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遊元朗 (123) -凹頭倍力橋 The Bailey Bridge

跑遊元朗,這一個週末由元朗跑至沙埔村,經壆圍至竹園,想看長春新村及壆圍學校。

近年地產商積極在高埔和沙埔一帶發展住宅樓宇,已經建成有高埔爾巒及沙埔峻巒,未來還有「沙埔村第二期綜合發展」、沙埔村第二期發展預期產生1,154個小型住宅單位。

原來在沙埔村第一期(峻巒)和第二期項目之間,存在著兩個新地擁有之「長春新村項目」,這一個發展圈潛力很大, 再加上「下高埔村」建築項目,以及新北環線鐵路,貫通西鐵錦上路站與落馬洲總站之間, 不久將來,這裡會變出另一番景象,締造成錦田平原四面環山的新局面。

凹頭高架橋

跑至凹頭迴旋處,從地底行人隧道的露天位置,可以仰望全港最長或者最高的倍力橋,是元朗區內僅存四條倍力鐵橋之一。倍力橋(The Bailey Bridge)是1941年由英國工程師唐納貝利Donald Bailey (1901-1985) 發明,這一種輕快架橋系統,它與雷達及重型轟炸機,被喻為二次大戰中最重要的三種工程技術。

駐港英軍

倍力橋的出現,是駐港英軍為新界鄉的建設,戰後至六十年代多場濠雨,河道瘀塞,多道橋樑在洪災被沖毀,紅毛橋、高埔橋、石崗橋等也曾經由英軍工兵團搭建倍力橋暫時代替,迅速回復交通,除此以外,英軍亦多次在洪災中拯救村民脫險。

英軍也協助新界社區發展,屢次派員築壆、安裝鄉村公共電視、安裝發電機供電、銀樂隊為社會活動助慶,英軍也有參與社區的籃球足球活動,七十年代元朗教育路興建停車場也由英軍填平(1973),這個停車場後來發展成兒童遊樂場,即舊鐘聲學校旁的遊樂場。

這些駐港英軍,大部份是尼泊爾藉啹喀軍人,他們的貢獻值得尊敬,時移世易,有些香港人對這一種軍民的共融的場合顯得抗拒。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