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遊元朗十八鄉 (126)-楊屋村尋找廣安米機的故事

跑遊元朗楊屋村,楊氏先祖的神龕旁,保存了一個半身高綠色機械式台秤,可秤幾百公斤的貨,第一次見祠堂裡面放有台秤,細看秤柱上寫有「廣安米機」四字。

廣安米機

廣安米機是昔日元朗著名米機商,是楊氏在元朗墟的米機生意。據說楊氏幾兄弟曾經在南美工作, 賺錢後回流香港買地營商 ,早期廣安米機設於大馬路78-80號,在鄰是74-76號另一間著名米商趙聿修之榮豐米機(前身在廣興園新街九號),後來遷至西堤街大榮華酒樓對面。

穀亭街

這些米機設於元朗新墟合益街市的穀亭附近,向鄉民提供磨米、篩米及收買乾穀服務,而「穀亭」是合益公司所設,鄉民將穀米運送到新墟販賣的地方,後來發展成米地及谷亭街。所以無論米機或穀亭,均反映了元朗種植稻米的興盛時期,以往元朗水耕稻米一年兩造,以晚造的稻米為佳,當中以元朗絲苗馳名,事實上也有花腰仔及老鼠牙等其他品種,還有一種產量較少而珍貴的黃殼齊眉。

糶米 糴米

據前輩 Pieter LAI 憶述,他童年時陪同外婆肩挑兩籮穀去米機糶米,行完墟買齊所需後,再返去糴回一籮白米,配上一筐雜糧,又肩一擔回家,這裡出現的「糶米」和「糴米」兩個中文字(即賣米和買米的意思),隨著米機的消失而幾乎失傳了。農民在有需要時才提前將稻穀拿去米機磨房磨殼,去皮篩成白米,就好似喜愛咖啡的人仕,煮制咖啡前才將咖啡豆磨粉一樣,才能保留白米美味的口感。

Ringo YIU 說,米機有篩米,也有磨米、鄉民亦會帶稻穀拿去米機磨成米粉,利用舖內有大型磨米設備,因為設備龐大,店員要上二樓將稻穀倒進機器上方,磨成粉末後在地下出粉,然後便用布袋承接著,特別在新春時候,村民喜歡磨成米粉用來炒米餅。除了磨米,也曾經有印籍人仕磨麥成麥粉。

打單

以前元朗米機有廣安、榮豐、新和、銳隆號、濟眾堂、永泰、富源、成和等字號,這些商號生意好,也成為了歹徒打單(勒索)的對象,1950年廣安米機被歹徒打單,東主楊潤培及楊日培被勒索六千元,出現在舊新聞中。

大展鴻圖

至今廣安米機後人,仍然保存了廣安米機新張誌慶,由兆安(安記)冷氣公司敬賀的「大展鴻圖」鏡匾 ,留給後人認識祖先的歷史,也要感謝食神楊伯分享廣安米機的故事。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