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棚屋 hea 半天
週未重遊大澳漁村,往二涌、三涌棚屋群中穿插,看大澳水上人家的風味,老人家在簷前洗曬魷魚,還有在旁十盤八盤排得整齊的鹹魚,看得到這些特色才算是大澳。
看到棚屋區有大型土木工程,沿途亦有些新建成的棚屋,但是過份把外牆欄柵等美化,抽離了原有大澳棚屋的格調,有畫蛇添足的效果。
這趟子不去蓮香酒家,趁黃昏前尚有兩句鐘的時間,到一家 Solo Cafe 吸引坐下來 ,先入為主的是它舒情音樂、空氣中咖啡香味、芝士蛋糕的樣子,最窩心的是後園的戶外餐區,食客在歐洲風味環境下欣賞大澳河和對岸的棚屋,還有往來不絕的觀光船和漁民小艇在當中穿插。
點了一份 cheese cake, swiss chicken wings, 和 Latte,一邊食一邊偷看在隣的一份越南滴漏咖啡,店主配上一隻喜字的杯子,看著它慢慢滴,讓食客慢慢坐著 hea。
大澳由鹽田轉營漁村,現時新一代青年人負責活化舊建築,其間還要依靠老一輩居民維持魚業生活,才能持維繫大澳風味,每次到大澳,都希望這風味能延續下去。
希望大澳風味可延續下去,活化後環境會更美。
大澳風味,那一刻的心情和氣氛都要延續下去。
我去過大澳幾次,都唔知呢度有間咁有風格既CAFE係度。晒左添。
看到棚屋有大型工程,沿途亦有些新建成的棚屋,但是過份把外牆欄柵等美化,抽離了原有大澳棚屋的格調,有畫龍點睛的效果。<
看到棚屋有大型工程,沿途亦有些新建成的棚屋,但是過份把外牆欄柵等美化,抽離了原有大澳棚屋的格調,有畫龍點睛的效果。—這句我看不懂!!!
政府在活化大澳這項目上(應是一貫思維作風),是以商業運作模式加諸於它私身上.結果是,它的傳統特色慢慢消失,人與人,人與土地之間的情誼聯繫,全是建築在利益上. 看看南丫島,長州,梅窩,全都是同出一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