裡,十八羅漢圖之上,掛有「名山佛境」的金漆牌匾,這是民國十四年夏元朗合益公司紳董所送贈,以紀念凌雲寺大雄寶落成,牌匾中撰有一段:

「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觀音山邑之名區也,民國初妙參大法師鳬飛至此,以為絕好名勝,不可無景物目點綠之,經營十載始獲如願寺成,登高憑挑覺水天一色,霞鷺齊飛不滅勝王閣上晃日必有閻都督王子安等㕥序之但際此中原多故大陸將沉,若竟以慈悲作室通慧作門,又疑為世外桃鴻別有天地,非人間敬綴數並額目誌之。」

合益公司紳董

牌匾由合益公司紳董趙心田、趙仁山、趙秋田、鄧慶堂、楊卓南、蔡寶田、鄧英生、伍醒遲、伍礪石、黎翌才所送。合益公司在1915年成立並創辦元朗新墟,由紳鄉戴鉅臣、鄧英生、伍醒遲、梁惠戴、鄧可光、黎翌才、易贊臣等創辦,在這個民國十四年(1925)的牌匾中,這幾位紳董組合改變了。

趙心田與趙秋田是天水圍聯德公司的創辦人,趙心田的孫兒趙不弱是日後元朗的鄉紳。伍醒遲、蔡寶田、伍礪石曾經是戰前的博愛醫院董事局主席。

蔡寶田先生是新界鄉紳領袖,出自漁民家庭,後來營商成立了榮益建築公司,承接港英工程而發跡。蔡氏是元朗新墟和博愛醫院創辦人之一,有參與新界鄉議局之成立,曾經擔任博愛醫院主席 (1932-32) 和保良局總理 (1934-35)。蔡氏亦有參與設計屏山達德公所英勇祠中的紀念牌匾。蔡寶田在深圳蔡屋圍擁有土地,他在元朗橫洲建有著名英式避暑別墅「娛苑」,每當有英國官員到訪,高聳的屋頂旗杆上便會升起英國國旗。

伍醒遲與伍礪石曾經是新界抗英鬥爭民族領袖,而觀音山山腳之石頭圍,正是當年抗英戰事的最後一個據點,伍醒遲亦因此被判死刑,他出獄後創辦「作新書舍」設館教學授徒,與其他鄉紳組織元朗合益有限公司並建立元朗新墟,他曾經擔任第四屆(1923) 和第六屆(1925) 博愛醫院主席。亦為鄧慶堂六十一歲壽辰撰壽序,於1927年為厦村靈渡寺寫對聯,伍醒遲晚年信奉佛道,於1938年提倡十八鄉天后廟重修,他親自為此事撰寫重修天后古廟碑記,現時仍然保存在大廟之中。在我的一篇跑遊元朗沙埔村中,有詳細介紹到伍醒遲這一位偶像級元朗名人。

140921 DSC04988_1
↑ 元朗合益公司紳董所送贈「名山佛境」金漆牌匾

 

 

「大雄寶殿」牌匾

大雄寶殿樑上掛有一幅「大雄寶殿」牌匾,跟「名山佛境」牌匾一樣,立於民國十四年(1925)以紀念凌雲寺大雄寶落成,牌匾筆法雄渾,刻字以貼制作,由沐恩弟子鄧煒堂、鄧伯裘、陳潤枝、鄧水壽、鄧弼臣送上,牌匾刻有「香港」及「鳳鳴」印章,制作精緻。

看到鄧伯裘的名字,也通常看到鄧煒堂的名字,鄧伯裘與鄧煒堂曾經向港英政府追回吉慶及泰康鐵圍門,1919 鄧煒堂向新界理民府请求撥地興建博愛醫院,鄧煒堂屬第四屆(1932-1934)區鄉議局局長(他的兒子鄧煜坤亦為鄉議局議員)。二人與鄧水壽和鄧芬大法師於民國廿五年重建錦田天后廟,鄧伯裘和鄧煒堂於1938年成立元朗商會,二人擔任首屆正副主席。

鄧伯裘生平急公樂善,被委任為本港首任太平紳士,曾於元朗新墟開辦「泰祥油廠」,現時泰祥街便以此為名。

140921 DSC04995_1
↑ 鄧伯裘等人所送贈「大雄寶殿」金漆牌匾

 

 

恩光普照

在「名山佛境」牌匾對面,掛有「恩光普照」的牌匾,由元朗合益有限公司同人敬賀,紀念凌雲寺大雄寶殿重修落成,這一塊金漆牌匾相信是後期重修時所送,相對內容亦比較簡單。

140921 DSC04993_1
↑ 元朗合益有限公司所贈「恩光普照」牌匾,紀念凌雲寺大雄寶殿重修落成

 

 

對聯

大雄寶殿內除了牌匾,還有楹聯,其中一幅寫:「福地羡凌雲,此山中有禪院多間,羣推首剎;洞天施法雨,遠門內無塵緣半點,獨現曇花」,這一副對聯撰於民國十四年(1925)的木對聯,由陳初勝等送出。而陳初勝正是當年凌雲寺大雄寶殿的東莞建造者。

殿內有另一副對聯:「紫金聚體堂堂露,開眼也是,合眼也是;白玉毫光處處垂,有心亦然,無心亦然」,相信這個是描述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千葉寶蓮發出炫麗悅目光芒,阿彌陀佛呈現紫色金身,相貌端莊,眉間放出白玉毫光。要到這片往生極樂淨土,必須勤修念佛三昧。

 

 

飯堂木魚雲板

凌雲寺的飯堂中,有一條木魚及雲板吸引注意力,這件 1919年所造之雲板刻著「民國八年 六月香港觀音山凌雲寺雲板 觀音旦妙參立 雲板廣順隆爐造」,在旁懸掛一條木魚,一般雲板會用作召集齋膳之用,如果有機會,想聽一下木魚擊雲板的晌亮效果。

飯堂另一面牆上掛有東銘西銘,寫著:「五觀常存,千金易化,三心未了,滴水難消。」

140921 1410669119134

↑ 凌雲寺中民國八年的雲板

140921 1410669670069

↑ 飯堂中的木魚,木魚擊洪鐘,洪鐘由在旁的 TIMEX 電子鐘代替

 

 

凌雲寺 還有

這一趟跑遊凌雲寺,還有不少古物和周邊建築都錯過了,緣份未至,希望日後有機會可以再遊凌雲寺,坐車就可以了,跑步去還是太吃力。

還有這一些:

  • 觀音徑 - 想走一次昔日遊人往凌雲寺的登山古道,看在旁的圓通寺、普渡橋等。
  • 凌雲寺鐘板堂 - 據悉內有鐘板堂,其中一口銅鐘是民國六年黃承蔭堂送贈
  • 禪堂洪鐘 - 看洪鐘銘文是否刻有滌塵募化修建凌雲寺的事
  • 鄧伯裘的牌聯:「凌漢?蓮台,妙諦參來,這方寸即是天竺,雲山開梵宇,觀聽修到,那 ??送?普陀」
  • 觀音山下之「出水蓮花」的墳穴
  • 隱蓮堂 - 隠蓮堂已經不存在,據悉堂內掛有對聯,寫:「烟藏古寺無人到,坐對深堂有月來」。這副對聯是前清太史勞肇光所題的,而續妙參和尚做住持的智修,正是勞肇光的妹。
  • 圓通菴 - 同樣位於觀音山之山簏,由妙參於民國九年所建,據說內有小院平橋
  • 紫竹林 - 昔日紫竹林於民國十六年丁卯由程四姑等建,不知遺址何處

140922 1410708378889
↑ 從觀音徑上凌雲寺

 

 

凌雲寺歷史事件簿

一直把跑遊元朗時所聽到的事件,編輯成一份元朗歷史事件簿。近月閱讀了數篇關於凌雲寺的文章,當中所述的事件及年份各有千秋,既然凌雲寺屬香港古刈之一,所以嘗試從各文獻的內容歸納,把觀音山凌雲寺的歷史事件順序舖排在一起(如有錯漏敬請告之作出修改)。

另外,凌雲寺在今年(2014)三月份舉辦了一個隆重的「第十八代住持晉山典禮」,先要暸解「住持」這一份佛教僧職,就是掌管寺院,有安住和維持的意思,即是駐寺院長。透過這一份凌雲寺歷史事件簿,這數佰年間,至少出現過釋願從、滌塵、圓空、淨園等住持名字在文獻之中,不過這幾位住持的名稱,並沒有列入「十八代住持」之中。

若是依妙參大和尚中興凌雲寺來重新計算,妙參應該是第一代住持,不過妙參卻又被編為十四代主持,回顧第一至第十三代住持又跟凌雲寺搭不上任何關係,所以只能夠這樣去理解,今年衍悌法師是「凌雲寺第五代主持」(若以妙參第第一代來計算),而衍悌法師是臨濟正宗之「第十八代主持」。

 

錦田鄧氏代弟戍邊

  • 1103 鄧氏遷居於岑田(錦田)(崇寧三年)
  • 1360 錦田人鄧洪儀出生
  • 1385 錦田人鄧洪贄出生 (明洪武乙丑年)
  • 1391 錦田人鄧洪惠出生
  • 1389-1393 錦田人鄧洪贄娶何真(東莞伯)弟何迪之女為妻,即洪贄年幼 4- 8歲便娶親
  • 1393 藍玉與何英謀反案(洪武二十六年)
  • 1393 鄧洪儀卅三歲時冒弟洪贄,代戍遼東(當時洪贄 8 歲根本無法遣戍)
  • 1396 鄧洪儀卅六歲放還(洪武二十九年)
  • 1391-1398 明洪武年間,鄧族鄧洪贄(約 6-13歲)與鄧洪惠(約1-7 歲),兩位小童帶領族人由錦田分支到厦村東頭村

鄧欽建凌雲靜室

  • 1407 鄧鋗出生(鄧洪儀之幼子,於放還後兩年所生)
  • 1410 鄧洪儀五十歲病逝亡(葬於荷葉跋龜穴)
  • 1411 鄧鋗四歲亡
  • 1426-1435 年間。鄧欽建觀音山凌雲寺(明朝宣德年間)以供繼母念佛靜修及供奉洪儀木主
  • 1755 凌雲寺住持釋願從募化,鄧土璋送洪鐘(乾隆廿年)
  • 1789 凌雲寺重修(乾隆五十四年歲次己酉)由陳鴻章、鄧英元立碑為誌
  • 1821 滌塵募化重修靜室(道光元年),改名爲淩雲寺
  • 1840 靈渡寺被厦村鄧氏購入重建化解煞氣(清朝道光二十年)鄧惠麟獻鐘

妙參出家

  • 1859 妙參出生
  • 1875 妙參考中秀才 (十六歲)
  • 1878 妙參於羅浮山寶積寺(延祥寺) 出家 (十九歲)
  • 1880 妙參於南京寶華山隆昌寺受具足戒 (廿一歲)
  • 1883 妙參返羅浮山重興延祥寺,闢作十方叢林 (二十四歲)

清代凌雲寺興盛期

  • 1875 凌雲寺住持僧圓空(光緒元年),後任順德大良寶林寺方丈
  • 1879 凌雲寺住持僧淨園(光緒五年)(有人說是光緒廿五年,估計是錯誤的,因為期後廿年凌雲寺無人管理的頹圮時期)
  • 1899 淨園任羅浮山華首臺方丈(光緒廿五年)

凌雲寺破落 鄧伯裘別墅

  • 1876 鄧伯裘出生(第廿六世祖)
  • 1890 凌雲寺因後繼乏人,二十餘年間寺無人維護管理,寺址頹圮
  • 1910 年代。凌雲寺由鄧族鄉紳泰康圍鄧伯裘管理,用作渡假別墅,偶爾遊山賞景時到凌雲寺渡宿,招呼官員欣賞風景

重建凌雲寺

  • 1911 辛亥革命間土匪猖獗,難以安居,妙参與其化師友往香港,於中環士丹頓街十四號延祥寺暫息,因寺院經營滿座,所以決心開創十方叢林。士丹頓街曾經是車伕和佛門庵、寺、館的集中地,又稱師姑街,街中十三號是佛堂「永善庵」,庵堂前身正是孫中山成立的興中會會所「乾亨行」
  • 1911 錦田人鄧伯裘捐出凌雲寺及附近土地
  • 1911 黃慧清女居士(釋觀修)和勞女居士(釋智修)邀請妙參法師重興凌雲寺,重建法會,弘揚聖教。(智修繼觀修後來成為住持,是清未瀚林太史勞肇光的妹)
  • 1911 妙參法師於觀音山,見寺已荒涼,與衆徒剪草斬荊
  • 1913 妙參法師募資擴建,據述得港督金文泰贊助,修葺寺地(民國二年)
  • 1914 妙參繞池畔種竹林(民國三年)
  • 1915 黃慧清居士及勞居士請為剃度,黃居士法名觀修,勞居士法名智修
  • 1917 凌雲寺池中植物長成,竹林蒼翠,隱蓮堂前有荷花池(民國六年)
  • 1918 凌雲寺右禪堂建成,廣袤十丈, 可容百餘眾(民國七年)
  • 1918 凌雲寺於年冬,設為十方女眾叢林,接納尼眾,推妙參法師為住持,是為香港第一間佛教十方女叢林
  • 1919 凌雲寺建地藏殿,殿有觀音閣及藏經樓,內有大金鐘(民國八年)
  • 1919 凌雲寺率先在本港舉辦傳戒活動
  • 1919 妙參建圓通寺,成為十方男眾叢林
  • 1921 凌雲寺妙參協助增秀和尚建大埔蘭若園
  • 1924 凌雲寺石牌匾,周觀達書(民國十三年)
  • 1924 妙參與紀修、觀清、顯奇在寶蓮寺牌坊旁建「四老篷」
  • 1924 新界青山「如是住」靜室落成,其後改名為清涼法苑
  • 1925 凌雲寺重建完工,進行開光大典,妙參撰重修觀音山凌雲寺碑記(民國十四年)
  • 1928 釋觀修法師任住持
  • 1929 妙參法師圓寂(民國十八年) 罹患腦疾往廣州北門如來庵借地方圓寂

凌雲佛學研究社

  • 1933 凌雲佛學研究社由住持智修、喜修成立,聘鎮庵法師主事
  • 1934 凌雲佛學研究社開學授課
  • 1936 錦田鄧族妙覺園建成,乃由大雄寶殿、義塚和土地公神龕組成的建築群
  • 1936 凌雲女子佛學社成立
  • 19XX 凌雲寺師太黃玄潮於鳳池村創龍華園,供出家的尼姑和她們收養的俗家信女靜修,並曾作孤兒院和尼姑庵。
  • 1950 鄧伯裘去世
  • 1957 釋天真法師任住持
  • 1959 凌雲寺禪堂重修(佛曆2502)
  • 1963 甘露門建成,由古道誠所建(相信涼亭是同期建築物)
  • 1969 圓通寺大殿木建構被白蟻侵蝕進行重修
  • 1970 靈渡寺重建,只保留寺門前牆壁的一部份
  • 1974 釋慧能法師任住持

凌雲寺重修

寺內嵌有石碑記錄佛曆2502年(西曆 1959年)重建禪堂善信樂助芳名,另有一石碑記錄佛曆1579年歲次乙未重建大雄寶殿善信樂助芳名,不過換成西曆即是 1036年,後者在年份上有點不對勁。

  • 2006 凌雲寺重修

 

 

You may also like...

5 Responses

  1. 平帆 says:

    看來要去一趟凌雲寺。它歡迎遊人隨時到來?

    荃灣西方寺也有一尾木魚,當時不知道是甚麽,原來是敲雲板用的。

  2. terewong says:

    @平帆 我也到過荃灣方西方寺看過那木魚,而且西方寺真的很美

  3. Harold Chan says:

    現今觀音山頂是嘉道理農場範圍,仍有暖氣滲出。

    昨天我的遊記:
    http://ailin.phychembio.com/miscellany/1539/

  4. terewong says:

    @Harold Chan 看完你的遊記,也想去嘉道理農場行,行到去觀音頂。

  1. March 12, 2017

    […] 下一站是香港三大古剎之一的凌雲寺,Tere Wong 這篇有詳細介紹,不贅。 […]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