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遊元朗八鄉 (16) - 橫台山竹坑 蘭芳書室
跑遊八鄉橫台山竹坑,竹坑跟橫台山永寧里、上輋、下輋村、七星崗等一樣,皆屬於鄧氏開基祖鄧廷桂的分支,鄧廷桂從惠州移居元朗橫台山後,族人繁衍至其他村落,鄧廷桂的三名兒子,洪達建立了河瀝背,洪琳建立了山散村、洪茂建立竹坑及新隆圍,而鄧廷桂的兄弟鄧廷彬則定居七星崗及水流田。
鄧氏開基祖
上段介紹了竹坑村的橫台山鄧氏開基祖,至於鄧氏粵東始祖,便要參考舊文章「跑遊元朗八鄉橫台山 (1) – 永寧里」一文。
橫台山鄧氏這一脈跟錦田鄧氏不同,橫台山鄧氏追溯自南宋未年粵東始祖「鄧志齋」的故事,鄧志齋的的第七名兒子原居於福建寧化縣石壁,後來移居至廣東潮州及惠州。
鄧氏十四世鄧廷桂於康熙二十七年 (1688) 從惠州到元朗橫台山落擔,成為了橫台山鄧氏的開基祖。所以,每年重陽節橫台山鄧氏族人會組團到惠州祭祖。
↑ 竹坑村村口保留中傳統圍村的風水池,相中後方便是蘭芳書室
竹坑村
跑遊至竹坑村,村口保留中傳統圍村的風水池,跟永寧里圍門前風水池一樣、風水池是客圍村的基本風水佈局,也就是客家人的建築智慧。昔日客家人建村時,會在村前方建風水塘,一來是對應堪輿學中所指的儲水聚財作用,二來可以利用挖掘出來的泥土去堆填土地興建村屋。
除此之外,風水池一般位於村落前方,附著空氣中的塵埃,改善空氣質素。夏天時,南風經過風水池連同濕氣送到村中,令環境更濕潤;冬天時,配合圍後方的風水林或山丘,令到乾燥的北風被阻於圍外,令到圍村有冬暖夏涼之效果。
現時有不少圍村索性把風水池填平,改建為停車場,不過在橫台山竹坑、永寧里和下輋,還可以看到風水池,甚至元朗英龍圍及洪水橋橋頭圍,都保留著村前的風水池塘。
↑ 竹坑村村口保留中傳統圍村的風水池,相中後方便是蘭芳書室
蘭芳書室
竹坑村風水池一端便是村中歷史性建築物「蘭芳書室」,名字令人想起近代四大著名花旦之一「梅蘭芳」。我很喜歡八鄉區內兩幢書室,一幢是上村「植桂書室」,另一幢便是竹坑這幢「蘭芳書室」,喜歡兩間書室的名字,拼起來正好是南華傳統社會中「桂馥蘭芳」的美喻,喻意人品賢德及子孫賢盛。
蘭芳書室由鄧洪茂的孫兒鄧國傳興建,於同治元年 (1862) 年建成,是竹坑村中最大型的建築物,屬於兩進式設計,是村中的私塾。昔日大門兩旁貼有對聯:「蘭芳春日暖、書室硯池香」,現時書室門聯都破爛了。
橫台山區內先建有匯泉書室(1760) 和崇文書室(1760-1820) 等 ,蘭芳書室 (1862) 跟永寧圍義社書室 (1874) 和東園書屋 (1880)、及其後建成之植桂書室 (1899) 一樣,差不多在同治及光緒年間陸續建成,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村落期望村中子弟能藉科舉考獲功名,擺脫農耕養魚的生活,能夠在朝廷任官,同時提升宗族的威望,增加族人在地區中的影響力。
↑ 昔日蘭芳書室大門貼有對聯:「蘭芳春日暖、書室硯池香」
↑ 竹坑村蘭芳書室,建築規模亦不少的(攝於2015年)
↑ 當灰塵在屋簷瓦片上累積成一層薄土之後,濕度及兩水會滋生一些耐旱瓦松植物,久而久之變成一種天然的裝飾,有蒼桑的感覺(攝於2015年)
蘭芳幼稚園
蘭芳書室,跟元朗區內所有傳統書室一樣,被科舉中止及現代化教育的衝擊影響而停止運作教育用途,這一批青磚舊書室,好運的話書室會被村民維護成為村民聚會的小社堂,否則會被荒廢並因欠缺修葺而倒塌。
光緒三十一年 (1905) 慈禧接受並立刻停止科舉的意見,清廷隨即發布喻旨停止各級科舉考試。村落間以傳統卜卜齋形式教學的書室,逐改為教授現代科目。1920 年代開始,八鄉開始興建新式學校,首先是同益學校建成 (1920),然後橫台山公立學校 (新址 1952)。
蘭芳書室開始息微,於 1920 年代曾經改為教授現代科目,名為「蘭芳學校」,直至到台山公立學校啟校,蘭芳學校於七十年代用作村中的小童幼稚園,約 20 人之小班教學,直至到八十年代為止。據悉書室其後被鄧氏用作民居及村中食盆的地方。
現在蘭芳書室已經空置,亦不適合開放,因磚牆瓦頂都欠缺維護,雜草叢生。
↑ 蘭芳書室,有「桂馥蘭芳」的美喻,喻意人品賢德及子孫賢盛
鄧洪茂祖祠
竹坑村中建有鄧族第十四世祖鄧洪茂祖祠,文章初介紹過鄧洪茂是鄧廷桂的兒子,祠堂由村中叔伯兄弟醵資,於1994年7月重建,藉以紀念先人彰顯祖德,弘揚孝道,意義深遠,鄰村廷祖、三和堂、兩勝堂等都有捐款。
祠堂外牆舖上啡色磁磚,大門兩旁有堂聯:「洪恩庇蔭、茂德眧垂」,跟永寧里一樣,祖祠外並沒有寫上傳統客家人的堂聯,亦不透露竹坑鄧氏之郡望及家聲,顯出一份低調。
↑ 鄧洪茂祖祠
↑ 鄧洪茂祖祠
↑ 鄧洪茂祖祠重建碑誌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