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遊元朗錦田 (57) -沙泥路去逢吉鄉花炮會
跑遊元朗,離開長春新村,沿村路走,轉入沙泥路往逢吉鄉走,沙泥路已經陸續變成英泥路,《圭角逢吉》說過沙泥路原名沙荔路,是逢吉鄉經往沙埔及圭角泉荔枝園的小路,今天沙泥路旁豎起了新路牌,相信是由峻巒發展所帶動。
my words, my life, my territory
跑遊元朗,離開長春新村,沿村路走,轉入沙泥路往逢吉鄉走,沙泥路已經陸續變成英泥路,《圭角逢吉》說過沙泥路原名沙荔路,是逢吉鄉經往沙埔及圭角泉荔枝園的小路,今天沙泥路旁豎起了新路牌,相信是由峻巒發展所帶動。
跑遊元朗凹頭漁業辦事處,沿路走,仿佛置身於峻巒的屋苑內街,道路未端有一期第八座尚未出售的峻巒,這裡是長春新村村口。一直想到長春新村看,因為印象中只是跑步經過,看到即將發展成住宅屋苑的新聞報導,想趁機會再到這兒走走看。
跑遊元朗錦田,在錦上路吉慶圍與盈匯坊之間,有一間白色頂聖猶達天主堂(St. Jude’s Catholic Church)。見教堂開著大門,悄悄地入內參觀,堂內外都奉有聖母像,聖堂裝潢簡潔。
跑遊元朗錦田吉慶圍,離開前到圍門拍攝,圍門內設有神位供奉土地福德正神、招財和合童子和進寶利市仙官,兩旁貼有吉慶鶴頂格神聯:「吉安神有德;慶圍福無彊」。 眼前的連環大鐵門,馳名中外,當年英國人拆走,據說是每扇門聘了十人把它們抬走,現時在香港歷史博物館內也展示了一副吉慶圍鐵門,怎樣能夠分辨出那一副鐵門是真品。
跑遊元朗錦田吉慶圍,吉慶圍鐵門逐成為了歷史文物,在五十至七十年代吸引大量英兵及遊客參觀,包括經過香港前往參加韓戰的英軍。回到1925年5月26日下午,吉慶圍鐵門歸還典禮之中,新聞報導中提及的參與鄉紳、政府官員及嘉賓有:
跑遊元朗錦田吉慶圍,神廳裡這幾塊木聯牌匾之中,以上文第一塊木聯,最具歷史價值,上下聯分別由錦田、屏山二鄉落款,亦較為特別。上聯 「南國樹屏藩,恩留郇黍」 由錦田近代著名鄉紳鄧伯裘、鄧煒堂、鄧禎祥所送,以慶祝吉慶圍鐵門於1899年被拆去26年後,於1925年獲得港英政府歸還給錦田鄉民,當年報章亦記載了鐵門歸還事件 “Kam Tin Gates Restoration Ceremony” (The Hong Kong Telegraph, May 27, 1925),而這一次可能是英國官員「第三次」關鏈性出現在錦田吉慶圍。
跑遊元朗錦田吉慶圍神廳,主廳內保存了神主牌,牆上懸有吉祥彩門、花炮蝠鼠彩頂、剌繡橫幅以及幾副木對聯。每副對聯都有自己的人物故事,在錦田吉慶圍裡,最經典的一段歷史故事,是環繞著港英政府接管新界時,鐵門被拆走的事件:
跑遊元朗錦田吉慶圍神廳,神壇上大小兩塊神主牌,大的一牌是讓錦田十年一屆醮會時,請去神棚供奉時所用,原來兩塊神主牌並不是一模一樣,神祇的名字和排列稍有不同。
跑遊元朗錦田吉慶圍,踏入古老圍門後,先走去圍尾中軸線後方的神廳。吉慶圍神廳屋頂呈鑊耳造型,在元朗區內仍然保留的鑊耳建築物所餘無幾,可能只有屏山坑頭村青磚鑊耳大宅、大江埔天德宮以及吉慶圍神廳。神廳大門橫批:「神光普照」,兩旁貼有約三米高對聯:「聖德宏深,戶戶同沾富貴;春光明媚 ,家家共享榮華」,對聯喻意吉慶圍居民生沽繁華美好,在昔日吉慶圍的舊照片中亦有出現。
跑遊錦田波地路,這裡也屬於永隆圍的地方,馬路的東邊原本是足球場,因為上高埔興建公路,政府將錦田聖公會聖約瑟小學遷至波地。波地附近原本也是1963年興建錦田郵局的選址,因為永隆圍鄉民認為有礙風水之故,後來改為選擇在城門新村興建。 波地路的另一邊,並列了一些店舖:例如漢廷號、和興、明記(前身友德隆及裕成泰雜貨)、 永聯發等,繼續走會看到蔡有,嚴振德中醫、蓮華髮型屋等、包括橫巷後一個叫樹務園的地方。
More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