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遊元朗 (19) - 從炮仗坊「元朗新墟成立碑誌」認識元朗新墟:五合街合益街市
經常跑遊元朗舊墟(見文章:大橋墩 圓塱墟 元朗舊墟),其實也一直收集元朗新墟的相片和故事,雖然元朗新墟市集早已經蕩然無存,改建成洋樓大廈群,政府仍然保留了數條街道名稱作為紀念,例如谷亭街(穀亭)、水車館街等,而昔日的一條合益街變成另一條合益路。
跑遊元朗炮仗坊公園時,不要錯過公園裡的「元朗新墟成立碑誌」,這個碑誌不僅描述了元朗新墟的起源,同時把元朗市自從清未遷海復界之後,經歷了幾個墟市發展的變遷,把元朗區近 350年來的發展歷史記載下來:
元朗新墟成立碑誌
↓ 於元朗炮仗坊公園近向泰豐街方向,有一塊「元朗新墟成立碑誌」,中英雙語描述元朗新墟發展。我用手機軟件把碑誌的中文內容轉換成黑白單色圖片:
元朗新墟成立碑誌:
考古之墟者謂之「務」,後人稱之為「集」又謂「墟」,墟市者即鄉村之市集也。
據嘉慶廿四年重修新安縣誌所載,元朗有墟名為「大橋墩墟」,亦稱為「圓朗墟」。
圓朗墟遭移村復村之變,即荒蕪而告沒落,部份鄉咸以屏山市、厦村市為墟。公元一六七零年,即「康熙捌年」,鄧光裕先生(進士)得地利之扁,在元朗涌對岸建立元朗墟,則今人稱為舊墟,內有街三條,分為利益街、長盛街、酒街,出入口分東門與南門,逢農曆三、六、九日為墟期。元朗涌舊稱水門頭,當時河道寬濶,大型木船均可入泊,起卸貨物,甚為方便,惟年深日久,河床淤塞。內陸水運貨物,逐改在青山碼頭起卸,再運至舊墟集散。此為當年元朗舊墟之史略。
由舊墟有一水之隔,鄉人趁墟常感不便,熱心桑梓人士戴鉅臣、鄧英生、伍醒遲、梁惠戴、鄧可光、黎翌才、易贊臣等倡議另建新墟,在一九一五年建成元朗新墟,內有五條街,即合益街、合發街、合成街、合和街及合和後街,由元朗合益有限公司管轄,店舖分售予當地人士經營,此即今之五合街也,亦所謂元朗新墟,其地點為今之泰祥街附近。
元朗墟之商業,當年以糶穀糴米為最大宗,元朗合益有限公司,為適應當時之所需,特在元朗墟中心,建設有上蓋之大穀亭,方便鄉民賣買穀物,免遭日晒雨淋之苦,今之穀亭街逐因之而得名。而載運穀物之船隻,均停泊於東堤及西堤兩岸起卸,故今有東堤街與西堤街之稱。
時移世易,元朗舊墟仍存,新墟亦隨社會之發展,在一九八四年四月,經已全部拆平,舊者均為現代化所取代,此為必然之趨勢也。
吾人今在此作憩息之餘,回思曩昔,豈無滄桑之感?當念及時代使然,則嗟嘆之意盡消,環觀望衡對宇之高樓大厦,一派嶄新之氣象,則更肅然而雀躍矣!爰乃泐之而誌焉。
元朗新墟成立碑誌的名詞
碑誌中出現過的幾個名詞,在我的跑遊文章裡面也出現過:
圓朗墟:碑文稱新安縣誌稱元朗為「圓朗」,我相信元朗古稱「圓塱」,意思是完整 (圓) 的湖畔或江邊的低窪地區 (塱),元朗地形三面環山,屬沖積平原,水道縱橫交錯,又鄰近后海灣,故山林茂盛,水源充沛,物產豐饒,故有「圓塱」這個地名,名稱後來演變為「元塱」,直至現時使用的「元朗」。伸延閱讀:大橋墩 圓塱墟 元朗舊墟
大橋墩市:早在清康熙以前,元朗區的大橋墩已建有墟市。自《新安縣誌》中清楚紀錄「大橋墩墟」附峰「圓蓢」,元朗原本是一個鄉村市集,元朗大橋墩墟更早在明朝年間 300 至 400年前已出現,確實位置不太明暸,我猜測就是十八鄉大旗嶺大樹下,因為山貝河河道深可駛船,方便設闢墟市。於大王古廟中有記載:『三百年前,元朗河流上通南坑,中有高原矗然而深秀者,則大樹也,大樹東曰蛋家埔,大樹西曰蛋家灣,處居爰處,而浮家泛室之流,若輩崇仰水神,在大樹下建小廟,以祀天后。』清朝康熙年間,實施防止沿海居民接濟明朝遺臣鄭成功的遷界令後,大橋墩墟因而荒廢。伸延閱讀:大橋墩 圓塱墟 元朗舊墟
厦村市:厦村市是清初開設的墟市,比起元朗舊墟更早的墟市,元朗屯門各區的居民都帶同農產品,分別由水路或陸路前來厦村市趁墟,由於厦村處於沿海之地,昔日交通亦以海路為主,船隻於香港及廣東各地往來,厦村市成為商品的集散地。至清光緒末年,因天水圍一帶耕地的發展而令河床堆積了大量砂土,令船隻不能進入,影響了厦村市的繁盛,令後起的元朗墟 (1670年) 成為新界西部的市場貿易中心,而墟主鄧文蔚(光裕堂)同樣是鄧氏族人。↓ 伸延閱讀:跑遊元朗厦村鄉 1 – 厦村市、錫降圍、新慶圍
鄧光裕先生(進士):甚少聽到鄧光裕這個名字,我認為是故意把舊墟墟主的名字寫錯了。鄧光裕指鄧文蔚與錦田鄧氏光裕堂。鄧文蔚,屬元朗錦田泰康圍人,於康熙24年(1685)考中進士,功名牌懸掛在「永隆圍圍門」裡,這一位進士,亦是香港境內第一位進士,昔日進士就當是現今大學博士,考取進士會授予官職,分派到浙江省龍游縣做縣官,鄧文蔚後人於永隆圍對面之祠塘村,建「龍游尹泉菴鄧公祠」以供奉祀,又稱光裕堂。
鄧文蔚在清朝於康熙八年(1669)(「元朗新墟成立碑誌」所寫的康熙八年=1670年是有誤的)香港復界後設立圓塱墟(元朗舊墟),並建大王古廟及天后古廟。我認為鄧文蔚可說是元朗歷史中重要一員,雖然他設立元朗墟和考取進士的時間上有矛盾,直至現時元朗舊墟仍然屬於他的後人「光裕堂」。而鄧文蔚後來被安葬於八鄉山之「獺地隴」風水穴,先不談風水,從墓前遙望錦田盤地、雞公嶺及大刀屻,已經是一個怡人的明堂美景。伸延閱讀: 跑遊元朗錦田祠塘村 (2) – 龍游尹泉菴鄧公祠
水門頭:昔日在元朗西邊圍旁有一條水門頭村,要通髙狹窄小路及魚塘才能到達,該村有木屋百餘間,有些建在水面的支柱上,聚居者多為窮苦小販及養豬者。水門頭村位於元朗涌旁,即是南邊圍對出的河涌,以前元朗新舊墟商戶的貨品均在元朗涌的堤岸上落貨。每逢端午時節,橫州、黃屋、山貝、錦田、屏山、厦村等近河鄉村,會派出龍舟在元朗墟水門頭海面競賽,由元朗各社團商戶製備錦標、金豬及餅食等項作犒賞。直至 1967年,政府進行水門頭木屋大拆遷,現時元朗市只剩下一個「水門頭公園」作為紀念。
合益公司:八鄉、屏山和十八鄉等地的紳彥集資籌建另一個農產物集散地,以公開招股形成,股東不限資格,年底分紅,凡超過九百股者,有資格出任公司的董事。每股二元籌集了一萬股成成合益公司管轄新墟。合益公司經費來自貨物交換的佣金,同時負責基建、租地給各商戶經營、參予社區上的慈善福利活動,例如籌款賑災,捐款重修元朗公庵禪師寺,合益公司的角色亦為鄉民排解民事糾紛。
伍醒遲:合益公司其中一個創辦人,我最有興趣是伍醒遲的事蹟。他原名伍其昌,號星墀,生於咸豐九年(1859),是清未(1881年)秀才,1892年補增庠生,亦是元朗南邊圍的代表,據說伍其昌施計令錦田鄧光裕堂不再收取南邊圍地租。
伍其昌於 1899年參與抗英鬥爭「新界六日戰」,事敗後被捕,後來由各鄉紳極力游說,最終被判終身監禁。被監禁 13年後,因為英皇佐治五世登基獲皇恩大赦,村民們燃放爆竹夾道歡迎,被譽為民族英雄。出獄後伍其昌改號醒遲,曾經在西邊圍建「作新書室」教授徒,賦詩明志,與當地名流唱和。伍醒遲仍然活躍於社務,1915年與戴鉅臣、鄧英生、梁惠戴、鄧可光、黎翌才、易贊臣等人參與建立元朗新墟及由元朗合益有限公司。
他擔任第四(1923-1924)/六屆博愛醫院主席、曾經為鄧慶堂先生六十一歲壽辰撰壽序,1927年為厦村靈渡寺寫對聯:「平日不燒香 莫待臨時纔抱脚、慈雲能救苦 幸從喝處猛回頭」署名「佛門弟子伍其昌醒遲氏謹撰」。1938 年提倡重修十八鄉天后廟,撰寫重修天后古廟碑記。為逢吉鄉沈氏上將府落成送上對聯牌匾。
黎翌才:估計黎翌才即是八鄉黎氏大屋的主人黎金泰,黎金泰是澳洲海外華人,在淘金熱時期往澳洲工作,賺錢後在香港上環經營金泰貿易公司,他先後建立黎屋村、黎氏大屋,以及在旁的植桂書室。伸延閱讀:跑遊元朗八鄉上村 (1) – 黎屋村 黎氏大屋 植桂書室
易贊臣:易贊臣在清朝 (1644-1912) 是一位貢生,於白沙村與村民籌建五奎書室,成立元朗新及創辦元朗合益公司。易贊臣為人好善,捐助修葺大樹下天后廟、元朗舊墟大王古廟和牛徑李氏宗祠等。白沙村中有一座贊臣別墅,並不容易找到,曾經跑遊贊臣別墅,據他的後人介紹,贊臣別墅二樓還有一些舊畫像,舊建築已經殘破並不起眼,大門上貼了兩頁門聯,排列呈三角形,比較特別。伸延:跑遊 白沙圍 五奎書室 贊臣別墅
鄧英生:元朗屏山坑尾村崇德堂鄧族領袖之一
泰祥街:昔日泰祥街的位置,是錦田鄧氏鄧伯裘之泰祥油廠,後來改建成店舖租予商戶,包括巴黎雪榚、大德藥行、泰祥亦有保留店舖賣油和酒。泰祥街的名稱亦源自泰祥油莊。除了五合街之外,在旁有五條泰字街道,包括泰祥街、泰成街、泰豐街、泰衡街、泰利街,今天泰成街在地圖上已經消失了。
水車館街:五合街成立初期,街巷雜亂,易生火災,墟內商人逐設立救水隊,五合街傍的水車館街亦因而得名,所謂水車其實是人力救火車,對於當時的店舖來往往不足以應付,1950年合益街天德午貨曾經發生大火,最終要出動到尖沙咀、甚至大埔旺角消防局一同前來灌救。
↑ 1951年時通往元朗舊墟的小路,舊墟的正門口,此處正是昔日元朗舊墟大橋的舊址。據文匯報介紹,這裡從前有一條水道,作水利貨運之用,所以舊墟在昔日輝煌之時,擁有超過百多間山寨廠和手袋廠等。現時進入正門後,再走多幾步,向左看便會發現一塊在1934年豎立的修橋紀念碑,碑上記載了修橋的歷史,但由於紀念碑被棄於廢墟中,稍不留神便會錯過。再往前走,還能望見土地公神主位,從其殘缺的青磚上,可看出它年代久遠。
元朗新墟成立原因
元朗舊墟市集以農曆三、六、九等日為墟期,每逢墟期,鄉人肩挑手挽往趁墟,牲口穀米瓜菜魚肉擺滿市中,墟中有縠亭魚亭豬亭、為農民交易場地,元朗墟中以雜貨縠米豆油等店為多,布疋佔少數,而洋貨更極少,因為昔日元朗務農者多,用不上洋貨。元朗舊墟屬於錦田鄧氏產業,舊墟店鋪街衢狹窄,鄉民又不滿地權為錦田人所壟斷,錦田鄧氏墟主與部份墟內商人因租納產生怨言,加上元朗涌日益淤積,河水淺而不能通航,使舊墟的交通為之不便。所以元朗鄉紳商發起組織合益公司,在墟外近馬路側購買田地,填築數百畝建築新舖宇,於 1915 年在元朗涌對岸另建新墟。
早於元朗新墟成立前,大埔已經發生了另建新墟市的事件,當時大埔之「大步頭墟市」由當地鄧氏流光堂所開竐,壟斷著大埔區的商業利益,除了大埔之外,新界北區包括粉嶺、瀝源(即現時沙田)、烏溪沙的人都前來趁墟。後來大埔泰亨文氏聯同其村落,入稟新安縣請求在大步頭墟對河開立新墟,最終於 1892 年成立,即現時富善街太和市。可見鄧氏無論在大埔或元朗的壟斷式墟市經營方法,配合不上社區及商業發展步伐。
元朗新墟初期新舖戶不過二百餘間,後來因為舊墟的商店紛紛遷往新墟市,墟地逐漸拓展擴充。加上青山公路元朗段在 1920 年落成於新墟旁,交通便利並助長了新墟發展。元朗舊墟在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漸式微,部份商舖轉為住宅;另一方面元朗正值商業興盛時期,農村經濟寬裕,農民衣食充足而有餘力,合益市場繼而取代了舊墟繁盛。
1984年4月政府因社區重建遷拆新墟,五合街接近二百間商店建築全數被拆卸,改建成多層洋樓及商住大廈,反之元朗舊墟仍然保存了不少清未古建築,今年已經有 345 年歷史了。
↑ 元朗一家跟「合益有限公司」同名的店舖,位於大馬路近大陂頭(大馬路投注站對面一列樓宇)(相片源自網上)
元朗五合街地圖
↑ 元朗新舊墟的空中鳥瞰圖,源自元朗文物古蹟概覽一書,不過書中的圖片是反轉了,可能是 1996 年出版以都沒有人發現,卻被 @gmansin 發現出來的。
相片右上方被漁塘包圍著的,是元朗西邊圍和南邊圍,而元朗舊墟位於兩村中間,元朗舊墟中有長盛街、利益街和酒街,以及大小店舖百餘間,包括酒家商行客棧和學校等,舊墟有一條長堤壆穿過漁塘及元朗河涌連接泰祥街,在相片中顯然易見。注意元朗河涌的堤旁,停泊著數艘木貨船,為昔日元朗新舊墟商號起卸貨物。在舊墟的對岸便是新墟。
相片下方一條橫向的馬路是青山公路(大馬路),右方一條斜長的建築物便是「合益街市」,鄰近的整個三型形建築群便是元朗新墟五合街,即是由合益街、合成街、合和街(合和後街)和合發街組成。五合街上方整齊排列的幾條泰字街,是泰祥街、泰豐街、泰衡街、泰利街及泰成街。
相片左方是昔日元朗廣興園十八街的地方。
↑ 看完元朗新舊墟的空中鳥瞰圖,再看這張「早期元朗五合街新墟地圖」便會更加暸解五合街的規模,地圖源自元朗文物古蹟概覽一書。地圖右上角是五合街檯位的方佈圖,右下方是梯形的建築物是「合益街市」,街市向大馬路一端有厠所和凍房,上方靠泰祥街的一端是著名萬芳酒家。
地圖上大馬路的「路」字旁邊的位置是「福生堂」藥行,旁邊是陳光記百貨商店。地圖上谷亭街的「谷」字附近是昔日元朗「米地」,一處曬縠賣米的空地地方,市集設有公秤。整個新墟五合街有接近一百幢房屋,建築物由商人興建而地租歸則合益公司,最初租金是每年一元,房屋是傳統地舖營商,樓上用作貨倉工場或住宅。
五合街地圖上的商店,現時仍然經營的相信只有泰祥街大德堂藥行及泰祥街和豐隆米糧、合益街大同餅店和合成街月圓理髪店,要調查月圓電髪的火鉗是否仍然保存下來。合益街的街上棚檔密佈,富有人情味。現時合益公司的股民仍然繼續收股息,在大馬路可以看到元朗合益有限公司大樓 (Un Long Hop Yick Co. Ltd. Building)。
↑ 元朗新墟五合街五條街道,自1977年香港年鑑元朗詳細街道圖,當時已經出現了東堤街及西堤街。當時博愛醫院在大馬路,及合發合成等內街,有零屋瓦舖多間。泰字街裡有一條泰成街貫穿泰祥泰豐及泰衡街,現時縮減成為一條行人窄巷。
影藏歲月
↑ 香港歷史博物館於 2013年下旬曾經舉辦了一個「影藏歲月」香港舊照片展,其中展出一張「合益街市」的照片,合益街市前站著一對洋人婦女,是當時英籍公務員施戈斐侶(Walter Schofield)的太太,施戈斐侶是香港早期的考古勘察工作者之一,其餘包括韓義理醫生、蕭思雅、芬戴禮及陳公哲等。這一張照片讓我首次看到當時合益街市的樣貎,亦是吸引我去展館參觀的原因。
從相片看到元朗合益街市,入口是一個大拱門,立面是五岳朝天的設計,大門上「合益街市」四個大字我還以為是伍醒遲所題,不過對比起他為厦村靈渡寺所寫的對聯,筆跡明顯不同。「影藏歲月」展出期間,報紙電視亦介紹過這一張合益街市照片,他們說:「當年的合益街已面目全非,變成合益路」,其實是頗為錯誤的說法,因為合益街跟合益路分別是兩條不同街道,合益街路是元朗新墟五合街五條街道(益-成-和-發)之一,跟由攸田村開發出來的合益路是兩回事。
↑ 昔日元朗大馬路,左方是合益街福生堂藥行,即現時大馬路恒香酒家對面位置,當時合益街比起大馬路還要繁盛。[相片自almok@uwants]
↑ 昔日元朗新墟福生堂藥行向大馬路方向,福生堂是陳火光的叔父經営,當時陳火光的母親在福生堂前擺檔,開設「陳光記百貨商店」,日後成為了元朗市百貨龍頭商號,當時陳火光負責看檔。福生堂藥行在旁是「東泰號」及「兆安祥」。伸延閱讀: 路過 元朗大馬路陳光記鐵價百貨 [相片自almok@uwants]
↑ 東泰號及兆安祥隔兩個舖位便是源昌酒廠,釀製米酒。
↑ 昔日元朗大馬路舉行之天后誕會景巡遊,主角除了彩龍外,還有靠向大馬路的「五和園冰室」,五和園冰室可算是元朗第一間冰室,由西邊圍吳合林創辦,後方是一新旅店,五和園冰室兩旁分別是中美及添記錶行。這一隊是元朗鮮魚行銀龍隊,舞龍身的綠色褲,舞龍頭穿紅色褲,而右邊這一位領隊則穿粉紅色褲。自從文正氣堂與南邊圍和西邊圍打鬥後,元朗鮮魚行沒有再參予出會。伸延閱讀:跑遊元朗天后寶誕 (2) – 文正氣堂花炮會出會
↑ 1953年元朗大馬路南邊圍舞龍,龍頭由過百斤銅片裝嵌,馬路中有洋人觀賞巡遊,是慶祝當年英女王加冕。畫面最左方可以看到茂昌金舖的字號,是合益街中段的店舖,在旁是「有泰百貨」,注意到店舖的正門並不是朝向大馬路方向,因為早期大馬路人流並未有合益街那邊熱鬧。
↑ 剛剛談及的「有泰百貨」。
↑ 放大了五合街地圖,左下角是福生堂藥行,向右方走便是五和冰室,地圖中合益街 10號舖位便是茂昌金舖
↑ 元朗新墟合成街及合和街舊路牌(轉載自1984年香港電台節目「百載鑪峰-元朗新舊墟」之片段)
↑ 元朗新墟用和棉胎,位於合發街與合成街 T 位交界。昔日棉胎是一般家庭在冷天唯一的抵寒用品,制作棉胎的基本工作是打棉胎,工人是要孭著一個大彈弓,利把木槌敲擊一條牛筋線,勻稱而有耐勁地彈鬆棉花,然後還要輾平和上線,用棉紗線將棉絮邊緣細心聯結。如果是喜慶結婚用的棉被,工人會用彩線繡上圖案或文字。(相片源自 chistory012.org | 元朗五合墟)
↑ 元朗新墟有利雜貨,位於合成街與合益街之間。(相片源自 chistory012.org | 元朗五合墟)
↑ 元朗合成街合往發街方向,店舖的前柱上寫著興隆飼料、及旁邊相連舖茂興。於 1950 年合益街30號天德雜貨曾經發生一場大火,東主與留店各人未能逃生無一倖免,東主在新墟共經營店舖三間店舖,包括售賣涼菓海味糖油的天德雜貨、合和街 10 號九龍醬園及 12 號福生紙料店。
↑ 元朗合成街合往發街方向,左方是同興疋頭,右方是長發。往前走前幾步就是上面照片的位置,在店舖的前柱上寫著興隆飼料、及旁邊相連舖茂興。(圖片自公共圖書館MMIS)
↑ 元朗五合街高空照片,最左方是大馬路,中間一幢高樓大廈是嘉麗華酒樓,最下方的停車場,即是水車館街(轉載自1984年香港電台節目「百載鑪峰-元朗新舊墟」之片段)
↑ 1982年元朗水車館街的停車場,現時也是停車場,不過是萬金中心多層停車場,相片右方的五合街還未原全清拆 ♥ 近照:Google Street View
↑ 現時仍然營業的元朗新墟老字號「大德堂」大藥行,著名開奶茶,東主姜勝祥中醫師是元朗大會堂第三十二屆管理委員會副主席,暸解元朗社區及新墟的人和事。
↑ 現時仍然營業的元朗新墟老字號「和豐隆」白米飼料。
↑ 現時仍然營業的元朗新墟老字號「新月圓」髪廊。
元朗新墟發展事件薄
這幾個星期,查閱了50-70年代的元朗新墟有關的新聞,並且總結在一起,看看有沒有元朗人能夠補充這段發展史:
- 1946年元朗理民府遷拆墟內小販攤位
- 1948年元朗商戶面對恐嚇(打單)匪黨,匪徒使用爆炸手段,當中泰祥街濟衆堂米機曾經被炸。在 1940-1950年間,元朗新墟亦曾經遇到打單匪徒,以爆炸手段威脅元之米機及金舖,而當時元朗泰祥街第十一號濟眾堂米機後門,被匪徒以魚炮製成炸彈所爆破。匪徒署名「中山大隊長譚星」,打單要求是暫借港幣四千元濟,要求將交予南頭大三元酒家。除了濟眾堂,還有榮興米舖、茂昌金舖等至少六七家店舖。
- 1949年元朗新墟附近水門頭發生村落打鬥
- 1950年元朗合益街市、馬路街邊小販及雞鴨場之攤位已於開投
- 1950年元朗合益街大火天德什貨焚斃十二人
- ↓ 1950年元朗合益公司收回米地,販商要求另撥雞地
- 1951年元朗五合街附近籌劃建設娛樂場由鄧某及陳姓歸僑投資
- 1951年元朗合益街市側拆除木屋
- 1951年元朗發生傾盆大雨,元朗河涌水漲淹沒穀亭街成為澤國
- 1951年元朗合益街攤位衞生局派員督拆
- 1951年元朗合益公司於同益街建舖一百九十三間落成小型商店抽籤分配
- 1952年元朗合益街各攤販遷離,街道通行無阻
- 1952年元朗墟新春期間谷亭街捕賭徒
- 1952年元朗商戶另組同益公司,置業建新舖
- 1952年元朗泰祥街拆屋利交通米地填高建新樓
- 1952年元朗墟泰祥街十餘間木蓋商店熟食冰室理髲室等拆除
- 1953年元朗五合街旁的水門頭海面,元朗各村十餘艘龍舟集合競賽
- 1953年元朗合益街市改建二層式新型街市一所
- 1953年元朗合益街市計劃從新拆建改建二層式新型街市一所路面填高一尺設大渠防淹浸
- 1955年元朗新墟旁廣興園十八戶已批准遷住鹹田壆闢新村計劃蓋屋一百間(擊壤村)
- 1965年元朗合益街市一帶又發生電力停頓街市淡水魚死亡魚商叫苦
- 1966年元朗鮮魚商販遷往鷄地與攸田村之間曠地作魚市場繼續營業
- 1966年元朗合益市場外欄魚販四百人遷雞地新魚市場共有九十九攤位
- 1967年元朗水門頭木屋居民獲徙置苦無力搬遷終遭督拆
- ↓ 1967年元朗泰祥街大德堂清晨大火兩店損失六萬中藥店與米舖被波及幸無傷亡
- 1967年元朗福亭街十多戶人家木屋遭强拆
- 1970年元朗大馬路巴士移往新巴士總站小販遷往新填地營業大馬路改建新式樓宇
- 1970年元朗康莊市場九月廿四日收回檯位
- 1972年元朗建成新型鮮魚批發市場
- 1974年元朗鮮魚行商會元朗橫洲路口集資建會所及漁市場
- 1975年元朗五合街鄰近之大榮華酒樓開幕
- 1976年元朗誠興建築公司建泰祥街金輪樓
- 1975年元朗泰衡街改單程泰豐街改向西行
- 1979年元朗合益市塲血案四刀客逞兇
- 1980年元朗泰祥街廿八與卅號兩幢兩層高戰前樓宇宣佈為危樓
- 1981年元朗博愛醫院於五合街內之舊舖要求換地建中醫贈診施藥所
- 1981年元朗小商業會求炮仗坊闢作小販區
- 1982年元朗合益大厦分層出售每尺只售三百餘元起
- ↓ 1982年元朗合益公司股東大會合益街市計劃改建多層大廈
- 1985年元朗遷拆康莊市場店舖熟食檔安置待解決
- 1991年元朗七鄉所組合益公司計劃拆卸附屬街市發展高層商業大厦所在被譽為地王有助於地方繁榮
參考資料:
- 透過觀賞器穿梭上世紀香港 遊3D殖民時代 | 蘋果日報 | 要聞港聞 | 20131208
- 合益街市(圖片)
- Southern District Officer Reports: Islands and Villages in Rural Hong Kong, 1910-60
- 青山公路原為「青山道」 The Voice On-line
- 百載鑪峰 元朗新舊墟(1984)
- 香土情緣圖錄分享 – 元朗五合墟
- 香港境內考察專題分享 – 元朗墟市考
- 元朗墟為新界商業之樞紐元朗村落商業介紹(19350312 大漢公報)
- 跑遊 元朗雞地
tere又一傑作!讚!
@sinsir 文章裡面 quote 左你個大名架~
@sinsir 寫著再改、了左個結先~
突然記起”榮豐米機”四字,是在今恆香旁還是對面呢?
@sinsir 恆香旁是興泰白米
從香港年鑑看到「榮豐米機」、當年位址大馬路七十二至七十四號。
my dad said, 大德堂前身係雪糕廠
另外我爸問有冇介紹元朗最大紙紮店明泰?當年我爸幫明泰紮她好多燈,供應俾各村點燈用!
@Beckay 你所講的係「巴黎雪糕」了、大德堂現址之前、又曾經在對面經營,等我有空寫一篇大德堂介紹,去訪問大德堂羌先生、他是元朗通~~。
@sinsir 最近踫到趙聿修的榮豐米機這個名字
炮仗街又從何而來?應該不是因為有炮仗廠吧。會否因該處是一個廣場,人多聚集,所以多村民攪活動放炮仗呢?
@Soldier 有人說因為炮仗街滿佈麻雀店,搓麻雀的聲音就好似炮仗般,但相信炮仗街的名字早於麻雀館已存在,據大德堂店主解釋,這裡曾經有炮仗舖賣炮仗,而賣炮仗的店舖,未知道是否跟昔日香港炮竹大王陳蘭芳的廣萬隆炮竹行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