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遊元朗十八鄉 (120) - 馬田村尚武堂祥龍

跑遊元朗馬田村,馬溪尚武堂祥龍開光儀式,馬田村今年把沿用之金龍造型,改為五彩銀龍,龍頭以粉紅、橙、綠作主色。兩側綠色龍鰓,令人想起昔日梁林師傅(新興仔)所造之鮮魚行銀龍。

馬田村大龍龍額裝有額鏡及生絲球,二根朝天的扁鬚,鰓後以火焰紋裝飾,紮作師傅為彩龍加上不少蝙蝠、杜丹、花卉等吉祥物繡件,細心留意龍鰓上一些蝴蝶、飛鳥環繞著鳳凰飛翔的圖案,是傳統喜慶圖案「百鳥朝鳳」,喻意德高望重,眾望所歸。

傳統南龍軟硬脊

大金龍的龍被,蓋上數層銀片浮麟,龍身用上了傳統南龍軟硬脊的設計,硬脊上裝飾了一排三角形龍鰭,而軟脊頂部使用了軟包(俗稱「豬腸」) 連接, 硬軟脊互間令人可以看到龍身節數上的分別,同時加強龍身的輪廓。今天,軟脊的軟包會塞入海棉填充,在海棉未流行的年代,紮作師會使用「老糠」, 即打米後的穀糠作填充物,質感較為軟身,又不似木糠般會剌穿軟包。

現時已經較少人使用軟硬脊去造龍,因為設計簡化,整條龍身多數由一排龍鰭貫穿,加上不少圍村為了追求龍身輕盈又或者成本減省,往往會會簡化裝飾及用料,不過仍然有圍村仍堅持傳統造法,非常難得。

五十年代舞龍的歷史

馬田村祥龍開光,大龍在村前游動,百餘位健兒陪伴左右,還未出動日月牌和魚蝦蟹,陣容已經相當鼎盛,加上到賀的各方好友,這一種氣氛,是元朗圍村最好看又最熱鬧的場面。

元朗鄉民慶祝神誕,早期祗是舞麒麟,後來才流行舞龍及舞醒獅,而舞龍可能是和平後才開始,當時元朗墟正值經濟復甦,村落間具有財力和男丁實力者,先後紮製祥龍酬謝神恩。最初舞龍只是在天后誕誕期中表演,後來在社會慶祝盛會、鄉約例醮中也會舞龍助慶。

從昔日新聞報導中,嘗試把五十年代元朗舞龍的歷史總結下來:

  • 1951 天后誕,東頭村金龍(九丈)
  • 1952 天后誕,東頭村銀龍(九丈)
  • 1952 天后誕,順風圍金龍(十丈)
  • 1952 天后誕,均順發貨車公司金龍
  • 1953 天后誕,東頭村銀龍(九丈)
  • 1953 天后誕,南邊圍金龍(十七丈)
  • 1953 英皇加冕巡遊,南邊圍金龍(十七丈銅片龍)
  • 1953 英皇加冕巡遊,東頭村銀龍(九丈)
  • 1953 英皇加冕巡遊,屏山彩龍(十八丈)即橫洲彩龍
  • 1954 厦村例醮,厦村彩龍(十八丈)
  • 1954 天后誕,楊屋村(廿丈)
  • 1956 天后誕,一條龍(未有詳述)
  • 1956 橫洲例醮,橫洲彩龍 (十八丈)即英皇加冕巡遊彩龍
  • 1957 天后誕,馬田村金龍 (十八丈)
  • 1957 天后誕,南邊圍金龍 (二丈)

註:1951年報章稱東頭村祥龍為金龍,實際可能是銀龍。另外沒有年份的,或未有記錄的,祗是新聞報導裡沒有提及而矣。

在此,要感謝冒卓祺師傅(祺麟店)和余英豪師傅(豪記扎作)解釋傳統大金龍的軟硬脊特色,謝謝。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