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遊元朗錦田 (60)-沙埔村(一)
跑遊元朗沙埔村,近年重遊沙埔,村口峻巒屋苑已經入伙,規模尤如一座巨山,新舊之間幸好有50萬呎黃金蘆葦田「候花園」相隔,保持一點空間感。 建築商稱沙埔有超過180種自然生物,包括蘋果綠斑的近危蜻蜓科廣瀨妹蟌(四斑細蟌)、黃腰柳鶯和大小白鷺等,日後蘆葦田上或會興建北環線鐵路,到時可能已經沒有濕地這個概念了。
my words, my life, my territory
跑遊元朗沙埔村,近年重遊沙埔,村口峻巒屋苑已經入伙,規模尤如一座巨山,新舊之間幸好有50萬呎黃金蘆葦田「候花園」相隔,保持一點空間感。 建築商稱沙埔有超過180種自然生物,包括蘋果綠斑的近危蜻蜓科廣瀨妹蟌(四斑細蟌)、黃腰柳鶯和大小白鷺等,日後蘆葦田上或會興建北環線鐵路,到時可能已經沒有濕地這個概念了。
跑遊元朗壆圍,村公所對出的一口古井,早前曾經記錄過,井口有欄柵所蓋,可見水位常滿。村民向我說,村中以前打水,就是用這一口井。 井旁供奉「來龍地脉井泉龍王;鵝腦山主通天大王」兩位水神和山神,配有神聯「家興泉自美;脉旺水長盈」及橫批「鴻禧」。傳統水井旁設有神壇,以保佑泉水清甜充足,畢竟食水是村落裡最重要的資源。
跑遊元朗壆圍村,再到村公所愛光書室前,去看壆圍的「壆」。昔日沙埔村前有沙,竹園村旁有竹,那麼壆圍村的壆呢。最近向壆圍村馮應祥村長請教,他解釋了壆圍的壆至今仍然存在,一直保護著村里,它的性質並非防衛,而是防洪功能。
跑遊元朗大棠路,朝早有一班婆仔擺賣農作物,每人各賣幾款自己種植的收成,她們在地面舖上報紙,用膠袋或荷葉墊托,或用發泡膠盤,擺放得整齊有理。她們擺賣的位置不是固定的,相信她們之間存在有一種默契。
跑遊元朗榮基村,村口根記車房外,懸掛著「鄧滿記桃花」招牌,這一塊招牌原本掛在幾十米後的地方,即鄧滿記桃花園外,不過兩年前(2018)因業主收地而光榮結業了。
跑遊元朗榮基村,榮基村的歷史,源自一條紅水坑,以前叫紅坑口,戰後出現榮基磚廠,這裡一帶原本是青山公路旁的魚塘,位於沙埔與壆圍之間,早期由盧基與友人合伙創辦一間磚廠,利用該處獨有的兩個黃泥塘取泥造磚,磚面有花紋,深受買家歡迎。後來,磚廠由盧基獨自經營,磚廠逐命名為「榮基磚廠」,磚塊由貨車運載,自然有車路進出,盧基在路口建造了一個榮基磚廠牌坊,以作宣傳。
跑遊元朗榮基村,榮基村位於壆圍與冠珍醬油廠之間,村口最當眼位置是根記車房,附近曾經有鄧滿記桃花場,再沿路入村,可見數間村屋,其中培康社的中心,還有一幢七聖宮,位置隱蔽,門樓書有「玄虹苑」,嵌有楹聯:「震石鑠今臨下有赫、推仁錫福惠我無彊」,設有主殿七聖堂及三清閣、紫竹林及三寶堂等,相信是私人道場。
跑遊元朗朗廈村,這一條村又叫客家村,是從壆圍衍生出來的村落,在跑遊元朗遊記裡曾經記載,這裡最著名的其中一個地方,是陳符祥別墅。
跑遊元朗壆圍, 昔日壆圍村民均有習武強身健體,村中流傳一個「壆圍十人對抗一條村」的故事。那要說到清未民初的時期,壆圍附近出現了兩位外來人居住,村民前去摸清底蘊,打算展示男丁實力,此二人毫不懼怕,更在眾人前表演功夫,揮拳打裂三呎寬田基壆,以示功夫根底。原來二人是御林軍教頭,因避亂而南下,潛居香港,他們獲得壆圍鄉民賞識,村中年青人更向二人拜師學習功夫。
跑遊元朗壆圍,神廳之神龕旁,保存了一件古老木龍頭,造型跟元朗區的其他木龍頭稍有不同,龍角細、鯰鬚短、龍嘴上有線條彩繪,甚有特色,龍額上的神主牌已失,相信自五十年代一直保存至今。 所謂「新界賽龍舟,禾田好豐收」,壆圍的龍船是很出名的,每次落水便會懸起代表壆圍的黑色旗幟,人稱「黑旗仔」。壆圍的龍船,龍身從番禺順德訂造,特別食水,速度快。端午節前後,壆圍的龍舟先會互相拜訪,其後在沙埔海面,沿錦田河往橫洲大井競賽,甚至鬥出后海灣。 端午翌日初六,各鄉龍舟齊集元朗墟水門頭舉行總決賽,爭奪錦標彩旗,岸邊觀眾熱鬧非常。不過,隨著五十年代末連場洪災及排洪渠之興建,元朗賽龍舟這項傳統活動已經消失,黑旗仔的龍身,亦長埋在壆圍防洪堤之下。
More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