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ged: 近水閣

0

跑遊元朗 (102) - 近水閣元朗佛堂良叔與關蕙荃

跑遊元朗近水閣元朗佛堂,良叔由舊墟南門口談到佛堂和入道,原來良叔最早接觸到的宗教,並非儒釋道三教,而是基督教。良叔出生於厦村鄉,跟大部份厦村六十歲以上的村民一樣,皆是由駐居厦村的助產士關蕙荃(關八姑)所接生,因為小童時代病痛多,經常要找上八姑醫治,機緣之下,八姑成為了良叔的契娘。 良叔憶述大約在1958年,他跟隨父母遷入元朗市居住,關八姑見兒時的良叔好動頑皮,於是帶他到元朗福音堂,跟隨傳道劉天頤聆聽耶穌福音和誦讀經文金句等,是一種讓小童修心養性之道。當時福音堂位於大馬路冠元酒樓與華安堂醫藥局,二樓是美洲大旅店,後來1958年教會得到鄭肖珍(李師太)捐地而興建成今天的水邊村肖珍幼稚園及聖馬堤亞堂教堂。

0

跑遊元朗 (101) - 近水閣元朗佛堂道侶與賀誕

跑遊元朗近水閣元朗佛堂,在佛堂辦事處及佛壇裡,可以看到珍貴字畫和照片、印章、莊嚴的佛壇及大量經書,其中部份老經書紙頁發黃,已經是歷史悠久的古董,包括有《北斗延壽經》、《列聖朝賀寶誥》、《萬佛經讀本》、《玄靈經》、《太上老君常清靜經》等,部份經書背頁會印上助資印經的芳名錄,名單中或會看到一些熟悉的名字,例如鄧廷耀、鄧建章、近水閣、何冕如、余道生、邱顯華等;同時也認識了入道的三師證、儒壇準壇生部和求道登記冊等。原來在元朗佛堂之中,還收藏了一批珍貴二胡,據悉佛堂中道侶吳景星博士及吳寶榮等人,便是演奏二胡的能手,所謂「禮和樂」,記湯國華(心益)道侶之分享,佛堂乾坤同仁以鐘鼓管絃奏古之樂,是習周之禮,乃聞其樂而知其德,天人共聽,所以「樂」也是禮儀的一部份。

0

跑遊元朗 (100) - 近水閣元朗佛堂佛壇

跑遊元朗 近水閣元朗佛堂,從佛堂辦事處步入走廊,首先會欣賞到走廊上懸有數幅書畫《內經圖》、《佛光普照圖》和《進堂禮佛簡儀》,然後到達佛堂的心臟地方,這裡是乾坤恩眾敬神參道的「佛壇」。佛堂之中,乾坤眾生皆以「先生」統稱,當中乾道指男性,坤道便指女性。在較大規模的青山至和壇,佛壇分為內壇、中壇及外壇,代表「天、地、人」三壇,中壇屬坤道禮佛之處,內壇是乾道用,此二壇均要入道禮生方可以進入,若是未入道的人,祇可以在外壇參禮。

0

跑遊元朗 (99) - 近水閣元朗佛堂(香港先覺祠元朗事務所新堂)

跑遊元朗豐年路,由排洪渠穿過大陂頭徑,前去近水閣元朗佛堂。三十年前每天都來豐年路,因為當時就讀在佛堂對面的元朗商會中學,一讀就是五個年頭。今天有緣到訪元朗佛堂,在佛堂門前看到牆上的名字:「近水閣 - 香港先覺祠;元朗佛堂有限公司;至和壇、圓玄學院辦事處」,記得數年前第一次聽到前輩 Pieter LAI 告訴我的舊墟近水閣,名字竟然在眼前出現。

2

跑遊元朗 (98) - 舊墟近水閣元朗佛堂

跑遊元朗,由新墟泰祥街跨過行人天橋進入元朗舊墟,首先出現的一幢建築物是「近水閣」,即是昔日紅金龍廣告那一幢建築物。記得數年前,跑遊元朗沙埔村時,沙埔村伍醒遲曾經為近水閣創作了一首詩:「近日幾人悟道?水會一樣忘機」,以近水二字作為鶴頂格,可能是伍醒遲在近水閣內創作。 今天在舊墟大王廟及二帝廟裡,可留意文武護法腳下的紅香爐,是鑄有「近水閣」三個大字,顯然是舊墟近水閣所敬贈。不過,近水閣這個名字,似乎在近數十年間消失在元朗之中,只有一些經常出入元朗舊墟的老街坊,尚會記得近水閣。

0

跑遊元朗 (97) - 舊墟鎖鏈塘

跑遊元朗舊墟,昔日南門口近水閣外的魚塘一個接一個的,是錦田鄧族所擁有的祖嘗,以前鄧族還聘人打理這些魚塘,六十年代政府於大橋村附近興建排洪橋渠,部份被徵收的魚塘便屬於錦田鄧知傢堂擁有。

0

跑遊元朗 (96) - 舊墟修路紀念碑

跑遊元朗舊墟,經過南門口李炎記花店、麗香餅店等商舖,昔日這裡繁盛時期,還有趙日初跌打、利民診所和龍華藥局等、沿路留意其他舖面鐵閘上的刻字,可以看到老字號名稱,例如「大利洋服」、「徐成利刀莊」、「永興士多」等。走到華記白米士多前,對面一幢民居「南門口 1 號」已經重修落成,地舖亦開設了小食士多。

0

跑遊元朗屏山鄉 (54) - 四拜楊侯王

跑遊元朗,新春初二日開跑(2016),跑友話猴年要去拜訪侯王,取其諧音,於是跑遊這一條路線「新春四拜楊侯王」。 先由朗河路楊屋村出發,首站是東新黃屋村東頭約大王廟,經東頭村天后廟及舊墟玄關古廟,第二站元朗舊墟大王廟,然後一直跑去第三站唐人新村侯王古廟,最後目的地是屏山侯王古廟,全程約 12公里,能夠欣賞各廟宇的神像對聯及古蹟,這是元朗市內四幢主奉楊侯王的廟宇,其餘的侯王廟則分佈在厦村及新田等地。   

1

跑遊元朗 (55) - 舊墟南門口近水閣

跑遊元朗舊墟南門口、早前近水閣正進行重修,簷頂及屋內間隔幾乎挖空,基本上只剩下幾幢磚牆。 對面華記白米鐘生介紹說「近水閣」是一班道士所命名,他們在一樓聚會、每逢初一十五都有儀式,是早期跟圓玄學院有關的道士,他們離開近水閣後曾經遷至均樂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