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遊元朗屏山鄉 (33) - 橫洲大井吳屋村 (二)

跑遊元朗大井吳屋村,路線由元朗東經橫洲,穿過工業村入大井,第一條村就是吳屋村,沿途經過橫洲東頭圍娛苑二聖宮,有空的話還可以跑到去大井圍及盛屋村。

第一次跑遊吳屋村,被村口巨型青磚圍門所吸引,後來再遊吳屋村,是看到百度地圖列出了一些吳屋村內老書室的名稱,於是再跑去訪尋。

今次去吳屋村,是想去看村公所裡保存的兩把清未滅火槍,以及金仁學校的舊址。

→ 伸閱延讀舊文章:元朗屏山鄉橫洲大井吳屋村(一)

 

跑遊元朗橫洲大井吳屋村

150803 map

↑ 跑遊元朗大井吳屋村,如圖般一個大圈才十公里路途,元朗跑往吳屋村只需要6-7公里

 

 

吳屋村村公所及銅製老滅火槍

吳屋村村公所兼任「鎮國將軍祠」,村民亦稱之為「太公祠」,鎮國將軍指南宋名將吳應雷。太公祠大門懸有「鎮國將軍」匾額,兩旁掛有木對聯「鎮懾蠻夷志氣昂昂安社稷;國憑大將忠心耿耿護山河」,對聯由鄧啟芳敬撰,大井圍及盛屋村二村敬賀。

今次目的是去看這兩把民初時期的銅制滅火老水槍,如鎮村之寶般懸在村公所內。老水槍槍身長約米半,為兩節銅管,外邊套上竹管及纏有麻繩防止打滑,把水槍浸在水中抽動噴水頭,可以噴出幾米高水柱滅火,配合儲水缸使用,滿足當時建築物的高度,是村里糧倉等重要消防設施。

相信這兩把老水槍曾經為吳屋村及大井鄰村擔起重任,因為元朗消防發展較慢,就算是元朗五合街新墟,1950年合益街大火亦要依賴尖沙咀、甚至大埔旺角消防局一同前來灌救。

村公所裡懸有兩幅鎮國將軍祠兼吳屋村村公所的開幕禮照片,乃1970年落成時所攝,當年是吳屋村盛事,從照片看到鄉紳人數眾多,其實從村公所籌建碑記的捐款名單列出,捐款者已經超過二百六十人,可見村內吳氏非常齊心,出錢出力。

150803 143908691440

↑ 跑遊大井吳屋民初時期的銅制滅火老水槍(多謝 @JoannaLeung 介紹)

150803 DSC02254-01

↑ 鎮國將軍祠(兼吳屋村村公所)開幕典禮建祠委員與南園昆仲合攝於 1970年8月9日。村公所由理民府撥地及各村民合力建成

150803 DSC02247-01

↑ 這一幅開幕紀念合照中可以看到,圖中洋人相信是七十年代元朗理民府長官鄧樂,他主持村公所開幕啟鑰,並由屏山鄉事委員會主席黃金業主持揭幕,當時籌建委員會正副主席分別為吳仲溫及吳滋田擔任。村公所內嵌有一篇《吳屋村村公所重修銘文》,轉載如下:

「吳屋村村公所建於1970年,多年來為村民之文娛康樂、宴會、議事提供適合場地,發揮極大作用。前賢籌建之功不敢違忘。可惜歲月蹉跎,致令建築物呈現殘貌,有欠觀瞻。爰於今秋集眾商議,計劃重修,予以粉飾,於1998年10月20日建成。約需款項二十餘萬圓。先由其昌祖撥款伍萬圓以為倡導,餘額由宗親昆仲隨緣樂助,以竟全功。」

150803 1438489871816

↑ 鎮國將軍祠(村公所)內供奉之應雷吳公畫像。應雷吳公名玉泉。五月初二生,乃廣東增城縣瓦窰鄉四世祖。南宋年間時逢大旱,公以求雨有功而出仕。謝世後,元帝追封鎮國將軍。清同治年間,得瓦窰宗親同意,南園鄉耆老擇吉八月初八日由瓦窰迎奉應雷公神位到南園座鎮。從此人興財旺,家給戶足。民國十三年,為酬神恩,定八月初八日為鎮國將軍寶誕,並聯絡大井吳屋村及各地吳姓村落成立花炮勝會,每年此日,宗祠前演戲舞獅,龍麟並躍,張燈結綵,鼓樂喧天,歌舞昇平,呈現一片繁榮及歡樂景象。

 

 

金仁公立學校

上次跑遊吳屋村,還以為村內金仁學校已經拆卸,原來校舍仍然保留在村公所旁,學校大門外種滿盆栽植物,學校建有四個課室,分別命名為:「南園鄉堂」、「吳毓南紀念堂」、「吳其昌祖堂」以及「吳達仁堂」。其中「南園鄉堂」及「吳其昌祖堂」兩個名字,意思追念吳氏祖先前賢及大井開基祖,南園鄉堂指南園吳氏,南園吳氏早於宋朝已南遷至廣東,先於廣東省增城雅瑤鄉(瓦窰鄉)定居,吳氏四世祖吳應雷被皇帝追封為鎮國將軍,後人建鎮國將軍祠供奉。其後有吳氏後人分支至東莞恩德鄉南園落檐立村,吳氏第十二世祖吳其昌,於1556年(明嘉靖三十五年)從恩德鄉帶同三名兒子遷至元朗,於大井鄉落檐建立吳屋村。

金仁學校正門有一塊黑色石碑《建築金仁學校新校舍捐欵芳名勒碑紀念》,列出當年新校舍大量捐款者名稱,包括吳達仁、吳其昌堂、吳觀林、吳永益堂、吳興和堂等吳氏宗親及祖堂之外,還有秤佣保管委員會、合益公司,南華公司、陳伙光、美南園會所等。碑文下款寫有:「籌建金仁學校新校舍委員會主席吳 海泉、仲温、日泰;一九五七年十月廿三日立」,即是指金仁公立學校新校舍建於 1957年。

根據吳滋田先生「村校與我」文章介紹,金仁學校是戰後由村內兩位鄉紳吳金祿和吳達仁所倡建,於1946年春成立,初時由國內聘請老師任教。最初學校有約40名學生,共分四個級別,教授中文、英文、數學三科,亦有集體音樂和體育課,初期學校是借用村中的舊書室作為校舍。村中子弟每年兩造交給老師一擔乾榖作為學費,由老師僱用村民把乾穀挑到元朗墟的米機店變賣作為工資。

150803 DSC02256

↑ 金仁學校外種滿盆栽植物

150803 DSC02262

↑ 金仁學校正門有一塊黑色石碑《建築金仁學校新校舍捐欵芳名勒碑紀念》

150803 DSC02267

↑ 金仁學校新校舍建於一九五七年秋

 

 

吳屋村圍門、魁星、十靈丹

吳屋村的圍門,在元朗區內屬於加大碼 XL 規模,此圍門除防守及保護性質之外,圍門有木樓梯連接夾層,閣樓建設有神龕供奉主宰文運、掌管功名的魁星,是元朗區內少有供奉魁星神像的地方,元朗區內最著名的魁星像,相信是位於屏山聚星樓文塔之中。「魁」字演變於「奎」,元朗白沙村五奎書室以「奎」為名,保佑學生及村民考到功名,為村里爭光。

吳屋村圍門地下供奉土地,而閣樓則供奉魁星,可能因此解釋了圍門正面的圓形大銃窗,並非防禦性質,估計是「天圓地方」的意思,即是說圓窗乃圍門閣樓坐鎮的魁星之用,守護鄉里,而方門是村民出入使用,同時大圓窗負責引入光線到閣樓。

沿古老木樓梯徐徐而上,首先看到三口豬仔炮保存在閣樓,後方是魁星神像,第一次跑遊元朗看到魁星神像。

魁星主宰文運、掌握考試功名之神,左手持墨斗,右手持朱筆,右脚踏著鰲魚頭,神像底部可以魚鱗的飾紋,喻意獨佔鰲頭(一說魁星曾經被鰲魚所救),左腳向後踢斗。想起陳光記陳火光先生介紹過他收藏的一幅「魁星點鬥」字畫,乃清代陝甘總督馬德昭所畫,火光叔稱畫裡有人像,圖中藏有八個字:「正心修身、克己復禮」,以八個字化成人像,一隻腳踏著「鰲」字,另一隻腳踢「鬥」字,正就是吳屋村圍門裡魁星神像的造型。

離開圍門時,在圍門旁邊拍攝,方才發現圍門牆側原來畫有「十靈丹」三個手繪紅色大字,相信是七八十年代十靈丹廣告,有點像國內文化大革命時期在村落所寫的改革口號。

150803 DSC02284

↑ 今次跑遊吳屋村圍門才發現牆側劃有「十靈丹」大字廣告

150803 DSC02280

↑ 從這個角度看,吳屋村圍門上的圓窗並非防守用的銃窗,我應為是天圓地方的意思,圓窗乃圍門閣樓坐鎮的魁星之用,守護鄉里,而方門是村民出入使用

150803 DSC02275

↑ 吳屋村圍門供奉的土地神,神像兩旁有對聯:「土旺人從旺;神興物亦興」

150803 DSC02272

↑ 沿古老木樓梯徐徐而上,首先看到三口豬仔炮保存在閣樓,後方是魁星神像

150803 DSC02273

↑ 圍門閣樓之北斗魁星像,兩旁貼有對聯「高文凌北斗;壽酒介南山」,撗批迪吉。全句以「高壽」二字為鶴頂,並以北斗南山為題,南山既喻高壽,北斗保祐子弟考取功名為鄉里爭光

 

 

吳屋村麒麟隊

吳屋村圍門好似一個博物館,圍門內的通告板,除了一般圍村開支的通告之外,貼有吳其昌堂的族譜、吳屋村昔日圍村舊照片以及一張麒麟隊的黑白照片。好讓村中子弟暸解到昔日村中的人和事,非常難得。

這張麒麟隊照片名為《吳屋村延陵堂祥麟閉幕全體留影》,攝於民國卅九年元月廿日,即西曆1948年新春後2月29日,據悉是當年吳屋村麒麟隊解散 (原因未明) ,全員及鑼鼓旗幡合照並稱之為「閉幕」。照片中可以看到大井吳屋延陵堂的旗幟,而延陵堂指吳氏郡望,古時歷史上吳國有一位君主壽夢(前585年─前561年)以吳王自稱,他的第四子季紮(第十九代)獲封邑於延陵,所以吳季札的後裔便以「延陵」為郡望,說明源流。

150803 DSC02276

↑ 吳屋村延陵堂祥麟閉幕全體合照,相信是吳屋村圍門後,除麒麟隊外,後方是「吳延陵堂」及「同心協力」等旗幟

150412 nguktsuen_gate

↑ 吳屋村圍門裡張貼的另一張吳屋村舊照片,當時門樓旁靠近漁塘,之間可以行人通過,那麼圍門的實際保安性質就非常低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