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遊元朗屏山鄉 (47)-坑尾村64號秀才故居

跑遊元朗屏山坑尾村, 66 號大屋對面是另一幢大屋 64 號,這兩間屋之間巷道狹窄,它們皆以五層麻石條做基座,加上密封式青磚外牆,就好似兩件龐大的立方體豎立在村裡,以它們的建築結構來說,根本是一幢迷你版民居堡壘,在屋外無法窺探屋內的情況。

↑ 元朗屏山坑尾村內兩幢歷史性建築物,66號(右)及64號(左),64號又稱「秀才故居」

鄧述卿,諱作猷,又名添興

這一幢 64號大屋是1800年代鄧瑞泰(鄧輯伍)為兒子所建的六間大屋之一(這六子的後人即是一般所指的「屏山六家」),這一幢 64 號是為次子鄧述卿所建,鄧述卿(1810-1856)是屏山鄧氏第廿一世祖,諱作猷,又名添興,獲例贈文林郎。

↑ 元朗屏山人鄧述卿葬於衙前山,即永寧村後的小丘,地名大衙前,即是丫髻山的一部分,照片上可以看到碑銘中提及鄧述卿長子鄧寶琛,科舉人,次子鄧大成。照片轉載自保育香港歷史筆記第一期

述卿書室

鄧述卿的長子鄧寶琛(又名鄧惠育,字粵彥,號賚臣)(1834-1865),在1864 年考得文科舉人,獲揀選縣正堂,屬正七品官階;鄧述卿次子鄧大成( 又名鄧惠成,字駕彥,號鈞石)(1837-1886)在科舉中式成為武秀才(又稱武庠生)。二名兒子在塘坊村位置興建書塾,以父親的名字命名為述卿書室,又向朝廷請求恩淮把鄧寶琛的官爵贈予父母,即鄧述卿所封之例贈文林郎,按清代覃恩法,七品官階,其父母及妻子,可獲得同同品秩官銜。

記得新田鄉大夫弟裡,所懸掛的一副滿漢二文詔書,是光緒元年(1875)朝廷為奉政大夫(正五品)文頌鑾,追封他的雙親及祖父母的牌匾。這裡可以暸解看到昔日擁有官祿之仕,可以按朝廷的封典制度,把官爵例授予父母及妻子、祖父母、甚至曾祖父母,以作光宗耀祖。

↑ 屏山塘坊村內之述卿書室

↑ 屏山塘坊村內之述卿書室

正七品孺人鄧母鄭太孺人七秩開一榮壽

若是對鄧大成的名字顯得陌生,可記得在屏山鄧族文物館內懸掛的一幅珍貴絲調剌繡祝壽賀帳,是同治十一年(1872)恭賀正七品孺人鄧母鄭太孺人七秩開一榮壽之禮物,由鄧蓉鏡撰祝壽詞,送賀帳者正是郡庠生鄧大成,連同其孫鄧汝恆及鄧榮輝百拜同賀。

↑ 元朗屏山鄧氏祝壽賀帳,恭賀正七品孺人鄧母鄭太孺人七秩開一榮壽之禮物

秀才故居

今天這 64 號被稱為「秀才故居」,那麼推算起來,這間屋出現的第一位秀才,應該是興建述卿書室的武秀才鄧大成,大屋曾經住上了輯伍祖六代後裔,當時輯伍祖後人擁有財富和權力,在村中大規模興建,必定是顯赫的一脈。聽說近代的64號屋主鄧聖時把秀才故居打造成一幢小型文化博館,保存了書畫照片、關刀、農具、木桌椅等,很想有機會入去秀才故居一探屋內的珍寶。

未有機會進入秀才故居,也可以站在大門前,抬頭欣賞屋簷下一些中國傳統泥塑裝飾,秀才故居門上有一副泥塑裝,兩端各有花 奔圖案,中間有一頭金色獅子,站在赤紅的太陽下,背景有松樹等作襯托。剛好今年(2017)十二月初,元朗藝術節舉辦了一個由蘇萬興主講之「傳統中式建築藝術賞析-從元朗古建築說起」,正好介紹了這些吉祥圖案的寓意。蘇老師解釋了秀才故居門上的泥塑裝飾,當中松樹是茂盛的長綠樹代表長壽之意思,獅子可以鎮宅,招祥納端,太陽喻旭日東昇,同時代表是事業光明和事 業上進,兩側是雕塑是盛放中的牡丹花,代表功名富貴,低調而滿有意思的吉祥圖案,是中國建築藝術的精髓之一。

離開這件兩件巨型青磚立方體,繼續去尋訪另一幢古屋坑尾村 148 號。

↑ 屏山坑尾村64號「秀才故居」的背面

↑ 「秀才故居」之門簷鐵閘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