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頭角 – 山咀 擔水坑 木棉頭

一月份到過中國沙頭角看「明思克號航空母艦」,最近趁香港沙頭角分批開放禁區,到解封的「蓮麻坑至沙頭角段」禁區走走看。

其實是指沙頭角舊檢查站至關口前的一段路解禁,沿路涉及沙頭角塘肚、山咀、新村、担水坑、蕉坑和木棉頭等六村,不過沙頭角墟仍列禁區,墟內有二十年代民初廣州騎樓式建築、古大炮和天后廟等都未能自由參觀。

沙頭角早於 17 世紀已經成為客家人移居的地方,相傳一位清朝大臣巡視此地,於日出之際於梧桐山山岡上太陽噴薄欲出之景,眼前一片海濱銀沙如帶,正值日月當空之際感動至詩興大發,即提詩「日出沙頭,月懸海角」,也就是「沙頭角」名稱的由來。

沙頭角在清代時有桐蕪墟,位於華界沙頭角內,清末民初易名為東和墟。現在香港的沙頭角墟巿只是後來沿著河界發展起來。清朝時,清廷與英國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1898),租借了包括沙頭角海到深圳灣之間最短距離直線以南、英國九龍割占地界限街以北廣大地區以及附近島嶼和大鵬、深圳兩灣水域,租期99年。

我認為當沙頭角部份地區被設為禁區,間接地把一些荒廢了的客家舊宅保存下來 (其實不少居民亦出國謀生)。

 

交通

由上水乘 55K小巴 (上水廣場) 及78K巴士到沙頭角,於擔水坑下車便可以開始漫行 ( 無禁區紙不可進入沙頭角墟 )。

行程

下車後已經看到遊沙頭角的人潮,也有一眾人騎單車浩蕩入村,由於這次出發即興,基本上係跟著 Google Maps 走,我用 Android 的 My Tracks 紀錄了當天的漫步路線,在 Google Maps 中分享:

  • 山咀村路 > 山咀村 > 上擔水坑 > 群雅學校 > 下擔水坑 > 木棉頭 > 新村
  • 全程 7 km – 8 km
  • 自備飲料沿途食店士多欠奉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120219 沙頭角

沙頭角解禁路段歷史建築

參考香港地方 (hk-place),沙頭角此區段內歷史建築及其他古舊建築 (神廟、書室、家祠)。除以下幾個,其實村內不少小屋也是頗為殘舊而建築精緻,門前裝飾的木雕刻也值得欣賞,只是歷史價值久奉而言:

  • 山咀村協天宮  ( 錯過了...)
  • 山咀村迪禎黃公祠
  • 山咀村淑鼐黃公祠
  • 上担水坑群雅學校
  • 上担水坑陳氏家祠  ( 錯過了...)
  • 下担水坑鍾氏祖祠  ( 錯過了...)


遊記

山咀村

下車後先沿山咀村路往山咀村,山咀村內不少被荒廢的古屋,走到村後有一列古舊客家排屋非常吸引,有自己一段圍牆,牆外昔日猜估是一個半月形水塘,房屋門框是麻石加固,這排屋後方還有一家古屋,門前雖然加上鋼閘,門頂的木檐板雕刻也非常細緻,檐板上刻滿吉祥圖案,主要是動物花卉等,均是喻意保佑後人長壽富貴,在附近的村內亦少見到。

欣賞香港早期客家建築,它們一般為單層鄉土建築樓房,後期之演變,才發展成為兩層,以及夾雜西洋建築風味。

山咀村背枕大、小梧桐山,村有五姓族人,姓邱、羅、黃、巫、徐。村後有祠堂:迪禎黃公祠和淑鼐黃公祠,後者與福德祠、觀音殿相連。另外距離不遠有銘隆邱公祠 (河南堂)。

中文大學有紀錄山咀村「黃氏族譜」,記憶中新界區好少出現單一「黃」姓的圍落,所以對山咀村特別有好感 ♥

山咀屬於沙頭角村落組織十約中第三約「上下保」 (包括:牛欄窩、暗徑、沙井頭、元墩頭、官路下、山咀),至於擔水坑、新村、木棉頭、塘肚山、沙欄下、榕樹澳等,屬於沙頭角村落組織中第五約。

錯過了的山咀村協天宮於1895年落成,主要供奉關帝(又名協天大帝)。廟宇曾於1920年代或1930年代前改作福德學校,同時教授傳統儒家卜卜齋與自然科學等現代科目。1938年,廣州淪陷被日軍佔領,協天宮曾成為嶺南書院的班房。日軍曾於佔領期間徵用協天宮,審問涉嫌反日的游擊隊員。1959 年,協天宮側廂曾改作山咀公立學校辦事處及班房。

 

 





担水坑村

由山咀村先走到上担水坑村,先看到群雅學校。傳統的圍村對私塾 (卜卜齋) 頗為重視,對下代寄下重大的期望。群雅學校(前稱泮林書室) ,1930 年由村民募捐建成的群雅學校,乃担水坑首間及唯一的學校,前後進行了多次擴充,曾於日佔時期停課。1970 年代,由於學生人數遞增,舊校舍被棄用,它的教育角色亦為現在的校舍取代。

村內有數間廢置村屋,在窗外可以偷看一些傳統物品,於 Facebook 裡有一個担水坑村聯誼會,看到圍村人由村內聯誼到網絡上。

下担水坑有一所鍾氏祖祠,又名燕詒堂,相信乃鍾氏於 1874 年前建於下担水坑,以供奉祖先。鍾氏每年都會在祖祠舉行點燈儀式等節慶活動。

 



木棉頭村

村內沒有特別的歷史建築物,不過可以看到簡樸的鄉郊生活。

遊村時,遇到一位木棉頭村的村民,她還打算開放一家古屋給我內入參觀,可見村人也是非常親切的。


沙頭角感言

沙頭角村解禁,政府可以趁解禁前對區內歷史建築物花點工夫,反正粉嶺龍躍頭和屏山都有文物徑,沙頭角村其實大可發展,一邊介紹香港數百年前客家人南遷定居香港,客家圍屋建築風格,精雕細緻的裝飾,客家人對村民的教育重視,沙頭角於抗日的角色,後來受到英國不平等條約,沙頭角成為中港之間的一個禁區的特色,也是極得介紹。

至於沙頭角村民九大簋慶祝解禁一事,相信解封後,涉及的 3,300 名村民可以把土地轉營商業性質,除了招呼觀光遊人之外,香港的地產商可以開始大富翁式收地,以作為日後豪宅發展,土地價值又上升一截。




其他週邊觀光地方

  • 日軍碉堡,當年日軍逼村民做苦力建碉堡,這一帶有三個機槍堡、三個觀察站和一個水井。
  • 魚燈舞,聽說沙頭角沙欄嚇村人的魚燈舞舞了幾百年,但到了近代卻險些失傳。
  • 鏡蓉書屋,想一睹乾隆年間私塾式教學建築
  • 長山古寺,由六條村落於18世紀共建,見識一下小規模的古廟風光。
  • 沙角頭墟,墟內二十年代民初廣州騎樓式建築 (有待開放)
  • 沙頭角農莊,在沙頭角塘肚村內

參考連結

古物古蹟辦事處 – 已評級的歷史建築物名單

i-Cable 沙頭角禁區開放有新景點 (影片)

訪遊邊境禁區 沙頭角

自駕遊﹕沙頭角邊界遊歷古蹟

地 方 - 邊 境 禁 區 ( 二 ) 沙 頭 角 鄉 郊

沙頭角六村開放是曙光!持續爭取不停步

 

You may also like...

1 Response

  1. Janet says:

    沙頭角村民寧靜簡樸的生活將會逐漸被從各方到來的遊客所打破, 那邊廂, 他們卻又可能受惠於開放後所帶來的經濟效益……是利是弊就取決於村民自己的意向及想法了.
    個人希望這些純樸的鄉土情懷能被保留下來, 這些地方近年已經買少見少, 也是很有歷史的保育價值, 這些建築也不難發展成為一個旅遊的特色.
    很高興看見能有一些地方能讓都市人逃離繁囂忙碌的生活去歇一歇……卻又另一方面不想看到這些純樸的的生活被很多遊人破壞…….其實也是有點矛盾…….只希望遊人們能愛護這個地方, 而不會帶來很多環境污染…..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