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ged: 錦田

1

跑遊元朗錦田 (68)-聚星樓

跑遊元朗沙埔,沿凹頭漁業辦事處外的村路走,再次前往長春新村。這一趟有沈思和圭角逢吉冼文騌同行,一起追尋錦田文塔遺址故事「聚星樓」。 記得上次跑遊長春新村是一年之前,如今景貌相若,西班牙別墅屋繼續十室九空,能待發展,一行人深入至村中一角,一幢似曾熟悉的古老大宅出現在眼前。 這一幢古宅叫「聚星樓」,不要跟屏山聚星樓混淆,它的照片曾經出現在香港大學《香港印象》相冊中,一直無從得知它的確實位置,直至到記錄新圍開明學校的故事時,訪問了星級校友郭時興(佳聯冰鮮公司東主,人稱香港冰鮮雞大王、時任元朗足球會榮譽主席),他憶述幼時在長春新村居住的時侯,附近是聚星樓大屋,一聽到這個名字,頓時燃起興奮之情。

1

跑遊元朗錦田 (67)-沙埔村(八)羅伯士多

跑遊元朗沙埔村,在合作社前方有一間士多,白色牆身的單幢式村屋,屋前有山花陽雕了「伍擢彩堂」的名字,大門兩旁貼有門聯:「擢昇朝石;彩絢筆端」,橫批鴻禧,外牆有沙埔村佈告板,張貼了合作社和沙埔村的通告,這裡也見警員巡邏的更簿和大量信件,相信士多也是沙埔村郵件的代收中心。 士多曾經是村民的聚腳地,昔日有一位羅伯看舖,現時已經停業,舖前仍然置有大眾地磅,因為士多兼作逢吉鄉菜站的分站,收集沙埔村四周的農作物去販賣。 村中唯一的士多已經成為歷史,村民要買食物飲料,最近便要去峻巒裡面的便利店了。

1

跑遊元朗錦田 (66)-沙埔村(七)屋頂上的馬賽克圖案

跑遊元朗沙埔村,在村屋屋頂上,一般可以看到陽雕的建築年份或吉祥圖案,這裡其中一幢村屋山花上,出現了一幅馬賽克西洋圖案,相信是斯洛文尼亞布萊德島 Lake Bled and Bled Island 的美景。 同類型風格的馬賽克圖案,在跑遊元朗舊文章介紹過,是一款日內瓦湖的東岸的中世紀水上城堡 Castle Chillon;沙埔村這是另一款圖案 Mary Bell Tower,它除了在沙埔村出現之外,在山廈村設計師獎別墅旁也同樣地出現,估計是六、七十年代由同一家建築商興建,就連村屋的外型和用料也幾乎一樣,至於出自那一家建築商,希望有機會知道。

1

跑遊元朗錦田 (65)-沙埔村(六)沙埔村伍氏改善生活有限責任合作社

跑遊元朗沙埔村,伍世元堂兼作「沙埔村伍氏改善生活有限責任合作社」,在以前的跑遊元朗文章介紹過,合作社於1960年2月16日成立,由合作事業管理處處長祈達、副處長賴治主持揭幕,目的在改善村落交通、農田水利、村中子弟教育、貨款協助村民增加生產及改善村落衛生及公共利益等。首任理事長伍庚如、秘書伍耀廷、司庫伍忠雄、理事伍翹輝、理事伍錦雲。在世元堂裡仍然保存了一張退色的合作社開幕典禮照片,可見十二名中外嘉賓,包括時任漁農處長祈達 (Jack Cater),四十名男女村民以及卅名小孩子。

0

跑遊元朗錦田 (63)-沙埔村(四)

跑遊元朗沙埔村,往沙埔堂教堂走,有緣遇上《圭角逢吉》冼文騌老師,一起進入沙埔佈道所參觀。教堂屋頂豎起了十字架,簷下有禮拜搖鈴,繞到聖堂正門前,外牆一角嵌有奠基石,書有:「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元朗堂沙埔佈道所基址;基督乃此殿之基;以弗所二章二十節;主曆1958年 2月9日香港區會主席梁小初立石」。

1

跑遊元朗錦田 (62)-沙埔村(三)

跑遊元朗沙埔村,村中由伍、黃、陳、游四姓村民組成,據1899年港英政府記錄,當時村代表是伍醮德,其後在1935至2006年間,沙埔村村長均由伍、黃二氏擔任,相信四個姓氏之中,他們擁有較大政治權力。 據村公所之歷史起源所記述,沙埔村創立於模範鄉之處,後來為了更好的水源及風水,遷至木棉頭繼善堂附近位置(據黃紹聰村長所指,村中父老相信木棉頭大約是逢吉鄉及沙埔之間,富源隆附近的位置),後來村民再次遷徒至現時位置,村民稱至今已經有五百多年歷史,即是大約1500年立村,當中經歷了1662年遷海復界事件。

1

跑遊元朗錦田 (61)-沙埔村(二)

跑遊元朗沙埔村,站在圍門前,細心留意門上懸有一個「SHA PO 莆沙」黑底金漆圓角村名牌,以沙埔村舊日名稱「沙莆」所書,昔日名牌一直掛在老圍門旁邊,是村中一件珍貴歷史文物。 沙埔舊稱為沙莆,在康熙新安縣志(1688)地理志之五都村落名稱中,記錄了「沙莆圍」及「圓蓢沙莆」,其中含「莆」字的村落、還有長莆圍和教場莆。另外在九龍區有一條沙莆村,同樣以地理環境命名。

1

跑遊元朗錦田 (60)-沙埔村(一)

跑遊元朗沙埔村,近年重遊沙埔,村口峻巒屋苑已經入伙,規模尤如一座巨山,新舊之間幸好有50萬呎黃金蘆葦田「候花園」相隔,保持一點空間感。 建築商稱沙埔有超過180種自然生物,包括蘋果綠斑的近危蜻蜓科廣瀨妹蟌(四斑細蟌)、黃腰柳鶯和大小白鷺等,日後蘆葦田上或會興建北環線鐵路,到時可能已經沒有濕地這個概念了。

1

跑遊元朗錦田 (59)-下高埔村合成堂花炮會神壇

跑遊元朗,三月廿三日元朗天后寶誕,下高埔村「合成堂」花炮會神壇,正準備前往大樹下天后廟進香。 合成堂花炮會成立於三十年代,在跑遊元朗舊文章曾經記錄,它經歷了水門頭、橫洲路及元朗新區時期,近年合成堂在天后寶誕期間,均在水邊圍邨內搭起神棚慶祝。今年因政府頒發之限聚令(禁止多於4人聚集),神壇改設於下高埔村,壇前懸起繡帳彩旗、香爐案桌、護法神將,禡娘敬奉於神台中。前天,如意廣告花店和祺麟店送上彩旗兩枝,增添了神壇整個氣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