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遊元朗十八鄉 (118) - 馬田村尚武堂祥龍開光儀式

跑遊元朗馬田村,馬溪尚武堂祥龍開光儀式,在圍門前設壇進行開光法事,圍門與神廳本身連成一線,也即是在神廳眾神祇及圍門土地爺前進行。

正一派永安堂梁仲師傅

儀式由道教正一派永安堂梁仲師傅主持,對上一次見到梁仲師傅,是去年蓮花地太平清醮儀式中遇見。法壇旁邊,站滿身穿白色舒適短袖裇的馬田村父老,要滿六十五歲的原居民才有資格穿上,昔日進行拜神等儀式,村中父老是要穿傳統長衫的,今天傳統也演變了,是要父老減少束縛,也是孝道。

簪花掛紅

祥龍靜臥在圍門前,先由十八鄉鄉委會林添福及林照權為祥龍簪花,由十八鄉區議員梁明堅及程振明進行掛紅,然後由元朗區議會主席沈豪傑主席及馬田村父老陳錦華為祥龍點晴點額點脷,最後由村中七姓父老為龍身上的五彩龍浮麟等灑上聖水,禮成後隨著鑼鼓響起,祥龍昇龍舞游,向圍門敬拜酬謝神恩,依馬田村龍頭拜神的傳統,由一人舞龍頭敬拜。這一人是馬溪龍獅隊領隊劉偉明師傅,乃劉華師傅長子,劉偉明習正宗正派洪家三展,其師是馬田村總教頭陳嘉駒師傅。

錦華軒

此時,祥龍浩浩蕩蕩穿過圍門,直入圍尾神廳,大龍擦身而過,就好似親眼見著高鐵在眼前奔馳一樣。今次才留意到,原來圍門裡建有偏廳,廳中掛有「錦華軒」匾額,房間裡放滿醒獅踩樁的道具,牆身嵌有一塊《重建圍門及神廳碑誌》,記述了馬田村由七姓人仕所建立。文中所指的立村年份1662年,即康熙元年,只是一個象徵式的年份,康熙元年清朝實施遷海政策,當年香港片野無人,直至康熙八年才陸陸續續復界歸業,復界這一份功德是由兩廣總督周有德及廣東巡撫王來任所締成,部份元朗鄉村供奉廣東巡撫作為報恩,包括馬田村。

相信馬田村跟其他十八鄉的村落一樣,是復界之後才成立,碑誌中亦記述了錦華軒的由來,由於部份文字內容被雜物所遮蓋 …….,只能儘量把文字記錄保存(日後希望有機看到整篇碑誌才文字補回):

《馬田村重建圍門及神廳碑記》

「清康熙年間(公元1662年),陳、黃、關、何、鄧、鄭、周七姓人家,於馬田村立村,開闢土地,畜牧耕種;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為保家園,築圍門、建神廳、挖河塘、修堤岸,團結奮鬥,守望相助,建設美好家鄉。先輩創基立業,勞苦功高,念之肅然起敬。

在歷任村代表領導下,我村同心同德,重建了書房,新蓋了村公所,擴闊村路,興建牌樓,安裝路燈巷燈,改建新型公廁,村貌煥然一新。惟圍門及神廳日見破舊,村代表黃維新、黃東強及關正玄(已故)乃與村民議定,擇吉重建。遂於二零零九年五月廿六日成立馬田村圍門及神廳重建委員會,成員計有黃維新、黃東強、陳昆沛三位村代表、馬田大眾四位司理、村務委員及熱心村民鼎力支持,同心協力,踴躍捐助。又得陳錦 …… 慷捐出圍門偏廳(錦華軒)屋地,玉成美事 …… 神恩庇佑,興旺繁衍,子孫昌盛。圍門 …… 二零 …… 年二月十日建成,現謹於圍門石泐捐款者 …..

慈將村民芳開列以左
(下略)
十八鄉馬田村圍門及神廳重建……
二零壹零年……」

1957年圍門重建

對上一次馬田村圍門重建,可能要追溯至1957年,當年圍門與神廳同時重建,村民於農曆新年前1958年1月17日舉行進伙啟光大典,特別在村前曠地搭地棚廠一座,設宴款待嘉賓,包括十八鄉鄉委會陳達、蔡創業、林伙、黃武源等人,以及元朗六鄉各村代表出席,讌開百桌,並一連三日四夜公演粵酬神,場面盛大而隆重。

這一刻從錦華軒鑽出來,七彩銀龍早已從圍門游到神廳去了。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