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ged: 元朗

0

跑遊元朗新田(95)- 冠珍醬園 (三)參觀廠房

跑遊元朗冠珍醬園,廣東傳統醬油製作,主要是利用黃豆加鹽發酵,這一次有機會到冠珍廠房,當然要先看主要材料「黃豆」。 參觀廠房 黃豆的背後也有歷史,冠珍早期使用北方黃豆製作醬油,自1950年中國捲入朝鮮戰爭,美國對北京作出報復性貿易禁運,禁止中國土產雜貨進口,冠珍於是改用加拿大黃豆(非基因改造黃豆),將醬油送到海外華僑販賣,當時全中國只有香港具條件出口傳統食材,所以當時本地醬油、腐竹、米粉等中式傳統食品廠特別興盛,致於這一班珍字輩的字號,各有營銷的海外國家對象,而且互有默契,其中海鮮醬(甜醬)是冠珍醬園最暢銷產品之一。

1

跑遊元朗新田(94)- 冠珍醬園 (二)旗艦店+三聯書店

跑遊元朗大馬路三聯書店,冠珍醬園曾經在書店內設「旗艦店」,從地面乘扶手樓梯即可見到,擺滿黃藍二色為主色的冠珍醬料產品,在這個小小的旗艦店裡,展示及擺賣冠珍產品。牆身上有書法海報作襯托,是由璟文字所寫,介紹冠珍歷史,配合書店的文藝氣息。 醬油跟書店,是一個既前衛又有趣的組合,近年冠珍與不少飲食作家及烹飪達人合作,利用冠珍醬料製作食譜,當市民閱讀這些書籍時,可以同時在書店把蠔油、海鮮醬等醬料一拼帶回家。除了元朗之外,青衣及灣仔三聯書店也有冠珍醬園專區,元朗規模則最大。記得三聯書店曾經舉辦探索香港醬園歷史團,凡於三聯書店買書或購買冠珍醬園產品,便可以參觀冠珍醬園。 今天大馬路三聯書店已停業,冠珍旗艦店遷至港島上環孖沙街,未來冠珍可能在數磚媒體的宣傳上,有更多前衛新概念。

1

跑遊元朗新田(93)- 冠珍醬園 (一)

跑遊元朗 冠珍醬園,以前坐校巴經過坳頭青山公路,經常聞到濃烈的豉油香,那個時候沒想過可以入去參觀。2018年有緣跟隨 unfoldhk 組團,與《食在元朗》楊伯入內參觀。 從冠珍醬園大門進入,先經過黃豆倉及麵粉倉、然後踏入冠珍學堂,大門貼有「冠絕中華、珍味天下」對聯,坐下來細聽醬園負責人陳天佑,講解冠珍醬園的公司歷史、廠房及衛生製作流程,當天陳經理準備了美味麻醬豆腐試食,讓人感受醬油鮮味,還贈每人方便裝的醬料包和食譜帶回家,那應該要支持吧。

1

跑遊元朗錦田 (68)-聚星樓

跑遊元朗沙埔,沿凹頭漁業辦事處外的村路走,再次前往長春新村。這一趟有沈思和圭角逢吉冼文騌同行,一起追尋錦田文塔遺址故事「聚星樓」。 記得上次跑遊長春新村是一年之前,如今景貌相若,西班牙別墅屋繼續十室九空,能待發展,一行人深入至村中一角,一幢似曾熟悉的古老大宅出現在眼前。 這一幢古宅叫「聚星樓」,不要跟屏山聚星樓混淆,它的照片曾經出現在香港大學《香港印象》相冊中,一直無從得知它的確實位置,直至到記錄新圍開明學校的故事時,訪問了星級校友郭時興(佳聯冰鮮公司東主,人稱香港冰鮮雞大王、時任元朗足球會榮譽主席),他憶述幼時在長春新村居住的時侯,附近是聚星樓大屋,一聽到這個名字,頓時燃起興奮之情。

1

跑遊元朗錦田 (67)-沙埔村(八)羅伯士多

跑遊元朗沙埔村,在合作社前方有一間士多,白色牆身的單幢式村屋,屋前有山花陽雕了「伍擢彩堂」的名字,大門兩旁貼有門聯:「擢昇朝石;彩絢筆端」,橫批鴻禧,外牆有沙埔村佈告板,張貼了合作社和沙埔村的通告,這裡也見警員巡邏的更簿和大量信件,相信士多也是沙埔村郵件的代收中心。 士多曾經是村民的聚腳地,昔日有一位羅伯看舖,現時已經停業,舖前仍然置有大眾地磅,因為士多兼作逢吉鄉菜站的分站,收集沙埔村四周的農作物去販賣。 村中唯一的士多已經成為歷史,村民要買食物飲料,最近便要去峻巒裡面的便利店了。

1

跑遊元朗錦田 (66)-沙埔村(七)屋頂上的馬賽克圖案

跑遊元朗沙埔村,在村屋屋頂上,一般可以看到陽雕的建築年份或吉祥圖案,這裡其中一幢村屋山花上,出現了一幅馬賽克西洋圖案,相信是斯洛文尼亞布萊德島 Lake Bled and Bled Island 的美景。 同類型風格的馬賽克圖案,在跑遊元朗舊文章介紹過,是一款日內瓦湖的東岸的中世紀水上城堡 Castle Chillon;沙埔村這是另一款圖案 Mary Bell Tower,它除了在沙埔村出現之外,在山廈村設計師獎別墅旁也同樣地出現,估計是六、七十年代由同一家建築商興建,就連村屋的外型和用料也幾乎一樣,至於出自那一家建築商,希望有機會知道。

1

跑遊元朗錦田 (65)-沙埔村(六)沙埔村伍氏改善生活有限責任合作社

跑遊元朗沙埔村,伍世元堂兼作「沙埔村伍氏改善生活有限責任合作社」,在以前的跑遊元朗文章介紹過,合作社於1960年2月16日成立,由合作事業管理處處長祈達、副處長賴治主持揭幕,目的在改善村落交通、農田水利、村中子弟教育、貨款協助村民增加生產及改善村落衛生及公共利益等。首任理事長伍庚如、秘書伍耀廷、司庫伍忠雄、理事伍翹輝、理事伍錦雲。在世元堂裡仍然保存了一張退色的合作社開幕典禮照片,可見十二名中外嘉賓,包括時任漁農處長祈達 (Jack Cater),四十名男女村民以及卅名小孩子。

0

跑遊元朗錦田 (63)-沙埔村(四)

跑遊元朗沙埔村,往沙埔堂教堂走,有緣遇上《圭角逢吉》冼文騌老師,一起進入沙埔佈道所參觀。教堂屋頂豎起了十字架,簷下有禮拜搖鈴,繞到聖堂正門前,外牆一角嵌有奠基石,書有:「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元朗堂沙埔佈道所基址;基督乃此殿之基;以弗所二章二十節;主曆1958年 2月9日香港區會主席梁小初立石」。

1

跑遊元朗錦田 (62)-沙埔村(三)

跑遊元朗沙埔村,村中由伍、黃、陳、游四姓村民組成,據1899年港英政府記錄,當時村代表是伍醮德,其後在1935至2006年間,沙埔村村長均由伍、黃二氏擔任,相信四個姓氏之中,他們擁有較大政治權力。 據村公所之歷史起源所記述,沙埔村創立於模範鄉之處,後來為了更好的水源及風水,遷至木棉頭繼善堂附近位置(據黃紹聰村長所指,村中父老相信木棉頭大約是逢吉鄉及沙埔之間,富源隆附近的位置),後來村民再次遷徒至現時位置,村民稱至今已經有五百多年歷史,即是大約1500年立村,當中經歷了1662年遷海復界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