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ged: 古蹟

22

香港風物志 – 文化 古蹟 故事 (PDF)

近年來香港人保育本土文化,維護昔日古蹟,隨著社會發展,文化古蹟越是顯得珍貴,當中除了在新聞中鬧得響的景賢里和皇后碼頭外,香港本身歷史有更多是值得關注的,當年一場石峽尾大火間接發現一個東漢古墓,這還不算早,馬灣東灣仔北發現的早期墓葬,更要推算至新石器時代,還有沙螺灣馬灣的青銅器,滘西蒲台東龍洲等百越人石壁石刻,証明香港源遠流長。 看這近三兩百年,自宋朝起客家人南移新界,加上水上人漁村聚居,香港社會開始成形,後來敗走的鄭成功令到清朝遷海,香港居民全員被返北遷,鄭成功的餘軍亦孕育出沿岸海寇,香港復界後,客家人去而復來,各氏族建村立田,於大平清醮中安撫遷地時離世的族人。大英帝國統治時期,安穩的社會吸引兩多居民南下定居,期後香港面對日佔一劫,通通都成為香港歷史的一部份。   免費 PDF 書刊 現時社會上,一直有不少學者把香港各區的歷史故事作出紀錄,皆是經過詳盡之資料搜集,內容豐富吸引,令人渴望擁有印刷版本之餘,當中有數本風物志是有推出 PDF 電子版本,於網絡公開下載。區議會網頁中還有其他各區文獻,加上其他團體的著作:衛奕信勳爵文物信託、蔡子傑先生、蘇萬興先生、華南研究資料中心、古物古蹟辦事處 等,網絡上有不少與香港文化有關的免費 PDF 書藉文章。 在此,收集及齊理好相關連結,讓人去加深認識香港的故事。 同時,此文章可說是拋磚引玉,希望有人一起分享其他網絡文章,增廣見聞。

7

跑遊元朗十八鄉 (5) -港頭村 看古宅博古圖

週未沿朗治路跑步經過兩間古宅排屋,位於元朗港頭村,估計是李氏居民的住宅 (因為在旁有一所李氏宗祠),屋外有一矮圍牆,由於四週空地較廣,反而突出了這兩家舊村屋的古典獨特。單看港頭這條村名,可以想起元朗區中,以「頭」為尾的村落的名稱:水頭(錦田)、洲頭(落馬洲)、東頭(元朗)、塘頭埔(元朗)、橋頭圍(屏山)、坑頭(屏山)、井頭(屯門) 等,可能要再到一次港頭村,才知悉「港頭」村名的由來。

5

有人喜歡藍,石水渠街藍屋

景賢里和藍屋 週未往景賢里參觀前,先到灣仔石水渠街 (Stone Nullah Lane,於18世紀曾經有一條石水渠在附近,該水渠於1920年代被逐步填平) 藍屋探望一下這幢老房子,前者景賢里半山豪宅是 1937 年建成,而藍屋則是 1922 年重建成依時的四層木造唐樓,兩者建成時間前後相隔十年,用料及氣派卻相差甚遠。 現時灣仔藍屋尚算活存,裡頭有營業中的林鎮顯醫館和居民住宅等,老實地扮演一座樓房的使命,而景賢里則似是被富豪玩剩而捨棄的玩偶,早前更被煎皮拆骨,我見猶憐。 藍屋的藍 香港著名的「藍屋」有兩幢,一幢在赤柱大街轉角位 boathouse ( 可惜在 2010年以 6500萬售出並改建為十層高住宅式酒店 ),另一幢就是灣仔石水渠街 72-74 號。 舊唐樓披上這種湖水藍實在顯得動人,原來只是當年政府替它進行外牆髹油漆時,因只剩下水務署常用的藍色油漆,便索性把整座藍屋便髹成藍色。因此亦替藍屋添上一份特色,細心地可留意到靠慶豐街的一座 74A  並沒有髹上藍色,因為業權仍然屬於私人擁有,受著風雨洗刷顯露著灰黑的外牆,跟在旁的 72/72A/74 號三幢藍屋形成強烈對比。 雖然藍屋只具數十年歷史,它卻是灣仔區中唯一一座唐樓獲封為一級歷史建築,其他唐樓能夠被評達到一級的,主要是油麻地上海街的唐樓群,不過香港現存的唐樓多屬於 19世紀中後期建築,主要以混凝土做為建築材料,而這幢藍屋是 19 世紀初期的木造唐樓建築,所以見證了香港歷史和中西建築文化特色上一個重要的轉變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