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遊元朗十八鄉 (129)-大旗嶺慶三學校校友聯歡晚會
跑遊元朗,有緣參加了2019年大旗嶺慶三學校校友聯歡晚會,有第一屆張偉光學兄主持,也有嶺文學校第九屆張志強及慶三第廿三屆張文波,二人表演結他合奏,引領台下眾人高唱校歌,第廿三屆特別有意思,因為它代表了慶三學校辦學最後一年。
my words, my life, my territory
跑遊元朗,有緣參加了2019年大旗嶺慶三學校校友聯歡晚會,有第一屆張偉光學兄主持,也有嶺文學校第九屆張志強及慶三第廿三屆張文波,二人表演結他合奏,引領台下眾人高唱校歌,第廿三屆特別有意思,因為它代表了慶三學校辦學最後一年。
跑遊元朗大旗嶺,在偉記燒烤場一角是十八鄉大旗嶺青年團會所,這裡是團員聯誼、操鼓及練習麒麟的地方,牆上懸有醒獅勝頭,館中有置數隻傳統客家麒麟。 在三月廿三日元朗十八鄉天后誕會景巡遊中,均見大旗嶺青年團的隊伍參與,以舞麒麟酬神為主。 大旗嶺青年團館內設有神位主奉「風火院;白眉歷代祖師」,大旗嶺青年團習白眉拳派功夫,祖師神位兩旁有千里眼及順風耳護法,並配以對聯:「白眉傳授真妙手;嵩山室內顯真功」,在旁是天后娘娘神龕及另有一小法壇。
跑遊元朗大旗嶺村慶三學校, 第一次跑遊朗河路經過這一幢學校時,校舍屋頂已經塌下,課室中間長起了一棵大樹,四周均被鐵絲網包圍。當時對慶三學校這一個名字顯得非常陌生,後來遇上了一些慶三學校的師生人物,加深對這一幢鄉村學校的認識。
跑遊元朗大旗嶺,在尚悅住宅群之中,隱藏了一間被閒置的鄉村平房學校「嶺文學校」,靠在村公所聯福堂傍。每次跑遊經過這一間學校,就好似見到一件古董,生怕它很快會被拆建,每次都會舉起相機拍照,間中會見到校園操場中出現黑白二狗,守衛著荒廢的校園。
跑遊元朗大旗嶺菜農花炮會,菜農棚的木樑上內懸有一個洋鐘,指針已停留在七點零八分、由番禺元朗分會慶賀菜農花炮春節聯歡,錶面寫有「大盛錶行」。 細心留意在旁的一幅紅絹布,下款「宴敍於元朗龍祥大酒家」(即今天大馬路實惠家居的位置),這幅絹匾是農曆乙卯年七月十九日「元朗菜農互助會有限公司舉行成立暨首屆委員就職典禮」的嘉賓題名冊,由陳光記百貨公司所贈,陳光記也就是菜農成員之一陳火光先生,他的祖屋在大旗嶺福源禾寮。 就算是絹匾的一角,不難看到當中的嘉賓名稱,包括葉南陽堂花炮會、文正氣堂、屯門小商會、雞地街坊、香港中醫師公會、元朗墟五合街街坊互助會、榮華酒樓、新界增城同鄉會等,相信這一場宴敍各團體及花炮會聚首一堂,非常熱鬧。當時乙卯年即1975年,現時部份團體,如五合街和雞地街坊會,已經成為元朗歷史了。
跑遊元朗大旗嶺仁慶里,若是在地圖上搜索 1926 馮氏大屋,可以看到「仁慶里」這個名稱。 仁興里 東頭約大王廟內,有一塊民國一十三年十二月穀旦所立之「重修大王廟碑誌」,列出了各號捐款名字,包括有晉源押、合益公司、永祥店、成昌店、鄧足彬、鄧金堂等,當中馮昆榮捐銀拾伍元、此昆榮公相信是馮燊輝之曾祖父。在碑誌未段,記錄了東頭約鄉結盟村落,有攸田、山貝、大圍、黃屋村、英龍圍、蔡屋村、港頭村、楊屋村、仁興里,及值理林啟業、鄧足彬和林信洲。留意東頭約的村落名字之中,有一條叫「仁興里」的村落。
跑遊元朗大旗嶺仁慶里1926 馮氏大屋,這裡曾經居住一位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老游擊戰士。
跑遊元朗大旗嶺仁慶里,進入 1926 馮氏大屋的大廳,樓頂有兩層高,地下舖上花磚,驟眼看仿似一幅巨型地毯,屋主兩側各放置一排酸枝坐椅,大廳是馮氏家族聚會的場地。大廳正牆上設有神龕供奉祖先,上方懸有三幅珍貴畫像,中間之畫像是馮坤榮、左右兩旁是馮延瑤及其妻子劉氏,乃大旗嶺馮氏落檐主要家族成員。
跑遊元朗大旗嶺,以前要從光記停車場欣賞這兩幢 1926 大屋,今次有機會走入大屋欣賞,實在難得。未入大門,先看大門前舖砌之精緻水泥花磚,磚面由方形、圓形及花卉圖案合拼,在橫洲娛苑及坳頭獅子屋,大門前也可以看到類似的花磚。大木門旁有兩扇窗,窗上有蝠鼠石榴泥塑,蝠鼠喻福壽雙全、石榴喻子孫繁盛之意思。
跑遊元朗,由攸田跑至大旗嶺,透過冼老師的安排,獲得大旗嶺 1926 馮氏祖屋主人馮燊輝先生邀請,同遊馮氏大屋,應邀前先往在旁之白眉派世強館參觀,館內鑼鼓聲起,氣氛非常熱鬧,當時正在有一班外藉交流生,向黃柏仁師傅學習客家舞麒麟功夫。
More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