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遊元朗厦村 (18) - 錫安堂

跑遊元朗田厦路,在田心村附近,經過一幢基督教協基會錫安堂,教堂大門上寫有 1948,這是錫安堂之建築年份。

早期教會由主席呂陶英女士帶領,由其養女呂馬大、呂馬利姊妹負責聖樂,于力工牧師講道(于力工牧師原藉山東,曾先後任國內佈道院及星加坡神學院院長於,五六十年代於香港多處講道)、王瑞堯師太感恩禱告。1987年教堂建築物進行重建,教會事務一直發展,更成立了屯門田景田景堂福音中心及水邊圍村元朗福音中心等。

錫安堂

錫安堂堂址舊稱郇園,是呂陶英女士於1938年在洪水橋田心村建立之別墅,同時為村民傳播福音。

呂陶英於 1948年7月18日在郇園中興建教堂,屬雙金字頂磚屋建築物,命名為錫安堂,兩層高的禮拜堂,昔日前方建有花園遊樂場,園內種有各樣果樹植物,盛開之白蟬花與紅色磚牆互相襯托。

錫安堂的信徒大部份是洪水橋居民,年長的會友以從事農業、禽畜或魚業等主,青年的會友平日在港九區工作,周未才回到洪水橋家園,周日便去錫安堂進行主日禮拜聚會。正如早期鄉村教堂,周日時間錫安堂兩旁,會利用活動板壁牆闢作課室,作為幼稚園上課。


↑ 早年之元朗洪水橋錫安堂前(昔日洪水橋郇光學校範圍,相信改建為瀚林別墅



↑ 洪水橋錫安堂

郇光學校

呂陶英女士乃新會望族呂慎思堂呂厚榮先生之第四女兒,兄弟姊妹共十八人,世代書香,呂陶英歷任明道、英華兩女校及庇理羅官校教席。

呂陶英於1919年創辦郇光學校並擔任校長一職,郇光意思是「郇山之光」,郇山( Zion)是基督教聖山,今天聖經改稱為錫安山。最初學校成立時,只得三名學生,日治期間郇光學校失去校舍,直至香港重光後,1946年政府將跑馬地禮頓山道(利舞台對面,電話大廈右鄰)馬房徵用租作學校,郇光學校逐於在跑馬地繼續辦學,全校學生多達五百人,附近學校林立,包括有新法、崇蘭等學校等(據說利希慎長孫利志翀、前立法局議員何承天也是郇光小學學生)。

香港郇光學校其中一位舊生,是著名前香港律政司司長梁愛詩女士,日治時期梁愛詩就讀聖保祿幼稚園,和平後入讀跑馬地郇光學校,她憶述小學時代,不知道郇光學校前身是馬房,依稀記得學校大門之大理石牌樓,校園內有教學及運動場。梁愛詩繼續說,她在郇光學校唸書時,家裡長兄和三弟也在郇光學校上課,剛好利銘澤的子女也就讀同一學校,其中利家兒子與她同班。每當午飯時,工人會帶飯送到學校,小孩子逐將書桌合拼成一小餐檯共膳,變成兩個家庭各自的餐桌。後來梁愛詩約在三、四年班時,由母親安排轉讀灣仔道德貞學校(即今天寶血女子中學),直至1950年小學畢業。


↑ 1955年郇光學校現址建廈有歷史性石門樓拆卸移建渣甸倉(1955年8月13日工商晚報)

↑ 1955年郇光學校改建花園式大廈四幢(1955年10月31日華僑日報)

1957年郇光學校遷至洪水橋(摘自1957年7月11日華僑日報)

怡和門

1952年基督教中國聖樂院,由九龍樂道廿八號遷入郇光學校內成立新院。不過,香港正值地產業逢勃時代,1955年郇光學校地皮被中建集團收購,作興建四座七層高花園大廈,跑馬地郇光學校原屬於渣旨洋行物業,由渣甸爵士於1928年購入,設立渣甸馬房飼養馬匹之用,馬房外原本築有一座宏偉之石門樓,一度是郇光學校的大門牌樓,隨著學校拆卸,石門樓亦被拆移至渣甸洋行貨倉內,後來貨倉在1972年被拆建,石門樓贈予英皇御准香港賽馬會,即是今天上水雙魚河賽馬會會所外之「怡和門」,此門是渣甸爵士心愛之物,稱之為渣甸門更貼切。


↑ 原豎立在香港渣甸花園郇光學校外的怡和門,今天已經遷至上水賽馬會雙魚河會所外

洪水橋郇光學校

郇光學校被拆,呂陶英將學校遷移至洪水橋郇園,同時擴充校舍及學額,於1962年首次舉辦學業成績展覽,邀請教育界,及洪水橋街坊家長蒞臨。

兩年後(1964)洪水橋田心村錫安堂郇光學校結束校務,改辦為靈修學院,開辦歷八年時間,完成為洪水橋兒童提供教育的使命。相信今天還有一些洪水橋居民,曾經是郇光學校的舊校生。


洪水橋郇光校首次成績展覽錫安堂(摘自1962年6月11日華僑日報)

1963年洪水橋錫安堂舉行感恩會(摘自1963年12月29日華僑日報)

協基會接管錫安堂

依1975年5月11日《基督教週》報導,呂陶英女士在1972年9月將錫安堂交予協基會管理,因年事已高,呂陶英在1975年4月8日辭世,享壽八十六歲,安葬於薄扶林華人基督教永遠墳場。

在呂陶英的年代,她與會友在錫安堂是以1938年郇園佈道園成立作為開基年份慶祝,所以在1963年聖誕期間進行了恭祝聖誕及開基25週年感恩會。今年(2018)協基會錫安堂舉行70週年鉑禧慶典,若以呂陶英開基年份計算,今天已經是80週年,是元朗區內其一個歷史悠久的佈道所,非常難得。


↑ 元朗田心村錫安堂幼稚園師生合照


↑ 元朗田心村錫安堂感恩幼稚園第16屆畢業照片1977年7月14日(相片自 Wendy LEE)

回顧元朗區教育及西方教會發展,皆遇上具知識的女仕獻身工作,甚至捐出私人房產予教會,令教會在地區上進一步發展,例如洪水橋梁省德、錦田羅惠德、元朗鄭肖珍、厦村關蕙荃、元朗梁志貞等,她們的故事應該有人記錄下來。

沿厦村市往洪水橋方向走,經過了數條村落及郇園(錫安堂)之後,沿路會發現數間平房式村屋,它們各有名稱,例如瑞恩園、樂天園、恒安園、盧家園等,相信昔日這裡一帶環境怡人,再往前走,便會看到一幢空置中的舊厦村鄉鄉事委員會會所。


↑ 瑞恩園

↑ 恒安園

↑ 樂天園

↑ 盧家園

You may also like...

2 Responses

  1. Andy says:

    I am one of the pupil in the 1977 kindergarten picture.

  2. Andy LAm says:

    I am one of the pupil in the 1977 graduation picture. Do you have a bigger picture of tha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