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遊元朗新田鄉 (27) - 文氏宗祠惇裕堂

跑遊元朗新田蕃田村,停車場旁有兩幢祠堂,其中一幢是文氏宗祠,是新田文氏的太祖祠,據說是建於明朝正統九年(1444年),由文世歌所建,而文世歌正是帶領族人由屯門遷至新田鄉落檐的開基祖,據說當時該處住有潘氏族人,後來文氏繁衍,潘氏遷到潘屋村聚居。

今天新田有兩條道路,是以惇裕及世歌命名,稱為惇裕路及世歌路、連接新田至落馬洲口岸,是元朗區內僅有以祠堂堂號命名的道路。

在惇裕堂外仍然看到惇裕幼稚園的招牌及校舍,昔日惇裕堂同時用作教育場所,除惇裕幼稚園之外,戰前更是文氏子弟的書塾,塾師在祠堂裡授課,惇裕學校於1935年開辦,當時只有學生廿二人,戰後 1949年開辦幼稚園,後來新田文氏四圍六村合力籌建新校舍,於1953年建成惇裕公立學校新址。每年新田文氏秋祭,新田文氏都會到屯門青山黃茅嶺文世歌的墓地拜祭,此穴因地勢形似蝦形被稱為「蝦公地」,現時惇裕學校(及往時廷士學校)的學生亦會組成掃墓隊一起參加。今天惇裕學校的學生除了新田文氏子弟外,已成為著名的跨境學童教育學府。

DSC_4783

↑ 在惇裕堂外仍然看到惇裕幼稚園的招牌及校舍

 

DSC_4785

↑ 昔日惇裕堂同時用作教育場所

1456092549899

↑ 每年新田文氏秋祭,新田文氏都會到屯門青山黃茅嶺文世歌的墓地拜祭

→ 伸延閱讀:跑遊元朗新田鄉 - 文氏宗祠及秋祭 

 

 

望煙傳世澤

新田文氏宗祠大門懸有木對聯:「惇業並山河、俎豆馨香同四海;裕名昭日月、蒸嘗祭祀及千秋」,橫批「正氣流芳」,兩旁貼有堂聯:「望煙傳世澤;正氣著家聲」,內容跟神龕兩旁的柱聯對應,所謂「望煙傳世澤」是寫文天瑞的兒子文應麟,他帶同兩名兒子由惠州遷至深圳福永鳳凰嶺下立村,並建有觀音古廟及望煙樓,成為了文氏寶安(今深圳)始祖。

傳說文應麟每日在鳳凰古廟後之高處遠眺,看到誰家的煙囪不冒煙的,就前去濟助人家,文氏後人讚譽文應麟的德行,成為文氏家聲,在中國其他地方,也有類似「望煙濟人、望煙輸粟」的例子。至於下聯「正氣著家聲」,則出自文天祥所寫的《正氣歌》。

1457349070833

↑ 新田文氏宗祠大門懸有木對聯:「惇業並山河、俎豆馨香同四海;裕名昭日月、蒸嘗祭祀及千秋」

 

 

 

惇裕堂

新田文氏宗祠裡沒有什麼牌匾對聯等裝飾,凝聚力集中在主廳的神龕,神龕頂部懸有「惇裕堂」匾額,兩旁貼有對聯:「登鼎甲而秉鈞衡,難乎就義從容,宋室孤忠惟我祖;築高樓以望烟火,徇是施仁慷慨,范公同道又何人」,此對聯表揚文天祥及文應麟的忠烈及仁德,跟祠堂大門的對聯互相呼應。

正廳神龕內供奉歷代祖先木主,包括文天瑞、文世歌及其子文起東,這幾位皆是新田文氏一脈同宗先祖,同時亦供奉信國公文天祥。神龕下方同時供奉八位烈士,當中有三位並非文氏族人,屬於「為主烈士」,相信是跟文氏是主僕關係,稱為烈士,往往是鄉間械鬥時犧性。祠堂內牆上懸有文天祥畫像,畫中文天祥頭戴長翅帽手握書本,文天祥二十歲考上狀元,官至丞相,宋未時領文家軍抗元復宋,敗於蒙古人,就義時四十七歲,成為了歷史上之國家英雄,令文氏後人對他貞忠的事蹟尊敬及仰慕。

惇裕堂是新田文氏舉辦節慶場地,例如婚事、點燈等重要儀式,每年農曆九月初七日新田文氏六十歲以上的父老以及該年出生的男丁皆會在祠堂進行「祭祠」拜祖,其後先後到麟峰祖和世歌祖拜祭,據說昔日曾經舉辦酬神醮會及神功戲等儀式。宗祠還有一個作用,跟其他新界大族村落一樣,祠堂會成為族中決定村務或審理偷竊罪犯的地方。

1457234905581

↑ 新田文氏宗祠(惇裕堂)主廳的神龕

DSC_4794

↑ 新田文氏宗祠(惇裕堂)神龕前的傳統丁燈

DSC_4795

↑ 神龕下方同時供奉八位烈士,當中有三位並非文氏族人,屬於「為主烈士」,相信是跟文氏是主僕關係,稱為烈士,往往是鄉間械鬥時犧性。

DSC_4792

↑ 惇裕堂是新田文氏舉辦節慶場地,例如婚事、點燈等重要儀式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