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維多利亞城界石 City Boundary 1903

2012 年由頭年行到年尾,斷斷續續走過香港島上 6 塊現存的維多利亞城界石 City Boundary Stone,最後難得在界石建立 110 週年之時,走訪各塊界石,同時制作了一個 Google Maps 把位置紀錄好,方便有心人探索。

除了香港維利亞城界石,香港還保存著其他界石,包括15 塊長洲南部發展之界石,大嶼山之嶼北界碑和嶼南界碑、梅窩李府食邑稅山界石群、也有帶路里程碑等。人類喜歡制作石碑,作為標記豎石的城界石碑,用意在垂之久遠。

我的地圖 – City Boundary Stone 香港維多利亞城界石

 

維多利亞城

1841 年英國派遺 Edward Belcher 首先登陸水坑口 (Possession Point) 詳細測量港地形,打量軍事地形,象徵式佔領香港,而這個水坑口是昔日香港大水口,是紅爐峰 (太平山) 通往海港的河口。翌年 1842 年(道光二十二年) 一場鴉片戰爭之中,大清帝國被迫簽署「南京條約」,向英國人賠款 2,100 萬銀元之外,英國堂堂正正取得香港島,方便與中國進行商業貿易。

當時中國由道光皇帝掌權,而英國那邊 Queen Victoria 女皇開始在香港島上建立殖民城市,於 1843年將中環及灣仔一帶改名為「維多利亞城」。其後,香港政府於 1857年將維多利亞城分劃西環、上環、中環和下環即「四環」。要說香港維多利亞城的地標,肯定是 1880 年填海而建的皇家廣場,後來於 1897年,為紀念維多利亞女王登基 60 金禧周年改名為「皇后像廣場」。

維多利亞城發展得熾熱,城市範圍不斷擴展,1903 年香港政府於憲報中頒布法令,界定維多利亞城之範圍,並豎立界石標明範圍,每個界石高約一米,皆刻著 City Boundary 1903。

維多利亞城界石 City Boundary Stone 的出現,除了標明城界範圍,同時在半山見証了香港殖民地時代的故事,把現時 6 個界碑的界線跟 1915 年香港地圖作比較,這些界碑都是當時靠山上的邊緣地方。由頭到尾到訪各碑石,需要上山落斜,全長路程約 16 公里,還可以去探究一下第 7 個碑石遺址,這個馬己仙峽道界石於 2007年被拆卸並不落不明。

有興趣的話,到「中環活建築 Living Archi Central」可以看到 1942 年維多利亞城至未來,香港島海岸線之演變。

 

121227_1860hk

1860年代之維多利亞城,相片來源自 wikipedia

 

 

維多利亞女皇及卑路乍

看完維多利亞城界石,可以去看一看由皇后像廣場搬到維多利亞公園的 3 噸重維多利亞女王銅像,維多利亞女王在位的六十四年期間,大英帝國的國勢登上了巔峰,維多利亞時代是英國最光榮、最顯赫的黃金時代,而當時她的殖民地遍佈五大洲。日戰時,這個維多利亞女王銅像險些被日軍虜走溶解制作飛機大炮,戰後最終能夠取回。畢竟,把女皇像搬離皇后像廣場也是一件好事,因為 Queen Victoria 貴為大英帝國女皇,並不是中文譯名中之「皇后」。

而剛才介紹過首先登陸的 Edward Belcher (卑路乍),其實制作香港地圖是前奏,跟著就是參與策劃香港軍事設施,1886 年先後建立西環及鯉魚門炮台防守香港,西環卑路乍炮台下的街道就是叫「卑路乍街」,而卑路乍炮台對出的海灣稱為卑路乍灣 Belcher Bay。

 

維多利亞城界石

在網頁上不少文章介紹維多利亞城界石,成為其中一個行山熱點,於20世紀香港城市發展,它們的位置已經由當年城市邊緣,演變到車水馬龍的馬路,行人隧道,豪宅群旁邊,或者是半山健康徑的一角,每天有不少遊人路過,卻不是每一個人都注意到它們的存在。現存的香港 6 個維多利亞城界石包括:

1 西寧街「堅尼地城臨時遊樂場」界石

2 薄扶林道界石

3 克頓道界石

4 舊山頂道界石

馬己仙峽道界石 (已消失)

5 寶雲道界石

6 黃泥涌道界石

看我的地圖 – City Boundary Stone 香港維多利亞城界石

 

121227googlemaps

City Boundary Stone 香港維多利亞城界石分佈,明顯地 4 與 5 之間應該是存在至少一個界石的

121227_1356575480302

Sai Ning Street City Boundary Stone 西寧街堅尼地城臨時遊樂場界石

121227_1356574737447

Pok Fu Lam Road City Boundary Stone 薄扶林道維多利亞城界石

121227_1356574783478

Old Peak Road City Boundary Stone 舊山頂道維多利亞城界石

121227_1356575339242

Hatton Road City Boundary Stone 克頓道維多利亞城界石

121227_1356575639843

Bowen Road City Boundary Stone 寶雲道維多利亞城界石

121227_1356574974153

Wong Nai Chung Road City Boundary Stone 黃泥涌道維多利亞城界石

 

消失中的長洲界石

除了維多利亞城舊界石之外,本港亦也其有具歷史性的界石文物,例如位於中上環一帶及長洲的界石,不過大部份被忽略以至受損,甚至已經消失。例如長洲島上原本有十五塊近百年歷史的界石,原本設置在南蛇塘至西灣美經援村之間,用來分開南、北長洲,及外籍及本地居民,當中五塊已失蹤,餘下十塊亦出現損傷,希望政府除了努力建設新地標之外,亦會關注舊文物的保育。

 

制作 Google Maps 顯示位置及相片

把維多利亞城的界石相片及位置制作成 Google Maps 地圖 – City Boundary Stone 香港維多利亞城界石,簡單地分享一下有關制作心得:

Panoramio

1.自設地圖加上預覽圖片,先到 Panoramio 上載照片 > 加入描述及位置

2.上載後每張 Panoramio 照片頁的右下角 Photo details 都有 “download photo” 的照片原相連結 (這個連結將會用在 Google Maps 中)

Google Maps

3.把相片全部上載到 Panoramio,然後到 Google Maps > 我的位置 > 建立新地圖 > 新增地圖標記 (把標記逐一加入)

4.替標記填入描述,逐一打開標記說明 >「RTF 格式」>「插入圖片」> 填入 Panoramio 相關照片連結,也就是剛才提及的 “download photo” 的連結

5.插入連結後 >「HTML 編輯」> 於圖片指令 ” img src” 中加入 “width=”200” 指令,目的就是縮小預覽圖片尺寸 ( 例如:<img src=”http://www.panoramio.com/photos/d/83884951.jpg” width=”200″> 一句中插入了 width=”200″ 的指令)

 

GoogleMapsMarkers

6.替換 Google Maps 的地圖標記,想顯示由 1 至 6 的號碼標籤,於 Google Maps 標記說明的右上角,編輯標記圖示 > 新增圖示 > 輸入

http://www.googlemapsmarkers.com/v1/1/FA7B0D/

這裡個新增標記可以自行修改,例如:  “…./1/FA7B0D” 的第一個 “1” 會在標記顯示 1 號,而 “FA7B0D” 是 HEX 顏色編號,詳細請看 googlemapsmarkers, HEX color code 顏色編碼可以在 color-hex.com 找到。

 

7.完成後,地圖可以公開以及跟朋友分享。

 

121227googlemaps_preview

瀏覽 Google Maps 時可以顯示位置及相片

 

 

參考連結:

 

You may also like...

2 Responses

  1. onefamily says:

    你真有恆心. 當年看完四環九約本書,都想去搵下.但只係得個謂字.

    好啦. 可以跟住妳的足跡去行啦.

  2. terewong says:

    @onefamily 當年你去行,可能第七舊石頭仲晌度哩。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