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遊元朗新田(70)-新界廿九咪竹園青山公路里程碑

跑遊元朗,下竹園村外行人路上豎有一塊三角形石柱,向青山的一面寫 “27”,向大埔的一面寫 “29”,這塊石頭代表了青山公路的英里里數,可能是元朗區僅剩下的一塊青山公路里程碑 Milestone。據駱天保師傅憶述,昔日石柱有半身高,石柱底部刻有英文字,小時候經過竹園村時,經常爬上去坐在石柱上,後來政府舖設行人路時,把狹窄泥路擴闊升高,後來在路旁加建欄桿,所以現時石柱看起來就變得矮小了。

新界廿九咪竹園

在竹園這個位置,往往稱為「新界廿九咪」,在跑遊元朗舊文章裡提及過,指尖沙咀碼頭至竹園的距離,標示在這一枝 Milestone 石柱,它屬於上一代新界環迴公路的產物,由尖沙咀碼站開始,經荃灣、屯門、元朗市、新田、上水、大埔至大埔公路近龍翔道,即是青山公路和大埔公路兩段路所組成,全長五十六英里,所以石柱兩面的數字加起來是 “56”。

新界廿八咪半泰園漁村

今天元朗區可能剩下竹園村這一塊石柱了,朱先生說,早在三、四十年前,新花園酒家門口外有一枝舊廿四咪半石柱,另外在紅毛橋新世界木園路口邊也有一枝石柱。香港在六、七十年代流行用「咪」來表示位置,例如廣告上經常出現新界廿八咪半之泰園漁村及錦綉花園,新界廿九咪之攸美新村,後來較人少使用咪了,今天屯門幾個政府海灘:青山灣、加多利灣、咖啡灣、黃金泳灘,仍然用青山公路19咪,18 3/4咪,18咪半等作為地址。

坳頭至新田-馬路歷史

如果說石柱歷史悠久,新田馬路的歷史遠至107年歷史,在1913年港英政府新界年報記錄 “The road to Au T’au from San T’in was completed during the year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e bridge over the crek just before Au T’au”,1913年間新田至坳頭一段路已經建成,尚欠坳頭前的橋樑,這一條橋是坳頭紅毛橋的前身。

青山-沙頭角路

竹園這一段道路,是1910年代青山至沙頭角道路 Castle Peak-Sha Tau Kok Road 計劃的一部份,政府將新界東至西連接起來,兩端分別連接沙頭角鐵路(東和墟)及青山碼頭,配合大埔道將新界主要村落連接起來。在1910年新界年報裡記載,青山至元朗及新田至坳下路段已經完成,1914年更有馬車行走上水與坳頭之間。

青 山 碼 頭:     (1911年建成)
青 山-屏 山:4.75 英里(1909年完成)
屏 山-元 朗:1.50 英里(1910年完成)
元 朗-坳 頭:0.94 英里(1910年完成)
坳 頭-新 田:4.75 英里(1913年完成)
新 田-坳下峽:9.25 英里(1910年完成)
坳下峽-沙頭角:2.50 英里(1911~12年完成)
沙頭角支線鐵路:     (1911年啟用)
總長:23.69英里

至於連接深水埗至青山的青山道,至1917年才陸續建成,同年屏山至青山段道路由6-8呎闊擴充至20呎闊,方便行走車輛。

如果有玩 Sim City 的讀者,就會明白興建馬路,除了惠及鄉民交通,就是要提升地方發展和價值,增加新界理民府收入。不過,要有元朗竹園至尖沙咀碼頭的廿九咪路程概念,還是更後期的事了。

You may also like...

1 Respons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