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跑遊元朗新田

0

跑遊元朗新田(47)-新圍及竹園村皇冠頭郵箱

跑遊元朗壆圍,沿青山公路走,經過朗廈村明任堂及馮根記花園,根記這個名字好像是很久歷史了,而朗廈村明任堂曾經記錄,是台山僑商陸海通公司陳任國的祖堂宗親會會所。 再向前走,可以在新圍和竹園村路邊,看到兩個皇冠頭郵箱 35 及 299 號(元朗區內保存了約十個皇冠頭郵箱),長方形信箱嵌在水泥墩,正面鑄有聖愛德華皇冠標記及代表伊利沙伯女皇二世的縮寫 ERII 皇室徽號(ERII 在香港殖民地時代 1952-1997),中間嵌有收信時間表的框架,仔細欣賞,其實兩個郵箱稍有分別,299 號的投信口下鑄有 “NEXT COLLECTION” 字,兩者均由 W. T. Allen and Co Ltd London 所造。

4

跑遊元朗新田鄉 (45) - 大生圍錦綉花園之四

跑遊元朗錦綉花園,吾家孟母三遷,老家落檐於錦綉花園,所住的地方落於昔日大生圍圍管魚塘的位置上,即 I 段五街,後來再遷至 F 段。三十年前,每個周未都跟家人踩單車,四處欣賞別人的花園裝修,午飯時踏單車遠至青山公路歡喜樓酒家吃飯,童年時叫它做烏蠅樓,因為實在很多烏蠅(最近歡喜樓在新田購物城附近重新開業)。以前,單車維修頻繁,元朗墟祥記和雲鵬都有專車上門維修,後來換呔、甩鏈、補呔都自己懂得處理了。

0

跑遊元朗新田鄉 (44) - 大生圍錦綉花園之三

跑遊錦綉花園,在伯特利中學附近遇上一位親切的錦綉花園村民,他喜歡錦綉花園的居住環境,閒談時他提到錦綉花園四件逸事,他憶述伯特利中學前身,正是興建錦綉花園時的預製石屎板的大型工場,由於錦綉花園大部份房屋,均由預製組件砌合而成。 這種建築方法,即是整幢房屋的內外牆壁和屋頂等,分成若干塊石屎部件組合而成,亦即是坊間所稱的積木屋。早期建屋的工場操作人員,大部份是泰國籍工人,因為他們把握了裝嵌技術,後來採用日立造船公司的預制件建屋技術興建房屋。

0

跑遊元朗新田鄉 (43) - 大生圍錦綉花園之二

跑遊元朗錦綉花園,錦綉花園興建初期,除了吸引了不少置業人仕,亦吸引了香港行山愛好者組團旅遊參觀。當時行程描述是:「遊后海灣畔大生圍,大朗基,白鶴洲,擔竿洲。此為興建美國洋房五千幢,現景魚塘,鴨場,風光悠美,步行短暫恉宜。沿途可后海灣沼澤及濱海矮樹叢明令禁獵地區。加遊泰園新田兩漁邨。下午遊大龍農場,並到凌雲寺賞花,全日車六元半」 。短短一段文字,道出了大生圍四周的景點,大朗基、白鶴洲、擔桿洲、泰園漁村、新田漁村等,往新田方向還有泰苑漁村和新生漁村。

0

跑遊元朗新田鄉 (42) - 大生圍錦綉花園之一

跑遊元朗大生圍錦綉花園,當時新榮華公司董事之一黃振輝,衍生了發展低密度複式花園洋房計劃,黃振揮早年在加拿大經營地產發展,引入了加拿大皇家銀行旗下之投資公司參與,他於1975年連同多位董事組成加拿大海外建設有限公司(註冊年份1971年),向新榮華企業公司購入大生圍地皮,銳意發展及興建獨立花園式洋房五千幢,即是今天之錦綉花園,是香港最大型的低密度住宅區之一,提供十三款獨立前後花園的洋房別墅,並於市中心興建一個15,000餘平方米之人工湖。

0

跑遊元朗新田鄉 (40) - 大生圍公立學校

跑遊元朗,在大生圍村公所旁,建有平房式鄉村學校「大生圍公立學校」,山牆上學校名字由黃滿堂所題,學校於1977年秋季落成,校舍的建成比起大生圍村還要早,大生圍村與錦綉花園大部份房屋要到1980年才相繼建成。舊新聞曾經報導,大生圍村村代表周斗興籌建公立學校,並捐贈籃球架予壆圍公立學校。 學校建有五個課室,每個課室門楣上均嵌有紀念名稱,包括「黃紹貴紀念室、新界鄉議局室、加拿大海外建設有限公司室、馮新祥室、陳泰室」,這些名稱與大生圍發展息息相關。在陳泰室內,保存了一塊建校碑誌,曾經先後與沈思和《青山散步》作者 Dennis DUNG 進入大生圍公立學校校舍,目的就是要一睹這一篇學校歷史,記錄如下。

0

跑遊元朗新田鄉 (38) - 泰園漁村

跑遊元朗大生圍,沿坳頭走青山公路(潭尾段) ,沿途經過壆圍冠珍醬園,跑至迴旋處進入錦綉花園,大閘口前的酒家旁有一條車路直通大生圍村。這一段車路,夾在貨倉與別墅大屋之間,昔日貨倉的範圍,是陳泰主持之著名主題樂園青山道廿八咪半泰園漁村(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