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ged: 錦田
跑遊元朗八鄉 (23)- 兩台 Mini Clubman Estate 遊車河
跑遊元朗八鄉金錢圍,與跑友 H 沿青山公路走,經過坳頭錦田公路油站,看到有兩台 Mini Clubman 一前一後停泊在油站打氣區中,眼見兩台經典迷你車,好似有兩件精緻的模型車放在眼前,於是趁機會走到車前拿出相機,車主們大方地把車讓給我們盡情拍照。
跑遊元朗 (61) - 鄧氏大富翁
跑遊元朗,四年前跑遊厦村鄉,看到宏偉的鄧氏宗祠友恭堂,心想要創作一個「鄧氏大富翁」遊戲,因為鄧氏族人自宋朝開始在元朗及新界各地繁衍,成為這一片土地的大地主,在元朗歷史上具有重要性。錦田鄧氏後人在元朗各處分支立圍建村,包括錦田、元朗、屏山、廈村等地,把這幾處地方放在棋盤上,就是心目中的「鄧氏大富翁」。
跑遊元朗錦田鄉 (16) - 登圭角山摸鰲頭石訪龍潭古廟
跑遊元朗錦田圭角山(雞公嶺),以前曾經圭角山山腰拍照,那裡是日落時欣賞南生圍魚塘金光泛照的最佳位置。今次有幸跟隨沈思及冼SIR,趁元旦日年頭上圭角山訪鰲頭石,有獨佔鰲頭的吉祥意義。 路程由逢吉鄉上圭角山,跨過山脊落蕉徑龍譚古廟離開,沿途經過發射站、鰲頭石、仙女梳粧石與老虎祠堂,全程約八公里。
跑遊元朗錦田鄉 (14) – 逢吉鄉華盛村
跑遊元朗逢吉鄉,先由元朗市經坳頭治河路,跑入錦田水頭水尾,在水尾天后廟前的塘壆走,塘伴倒影處處,環境怡人幽美,這一條路正是今年錦田鄉酬恩建醮活動中,各村行香的路線之一段。 在天后廟南面有一個狗場,在狗場往東南方走,可以經過一大片緣油油的菜田,朝向圭角山方向住逢吉鄉。年半前曾經跑遊這一段路(跑遊元朗錦田鄉 – 錦田水尾村天后古廟看泥塑裝飾),當時還是一條寬敞的沙泥路,今天已經舖上石屎(據說這一條由逢吉鄉廣東水利通往沙埔的沙泥路,亦稱為沙荔路,源自昔日圭角山下這一帶廣植茘枝而命名),未端有一處神秘的水務署逢吉鄉隧道,先訪圭角泉及忠烈祠,然後跑往華盛村參觀。
跑遊元朗錦田鄉 (13) – 錦田高埔村
跑遊元朗錦田八鄉,往往會經過坳頭高埔村,雖然曾經在高埔村旁的西餐廳吃晚飯,但始終未有緣入村參觀。 五月份跑遊高埔,順路跑遊相隔錦田路之高埔新村及涼井水 (又名龍井水),跑遊路線不作詳細分享,因為在元朗坳頭迴旋處住錦田方向跑數百米便到。
跑遊元朗八鄉 (18) -大江埔永美村
跑遊錦田河錦泰路,沿路踫上一條隱世村落「永美村」,現時村外樹木濃密,好不容易才看到村中有一幢門樓,門樓兩旁有門聯:「永承世澤、美振家聲」,橫額「永美村」。在永美村的庭園樹叢裡,可以看到一株枯木,雕刻了精緻的如意吉祥笑佛。 這裡還有一個趣緻的地標,是一頭五呎高叮噹,也是因為這頭叮噹,每次跑遊都會走過去拍攝留念,近半年無經過這兒,原來叮噹已成為有車一族,屋主為他添置了一台新車。 永美村居住了吳姓村民,當年吳氏遷移至大江埔,以兩名兒子的姓名,建立了永美村,以「永美村」為名反映了吳氏對後代繁衍的寄望,現時永美村規模屬於一個園,尚未成為地方村落。 向屋主吳氏,詢問了放置這頭叮噹的用意,他告訴我因為這裡一帶比較偏僻,地方不容易找,這頭叮噹能方便鄰近村民電召的士時,給的士司機辨認位置,這個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跑遊元朗錦田鄉 (12) – 錦田水尾村天后古廟看泥塑裝飾
由逢吉鄉跑遊至錦田水尾村天后古廟,先到訪逢吉鄉花炮會天后廟,然後走山路,朝向錦田水尾村跑。 沿途走寬敞的沙泥路(據說這一條由逢吉鄉廣東水利通往沙埔的沙泥路,亦稱為沙荔路,源自昔日圭角山下這一帶廣植茘枝而命名,80年代前四村主席與修造路牌工人溝通時,電话中工人誤聽沙荔路為沙泥路),環顧四週,背後是圭角山,圭角山下有一個小山丘,相信是鄧氏風水名穴荷葉跋龜,而前方可以看到 Riva 爾巒、在這處偏僻的鄉間看到高聳的大廈群、有格格不入的感覺。 泥路兩旁可以看到廣大的青蔥菜田,還有村民正忙於耕種,打個招呼繼續走,會經過渠務處沙埔北閘口,一條說不出名字的小河道,仿佛是去了另一個世界,有一份與世無爭的感覺。 在路的盡頭,這感覺會被綿綿不絕的狗吠聲打破,這裡有狗隻訓練中心,猜估沒有村民能夠在這裡生活,相信敵不過惱人的狗吠聲。 往前走,便到達錦田水尾村的大漁塘,塘中央有塘堤,在堤上走走跳跳,吸收足夠的負離子,在水塘中可以欣賞到水尾村村公所及天后古廟的倒影,是一幕賞心樂事的美景,水塘旁有枯樹,而不遠處,便是著名的元朗區古樹名木,錦田樹屋細葉榕。
跑遊元朗八鄉 (17) - 觀音山凌雲寺
跑遊元朗凌雲寺,由元朗市沿錦田河治河路跑,途中會經過北圍及城門新村協天宮,和一條隱世吳氏小村莊永美村,河旁全程有一條車路連貫,當中已經分開了三個路段,包括治河路、錦泰路及橫台山散村路,走到盡到便會跑到粉錦公路。 要到八鄉觀音山,便要穿過橫台山永寧里及羅屋村,途中不能錯過永寧里圍門外的水池倒影,在村屋中穿梭,可以看到羅屋村羅氏宗祠,以及村中的巨型大樹。 離開羅屋村往林錦公路走,經過八鄉古廟路口、金壘餐廳以及八鄉巴士站,由元朗跑到八鄉這裡剛剛好十公里,不過有一點要注意,元朗市往八鄉跑是朝向東方,剛升起的太陽會迎面照射,一路跑,額頭會被曬得熱烘烘。 登上凌雲寺,先要讚頌寺內遇到的一位女義工,她放工下工作,向我們介紹寺內各處地方,細心地帶領我們由飯堂、走至客堂、大雄寶殿以至禪室,最後還咐我們別忘記遊覽寺外的花園,滿有菩薩心腸。在禪室裡,當時我們還擔心會打擾到一位師太正在閱經念佛,想不到師太竟然提議把燈光亮起來,好讓我們看得更清楚,心裡好感觸,亦感到萬般不好意思(當然無開燈)。也要感謝 @SiShum 和 @KawaiTang 在資料上的提供及討論。 現時凌雲寺之中,已經看不到當年凌雲靜室的㾗跡,只有寺外那一塊重修碑誌算是古物,在寺內大雄寶殿裡,仍然懸掛起數幅牌匾,從中可以看到二十年代元朗社會鄉紳人物的名稱。
跑遊元朗錦田鄉 (10) – 永隆泰康吉慶
跑遊錦田泰康圍、永隆圍與吉慶圍,這三條圍昔日被統稱為南圍,是繼錦田水頭村及水尾村擴展出來的圍村,相信是鄧氏族人數量增加,加上鄧氏於宋明之間因為皇姑相認後,鄧氏授封稅院的賞賜,家族功名之外更升格與皇族有關連,鄧氏子孫於明成化年間(1465-1487年)繁衍並增建吉慶圍、永隆圍、泰康圍、祠堂村及高埔村等,當時錦田等地還是舊稱為「岑田」。 錦田的名字,源於明萬曆十五年(1587),新安縣發生旱災饑荒成災,知縣邱體乾傾盡縣府官倉仍然不能解困,唯有向鄉伸籌款賑災,當時錦田水尾村的鄧元勳慷慨捐穀十二萬斤賑災。邱體乾感激之餘,親自率船到岑田鄉取糧及答謝,他看到岑田「地皆膏腴,正錦繡之鄉村也」,自此岑田鄉名為錦田。 泰康圍、永隆圍與吉慶圍的圍門皆被列入歷史性建築,不過這三條圍村裡都沒有建立鄧氏宗祠,現時錦田的四幢鄧氏宗祠分別建於水頭村、水尾村及祠堂村中。詳細的岑田故事可以參考另一篇跑遊文章:跑遊元朗錦田 (2) – 圭角山岑里田北圍、錦田雞公嶺水頭村水尾村。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