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遊元朗新田鄉 (21) - 重遊大夫第

跑遊元朗新田永平村大夫第 ,位於東山古廟前幾百米,是新田鄉裡最豪華的民居府弟,大夫第四周有青磚圍牆環繞,站在大閘前,可以看到屋前有一片大草坡庭園,回想起 2010 年新田鄉民在這處草坡上舉辦了「新田話當年」活動,在大夫第前展覽新田鄉舊相片及炮製地道傳統食物,由鄉民制作鬆糕、煎堆、米餅、茶菓等,同場播放文氏僑鄉訪問及舊照片分享,是滿載濃情的活動。

DSC_0373

DSC_0374

DSC_0400

↑ 2010年在大夫第前舉辦之新田話當年活動

荔枝園

大夫第東側有池塘石階,眼前有一口古井,南面有一片台基,另有門樓及平房建築,而大夫第後方昔日是荔枝園及小丘,這一個小丘可能是文氏風水山之一,看新田鄉地圖,這裡幾條村永平、蕃田、青龍、新龍都是以此小丘作中心點發展。

1472711173952

↑ 大夫第之水池及石階

大夫第

大夫第正面牆基由花崗石所造,上方建青磚牆,簷下牆頭以陶塑及彩塑壁龕為裝飾,往上欣賞它的船形屋脊,滿佈精緻的人物陶塑,從船脊的一端可以看到「文如壁造」字,文如壁(1662-1722)是佛山石灣陶塑名師,康熙年間在石灣從事陶塑瓦脊等裝飾,並創辦文如壁店,大夫第的陶制瓦脊由文如壁店內的名師精制,手工技藝同樣精湛,以六國大封相、郭子儀祝壽、薜仁貴等戲曲人物為主,要欣賞大夫第的脊飾,從粤劇人物造型,加上相關歷史故事,去咀嚼每個陶塑角色和場景,還要去看馬素梅所寫的《屋脊上的戲台-香港的石灣瓦脊》一書。

1472973359355

↑ 馬素梅所寫的《屋脊上的戲台-香港的石灣瓦脊》一書詳盡介細建築物之瓦脊裝飾

同治四年

在船脊另一端可以看到清同治四年之年份(1865),估計是大夫第的建築年份,同治四年的香港,香港島已經割讓給英國,英軍佔領九龍半島駐兵,新田仍然屬於中國新安縣之管轄,中西建築文化交流,所以大宅內亦出現不少西洋風格的裝飾。
DSC_0017

↑ 大夫第屋頂船脊另一端可以看到清同治四年之年份

華章堂

大夫第大門上懸有「大夫第」的紅漆金字牌匾。在七十年代,大夫第牌匾下貼有「華章堂」的名字,兩旁貼有書法大字堂聯:「華重舜日;章著文風」,意思指重才華而如堯天舜日般太平盛世、讀書人具寫作的風氣,今天,堂號對聯皆已不復見。香港區內的大夫第,以新田鄉這一幢最著名,無論國內或台灣也有不少建築物被稱為「大夫第」,沙田曾大屋內亦懸有大夫第之牌匾,因屋主曾貫萬曾獲誥封奉直大夫之官銜。

踏入大夫第正廳,建築物內的潢裝被復修得美輪美奐,中央位置是天井,兩邊有廂房,門窗雕刻有梅、蘭、菊、竹的圖案,屋內的走廊拱門裝飾有彩繪玻璃和巴洛克式的花葉浮雕,正廳牆上懸掛着文頌鑾長子文紫榮、文頌鑾與兩位夫人以及估計是文頌鑾父親文時皥的畫像。

這五幅畫像並非清朝古畫,而是1950年由虎門少雲畫室織鴻畫師所繪、畫中寫有人物生平,分別由莊栽琴與文景清所題,相信是華章堂後人聘人所畫,而現時懸掛在大夫第正廳這幾幅人像畫,估計是仿制品。

161112 santinwahcheungtong

↑ 新田大夫第華章堂,堂聯:「華重舜日;章著文風」

文頌鑾

大夫第正廳上懸有幾幅畫像,懸於正中的一幅畫像是文氏第二十一世祖文頌鑾(名福瑞、諱頌鑾,文家珍之子),身穿清朝同知補服,胸前畫有仿似是騰龍吐珠的圖案,以五品文官來說,應該是白鷴的圖案。

1473171819894

↑ 大夫第正廳上懸有幾幅畫像

文紫榮

文頌鑾是大夫第的主人,他的畫像底部寫有題字:「雁門世族,鐘毓偉人;致富有術,創業豐盈;挻生七子,允文允武;存心樂善,捐*粟賬貧,修橋整路,來往恩__*,排紛解難,睦族和鄰,俚言謹掇,頌德難罄。恭讚。頌鑾。織鴻繪;莊栽琴題」。

從這一段文字,可暸解到文頌鑾生有七子,而文頌鑾文武兼備,為人樂善好施。從新田文氏所述,文頌鑾長子文紫榮,號達廷,即最右方畫像之人物,估計這幾幅畫像,也是由文紫榮托人所繪。

文頌鑾的名字出現在東山古廟光緒拾九年的重修樂助芳名的碑記中,可以看到大夫第「華章堂」的名稱,碑上以華章堂為首捐助銀伍拾大元。( * 文中有幾個字已缺,估上)

元朗新田大夫第文頌鑾三代同堂畫像

↑相信是文頌鑾的父親,文氏二十世祖文九齡,諱瑜菴,字家珍(左);第廿一世祖文頌鑾(中);第廿二世祖文頌鑾長子文紫榮(右)

文公頌鑾夫人 鄭太宜人

在文頌鑾左方畫像是文頌鑾夫人,畫像底部亦有題字,得到《程尋香港》溫佐治君校正,記錄如下:「本名家女,為君子配,淑慎柔嘉,化孚捆內;慈和接物,節儉持躬,珠朗玉溫環佩雍容。以佐夫子,瑟琴靜穆,偕老賡詩,是宜像服;以啟後嗣,芝蘭載芬,荻筆熊丸,訓迪是勤;福受宜家,澤推及物,仁粟義漿,鄉閭喜溢;人言無問,天休自滋,鳳誥鸞章,叠賁璇幃;彤管一枝,花釵九樹,如山如河,日隆芳譽,仰詹懿範,良璧瑩然,阿母蟠桃,為祝永年。

誥封宜人宗叔母鄭太宜人 懿鑒

宗姪景清敬題

1950 織鴻繪(少雲寫相家印章)」

元朗新田大夫第文頌鑾兩位夫人畫像

↑ 文頌鑾夫人畫像,鄭太宜人(左);鄧太孺人(右)

文公頌鑾夫人 鄧太孺人

在文頌鑾右方畫像是另一夫人,畫像上的題字有不少缺字(*號),大膽地估上並記錄如下:「金心有準,玉德無瑕;__ __*一面,瑤釭二等,感波瀾於江;記致家室之和平,訨性*禾善米豆匾*,博*廣施濟之仁;機絲巧織,花枝七襄,璀璨詩句,欣賡樛大,百福緩歲*﹐是宜戚里*,欽賢鄉閭建*善,令聞令望,如圭如璋,驗吉夢於芳蘭,衍崇禧於瓜瓞。鐘夫人禮郝夫人法*,昔增桓孟之光,五十曰*艾,六十曰耆,夏*期頣之樂,從此壽母騰其歌頌女儀*,奉為規箴。朱草紫芝,醉瓊島長春之酒;鳳雛麟子,荷金門誥命之榮矣。

誥封孺人宗庶母鄧太孺人 雅鑒

宗姪景清敬題

1950 織鴻繪(少雲寫相家印章)」

兩篇皆讚美文頌鑾的妻子持家有道,今年年初在新田蕃田村永秀文公祠(明德堂)食燈盤,明德堂神龕中置有神位供奉文頌鑾先祖,神位寫有:「清二十一世祖;誥封五品宜人妣淑德鄭氏宜人;誥授奉政大夫考頌鑾文公府君;待贈庶妣淑德鄧孺人神位」,可見文頌鑾之大夫名涵自奉政大夫,從大夫第府內一份木刻詔書所指,文頌鑾授同知職銜,在清朝屬正五品奉政大夫。

元朗新田大夫第文頌鑾兩位夫人畫像

↑ 文頌鑾夫人畫像,鄭太宜人(左);鄧太孺人(右)

欽點 營用守府

香港開埠以來,不少商界華人捐資納官,據悉前東華三院總理莫仕揚及莫幹生同獲朝廷頒授奉政大夫、周少岐父周永泰也獲授奉政大夫,翰林岑光樾亦曾授奉政大夫,香港潮洲商會創辦人之一陳利財(陳殿臣父)也在澄海捐了一個奉政大夫頭銜,也建了一幢大夫第。清未時期政府需要大量籌捐,例如籌捐賑濟旱荒、修置學舍、海防支用,造成了大量捐資納官的機會。

跑遊元朗新田大夫第,正廳之上懸有數副牌匾,中間一個是「欽點 營用守府」牌匾,上下款寫「光緒十二年丙戍科進士殿試 臣文灼勳恭承」(1886),守府是一個武官官階,當年文灼勳於御太和殿內通過武舉殿試,在光緒皇帝前考得二甲武進士,授任營守府。

在新田鄉內文氏古老建築物中,出現一文一武的功名牌匾,是文廷式之「欽點 榜眼及第」及文灼勳之「欽點 營用守府」,後者可能是文氏同姓五品官員之間送贈匾額,通常這一類功名牌匾會懸掛在祠堂書室裡,藉以展示氏族的名望,若是如此出現在大夫第之中,未知道跟屋主有關係。

在新田鄉以武舉出生的著名人物,則要算上大夫第正脊後瓦飾上出現的汾陽王郭子儀。

1472718260110

↑ 大夫第正廳之上懸有數副牌匾,中間一個是「欽點 營用守府」牌匾

滿漢二文詔書

「營用守府」牌匾兩旁是全香港唯一刻有漢、滿兩種文字的詔書木刻,是光緒元年(1875)追封文頌鑾雙親的牌匾,這一種滿漢二文所寫的詔書,是清朝皇帝向五品以上員及世爵承襲的人所發,漢文從右向左書寫,滿文由左向右書寫,這種詔書起首句必定是「奉天承運,皇帝制曰」,然後是下詔事功及內容,結尾蓋上光緒帝的「誥命之寶」篆印。一般詔書是寫在黃色或多色絲綢上,除了木刻詔書,也有人以石碑刻上內容把詔書保留,以作光宗耀祖。

大夫第大廳簷下懸掛了兩面木刻聖旨,誥命追封文頌鑾的父母及祖父母,內容如下:

聖旨-追封文頌鑾的祖父母

「奉 天承運,皇帝制曰:考績報循良之最,用獎臣勞;推恩溯積累之遺,載揚祖澤。爾文時皥迺同知銜文頌鑾之祖父,錫光有慶,樹德務滋。嗣清白之芳馨,澤留再世;衍弓裘之令緒,祜篤一堂。茲以覃恩貤贈爾為奉政大夫,錫之誥命。於戲!聿修念祖,膺茂典而益勵新猷;有榖貽孫,發幽光而丕彰潛德。
制曰:冊府酬庸聿著人臣之懋績,德門輯慶;式昭大母之芳徽。爾鄧氏迺同知銜文頌鑾之祖母,箴誡揚芬。珩璜表德,職勤內助,宜家久著;其賢聲澤裕後,昆錫類式,承乎嘉命。茲以覃恩貤贈爾為宜人。於戲!播徽音於彤管壼範,彌光膺異數於紫泥,天庥允劭。

同知銜文頌鑾之祖父母

光緒元年肆月拾伍日」

161112_000

↑聖旨-追封文頌鑾的祖父母

聖旨-追封文頌鑾的父母

「奉 天承運,皇帝制曰:求治在親民之吏,端重循良;教忠勵資敬之忱,聿隆褒獎。爾文家珍迺同知銜文頌鑾之父,褆躬湻厚,垂訓端嚴;業可開先式榖,乃宣猷之本;澤堪啟後,詒謀裕作牧之方。茲以覃恩封爾為奉政大夫,錫之誥命。於戲!克承清白之風,嘉茲報政;用慰顯揚之志,畀以殊榮。
「制曰:朝廷重民社之司,功推循吏;臣子懔冰淵之操,教本慈幃。爾鄧氏迺同知銜文頌鑾之母,淑慎其儀,柔嘉維則,宣訓詞於朝夕;不忘育子之勤,集慶澤於門閭,式被自天之寵。茲以覃恩封爾為宜人。於戲!仰酬顧復之恩,勉思撫字;載煥絲綸之色,用慰劬勞。

同知銜文頌鑾之父母

光緒元年肆月拾伍日」

這兩份詔書以古文讚美受封者,包括文頌鑾祖父文時皥與祖母、父親文家珍與母親,詔書一般由清朝瀚林院庶吉士以華麗的駢體文撰寫,庶吉士是科舉殿試中的優異者,所有庶吉士皆是天子所欽點,由庶吉士所寫的詔書,無論書法或者內容,皆是麗華端莊。

161112_001

↑聖旨-追封文頌鑾的父母

翰林院庶吉士

談起翰林院,在元朗區內懸有幾位翰林院庶吉士的牌匾,例如鄧蓉鏡(錦田、厦村、屏山、橫台山)、伍銓萃(沙埔村)、林國赓(山貝村)、鍾克猷(鐘屋村)及黃槐森(水邊村)等,元朗博愛醫院牌樓楹聯也是清未翰林院庶吉士岑光樾所書。

1479130534914

↑ 新田村內懸掛之文廷式欽點榜眼及第,以及其他元朗村落保存之翰林院庶吉士牌匾

五品宜人

追溯到紅花嶺文頌鑾的墓,墓碑上他與其祖父母及雙親的名稱並列一起,居中是十九世祖、其左右兩旁是二十世祖及二十一世祖三位文公的名稱,三個世代皆以冠以奉政太夫作稱號,奉政大夫屬正品官級,墓碑上他們的妻室被尊稱為五品宜人。

跑遊元朗新田大夫第,大宅圍牆外有建有門樓,門樓外有一幢永平村神廳,大宅前建廟,此佈局較少見。七八十年代大夫第門樓外也貼有「華章堂」的堂號,大門兩旁貼有門聯:「殿入閭門行讓路;益隆世葉昭傳家」,牆上也曾經貼有「譚超球跌打醫師」的廣告,因為當時大夫第由六房人家分租合住,環境雜亂,經建築物亦顯得破舊。

門樓後有建築物,據說是豬欄或馬房等用途,現時門樓仍然寫有 781 門號,這個門號也較特別,因為在阿拉伯數字下又寫有傳統花碼字。

1473393092878

↑ 合拼了新舊貌之大夫第門樓,門上可以看到華章堂三個字

新界風土名勝大觀

最近有幸閱讀沈思所編校之《新界風土名勝大觀》一書,乃1931年代黃佩佳所寫之遊記,其中有一段對新田大夫第的描述:「新田鄉聞人有文念慈、文英扶二氏。文念慈居曰大夫第、壯麗甲於全鄉 … 」,可見大夫第於前後仍然壯麗,而戰後未知道什麼原因而變得破落。文中所指的文念慈,是文頌鑾的第六子,於東山古廟的光緒年間(1905)的古老木門聯上,也有出現過他的名字。

從沈思君得知,昔日大夫第旁之左右曾經建有別館,三十年代別館主人是文英扶,館中曾經保存過刀槍劍戟,也有練力用的大石塊,以應付武舉考試,今天這些練武的物件可能已經失傳。新田鄉的武功事蹟,除了武進士的牌匾外,還有一個仁壽圍「九十九條齊眉棍」傳說,今天跟練武有關的,要算大夫第圍牆外所懸起的一塊告示牌,寫著:「洪佛派新田鄉文氏龍獅總會;文英納題」,是新田鄉龍獅團。

政府於1987年7月1日將大夫第列為歷史建築物,並進行修復,回復了原來傳統華南士紳階級府第的光彩,保留了一台古老的木楔式榨油間展示,此復修工程獲得香港建築師學會一九八九年度會長獎,獎牌嵌在大夫第大門旁作紀念。

今天在大夫第已經看不到「華章堂」的名字,因為華章堂捐出大夫第予政府保育,交換了大夫第後方的荔枝園,改建成大夫第花園,從大夫第花園外的橫額所示,住客對管理有微言,稱屋苑為「帶苦弟」。以大夫第為例,保育二字有價,執行上並非易事,政府需要處理土地權益以及重修工程,在大夫第後方的東山古廟,則是由新田鄉鄉民自行保育,最後是拆卸重建。

1473399922639

↑ 從外牆的窗漏看大夫第的正面

You may also like...

1 Respons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