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遊元朗新田(49)-竹園村馬公亭

跑遊元朗竹園村,竹園村村口有馬公亭,2013年跑遊竹園時曾經記錄。今次重遊馬公亭,四周沒有什麼改變,走進亭裡看,把亭碑記錄下來。

投資新界地皮

馬公指先施百貨公司創辦人馬應彪,從元朗坳頭跑至壆圍竹園,沿途涉及不少戰前香港軍商界名人的名字,包括逢吉鄉沈鴻英,模範鄉湯信、黃月樵及黃仲彝,朗廈村陳任國及陳符祥,竹園彥卿園許岐伯,至馬公亭所紀念之馬應彪,這些叱吒一時的社會人物,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投資新界地皮。

馬應彪投資竹園土地,其目的已經難以追溯,可能興建作郊外花園別墅,原來也曾經成為嶺南大學的農學院農場。透過作家主揚在《教會掌故》裡記述,廣州嶺南大學在1938年日佔時遷港復課,當時學校設有農學院,教授動物及植物生產,農學院安排學生在元朗壆圍、淞園和荔香園教學實習。

荔香園

淞園即嶺南大學校友陳符祥物業,地方佔百多畝,相信是朗廈村明任堂的土地,而荔香園位於淞園毗鄰,屬於馬應彪擁有,相信是馬應彪在竹園之別墅。

馬應彪擔任嶺南大學校董,所以借出荔香園作為農學院樹園藝實習場地,事情容易理解,元朗竹園這個地方,也成為了香港有史以來第一所農學院。不過,荔香園身兼嶺南大學農務院的工作,只經歷了很短時間,1939年農學院遷至藍地張園,擴充果樹、豬屋、雞屋、菜園、田雞巢等場地,而張榮舉之張園,也就是妙法寺的前身。(見基督教週報第1414期,1991年9月29日)

馬公亭

馬公亭之歷史,在亭碑中寫得較為詳盡,馬公亭源於1968年,村民築路獲馬氏獻地而築亭,後來1987年因政府收地興建新界環迴公路,馬公亭遷至現址重建。

這一條村路相信指上竹園竹攸路,未段連接清攸路,路口有一處大彎位,而馬公亭的舊址,位於路口靠青山公路旁,其實馬公亭的舊址仍然有蹟可尋,大約是行人天橋底,下竹園休憩處的位置。

馬應彪

元朗區內以人物命名的涼亭並不多,馬應彪 (1864-1944),香山人,馬在明(1822-1916)之兒子,家庭以務農為業,後來馬在明遠赴新金山掘金。馬應彪的故事傳遍大中華,他20歲時遠赴澳洲謀生,從菜園發展成蔬菜果欄,在華人社會立足及發蹟,而父子在澳洲團聚。馬應彪與霍慶棠(1872-1957)婚後留港經商,約於1894年先辦永昌泰出入口貨莊,繼而於1900年設立先施百貨,是香港首間華資不二價公司專辦環球貨品( 香港洋人百貨先有連卡佛等,先施百貨成立五十年後,元朗有陳光記鐵價百貨公司)。

馬應彪實行商業救國,繼續北上,在廣州、上海成立先施企業,以興辦實業方式救國,是中國的百貨業先驅,同時揭起香港百貨業熱潮。1907年馬應彪創辦先施公司,創設水火險,保險,酒店、貨倉等生意,於1922年成立國民商業儲蓄銀行。記得起開發模範鄉的湯信,也就是先施公司和國民商業儲蓄銀行董事。馬應彪與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及公理堂關係密切,曾經在1911年選任為會長, 妻子霍慶棠(1872-1957) ,聖士提反堂主任霍靜山牧師之二女,1920年創辦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

馬應彪的生平不能三言兩語記述,至少寫滿一本書籍。馬應彪的住所在香港卑利士道1-3號,1925年馬府門外豎巨型祝壽牌樓,這一幕情景在香港舊照片可見,派頭十足。相信竹園荔香園是馬氏的郊外別墅,而荔香園原址,因為讓政府興建高速公路,於1987年被填平。

在《圭角逢吉》曾經提及,馬應彪於1944年離世,捐地築路是廿年後1968年的事,回顧馬應彪有八名兒子,其中馬文忠,於1934年擔任先施公司粵行司理,他的妻子馬王慕冰,名字正好出現在「重建馬公亭委員會」的委員名單中,在捐款芳名裡,同時亦看到王慕冰孫兒馬耀祖的名字,捐地者可能出自馬氏這一房。

許岐伯 彥卿園

從馬公亭亭碑看到,初建馬公亭之首名捐款者是許岐伯,即香港船王許愛周長子,曾任保良局總理主席,博愛醫院副主席,榮獲英女皇勳銜獎狀,居於黃泥涌峽道布力徑4號。許氏家族擁有大量新界地皮,包括上竹園彥卿園及上水愛園別墅等。許岐伯妻子陳瓊如女士於1966年離世,便安葬於馬公亭旁之彥卿園(彥卿之命名,是紀念許岐伯的祖父許彥卿)。1961年合益公司在合益新街市以南開設年宵市場,就是由許愛周借出土地擺設攤檔。

馬公亭的捐款名字及商號眾多,他們都是為了一條鄉村道路而捐款籌建,以方便村民及農作物出入,通常理民府會撥出英泥砂石捐助。元朗區內還有其他捐修道路的例子,尚存在的修路石碑,有崇正新村築村路碑誌(1979)、大旗嶺村口修路路碑(1976)和舊墟修路紀念碑(1934)等,可以讓人發掘它們的故事,感謝冼文騌老師的資料和吳清分享許氏別墅的照片。

在此,把《重建馬公亭序文》記錄如下,讓捐款者的後人,有機會看到親人的名字:

《重建馬公亭序文》

馬應彪先生熱心公益,獻地築路,以利村民來往,惟該坭路日久受風雨侵蝕,形成路面凹凸不平,人車行駛,殊感不便,後經攸潭美村與竹園兩村村民熱心公益人士大力支持,踴躍捐輸,順利進行,即於一九六八年修建完成,以馬公應彪功不可沒,立亭供人休憩,以期永垂不朽,但以一九八七年秋季,因路政署為發展新界環迴公路第三期道路工程,致使馬公亭而遭拆卸,茲又向政府申請,復蒙批准,遂以今日選擇之地點,再行重建,以資紀念云爾。

攸潭美村代表朱達成敬撰

重建馬公亭委員會委員
黃吉祥、楊漢新、朱達成
馬王慕冰、陳雨平、王均、黃國城

公曆一九八七年季冬 吉日立

初建馬公亭捐款芳名

許岐伯     三仟元
何生農場    壹仟元
劉 源     壹仟元
添利貨車    壹仟元
光榮安     壹仟元
天元飼料    壹仟元
胡惠民     壹仟元
李錦基     捌佰元
永隆達園    六佰元
楊松興     六佰元

梅尼路遜、東和商店、利生飼料、新園農場、基督教臨、華生孵化、安息日會、黃奕有、黎興雞鴨鴨、趙聿修、談就記、黃吉祥、吳東權、區興、楊漢新、董合成、梁平、李忠
以上各捐伍佰元

陳穩      肆佰元

萬利貨車、羡園農場、生昌木園、吳德馨
以上各捐肆佰元

恒生木園、新攸菜站、合時農場、李嘉誠、張華孵化、聯安行、大生行、水記、利和、黎恩、劉楚禮
以上各捐三佰元

東昌商店、馬本、陳雨平、冼廷、劉振強、范文記、潘九、李寧
以上各捐二佰五十元

龍活深     二佰二十五元

林容輝、李家芳、劉煜勳、楊炎、源發酒莊、范家祥、王嚴、黃學儀、朱達成、鍾馬福、張彬、吳峰、楊記貨車、張河、東芝公司、涂發、合興商店、建康農場、張國華、王送、蝶園、王楚、蔡森、余球、談偉民、勝興祥、劉東、張仁、文光、新南燕、王廷龍、陳隱記、筡多
以上各捐二佰元

吳培、及時公司、區祺、楊聯記、張定、吳天來、蘇牛記、曾帶、謝衍慶、孫國華、孫愛華
以上各捐五十元

官氏      捐壹佰四十元
彭堅、陳森   捐壹佰二十元

梁永安、朱茂、楊計、歐陽梅、盧林、黃維、公字祥記、羅昌、歐陽遠昌、何寬宏、李香、何芳、江權、劉廷相、楊世源、周子強、黃溫慕貞、李仁、余雁倫、陳發、和豐隆、黃炳記、馬達顥、劉幫、潘景兆、蕭祥、羅增喜、伍春、周根、萬時素、區松、鍾四、餘園農場、鄭壽椿、鍾英俊、胡年、洪建尉、陳河、竹平園、德豐孵化、王均、曾園、天德雜貨、葉麗珍、徐少泉、劉興、王瓊仙、陳壽民、浸信福音堂、為善儉堂、黃明豬欄
以上各捐壹佰元

鄒兆海、溫添喜、藍忠強、李鉅、王九、吳柱
以上各捐捌拾元

歐陽乾、黃立記 以上各捐七十元

李芳、江河、江本、江金瑞、江湛、賴南、周德潤、馬芬蘭、文水、黃英富、裕成隆、捷成、許業誠、唐明、黃璇、蔡樹、陳金福、李炳昌、陳海生、嚴賢、羅烱康、陳勝、羅木秀、陳傑、黃球、周宋壽、蘇如衡、馬耀祖、鄧富、林光、馮九發、蘇其棪、林本、劉子清、歐陽業、龍計、張貴、岑枝
以上各捐陸拾元

成記、區文、何培、鄧炳榮、何燕坤、歐陽林、德興祥、郭廼灡、吳金記、劉木勝、江爕球、永豐隆、黃希、潘房、吳洪、葉碧茹、余宗枝、何麗顏、文德全、王貞、羅德政、詹成合、涂養、周修芝、李安、關旺、駱石松、張順餘、李欽、陳康、李佑、黃竟祥、李慶華、鄧安、李運財、楊祥、楊水、石新、李華安、蔣叔萍、賈章文、李秀、張雲、李其杉、鄧流民、周金玉、龍計、盧卓文、冼錫、李添、曾更生、李銳田、吉祥紙料、歐陽達明、李杭、伍財、黃藻、謝松、潘坤、張俊、李照新、溫團、唐發、黎森、廣源酒莊、陳和生、大同餅家、盧瓊波、林毅 、 蘇九、鄭長、陳興華、羅玉汀、周天富、朱伯平、榮和電器、羅玉、劉正光、陳淑瑕、周星、郭九練、李雲、羅德佑、章記、德成士多、鍾福、劉仕良、趙玉全、陳成和、榮興行、張記石廠、溫十姑、莊金勝、廣昌酒莊、銓興泰酒莊、蔡新嬌、晨光公司、林記士多、蔡德記、雪白雪糕、吳雲、張偉雄、歐昌、曾欽、大信行、永輝電器、甘惠標、袁敬南、區溢、黃勝、方志華、李富安、劉正明、陳可凡、陳錦新、公興鑄造、永安士多、英利理髮、曹炳、歐陽華、李少玲、游家和、鄧文絢、長春園、蔣富堂
以上各捐伍拾元

新攸十四屆理事、伍文杰、王楚、劉國林、陳添發、劉振強
合捐壹仟壹佰捌拾元

竹慶學校全體教師
合捐三佰四十元

以上合捐總數伍萬伍仟壹佰元
又五十元以下者共有二佰六十八名,合共捐四仟二佰三十元
合共捐款總數共伍萬玖仟三佰三十元
附註:尚有遺漏、捐款芳名

You may also like...

1 Response

  1. 閒宅人 says:

    文中所述之聯安行(Since1953),很有可能是當年為美國輝瑞代理得米先(禽藥、獸藥)、得米肥(禽飼料)的公司,元朗大馬路也有它的分行,得米先曾經是元朗一支球隊的隊名。約莫是六十年代末,開始無法從舊報紙再找到此公司的消息。不過其經理鄭任安及後似乎亦活躍於元朗,是一些組織的主席。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