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遊元朗 (108) - 坳頭痲瘋山

跑遊元朗楊屋村,跨過青山公路行人天橋往東成里,經過東成里居民福利會,見昔日劉四宅的外牆,寫著禮賢會元朗堂辦公室。沿路跟一位村民閒聊,想從村民口中打聽昔日痲瘋里的典故,但未成功。

元朗痲瘋山

現時,間中也聽到有元朗居民稱東頭里一帶為「痲瘋山」,該處亦稱為痲瘋里,痲瘋這個叫法比起東成里的歷史更早。從1931年香港衛生年報 “Hong Kong Medical & Sanitary Report for the year 1931, A. R. Wellington, P.86” 及1901年香港政府衛生報告 “Rerport of the director of public works, for the year 1901, W. Chatham, P.16” 中,記述了這一段新界醫療的簡史,自從港英政府在1898年接管新界後,政府於1901年在坳頭警署對面山丘的沼澤地上設立痲瘋院 Leper Village,相信因受到颱風洪水破壞,痲瘋院遷至小丘之上,由12間木寮屋組成,讓痲瘋病人治療,並由華人醫官何乃合(Chinese Medical Officer)每週探訪治療,順道會去坳頭警署及照顧新界鄉村病人,何乃合自1903年從灣仔調任至大埔,可能是元朗或新界第一個華人西醫,值得敬重,他亦是 Prominent members of the Chinese community, Hong Kong 成員之一。

坳頭痲瘋院

坳頭痲瘋院四週用竹籬笆圍著,1902年有一則罕有的新聞報導(The China Mail, 3 May 1902) 記者探訪了坳頭痲瘋院,”A few days ago, I paid a visit to this Leper Village. It lies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hill from Au Tau Police Station. The road to and from Un Long goes by the North side of the bamboo fence. There is a paddy field below, and on the edge of this field the narrow Chinese path leads you either to Un Long or into the Shap Heung Valley”。隨著政府在1910年10月將堅尼地城政府醫院指定為痲瘋治療所 Leper Asylum(前身堅尼地城警署),坳頭痲瘋里在1910年11月關閉。元朗痲瘋里,是100年前的事件,現在已經無蹟可尋,據說坳頭曾經有一口井叫痲瘋井,或許跟痲瘋院有關,至於在什麼位置,一說位於西鐵橋下,已被填蓋,一說在紅毛橋旁垃圾站位置,希望有人知道確實位置。

坳頭痲瘋里告一段落,三年後(1913)元朗商人黃瑞,見及元朗墟缺乏醫院設施,旅客或從商者染上惡疾時求醫無門,墟中流落異鄉、孤苦無依的貧苦同胞死無歸所,此增城人黃瑞君首捐二百元,倡建方便所(供孤獨無援的老人與病者作為最後容身之所),鄧壁如另捐款一千元,購置坳頭地段以準備興建,後來因資金不敷未能完成,此事記錄在博愛醫院之《院史沿革》中,因為後來元朗博愛醫院正是基於此事而創立,1920年(歲次庚申)博愛醫院首屆總理主席,就是這一位鄧壁如君。早期博愛醫院贈醫施藥及施棺,亦反映早期社會衛生情況欠佳,瘧疾容易傳播蔓延。

東成里劉氏大屋

到東成里劉氏大屋,這裡有五幢青磚巨宅,從屋簷下的繪畫提字中,可以揣摩到建築年份,例如其中一幅松松富貴圖,歲在丙子年,即是1935年所建,據悉靠近克述堂的 67號大屋先於1926年建成,餘下三間大屋則建於1935年建成,供劉維疇的八名兒子供住。為首的一幢克述堂,早於1919年建成,當時由汕頭騁請建築工匠來興建,克述堂仍然保留著古老趟櫳大門,大門後有圓形洞門及庭園,今天這裡充滿荒廢感,南元小冼老師說,這裡曾經是大江埔幼稚園的校址,克述堂也曾經是國將香翰屏遷港後居住的地方。如果東成里劉氏大屋前沒有汽車停泊,這裡像是返回五十年前京華春夢的地方。

離開東成里,在路中遇上煙叔,他是六年前跑遊元朗文章中,在坳頭油站內遇見的兩台 mini Clubman Estate 車主之一,由陌生至認識,關係微妙,剛好他又是去東成里看劉氏大屋。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