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Hong Kong

5

沙田吳園

於沙田中央公園外沿著城門河旁散步,心血來潮,渡橋往對面岸走走看,原來橋的另一端有一幢舊式住宅建築,是大涌橋路的「吳園」(Google Maps),大宅外表精緻,靠在河畔這個位置,可以幻想到往日吳園的幽美環境。

5

從西貢對面海官門漁村 看 昔日西貢爛泥灣萬宜水庫

週未於西貢乘船出發,往香港國家地質公園之西貢火山岩園區 Hong Kong GeoPark,藍天下乘船漫遊,聽導遊介紹香港各島嶼,從侏羅紀中葉(1億5千萬年前)火山噴出大量的熔岩成形成,一邊欣賞海蝕地貌和六角形節理岩柱,隨浪搖晃了一句鐘,胃酸已經如海浪般湧上心頭。

22

香港風物志 – 文化 古蹟 故事 (PDF)

近年來香港人保育本土文化,維護昔日古蹟,隨著社會發展,文化古蹟越是顯得珍貴,當中除了在新聞中鬧得響的景賢里和皇后碼頭外,香港本身歷史有更多是值得關注的,當年一場石峽尾大火間接發現一個東漢古墓,這還不算早,馬灣東灣仔北發現的早期墓葬,更要推算至新石器時代,還有沙螺灣馬灣的青銅器,滘西蒲台東龍洲等百越人石壁石刻,証明香港源遠流長。 看這近三兩百年,自宋朝起客家人南移新界,加上水上人漁村聚居,香港社會開始成形,後來敗走的鄭成功令到清朝遷海,香港居民全員被返北遷,鄭成功的餘軍亦孕育出沿岸海寇,香港復界後,客家人去而復來,各氏族建村立田,於大平清醮中安撫遷地時離世的族人。大英帝國統治時期,安穩的社會吸引兩多居民南下定居,期後香港面對日佔一劫,通通都成為香港歷史的一部份。   免費 PDF 書刊 現時社會上,一直有不少學者把香港各區的歷史故事作出紀錄,皆是經過詳盡之資料搜集,內容豐富吸引,令人渴望擁有印刷版本之餘,當中有數本風物志是有推出 PDF 電子版本,於網絡公開下載。區議會網頁中還有其他各區文獻,加上其他團體的著作:衛奕信勳爵文物信託、蔡子傑先生、蘇萬興先生、華南研究資料中心、古物古蹟辦事處 等,網絡上有不少與香港文化有關的免費 PDF 書藉文章。 在此,收集及齊理好相關連結,讓人去加深認識香港的故事。 同時,此文章可說是拋磚引玉,希望有人一起分享其他網絡文章,增廣見聞。

1

沙頭角 – 山咀 擔水坑 木棉頭

一月份到過中國沙頭角看「明思克號航空母艦」,最近趁香港沙頭角分批開放禁區,到解封的「蓮麻坑至沙頭角段」禁區走走看。 其實是指沙頭角舊檢查站至關口前的一段路解禁,沿路涉及沙頭角塘肚、山咀、新村、担水坑、蕉坑和木棉頭等六村,不過沙頭角墟仍列禁區,墟內有二十年代民初廣州騎樓式建築、古大炮和天后廟等都未能自由參觀。 沙頭角早於 17 世紀已經成為客家人移居的地方,相傳一位清朝大臣巡視此地,於日出之際於梧桐山山岡上太陽噴薄欲出之景,眼前一片海濱銀沙如帶,正值日月當空之際感動至詩興大發,即提詩「日出沙頭,月懸海角」,也就是「沙頭角」名稱的由來。 沙頭角在清代時有桐蕪墟,位於華界沙頭角內,清末民初易名為東和墟。現在香港的沙頭角墟巿只是後來沿著河界發展起來。清朝時,清廷與英國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1898),租借了包括沙頭角海到深圳灣之間最短距離直線以南、英國九龍割占地界限街以北廣大地區以及附近島嶼和大鵬、深圳兩灣水域,租期99年。 我認為當沙頭角部份地區被設為禁區,間接地把一些荒廢了的客家舊宅保存下來 (其實不少居民亦出國謀生)。

8

路過 鯉魚門

九龍區除西貢等一帶,鯉魚門可算是九龍唯一小區,還可以看到舊香港村落的地方,加上靠海邊的漁村環境,可說是一個離開繁華鬧市的閒情小村。鯉魚門村昔日包括有馬環村、三家村、嶺南新村等村落,三家村跟嶺南村相繼被城市發展吞噬,餘下一條馬環村,連同媽祖和天后廟,獨自守候著鯉魚門海灣。 鯉魚門分九龍和香港二區,九龍一翼富有小村情懷,香港一翼卻滿佈彈痕,因為昔日英軍曾經設置當時全球最先進之布倫南魚雷防守鯉魚門海峽,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這顆魚雷未曾射出,日軍漏夜渡海成功搶灘激戰,這些戰績還紀錄在香港海防博物館中。

6

景賢里 – 瞻仰遺容式公眾活動

有幸獲友人送贈一張「景賢里」入場卷,探訪最近全城討論的豪宅。景賢里的「里」是昔日街道的意思,心底裡想著為何一所豪宅被掛上景賢里的名字。 景賢里- 瞻仰遺容 先到過灣仔藍屋 (閱:有人喜歡藍,石水渠街藍屋) 再踏上景賢里,進場後立即被這座嶺南風格的紅磚大屋吸引著,步入大宅即下了一場黃雨,好讓人專心在景賢里內參觀。 「景賢里」完全是一項死人化妝師的習作品展,建築物老早被煎皮拆骨,額枋被打至露出鋼筋,牆簷灰塑通通都被鏟掉,導嘗員重點古蹟辦事處如何復修彩色水磨石以及分辨新舊馬賽克地磚,政府替建築物植皮和補妝,再供高調地放開給大眾瞻仰遺容。 我欣賞古蹟辦事處修復古宅所花的工夫,但對於一座只有 74年歷史的建築物,在香港境內多得要命,但對公眾開放一座古蹟而沒有介紹建築物的歷史或社會價值,根本看不出這一項文物展覽,完全沒有介紹景賢里當中的令人感動的情節,只是化妝後開放供大家瞻仰遺容。

5

有人喜歡藍,石水渠街藍屋

景賢里和藍屋 週未往景賢里參觀前,先到灣仔石水渠街 (Stone Nullah Lane,於18世紀曾經有一條石水渠在附近,該水渠於1920年代被逐步填平) 藍屋探望一下這幢老房子,前者景賢里半山豪宅是 1937 年建成,而藍屋則是 1922 年重建成依時的四層木造唐樓,兩者建成時間前後相隔十年,用料及氣派卻相差甚遠。 現時灣仔藍屋尚算活存,裡頭有營業中的林鎮顯醫館和居民住宅等,老實地扮演一座樓房的使命,而景賢里則似是被富豪玩剩而捨棄的玩偶,早前更被煎皮拆骨,我見猶憐。 藍屋的藍 香港著名的「藍屋」有兩幢,一幢在赤柱大街轉角位 boathouse ( 可惜在 2010年以 6500萬售出並改建為十層高住宅式酒店 ),另一幢就是灣仔石水渠街 72-74 號。 舊唐樓披上這種湖水藍實在顯得動人,原來只是當年政府替它進行外牆髹油漆時,因只剩下水務署常用的藍色油漆,便索性把整座藍屋便髹成藍色。因此亦替藍屋添上一份特色,細心地可留意到靠慶豐街的一座 74A  並沒有髹上藍色,因為業權仍然屬於私人擁有,受著風雨洗刷顯露著灰黑的外牆,跟在旁的 72/72A/74 號三幢藍屋形成強烈對比。 雖然藍屋只具數十年歷史,它卻是灣仔區中唯一一座唐樓獲封為一級歷史建築,其他唐樓能夠被評達到一級的,主要是油麻地上海街的唐樓群,不過香港現存的唐樓多屬於 19世紀中後期建築,主要以混凝土做為建築材料,而這幢藍屋是 19 世紀初期的木造唐樓建築,所以見證了香港歷史和中西建築文化特色上一個重要的轉變階段。

3

馬灣大街

到訪過數次馬灣,總要到馬灣舊村走一趟,喜愛這個靠岸的漁村,避風塘畔的棚屋和馬灣大街,它們都帶著大澳漁村的影子。 愛去馬灣,也是喜歡它還未被新市鎮污染的純樸風情。 記得第一次到馬灣是2007年,當時還特別跑到青山公路的青龍頭街渡碼頭,打算坐街渡往馬灣去,可惜街渡早已停航,卻也是一個好機會,在踏足馬灣之前,在昔日的馬灣街渡碼頭拍照留念。 可能我太遲到訪馬灣,馬灣漁村的風貌早被珀麗豪園的建成所影響,村民老早已經相繼遷出,人去樓空,每次到馬灣大街都感到它遂漸失去生氣,剩餘下來的是大街小巷的門牌,屋外貼著的汲水門盂蘭勝會告示,曬蝦醬蝦膏的木架等這些昔日生活痕跡,有些房子更被樹木佔據了,早已經跟磚石融為一體。在馬灣大街中最好享受,就是馬灣避風塘防坡堤這處,可以看到馬灣棚屋的全貌,也可以吹吹汲水門送來的海風,好不寫意。 在馬灣大街穿插,幸好還有天后宮和幾位乘涼中的村民坐陣,把村落氣紛稍為延續。細看馬灣這個魚業村落,都是從清廷批准復界後開始,以天后廟為宗教主脈而且還跟張保仔扯上關係,還有馬灣島內能夠把船舶拖進水底的急水門、廷朝所設的九龍關、新石器時代先民骨架、舊碼頭遊樂場旁的熱水瓶廠遺址、都是馬灣的特色。 看完馬灣舊物,馬灣田寮新村內的歐陸餐廳,以及馬灣東灣泳灉旁的 Cafe Roma 等都是一個進膳的好地方。

8

懷舊戲院磅重機

週未在西港城偶遇一台懷舊磅重機,一看到它便把我的靈魂索緊著,因為它是昔日戲院大堂必定擺放一台的懷舊磅重機,跟往日酒樓門口的機動木馬飛機等遊戲體齊,看著它有一份好回味的樣子。無玩過的麼? 相信你是八十後的社會一份子。 這些舊式機動磅重機比起現代電子磅更人性化,首先它的心臟部份,由一扇玻璃窗保護著,可以看到一整疊高灰白色的磅數咭、印票機的齒輪、紅白間圓形轉盤,當中在旁邊的一顆烏絲燈,滲出的燈光令人覺得好似有一個魔術團在玻璃後方,等待你踏上去磅機,紅白間的魔術轉盤穩定下來,只要你放入硬幣後,它便會表演一個法術給你看,整台磅重機的機械抖動起來,燈光緩緩地一閃,好像是有人在眼前揚起一張黑色披肩,隨即一張神秘的磅重咭便會跑出來。 至於電子磅,只要你一踏上去就完事,跟本就沒有什麼交流。 還以為這個懷舊磅重機是西港城的老香港展示項目,原來是專門收藏昔日香港生活點滴的復古達人王永進先生引入,他從快將拆卸的戲院收購巨型磅重機,價值雖然過萬元,已經收集了超過十台珍藏,間中亦曾安排展覽,讓巿民嘗試昔日香港人睇戲前,磅重後有張咭仔跌出的有趣逸事。據悉其中幾台磅重機現時安排在尖沙咀天星碼頭、GI商場、西港城、銅鑼灣地帶和 G.O.D.三家分店。 站在這台磅重機上,看著紅白間的轉盤,有點被催眠的感覺,磅重咭跑出來的時候,亦幻想自已在樂聲戲院中,直至到眼光盯著磅重咭所打印著的「重量」時,就好似 Inception (潛行凶間) 中,靈魂直接從夢境強制回到現實世界。(…要減肥去)

56

跑遊元朗 (4) - 由元朗西走到元朗東

元朗市歷史悠久,名字由圓塱、元塱、演變以至現時元朗這個名字。 整個社區在這數百年間不斷山變遷,特別在這幾十年間,元朗市內的建築物時而易轉,舊的人和事陸續消失,但當中仍然保留著一些具歷史性的建築物、古蹟和傳統圍村等,它們仍然流露著某段時代的元朗歷史。 近年來跑遊元朗十八鄉各村落,跑訪元朗各景點及歷史建築物,並制作成跑遊遊記:元朗 Yuen Long (terewong.com/yuenlong),在另一篇文章「元朗 歷史事件簿」,我把昔日的元朗歷史製作成一個 time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