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遊元朗新田鄉 (37) - 惇裕學校

跑遊元朗新田鄉,一直未有機會記錄,是鄉中惇裕學校,廿年前曾經在新春假期鑽進去學校操場放鞭炮,一班學友在黑夜裡你追我趕,褲筒被友人用龍吐珠射穿,百厭的時光就是最難忘。記得曾經應邀去惇裕學校球場吃盆,昔日這個球場是新田、米埔龍、洲頭等村民每週踢足球的主要娛樂場地,球場是男人的樂園,情況激烈時,往往發生打鬥,要勞煩落馬洲警員到場調停。

↑ 惇裕學校校園

黃佩佳遊新田 文氏宗祠 小學

正如錦田蒙養,屏山達德,厦村友恭,十八鄉永安,八鄉同益等,惇裕學校成為了新田鄉的代表性學府。在惇裕學校成立之前,新田鄉的教育使命,由各村的傳統書塾擔任,例如仁壽書室、怡堂書室、東鎮圍書室、德泰書室、廷士家塾等。

文氏族人亦在文氏宗祠惇裕堂開辦書塾,在二十年代香港旅遊家黃佩佳撰寫之《本地風光》遊記裡亦有提及,1931年當黃佩佳遊覽大夫第,在大夫第別館遇上主人文英扶,參觀了新田人習武的刀槍劍戟及練力大石,然後到文氏宗祠惇裕堂,黃佩佳簡單記錄了祠堂附設小學,相信所指的小學是惇裕學校前身。

↑ 早期於新田惇裕堂創辦之惇裕學校結業典禮合照

惇裕學校 創校

據教育司高士雅為惇裕學校新校舍之致詞所述,惇裕學校成立於1935年,早期學校只聘有教員一人,教授約廿名學生,期間鄉中熱心教育之文超常及文志雲先生呼喻創立新田公學,終於在1939年成立校務委員會,以配合校務發展,並將新田村內規模較小的學校併入惇裕學校,學生人數頓然增至60人(另外據校內之創校碑誌所記,公校於1941年設於宗祠)。

不久,香港適逢太平洋戰事,惇裕學校於淪陷時期一度停課,直至1945年學校始復課,由於就讀子弟眾多,學校在1949年於莘野文公祠增加教室兩座,同年亦在宗祠外開辦惇裕幼稚園。

↑ 新田惇裕堂及幼稚園舊址

籌建新校舍

1950年12月2日新界高級視學官尹耀聲巡視新田惇裕學校教育週展覽,翌年9月4日教育司憲高士雅蒞臨視導,二人先後向校長文潞英鼓勵學校籌建新校舍,並允諾給予補助,於是校方及新田鄉民歡欣雀躍,即時成立建校委員會(由主席文柱石,副主席文桂枝,文珠水,委員共四十九名擔任),發動十二萬元建校經費運動,分別由祖嘗撥款、鄉民捐助 、海外僑宗匯款等多方面籌集經費,理民府撥出東山茶亭旁的土地(鄉民稱該處為嶺頭仔山崗),準備興建一所完備之小學。

↑ 1952年新田鄉籌建小學在東山茶亭後面曠地建惇裕學校

↑ 1953年新界教育建設銳進,各區建校紛告落成,元朗新田錦田等新建四校舍,包括商會義校、橫台山學校、新田惇裕學校及錦田蒙養學校

由新界民政署長戴斯德 奠基

終於,惇裕學校在1953年1月22日舉行奠基禮,由新界民政署長戴斯德親自主持立石,嘉賓陣容鼎盛,有元朗理民府徐家祥、新界視學官胡興德,屏山田土廳委員司徒惠,新界視學官胡興德,督學謝安,還有上水商會主席張人龍、廖漢芬、勒馬洲警署署長蒲華,八鄉鄉委會鄧大禧,屏山鄉委會鄧灼華,僑英中學校長鄭維國,元朗商會學校鄧暉才,鄧乾新,趙玉泉,趙聿修,鍾漢華,李世隆,陳寶生,鄧友山,司徒惠,黎熾昌,陳保生等,以及各鄉父老等百餘人。

特別地將嘉賓姓名記錄下來,因為惇裕學校內的創校紀念碑誌最上方,展示了七張磁相照片,正是上文提及的胡興德,尹耀聲,高士雅,戴斯德,徐家祥,司徒惠等人,這幾位是興建惇裕學校新校舍的官方關鏈人物,也可以看到一點,是新田鄉民對建新校是何等重視,對政府官員感恩之德。

五十年代初,元朗鄉村相繼嚮應政府補貼建校政策,大量新校舍先後成立,包括有錦田蒙養學校,元朗商會小學、橫台山公立學校、南邊圍福德學校等。今天在惇裕學校校舍的一角,仍然可以看到1953年所立之建校奠基石,刻上了以下內容:

「百年樹人
一九五三年一月廿二日惇裕學校新校奠基
新界民政署長戴斯德」

↑ 1953年新田惇裕校新校舍開幕,邀請戴斯德署長奠基,新址堂皇美觀,夏初即可啟用

新校舍落成啟鑰

同年,新校舍落成,學校建有教室九間,大禮堂、音樂室、教員室、圖書室,運動場等,每個課室的大門上,皆嵌上石匾,刻有捐款祖堂的名字,包括:惇裕堂、吐書堂、樂道堂、明德堂、沃經堂、廷士堂、慶立紀念堂、樹發紀念堂、義和紀念堂。

學校在1953年5月21日舉行了新校舍啟鑰儀式,由教育司高士雅主持,帶同高級視學官袁國烜及新界視學官胡興德參加,高士雅在場表揚文天祥之一生,充份表現中國民族之德性,希望惇裕學校同樣發揚道德為宗旨,勉懷學校學生繼續發揚光大。

↑ 惇裕學校新校舍

↑ 1966年出現在西班牙節目中的惇裕學校學生

↑ 惇裕學校校歌(校友文誠義分享)

文天祥 歷史話劇

開幕當天,惇裕學校學生們上演一齣「文天祥」歷史話劇以娛來賓(鄉中父老文泰山先生,曾經讓我看過一張泛黃的文天祥歷史話劇全體劇務人員合照的照片,全員四十多人,非常熱鬧,另外依舊新聞報導,文泰山的名字亦出現在新校舍翌年體育日中,當天男子甲乙丙丁組冠軍,分別由文醮祿、文金穩、文潞福、文泰山奪得。今天,他已經由一位學生躍升為惇裕學校校董,也是文氏祖堂司理之一)。

↑ 1953年惇裕學校慶祝新校落成公演歷史話劇文天祥全體劇務人員合照(校監文泰山分享照片)

↑ 1954年新田惇裕學校體育日盛況,冠軍健兒有文醮祿、文金穩、文潞福、文向榮、文泰山、文金容、文苑香、文秀妹、文玉清等人

新田鄉鄉事委員會

除了開幕禮的歷史話劇,新田鄉在惇裕學校新校舍開幕前,上演了多天粵劇,以示慶祝,亦娛父老,可見建校委員會如斯隆重其事。部份建校委員會成員在半年後,組成了新田鄉鄉事委員會,繼續為新田鄉鄉事出力服務。

身為文氏族人的公校,昔日就讀惇裕學校的學生,每年秋祭期間,會連同洲頭村廷士學校的學員,一同參加新田文氏秋祭掃墓巡遊,二校數百名學生,在村中一路奏樂,沿途吹打而行,也算是鄉村學校的其中一項特色。

↑ 1954年元朗新田文氏乘貨車十三輛及私家車十輛前往祭祖,其中包括了惇裕及廷士二學校學生共三百餘人,沿途一路吹打而行,情形十分熱鬧

↑ 昔日新田鄉民亦在惇裕學校操場上進行搶花炮活動

鄉村學校 適者生存

文章早段,曾經提及幾間大族的公校,例如錦田蒙養,屏山達德,厦村友恭,八鄉同益,十八鄉永安等,大部份學校皆被政府政策殺校而結束,除非能配合地利、人和及靈活變化,方能夠從殺校危機中生存。

當中,八鄉同益和錦田蒙養學校成為了多族裔學生的學校仍然辦學,惇裕學校因靠近皇崗及福田口岸關口,成為了吸納跨境學生的著名邊境學校,由學校安排黃巴士接送學生過關,甚至派送保母線協助學生過關上落課,畢竟辦學並非易事,始終適者能生存。

↑ 1951年惇裕學校第四屆畢業生合影也報導於華僑日報

↑ 1952年惇裕學校第五屆畢業生合影

↑ 1953年惇裕學校第六屆畢業生合影

↑ 1956年惇裕學校學生小學六年級會考證書(校監文泰山分享)

惇裕公立學校建校記

感謝廿年前帶我們入球場放鞭炮的學友文誠義,他送我這一篇惇裕學校建校碑碑誌內容,特此記錄成文字以作保存:

《惇裕公立學校建校記》

「  天生蒸民 初固渾渾也 不有聖人者出為之導師則今猶樹居飲血遑論侈言學術哉是佑文明之推進端繫於教育古者國有庠鄉有序蓋有由矣

吾鄉聚居之初則設塾訓諸子弟歷久而靡替後以其多章句之學不切於時乃於一九四一年就宗祠設公校一切學科授法率由新制斯為惇裕學校之椎輪矣

迨夫譯聲既振弦誦斯張覩桃李之芳菲多春風之吹拂為父老者其樂何如然而就讀者日以眾而宗祠之地不加也支給日以繁而經費來源不裕也至是而董其事者勞矣百計籌謀幸藉宗僑之捐輸

香港政府之補助鄉人之策勵始得免於隕越十三年來增築室者二附設於莘野祠者一篳路藍縷艱辛盡矣而見遺於校門者猶眾也  一九五一年夏  高教育司憲蒞臨巡視垂詣殷殷逐以建築新校計劃上陳叨蒙  勖勉並許資助同人等父老昆季之託得此激勵用敢不忖棉薄勉效微勞冀有以稍副當局育才深旨因卜地于本鄉之陽鳩工興築奈所而之款遠逾所有顧又不能更事遷延乃籲請國內外鄉邦君子賜予贊助果也不我遐棄競相解囊逐使腋集千孤山成九仞值告竣之日爰將始未泐之於石俾來讀斯校者仰思  政府德意及諸父老賢達期望之殷佑所勉焉

新田惇裕公立學校建建校委員會同人立

香港政府捐助港幣伍萬捌仟員正
文族捐款芳名列后
(下略)
合計捐來港幣壹拾陸萬二仟柒佰玖拾伍元
一九五三年  五月二十一日」

↑ 惇裕學校學生活動奪冠後師生合照

↑ 1961年惇裕學校第十四屆畢業生合影

↑ 1962年惇裕學校第十五屆畢業生合影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