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遊元朗 (78) - 香港扎作業工會恭祝華光先師寶誕

跑遊元朗到大棠路紅爵酒家,榮獲冒師傅邀參加「香港扎作業工會恭祝華光先師寶誕;暨慶祝紮作技藝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暨麒麟醒獅扎作比賽頒典禮」,這一次活動名稱長達五十字,一個宴會裡有三項慶祝活動,可說是三喜臨門。會場中展示了一列勝頭扎作,有麒麟及醒獅,在旁有一個華光先師的神壇,台上有大會活動主題橫額,兩旁懸有對聯:「縱橫浩氣凌霄漢;淡盪瓊花耀火輪」,出席嘉賓有扎作、國術、鄉事及文化界等人士,場面非常熱鬧。

↑ 香港扎作業工會慶祝花牌

↑香港扎作業工會宴會場地外展示的勝頭

 

 

香港扎作發展

認識香港扎作業工會,先要暸解香港扎作發展,早期大抵是制作神誕䩌會裡的紙扎神偶、花燈燈籠或拜祭用的供品等,後來擴大至花炮、吊公、麒麟醒獅金龍,是中國傳統紅白二事裡      均會出現的一門老工藝。當晚由香港扎作業工會主席冒卓祺師傅向嘉賓介紹香港的扎作行業,扎作業範圍非常廣泛,每次介紹這一點,冒師傅都會總括為三大類型作為概述 :

(一)火燒紙扎:通過火燒而傳送給已故先人的紙扎衣紙祭品、於殯儀、神婆、道壇等使用,除了拜祭祖先之外,火燒紙扎也包括祭神用的神衣、神袍等扎作,特別在農曆七月份間舉行的盂蘭勝會及中元法會,會場中奉有紙扎大士爺鬼王、城隍判官等神明塑像、以敬神送鬼,作為祭幽,超渡孤魂幽靈之用。

(二)神前扎作:神誕醮會裡的紙扎花炮、花燈及神廟的神前裝飾。冒師傅早前介紹過一種紙扎花牌,曾經在1984年廈村醮會裡出現,由生和隆扎制等,著重手工及形狀,也算是神前紙扎的一種。

(三)明紗扎作:還有一種工藝性質較重,例如麒麟、醒獅金龍等扎作,屬於一門明紗扎作,竹架上撲上棉紗、紗綢等,並且在紗面寫色,寫畫一些吉祥花草圖案及書法寫字。花炮上面的各種獸口,包括獅子、麒麟、福鼠、鯉魚、孔雀等造型,皆是明紗扎作的一種。

至於香港扎作業的技藝,冒師傅認為香港扎作師傅的技藝跟星馬東南亞一帶比較是稍為全面,因為星馬東南亞的扎作師傅專注拜神火燒紙扎較多,香港的扎作師除火燒紙扎外,同時熟悉醒獅、龍頭、麒麟、大士、花燈等制作,這一種屬於廣東扎作文化,可以說香港扎作師傅是匯集三大技藝於一身。

↑  會場中展示了一列勝頭扎作,有麒麟及醒獅

 

 

香港本地扎作業工會

「香港本地扎作業工會」 Hong Kong Traditional Paper Crafting Arts Union 於去年(2016)9月25日成立,工會委員有陳旺創會會長,冒卓祺主席、劉銘豐、陳鎮平、何湛源等副主席,今天第二年慶祝華光先師寶誕。香港本地工作業工會成立目的,是要把傳統扎作技藝術發揚,令香港市民對扎作行業有更多了解及認識。同時,香港扎作業工會希望透過各種社會文化活動、鄉事會組織、居民辦事處、政府部門團體等支持,把富有香港特色的扎作技藝傳承下去。

↑ 香港扎作業工會主席及嘉賓致詞

 

 

創會會長陳旺師傅

在晚會裡認識到工會創會會長陳旺師傅,陳旺乃資深扎作師,祖籍新會,八十三歲仍然神精奕奕。當晚陳旺亦擔任了麒麟醒獅扎作比賽之嘉賓評判,為同學們的作品逐一評分。

據冒卓祺師傅口述介紹,陳旺於五十年代跟隨新會的同鄉叔伯,前往澳門扎作店工謀生。六十年初陳旺遷至香港,最初從事戲院廣告及寫畫工作,七八十年代轉投扎作行業,先後在謝全記及天德扎作任職,多次為青松觀等制作單寶等蓮花寶座扎作。2012年冒卓祺向陳旺師傅學習大士造型及技巧,其中一個大士作品,在 2014年元朗厦村十年一屆太平清醮醮會中曾經出現。早前在網絡上,可以看到陳旺與冒卓祺一起研究澳門大士款式以及浮甲玻璃制作工藝的合照。

香港扎作業工會當天的晚宴中,華光先師供桌上裝飾了一副精緻花牌,頂上一副寫有「福壽康寧」的五彩蝠鼠,正是由陳旺師傅精心。

↑ 創會會員陳旺師傅正在評分(照片右方是陳旺師傅)

↑ 華光先師像上的「福壽康寧」五彩蝠鼠作品是由陳旺師傅精心

 

 

寶華扎作 關多師傅

跟工會主席冒卓祺談到扎作工藝,陳旺是冒卓祺第二位師傅,他的第一位扎作尊師則是關多師傅。關多祖籍南海,十四歲來港投靠父親,當時關多的父親在中環閣麟街金玉樓擔任扎作技師,關多在金玉樓生活,從中亦慢慢學習了扎作寫畫這一門手藝。當時中上環的油燭紙扎店生意繁盛,金玉樓是行內頂尖的紙扎商號之一,主要制作紅白二事的紙扎品,據說金玉樓每逢晚上入黑便聚集大量扎作師傅工作,他們分別負責扎作,畫寫,做公仔、甚至制造產拜神蠟燭等,非常忙碌。

數年後,關多的父親因事需赴廣州,關多亦在金玉樓裡正式成為其中一員扎作師傅。1960 年關多與同樣在金玉樓出身的歐陽偉乾,於紅磡寶其利街合辦寶華扎作,「寶華」取名自寶其利街及歐陽偉乾父親的名字,寶華後來遷至深水埗黃竹街,直至九十年代關多退休,今天寶華扎作已經輾轉搬遷至福榮街繼續營業。冒卓祺展示了一幅由關多所繪畫之《和合二仙圖》,畫中關多以南海老人作下款自稱,是一幅別具意思的珍品。冒師傅曾經說,關多的妻子也有協助縫繡的工作,昔日元朗馬田村、崇正新村三喜堂的金龍,龍被與龍身也是由關多妻子縫制的。說起馬田村,村中一位劉大哥曾經告訴我,六七十年代村裡醒獅團的佛裝牙蘇醒獅頭等,最初是由太子道白雲制作,後來經介紹找寶華扎作關多師傅造勝頭,每一兩個年頭就要扎一個新勝頭,他憶述卅年前(1982)馬田村的金龍也是由關多所造。

關多與冒卓祺的結緣,並非醒獅,而是源於花炮扎作。冒師傅自幼在古洞長大,自少已經接觸到古洞義和堂的麒麟技藝。他十多歲在大埔修讀中學時,向大埔「羅旁紀念國術體育總會」的駱桂平師傅學習舞獅,其間眾師兄弟負責修補破損的獅子勝頭,於是由師兄開車四周向造獅子的地方請教,能夠記得起的地方有慈雲山志祥號(深水埔聯發祥)、太子道白雲、油麻地美舒及甘權記等,後來找上寶華扎作,從而認識到店主歐陽偉乾。從學習修補獅頭期間,冒卓祺開始對扎作產生興趣,他在約1993至1994年嘗試制作花炮,逐向寶華扎作訂購材料,制造大將、蝠鼠等造型,因此締造了機會向關多學習扎作的技藝以及廣府派的扎作技巧。

↑ 1949年香港年鑑的工商目錄中,列有閣麟街一四號「金玉樓」香燭扎作商號

 

 

扎作業工會主席冒卓祺

冒卓祺十九歲開始學習扎制麒麟醒獅,數年後成更投入扎作界成為全職扎作師傅。冒師傅於1997年在大埔寶湖道街市成立祺麟店,制作神誕的紙扎品及功德紙料祭品等,約 2001 年前把工場遷至上水劍橋工廠大廈,數年後再搬至元朗十八鄉公庵路,地方擴充以方便制作大型扎作品。今年(2017)祺麟店成立二十周年,屆時相信將會舉辦活動慶祝。冒卓祺積極發揚香港傳統扎作文化,自去年成立香港扎作業工會,舉行了一連串大士王、麒麟醒獅、花燈等扎作班,並於各個電台及各文化活動裡推廣香港本地扎作。

歷年來跑遊元朗,元朗區內各鄉的誕期醮會裡,都有機會看過到冒卓祺師傅所扎制的作品,例如元宵走馬花燈、圍村祠堂添丁燈,醮會中出現的大小紙扎神像、大士王、宮燈、活動吊公、立體門樓,甚至乞巧節時玉皇觀音樓的七姐盆、天后寶誕時大樹下廟的廟前宮燈、各花炮會的大型花炮炮山、中秋節花燈、以及各龍獅團的麒麟、醒獅,金龍等。說到龍獅團,冒卓祺師傅本身也是十八鄉崇正新村三喜堂的醒獅團總教練。而今天冒師傅制作的金龍扎作,例如近年元朗南邊圍金龍,龍身的配色及尺寸等設計,也是承襲自其尊師關多。

↑ 冒卓祺主席頒發獎項予麒麟及醒獅扎作比賽得獎的優異學員

 

 

華光先師寶誕

晚宴開始,首先進行華光先師寶誕慶祝儀式,華光正誕是農曆九月二十八日,這一晚扎作業工會提早進行慶祝,由工會法事部顧問正一派玄應壇關敬霖道長舉行祭祀儀式。會場中設有神壇,壇上有華光金身神像尊在供椅上,華光身披盔甲﹐手托一塊由天尊金刀練成的三角金磚,背後有五彩福鼠花牌作裝飾,檯面上有五雷號令令牌、生薑紅線、朱砂毛筆、會員名冊、賀誕意文、還有一面明鏡。儀式由關道長進行薰香淨洗、作法念咒,提起朱砂筆為華光神像開光,神壇前放有意文,由關道長上呈三界諸神,為工會祈福賜運。

元朗區裡經常出現的神祇有天后、洪聖、觀音、楊侯、關帝等,當中天后、洪聖及北帝貴為水神,深受魚業農業所供奉,祈求風調 雨順。至於華光大帝,也有出現在元朗鄉村之中,在一些圍尾神廳的神主牌上,居正中央是觀世音萻薩,在旁或會看到「敕封五顯華光大帝」的名字,例如在大井圍神廳、輞井圍神廳、米埔隴英雄古廟、八鄉古廟等就有供奉華光大帝。

華光大帝在道教之中,屬火性之神,生有三眼,網上關於華光大帝的經歷及故事,是數百年來透過民間編寫的故事加插而成,特別是《南遊記》這一本故事,華光因為大鬧瓊花會開始了一個神話劇情,在南遊記中華光為母親顯盡孝心,祂運用火磚及金槍,腳踏祥雲,與神魔作戰,比孫悟空及哪吒更好勝高強,瓊花投胎再世成為華光的妹妹瓊娘,後世亦把瓊花之名喻作華光。正如傳統中國社會供奉水神,祈求免受水患雨災一樣,有一些行業則供奉火神,例如華光大帝,祈求免受火災之苦。從香港早期新聞中可以看到,華光深受香港這三個行業所信奉,包括粵劇(八和會館)、扎作(油燭扎作工會)、國術(夏漢雄柔功班),每逢農曆九月廿八日華光誕,必定有相關團體的慶祝活動新聞。

關於扎作與華光,可能是因為香港早期扎作的商店經常儲存有油燭、紙扎、炮竹等物品,舖內亦積存大量紙料,全部皆是易燃物料,戰前香港紙紮店經常失火成災,所以不難理解紮作行業需要火神庇護免受燭融之災。事實上粵劇戲班也同出一徹,往時戲班演員皆居住在紅船上,下鄉演出時便搭建竹棚演戲,而戲棚乃竹木易燃之物,屢屢發生火災,所以戲班演會設火神牌位供奉,而粵劇人士多信奉華光大帝,這一份信仰也伸延至搭棚這個行業。然而,華光由扎作行業的保護神,演變成扎作界的祖師,受到大小扎作師傅尊崇,這個故事則有待尋覓。

↑ 正一派玄應壇關敬霖道長向華光先師神像進行祭祀儀式

 

 

縱橫浩氣凌霄漢;淡蕩瓊花耀火輪

回到「香港本地扎作業工會」嘉賓台,台上懸起一副「縱橫浩氣凌霄漢;淡蕩瓊花耀火輪」對聯,這幅對聯跟八和會館的華光神壇前對聯相同,不過對於冒卓祺師傅來說,這一副對聯包含了兩段故事。冒師傅憶述約在 1993至1994年在寶華扎作學習的時候,在扎作店裡認識了陳國源先生,陳國源是手造舞台戲服戲帽等服飾的前輩,冒師傅記得他扎制第一條金龍的時候,得到陳師傅協助為龍頭添上剌繡花紋等圖案作為裝飾。後來冒師傅成立祺麟店,陳國源先生贈送了「縱橫浩氣凌霄漢」這一行聯詞作為紀念,一直保存在祺麟店裡。直至後來有一天,冒師傅請人畫了一幅華光先師畫像,畫師在華光像上提了一行「淡蕩瓊花耀火輪」,今天這一幅華光先師畫像被供奉於元朗公庵路的工場中,而這兩句對聯締造成香港扎作業工會的一副對聯。

「縱橫浩氣凌霄漢」可能是指華光大帝在南遊記故事裡的一股浩氣,縱橫天地人三界,至於「淡蕩瓊花耀火輪」,淡蕩與火輪分別是風和火的描述,指華光降伏的風火判官並擁有風火法寶,而瓊花代表著主角華光大帝,在廣州及佛山的華光廟,同時亦稱為瓊花廟,華光與瓊花這個名字相通,可能是從大鬧瓊花會的故事發展出來。

↑ 被香港扎作業供奉為行業保護神及扎作業先師之華光大帝

↑ 台上懸起一副「縱橫浩氣凌霄漢;淡蕩瓊花耀火輪」對聯

 

 

麒麟醒獅扎作班 - 扎撲寫裝

然後,香港扎作業工會進行麒麟醒獅扎作比賽頒獎禮中,看著一班學員,想起自己去年也參加了醒獅扎作初班,記得當時是在公庵路工場裡上課,那個時候一班學員在工場內圍繞著冒卓祺師傅,每個學員的檯面,已經準備好白膠漿、竹蔑、木尺、沙紙、剪鉗、剪刀等工具,然後一伙人盯緊著冒師傅的指示,先用竹篾制作支撐竹架,並劃上記號,在連接的缺口,用沙紙紮緊,此時指頭要握著沙紙扭轉,加強沙紙韌度,然後順序搭起獅口龍門、後枕前額,一步一步將獅頭成型,這些祇是其中「扎」的部份,整個扎作包括了四個主要工序:「扎作、撲紙、寫色及裝飾配置」,簡稱「扎、撲、寫、裝」,每個扎作師傅也有其個人的心得方法及尺寸比例等,要扎成一個勝頭,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今年冒卓傅擴大課程至醒獅及麒麟扎作,學員改在崇正新村三喜堂上課,所以扎工業工會晚宴中,展示了各五個醒獅及麒麟勝頭,皆是今屆學員的心血作品,經學員自我介紹之後,由嘉賓評判逐一評分。個人來說,我認為勝頭的型態比例,以及畫寫的精緻度,往往是成得勝之道。

↑ 今年香港扎作業工會舉辦麒麟醒獅扎作班,完成麒麟及醒獅勝頭參賽之學員及其作品

↑ 制作精美的麒麟勝頭扎作參賽作品 1 至 5 號

 

 

扎作技藝-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這一份扎作技藝,在2017年8月14日公布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中,成為二十個非遺項目之一,歸納於「傳統手工藝類別」。「扎作技藝」是從480個香港非遺清單建議項目中,經審議後所訂,代表著香港扎作這一份傳統技藝及文化,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技術及工藝價值,顯示香港生活文化的特色,如前文所述,香港扎作擁有廣府派扎作的一份承傳,是扎作業值得慶祝一件盛事。

再看今年這一份非遺清單,除了扎作技藝之外,跟扎作有關的一些傳統儀式及節慶,也被列入今年的非遺清單中。例如扎作業工會晚宴中,為華光先師進行開光儀式的「正一道教儀式」也是其中之一,正一道教儀式經常出現在元朗村落或組織,每當齋醮功德法事,每逢神誕、太平清醮、開光或超度先人的時候都有機會看到。還有, 每年農曆三月廿三日元朗舉行會景巡遊所慶祝之「天后誕」,七月八月間進行的「潮人盂蘭勝會」以及傳統圍村鄉民在農曆四月及九月所舉行之「宗族春秋二祭」,也被列入非遺項目,而這些儀式及節慶,也會出現傳統的紙扎作品。

還有一項,是上文提到瓊花粵劇,更被列入更高門檻的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成為世界級非遺項目。

↑ 學員向評判嘉賓介紹自己的作品

↑ 會場放滿慶祝花籃,這一個是跑遊元朗及沈思送上的慶祝花籃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