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跑遊元朗十八鄉

0

跑遊元朗十八鄉 (50) - 天后誕會景巡遊,元朗逢吉鄉花炮會

跑遊元朗天后誕會景巡遊,第三隊是逢吉鄉花炮會與夏國璋表演小龍及獅子,獅子在高椿上一柱擎天,未舞動已經搶眼,小龍及醒獅全身有 LED 燈光晚上出動時更顯迷幻,另外有一頭巨型醒獅花車(遠看似一頭特洛伊木馬),據說夏國璋獅隊有一頭十人同時舞起的大醒獅,不知道是否同一款。 其實逢吉鄉的鼓隊最有型,有兩隻大鼓先打頭陣,鼓上單是「逢吉鄉」三字已經有氣勢,五個鼓手皆身穿「台灣南仙」體育會的服裝,戴上同款反光墨鏡,夠酷。

0

跑遊元朗十八鄉 (48)-天后寶誕會景巡遊-楊屋村

跑遊元朗十八鄉天后誕會景巡遊,歷年以來都係透過鏡頭去拍攝龍獅麒麟,找緊角度去記錄精彩的畫面。今年三月廿三天后誕,去拍攝十八鄉各村里組織的龍獅隊之餘,嘗試用文字去記錄每一隊花炮會的故事,執筆後方才發現,原來對各個花炮會的背景還是陌生,包括每一隊花炮會的成立緣起、發展以及功夫門路等,而這些細節未必詳細記載於特刊中。

0

跑遊元朗十八鄉 (47) - 天后誕前夕大樹下天后廟

跑遊元朗大樹下天后廟,三月廿二晚天后誕前夕,十八鄉眾村及花炮會都不斷派龍獅隊到天后廟向天后娘娘敬拜,有人乘貨車直接前往大廟,有人由村落步行而至,沿途鑼鼓喧天,這一晚大樹下廟可以算是全元朗最熱鬧的一個晚上,各村落的龍獅麒麟在廟前游走,大家都準備輪流入廟向天后娘娘進香,這裡沒有排位秩序表,但一隊接一隊,人潮從來未停過,比起農曆新年的氣紛更沸騰。 廟內除了花炮龍獅隊匯集,還有大量村民鄉紳善信擠得水洩不通,廟前矌地擺有小食風車及麵粉公仔檔,廟內天后娘娘及一眾神祇前香火鼎盛,包括大樹下的大樹將軍神位,最旺盛不能不說大門旁泛起紅光的聚寶爐。 舊日香港報章介紹元朗天后誕時,一定會報導該年有多少條金銀龍,然後介紹另外還有兩條龍,就是人龍和車龍,其實也是對的,因為今年大樹下路兩旁的馬路上的車龍,由大樹下一直伸延至大旗嶺。

0

跑遊元朗十八鄉 (45) – 五和龍頭石

元朗區內有兩個傳說、一直都想去探究,第一個傳說是清未時期,山廈村禪師爺去世後,每晚化作兩團火球,自公庵而下巡圍護村。公庵廟也曾經跑遊過,而這幾十年間已經沒有火球出現。 另一個傳說,是相傳數佰年前,五和英龍圍及大圍之間的山貝嶺住有一條龍,龍在午夜的時候會跑到英龍圍,以一株老樹的葉為糧食。有一回,龍遇上一名正在捨糞的孕婦,受驚之下,立即退到一個山洞躲避。由於洞口狹窄,龍未能把身軀全部藏入,幾經掙扎,終至倦死,化作一塊石頭,俗稱龍頭石。 三番四次去找龍頭石,每次都是半途折返,一直都是從蔡屋村沿路上山,今次由另一端東頭村上山。沿東頭村村的窄巷走到村後,卻發現無路可走,眼見左方正有一對青年情侶正步行落山,於是走去左方看,當時有一位女村民正在晾曬衣服,向她詢問上山的路徑才知道,原來附近有一條不顯眼的石級山路可以通往山上。 至於剛才看到的情侶,當我走過去左方跟村民聊天時,已經看不到他們,那裡沒有分叉路,理應離不開視線範圍,所以也不敢亂想了,心想又是菩薩指引我上山的。 沿山貝嶺的行車路走,靠山處遍地山墳,目標在一處墳墓群,本來是毫無頭緒,全靠有一種第六感帶領我去其中一個墓才發現,原來龍頭石隱藏在其後方。龍頭石比起預期般細小,可能是被太陽曝曬了幾佰年,龍頭已經縮水。有人在龍頭石的龍眼上加添了一片小石塊,卻有畫龍點睛的效果,卻破壞了它的天然造型。 沒有在龍頭石久留,往山下走便是東頭約大王廟,而這一個龍的傳說,源自《元朗文物古蹟概覽》一書。 

0

跑遊元朗十八鄉 (44) – 水蕉老圍

跑遊元朗十八鄉,原來一直錯過了水蕉老圍,水蕉老圍是一條雜姓村落,據悉有三佰多年歷史,主要有八個姓氏,包括簡、曾、張、陳、楊、林、程和謝,是十八鄉內擁有最多客家祠堂、最多村口牌坊、最細一間舊書室、以及一間區內最大的關帝廟。 由元朗東博愛醫院出發沿朗治路跑,轉入大樹下路跑過崇正新村永安學校後,穿過南坑村出大棠路,再過一小段路便到水蕉老圍。

1

跑遊元朗十八鄉 (42) - 深涌村

由朗河路出發跑遊元朗,經過深涌村不下百次,原來還未曾走進深涌村裡遊看,深涌村居民以陳姓為主,村前看不到圍門,村尾有一幢十八鄉深涌村村公所兼神廳。每年三月廿三日天后誕,深涌村同慶堂花炮會均在村前須豎起花牌慶祝天后寶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