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遊元朗屏山鄉 (46) - 坑尾村66號古老大屋
跑遊元朗屏山,從洪聖宮與若虛書室之間的小巷進入,可以看到坑尾村66 號古老大屋。對這一幢大屋佈局頗感興趣,因為大屋的座向是離開了洪聖宮與若虛書室這一條中軸線,角度稍為偏斜。
再從屏山鄉地圖看,坑尾 66 號位於坑尾村兩組大型建築群之交界處,這兩組建築群以一)聖軒公家塾與覲廷書室之間的村屋為一組;二)剛才跑遊經過的洪聖宮、維新堂至後方聯義堂之間的村屋算另一組,這一幢 66 號大屋正是兩組建築群的交疊角落之處,不知道這兩組建群的發展歷程是否跟坑尾村鄧族祖堂各房後人的分佈有關係,或者純粹風水因素。
↑ 坑尾 66 號位於坑尾村兩組大型建築群之交界處
屏山與新田
宏觀一點去看屏山鄉坑頭村、坑尾村和塘坊村的佈局,它們是依鹿鳴崗這個山丘作為靠山而發展,背山而面水,個人覺得這個佈局跟新田文氏蕃田村、永平村、新龍村等頗為相似,文氏同樣依靠惇裕學校後的山丘建村,老一輩的新田人稱此丘為「嶺頭仔」,屏山及新田一樣,沿小丘向海的中軸線建有氏族的祠堂,新田文氏建有文氏宗祠、麟峰文公祠、萃野文公祠及永秀文公祠等,屏山建有鄧氏宗祠、愈喬二公祠、五桂堂和聖軒公家塾等,村落及後人不斷繁衍,兩地同樣衍生了多組不同中軸線的建築群。
書塾、市集等是傳統村落裡必然出現的元素,還有一個元素-「神廟」,昔日屏山及新田村側曾經各有一支水道,新田鄉在水道旁建有東山古廟供奉水神天后娘娘,屏山鄉則在道旁建有洪聖宮供奉洪聖廣利王,以往新界的交通運輸以水路為主,這些水道都是通往后海灣,今天屏山鄉和新田鄉,由一條青山公路連接起來。
↑ 從屋後方看坑尾村66號古老大屋
↑ 屋旁似乎建有側門,不過被其他建築物所遮掩
五層大麻石基座
繞著坑尾村 66 號大屋一面走一面細看,正好有村民在屋後方的一處轉角位修補磚牆,可能是擺放雜物用。這一間 66號古老青磚大屋密封程度非常高,地基由五層大麻石做基礎,加起來差半不多有一個人的高度,相比起一般大型村屋或廟宇,亦祇有三數層麻石作地基。
用麻石條做地基,房屋更結實穩固,同時防濕防濕,保安上又不怕賊人挖牆角,最重要是突顯屋主的富有地位。四週看,大屋整間屋只看到有兩三個封閉的小窗,大門有裝鐵閘,門上有泥塑裝飾,它跟其他村內的古老大屋一樣,看不出有人居住的人氣,似乎一直被荒置著。
↑ 地基由五層大麻石做基礎
武秀才鄧賡堂
據悉大屋是清朝武科舉秀才鄧賡堂(1771-1841)為其次子鄧朝桂(1794-1819)所興建,大屋與若虛書室相鄰,兩者皆未有文獻明確記錄建築年份,假若鄧賡堂二十多歲考中武秀才,大屋建成年份可能是約 1800 年,比起鄧泰瑞更早成為屏山鄉武秀才(武庠生),而若虛書室是記念 1775 年去世的鄧若虛的話,很難說那一幢建築較早出現。
不過,自從1800年開始,屏山鄉孕育出了多位武秀才或武舉人,清朝武科與文科一樣,分為童試、鄉試、會試及殿試四級,凡在縣試或府試考中便稱為武秀才,在省城鄉試中考中便叫舉人,最後在京城考會試,考中稱為進士,最後進士到皇帝前進行殿試,分出狀元榜眼探花三甲。在武舉試場中,考生需要通過弓馬技勇試驗,而若虛書室便是屏山鄉提供騎馬訓練的場所,是培育這一班武舉生的重要地方,試看看屏山鄧氏以秀才之功名,已經可以在村中為子女興建大屋,功名與財富是何等重要。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