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遊元朗錦田 (54) -錦田南廳

跑遊元朗錦田,走到吉慶圍圍牆以南的地方,即是聖猶達天主堂以及其兩側之怡翠花園、芊逸居、斌善軒等別墅屋苑,這裡一整範圍曾經是錦田南廳的地方。

從五、六十年代的錦田高空圖看,這裡原本是一個完整的庭園住宅,面積只是稍比吉慶圍為小,園內東翼建有幾幢大屋,當地人稱為「南廳」,後來這一片地方被分割成多幅,興建了別墅樓住宅及教堂,而南廳這個名字慢慢地消失得無影無蹤。

鄧南

據悉南廳原稱連慶里,南廳取名於屋主鄧南,鄧南學名鄧承珖,又名鄧師旦,他擁有這個規模廣大的宅園,當然涉及錦田人富甲一方的故事。

朱維德之香港掌故

在朱維德之《香港掌故》(第三集,朱維德,金陵出版社)裡曾經記載鄧南簡單的生平。鄧南乃清初康煕年間人,又名鄧師旦,乳名阿南,別名鄧承珖。

在《新安縣志》卷十七某頁,記錄了新安縣人仕捐官的名字及例職,其中包括了:「鄧世勣-附生捐州同錦田人、鄧師旦-捐州同錦田人、鄧鶴年-捐府知事、鄧日炎-捐州同、鄧昌瑞-捐千總廈村人、陶位暢-捐千總屯門人、鄧文成-武生捐千總錦田人」等,這裡記錄了錦田人鄧師旦捐州同,大約三百錢便可以從朝廷獲得六品官州同職銜,是當時流行的愛國活動,提升社會地位,而且為父母添上光環,鄧師旦父親鄧遇文因兒子捐職州同而誥贈儒林郎。

錦田買官的鄉人數量不少,證明錦田富有,今天錦田鄉一直懷孕育不少富紳。要說錦田南廳,因為它涉及幾個錦田人致富的神奇故事。

銀投欄

在宋學鵬的文章 “Legends and Stories of the New Territories, Kam Tin”,記錄了一則有趣的錦田南廳故事-「銀投欄」。

故事發生在乾隆年代(1736-1795)某一個早上,錦田遠處傳來連綿不斷的銀鈴聲,村民走到屋外查看,發現天空中仿佛有一些黑白色的蒼鷺飛至錦田,牠們飛至某一戶人家的屋頂上不斷盤旋。

這個時候,村民看到在空中的是紋銀,於是高聲呼叫「銀投欄! 銀投欄 !」,屋內年老的祖母先抬出一張木桌,桌面放置三杯茶,並燃起香燭,一戶人輪流地向天上的銀幣叩頭,他們相信這樣做才能夠得到這些紋銀,不過紋銀仍然在天空盤旋,祖母想起還有剛滿月的初生兒熟睡在屋內,她逐認為這些紋銀是朝著這名嬰兒而來的,於是祖母抱著嬰兒再向天空上的紋銀誠懇叩頭,此時銀錠從天而降,落在家園的地上。

當他們撿起地上的銀錠時,發現銀錠沾滿泥濘,祖母於是向銀錠說,若你們是為了家中這一位初生兒而來,就不要弄得這麼骯髒,要潔淨的才好來。這一批銀錠,隨即在地上滾動起來,似要擺脫銀錠身上的泥沙,然後一起往天空飛走了。在場的人都顯得非常驚訝,看著從天而降的財富突然離開,他們開始抱怨著祖母,早不應該指罵這些天賜銀錠,為何不自己撿起銀錠清潔。這個時候,天空上又傳出銀鈴聲,銀錠再次停留在剛才的屋頂上,徐徐地落在地上,這一次銀錠再沒有泥濘,好似簇新的銀錠一樣。

他們逐一撿起地上的銀錠,發現其中一個最大的銀錠上,鑄有「承珖」二字,人們相信這一批銀錠是來自一位叫承珖的人,或許遇上什麼情況而把財富收藏起來,後來附在銀錠的神靈帶領銀錠飛翔,賜予下一位幸運兒。

第一節故事就此完結,最後一幕當然是這一戶人高興地把財富收藏在屋內,不要問為什麼銀錠曉得在天空飛,個人認為是某地方暴發戶編造致富的原因,例如沙田曾大屋主人曾貫萬在鹹魚甕裡發現金銀財寶的故事一樣。不過這個故事並不平凡,特別在祖母出現的一段內容,甚具霸氣。

監生 鄧遇文

故事裡沒有提及鄧南的父親鄧遇文,手上沒有族譜,未知道鄧南所屬祖房的關係。不過鄧遇文在乾隆甲子年(1744)重建周王二公書院碑裡出現:「貢生鄧遇紫、把總鄧遇宗;監生鄧遇憲、監生鄧遇文(捐)九千六百七十文、米一石四斗」,這四位「遇」字輩的名字,在新安縣志裡分別有記錄,例貢貢生鄧遇紫、武生鄧遇宗捐把總(正七品武官)、監生鄧遇文,他們都是錦田鄉中具功名財富之仕。

鄧南 鄧承珖

故事還未完結,只是剛剛開始。說回到這一位初生兒,他的名字叫鄧南,當他踏入適學的年齡時,祖母送他去書塾學習,依照中國傳統,書塾的老師會為學生在上課前給予一個書名。這一位老師由別村受聘而來,既不是錦田鄉人又不知道銀投欄的故事,恰巧地老師給鄧南一個書名-「承珖」。當鄧南下課回家,家人和村中的父老均驚訝課本上出現的學名,令他們更相信天降的銀錠是朝著鄧南而來。

一位贏在起跑線的小朋友,成長後他經營生意,同時他把部份財富捐獻朝廷,換來州同的六品官職,這一事記錄在新安縣志中「 鄧師旦-捐州同錦田人」。

錦田人鄧連光與陶屯谷比拼身家

錦田南廳,屋主鄧南富甲一方,究竟鄧南擁有多少白銀 ?在屯門陶氏族譜曾經記載,錦田人鄧連光(有人指鄧連光即鄧承珖)與陶族八世祖陶屯谷比拼身家,陶族流傳屯谷公之富,是「有太陽一日,有銀一租斗」,屯谷公笑言以蔗糖五缸一棟由屯門排至錦田,錦田鄧連光回應,以白銀五元一同(筒),由錦田排至屯門(華南研究資料中心通訊第卅八期 2005.1.15)。

回看陶屯谷和鄧承珖二人,陶屯谷的母親陸氏(1536-1628)於崇禎戊辰離世,若是她的兒子屯谷公要跟乾隆年代(1736-1795)的錦田鄧承珖鬥富,似乎相差了兩輩子的時間。

宋學鵬版本

不過在宋學鵬的錦田文章中也記錄了這個傳說,話說鄧南的孩子與屯門青磚圍陶氏成婚,有一天他們在元朗墟飲酒相聚,酒意下他們竟然提出鬥富的事,陶氏提議將盛滿的糖缸由屯門排至錦田,而鄧氏回應將糖缸同等價值的錢缸由錦田排去屯門,後來鄧氏回家與母親商量怎樣籌集金錢跟陶氏比試,鄧母解釋此舉會令賊人垂涎搶走金錢,路途之長亦難以保安,於是鄧氏再約陶氏晚飯相聚,並向陶氏道歉。

為何要記錄一場未有真正較量的比試,可能是要借錦田的天賜銀錠喻陶族的財富之盛。從陶氏族譜可見,陶氏八世祖屯谷公,妻子乃鄧氏及潘氏,兩個兒子陶清河及陶陽嘉均家境富裕、多擁田地,清河公妻子亦姓鄧,可能是錦田女,締成陶氏與錦田鄧氏的親姻往來,以至有鬥富的戲言。

至於錦田鄧師旦,在周王二公書院的乾隆四十一年(1776)倉斗碑裡有記錄,鄧師旦、鄧懿、鄧昌達及鄧建傳乃十八鄉田地佣主,涉及當年一宗十八鄉佣民互爭穀米租斗大小的案件,十八鄉土地歲輸租穀數千餘石,加上昔日錦田鄧氏田地廣遍全港,財富實在難以比較。

盜賊樊夏安

在朱維德及宋學鵬的文章分別記述了名盜樊夏安打劫南廳的故事。清乾隆時代有一名盜賊樊夏安打算到南廳劫財,他屢次潛入南廳,在屋頂一面吃杮充饑,一面靜候時機,不過由於南廳保安嚴密,三年來未有機會出手。

有一天樊夏在市集上刻意跟鄧南踫撞,二人交談起來,樊夏安告訴他的名字,鄧南知道眼前是大盜樊夏安,心裡一怯,生怕他是來縛架的,樊夏安道出三年來在南廳行劫不成功的事,而且建議鄧南在四周養鵝,樊說鵝比狗更有驚覺性。鄧南回家後吩咐人到屋頂檢查,掃拾起來的杮核,共有五十多斤。

至於樊夏安,故事說他被貓咬死,鄉民指樊夏安前世是鼠,所以落此下場。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