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遊元朗新田鄉 (5) - 壆圍
跑遊壆圍,原本是要跑去下竹園看一株古樹名木(白千層 LCSD YL/7),壆圍村屬於新田鄉鄉事委員會 (San Tin Rural Committee) 之原居民村落。從來未去過壆圍,記憶中村內有一幢被列為歷史建築物的「神廳」,所以跟跑友一起進村看看。
南生圍、大生圍、圍壆皆是中學時期每天乘車路過的地方,但要等到今天才有緣踏入壆圍,村民指點了神廳的位置,現時壆圍已經看不到圍門,從神廳對出的中軸線走,仍然看到昔日石門柵的遺跡,估計是舊日圍門在村中西面,朝向錦田河,亦方便村民從河道出入。
↑ 跑遊壆圍時路過坳頭高架天橋
↑ 估計是壆圍昔日村民主要出入的地方
壆圍神廳
壆圍是由新田文氏分支出來,於約 1900 年由文壽福所建,神廳位於壆圍最後一排,相信於建村同時建成,神廳大門掛有對聯:「同人永享神恩厚、萬年聖德共長春」,門額刻有「人神共樂」。
神廳內主要供奉觀音、 天后、文昌及洪聖等十三位神靈,在案桌旁放有一個木龍頭。每逢舉行點燈儀式,村民都會恭請眾神靈到村公所及四周,與村民上下慶祝。
↑ 壆圍神廳
↑ 壆圍神廳內
神廳重建記誌
在神廳內刻有一片石碑「神廳重建記誌」,記錄了村中歷史:
壆圍立村之始,前人文灶德公、文金德公、文成德公及文金成公等人有鑑於本村以農立村,故倡議創建神廳,祈求上天知,風調雨順,國奉民安,合圍大吉,在村民群策群力下,舉凡一磚一瓦,泥匠木匠,均不假外求,壁畫雕塑,栩栩如生,神樓木雕,結構精密,巧奪毫巔。百多年後,村代表吳富頭先生及馮應祥先生有鑑於神廳日久失修,就任後積極籌辦重建神廳事宜,承蒙達戶有限公司捐助重建,並廣徵父老村民意見,騁請名堪輿師蔡伯勵先生擇吉日,以保存原有神廳樣貌為本作重建,作為表揚前人創建之功德。
重建神廳委員會
馮應祥村代表,文耀武村代表,馮田柱村代表,
吳富頭先生,何富靈先生,文燕華先生,陳挀東先生
二零零四年八月十三日
↑ 壆圍村的舊村屋
↑ 壆圍村近青山公路之社壇
愛光書室
馮應祥為現任元朗新田鄉壆圍村村代表,曾任職㆞政總署。壆圍村公所一樓篏有「愛光書室」字額,相信是昔日愛光書室原址。據悉壆圍區有一幢鄉村學校「壆圍公立學校」,雖然已經停止運作,仍然吸引不少人去拍攝,而音樂室內的舊鋼琴更該處亮點。
走遊壆圍村時,發現壆圍旁建有防洪抽水站,類似的設施在橋頭圍亦出現,原來壆圍曾經在 2001 年遇上颱風,暴雨盡淹壆圍村,水深二呎及腰。政府隨後在壆圍村外設置防洪基堤和蓄洪池,以收集村內的雨水,可能這種設計可以改變昔日客家圍村風水池的概念。
除了防洪設施,我發現村中的公共廁所裝修得很漂亮啊。
↑ 村中一角,原來村中的公共廁所裝修得很漂亮
↑ 要暸解一條村,村口的通告欄會給你一點資料
↑ 壆圍村中設計特別的別墅屋
冠珍興記醬油廠
參考資料
↑ 新建成的錦壆東路
難得香港「五」珍之一的冠珍選址這處,堅持本地制造,但對附近居民來說未必是件好事。不知那處會不會常飄著一股酸味?
“估計是壆圍昔日村民主要出入的地方”-所指之處昔日只是垃圾站,所到之處就是雞場和魚塘,並非供村民出入。
現今此處之出入口,只是當年建防洪設施之時,收地建成
@Ada 謝謝你補充,最近看過高空圖,昔日壆圍圍前一個大魚塘,那個時候未有大型排洪渠的建設,有空我也把高空圖跟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