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遊元朗屏山鄉 (82) – 橫洲東頭圍村曾達賢堂
跑遊元朗橫洲東頭圍村,村中居民主要是蔡、曾、黃、許四大姓氏。東頭圍北部之娛苑,是昔日蔡氏的別墅大屋,四姓族人各設有家祠,例如蔡寶田之蔡寶善堂、江夏黃貞元堂及曾達賢堂,至於許氏的祠堂,據說已被改為住宅。
達賢堂,一般被稱為「書房」,它的最後一次教育使命,是1963年橫洲公立學校設立幼稚班時,橫洲曾達賢堂、江夏貞元堂及楊屋關西舊校,皆被借用作臨時幼稚園校舍,直至1975年橫洲幼稚園新校舍建成。
吾日三省吾身
達賢堂是一幢白色外牆的三層高樓宇,在1981年重建而成,大門兩旁嵌有對聯:「達通聖道;賢省吾身」,橫批「祖德流芳」。這一副堂聯所寫之:「通聖道,省吾身」,皆與孔子(前551-前479年)有關。
「通聖道」指尊隨孔子的學說,孔子世稱宗聖,其後子孫亦為聖裔,他的道理,也稱為聖道。「省吾身」則源自《論語 · 學而》,春秋末年思想家曾子 (前505-前432年) 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裡「三」可能指三方面或三次,也可能是一個虛數,即做人要時刻反省、省察自己言行,工作是否敬業,交友是否守信,知識是否用於實踐。不過,在現今社會中,這一種價值觀及德行已經漸漸消失了。
進入曾達賢堂,堂內懸有多幅慶祝曾達賢堂重修落成之剌繡畫作,包括水蕉老圍曾亮生堂所送之《大展宏圖》畫,雞地街坊花炮會送之《紅日蒼松畫》 畫 ,奇昌工程運輸公司送《月月報禧》 畫 、林金勝、樊海澄、何錦連等人送之《滿堂吉慶》 畫 、以及《駿馬圖》和《仙娃進寶圖》等。
另有一幅紅色簽名綢帳,是1976年元旦世界曾氏宗親會九龍分會春節訪問橫洲時由宗親題名紀念。
曾達賢堂內其中一張人像照片,是洪佛派寶寶堂白毛照拳師的照片。
在早前一篇跑遊屏山鄧氏宗祠文章曾經記述,照片上由香港酒樓工會寫了一段白毛照老技師的生平,文章以「我師」作稱呼,因為白毛照曾經是香港酒樓工會的教頭,如是者可能是香港三十年代的故事。
這一幅舊相片,估計由美芳攝影院沖曬後,再由白毛照兩位屏山高徒鄧灼華及鄧如東,在照片四邊加寫了「寶寶堂」;「善怡拔生成、寶化用英賢」;「享壽七十九歲」等字,二人在照片亦題了一首七絶詩:「洪佛薪傳一代宗、于令處處仰遺容、精神仿佛生前樣、色舞眉飛上九重」,下款寫「授徒鄧灼華拜題,鄧如東書」。
為何這一張白毛照照片出現在橫洲,可能與洪佛派盧榮錫曾經在東頭圍教授功夫有關。記得文正氣堂由洪耀宗教授後,也是曾經先後由盧榮錫師傅及洪耀發師傅繼續教授洪佛派醒獅功夫,可能大約就是七、八十年代這個時期。
在此,把這張照片裡所寫的白毛照生平,輸入成文字保存,因為字蹟矇矓,要感謝家父幫忙校正,才能夠完整地記錄下來:
白毛照
「白毛照老技師粵之寶安人也,本氏洪名照成白毛之號,乃其別名耳,少進沙灣白毛通門下為入室弟子,拳棒之術冠絶當時,掌教五十餘年,遍歷中山寶安東莞等處,時下教師曾曾挫於其手下者,不知凡幾至,令東江人士莫不震仰威名,晚年始來港授技,洪師不獨技擊,淵博其跌打駁骨傷科之學,尤稱獨到,禀性謙和靄厚可親,雖三尺童子亦得與之深言,無時下武師驕頑惡習,誠一良模範之技師也,敝工會十三週年紀念會。
荷蒙 我師率領門下高足演技助慶,增光不鮮,故輟數言以誌不忘云爾。
香港酒樓工會敬頌」
書房內另一張照片,是辛酉年(1981)十一月二十日「達賢堂大廈落成開幕盛況照片」,照片中可見嘉賓屏山鄧乃文,橫洲鄉紳黃金業,曾氏三大房代表,曾有南族長,曾忠良、曾貴全等人在達賢堂前進行剪綵,歡欣喜慶。
據橫洲曾氏第二世祖東白公和第三世祖成奄公之墓碑所記,祖墳均由曾氏四大房男孫於卅十年代重修,似乎在半個世紀之前,東頭圍村曾氏是由四大房所組成的,那麼消失了的其中一房呢,至今是一個謎團。
曾達賢堂牆上另有一段《曾派流芳》字派,字派又稱派語、字輩、行輩或家譜。
在明代以前,曾氏族人沒有固定的字派,直至孔氏的派語形成,孔孟顏曾四大聖賢的後裔,共同這一份家譜,為後裔冠名。
《曾派流芳》字派
宏聞禎尚衍、興毓傳紀廣、
昭憲慶繁祥、令德維垂祐、
欽紹念顯揚、鼎新開國運、
克復振家聲。
宏聞禎尚衍
這一副字派最初十五個字,一說是清朝康熙帝巡視山東曲阜時,御賜孔府之派語。另一說法,是明代初年,太祖朱元璋(1324-1398)先後為孔氏所賜八字八輩:「公彥承弘聞貞尚胤」,後來因孔氏後人襲封衍聖公,而在前加上「希言」二字。
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
到明崇禎二年(1629),孔胤植獲明未代皇帝思宗賜十字派語:「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供起名之用。
對於清乾隆所賜之說法,可能是乾隆九年(1744),由禮部重新整理孔子後裔行輩,將原來的「弘」字因避清朝高宗弘曆(1711-1799)名諱改為「宏」(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即乾隆帝),另外因避清聖祖皇太子名諱(康熙帝第七子,愛新覺羅 胤礽),將「胤」字改為「衍」。
孔氏族人自第61代始用此十五字「宏聞禎尚衍、興毓傳紀廣、昭憲慶繁祥」為名派,曾氏先祖曾子是孔子門生,所以曾氏族人的字行輩份亦參照孔氏字輩命名,自曾氏第63代及以後所用,亦是孔、孟、曾、顏四姓的共同「通天家譜」。
曾氏武城重修族譜派語
曾氏因敬避曾氏第61派宗繼祖,將「繼」又改作「紀」(曾繼祖,字繩之,曾子第61代孫,翰林院五經博士傳人,明神宗顯皇帝貤贈曾繼祖修職郎),於是「宏、聞、貞、尚、衍、興、毓、傳、紀、廣、昭、憲、慶、繁、祥」這一段十五字派語,曾氏稱為武城重修族譜派語,
清道光年間(1821-1850)宣宗皇帝續賜名派十字:「令德維垂佑、 欽紹念顯揚」,另外清同治年間穆宗皇帝再續賜十字:「鼎新開國運、克服振家聲」,即是曾達賢堂中《曾派流芳字派》卅五字之來源。
看歷代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的曾氏名稱,曾弘毅(63代),曾聞達、曾貞豫、曾尚溶、曾衍橚、曾興烈 …… 直至民國時代宗聖奉祀官曾氏曾慶泓(75代),皆依字派命名。
依照孔子聖裔排行命名者,稱為名派。也有曾氏族人另依先人指定的字句,以取字作字輩,所以各有房派。回顧元朗區內,幾大姓氏的族人均沒有排行字輩,今天新一代的小孩子,由家長或風水先生命字,大抵已沒有依照字輩的傳統了。
曾達賢堂書房正廳,設有神龕供奉魯國堂歷代祖先,以及曾氏一世祖曾志耀、二世祖曾東白、三世祖曾成奄、四世祖曾德光、曾德良、曾德裕、以及曾龍雲。神龕兩旁懸有一副木對聯:「枝發橫洲蘭馨桂馥;禮傳泗水子肖孫賢」,由水蕉老圍曾亮生堂所送。
泗水子肖孫賢
上聯寓意橫洲曾族子孫繁衍,下聯稱泗水子孫,泗水指中國山東一條河流,流過昔日魯國,亦是曾氏的姓氏發源地。話說黄帝的第廿五子昌意,他的後裔建立夏朝,夏王少康封其次子曲烈为甑子爵,在甑建立「鄫国」,鄫國經歷了夏、商、周(約前2029年至前770年),期間多次遷地,直至春秋時期公元前567年,鄫國發生莒鄫之戰,鄫國被泗上十二诸侯之一莒國所滅。
鄫國太子巫
後來,鄫國太子巫出奔鲁國當官,定居南武城。其後人以國名「鄫」為氏,居於魯國,後來鄫氏除去邑旁(阝)改姓「曾」,後人奉太子巫為曾氏第一世祖(受姓祖),曾氏後人以得姓地魯國作為堂號(另也有武城堂,三省堂等堂號,以紀念曾子出生地及名言)。
太子巫的玄孫(四世孫)便是中國歷史上著名思想家及孔子門生曾参,即曾子(前505年-前432年)。曾氏繁衍,族人遍佈山東、王莽之亂時,曾氏南遷至江西吉安,所以曾氏後人稱山東嘉祥武城為第一發脈地,江西吉安為第二發脈地。
寶安縣新橋
橫洲東頭圍村曾氏屬於寶安縣新橋曾氏一脈,據說是唐朝金紫光祿大夫曾蜒之四子曾中美長子所發展, 曾中美長子曾歡,他的五世孫曾仕行及曾仕貴,因南宋之亂分別遷居番禺小龍鄉及新橋,曾仕貴被奉為新橋始祖,至於曾仕貴與橫洲曾氏的關係,留待有心人去發掘,可能從新橋曾氏宗譜裡找出線索。
水蕉老圍曾亮生堂
至於曾達賢堂得到水蕉老圍曾亮生堂所贈的賀畫及對聯,關係友好。據曾亮生公之墓誌記錄,曾亮生乃瑞基公之長、文標祖之孫,四百年前明朝朱元璋時代由惠州龍崗坪地白石塘遷至元朗定居,所以水蕉老圍及東頭圍雖然未必源出一脈,可以肯定是曾子後人。
曾達賢堂一角,保存了一頭受保護吉祥物-橫洲曾達賢堂彩龍。
吉祥彩龍
彩龍型獨特,撲有絹綢之身,彩繪麟甲,精巧秀麗。彩龍有額龍、絨球,火焰紋龍鰓以及兩條金龍鬚 ,一對龍角因擺放而被拆去。這一條彩龍乃廣東佛山制作,並非一般南龍所用的沙紙,結合了佛山彩燈工藝,龍身是透光的綢布,龍身藏有五光十色燈泡,龍眼能發光,要知道當年是未流行 LED 燈珠的年代,龍眼除了有發光的神力,眼上有花蓋垂簾,雍容華貴。
龍頭龍身已具相當重量,當年要把這一條彩龍舞得頭搖又尾擺、東頭圍的男丁肯定是壯健有力,個個手瓜起腱。
許志安
看到這一個彩紗龍頭,令人記起東頭圍村公所大廳內,懸有兩張彩龍的照片。一張是許志安穿上中山裝,站在彩龍前(扮)打鼓的照片,另一張是許志安及橫洲東頭圍青年團團員,跟彩龍的大合照,當時正值農曆新年,許志安在橫洲二聖宮前拍攝賀年特輯,廟前掛起了榮益花店造的新春慶祝花牌,花牌電話號碼只有七個字,相信是1990-1995 年之間所攝。
聽橫洲村民所講,安德尊和薜家燕也曾經到二聖宮拍攝賀年影片,安德尊扮財神,薜家燕則唱歌慶祝,相信不少橫洲居民也趁這個機會,跟明星們合照哩。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