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ged: 坳頭

0

跑遊元朗 (124)-坳頭紅毛橋(古稱狐狸過水橋)

跑遊元朗坳頭,錦田河上的紅毛橋(古稱狐狸過水橋),是拍攝錦田河景色的最佳地點之一,有西鐵高架路軌橫跨河面,左方是錦田北圍的所在地,時光倒流 300 年前,這個位置可以看到錦田文塔,又稱文昌閣,位於長春新村附近的地方。

0

跑遊元朗 (108) - 坳頭痲瘋山

跑遊元朗楊屋村,跨過青山公路行人天橋往東成里,經過東成里居民福利會,見昔日劉四宅的外牆,寫著禮賢會元朗堂辦公室。沿路跟一位村民閒聊,想從村民口中打聽昔日痲瘋里的典故,但未成功。

0

跑遊元朗 (90) - 坳頭偉業貨倉,明生農場

跑遊元朗,年初跑遊錦田,先經過坳頭高埔村油站,腳步停在迴旋處邊旁的一個偉業貨倉大閘前,隔著大鐵閘認識了一位在這裡 工作了十九年的潮州人紀先生。 他介紹了貨倉前身,曾經是一間飼養雞隻的明生農場,裡頭多達五、六萬頭雞隻,屬於一條龍生產,後來改營為貨倉,裡頭還保留了一兩幢古老房屋,可能也有七、八十年歷史。他續繼說,在旁的高埔村油站,昔日是一個私人別墅「 榕苑 」,聽說由何鴻燊與新世界地產合資收購,後來在這一片地皮上建起了中石化油站。 紀先生憶述油站前的馬路(錦田公路),以往祗是一條單行路,後來車輛流量增加經常塞車,於是才改成雙行線。 昔日元朗區內甚至坳頭一帶,經營了很多農場,打開五十年代香港年鑑,或者新聞報導,可以看到不少農場的名字,例如麟園、裕園、怡園、荔光、福昌、群生等農場等。

0

跑遊元朗 (85) - 坳頭行人天橋

跑遊元朗 經常會跑到坳頭村路陳潮昌士多路口,走行人天橋斜路跨過青山公路,在這一個斜路入口,會有一支石柱,不偏不倚地站在正中央,外型仿似維多利亞城的界石。 石柱約一米高,四方形平頂,若是細心留意,它的正面劃有一個黑色屋仔圖案,屋頂有 F 字,下方寫著 WC 7015,然後寫有 100V 及箭頭圖案,昔日這一種屋仔圖案經常出現在大廈牆角,今天已經消聲匿跡,屋仔圖在元朗,比起英國殖民地時代的郵筒更難找到,不過兩者都同時在坳頭出現。 這一種屋仔圖是水務署的「水制位置圖」,黑色屋代表食水制,那麼 WC7015 相信是水制編號,代表 Water Control 的意思,100v 代表水制規格指 100mm 水制,依下一層的箭頭方向和數字距離就可以找到水制。

0

跑遊元朗 (66) - 坳頭元朗官立小學

跑遊元朗蠔殼山後,回程經過坳頭元朗官立小學,停下腳步拍照,因為有樹蔭襯托,畫面幽美。元朗官立小學,一般只簡稱元小,學校早期英文名稱是 Un Long Government School﹐屬於港英政府初期成立的中英文學校 ANGLO-CHINESE SCHOOL 之一,原址依舊元朗坳頭警署成立,後來發展成獨立學舍,戰後元朗坳頭警署原址重建成元朗公立中學,於是元朗中小學皆獨處坳頭小丘之上,五十年代香港農產品展覽會,也在元朗中小學校舍舉行。

0

跑遊元朗 (65 - 坳頭蠔殼山

跑遊元朗,每年西曆元旦,都會跑去錦田治河路,去欣賞錦田河的風光。依計劃往錦田方向跑去,經過坳頭青山公路旁的廟仔後,看到有人從樹叢間跑出來,原來在路上貼有指示牌,正進行「環大帽山越野跑」Ultra-trail Tai Mo Shan 的競賽,他們在元旦日,一班健兒要由元朗大棠開始跑至沙田火炭,路程 50 公里,需要跨過幾個山頭,前段包括元朗掌牛山及坳頭蠔殼山。

0

跑遊元朗 (51) -坳頭林屋村 禾寮

跑遊元朗朗河路,在楊屋村外踫上一位婆婆,於是沿攸田東路與婆婆一起返雞地。 一路走,一路聊到元朗往時逸事,她跟自己是錦田女(即錦田鄧氏),年輕時嫁給山貝林姓,住在以前攸田與楊屋村之間一條叫「林屋村」,她說林屋村林氏源於山貝村,後來因元朗攸田興建排洪渠及迴旋處而遭遷拆,她也說到竹新村便是大圍黃氏所建立。 一路也談到山貝村,她說昔日山貝村與東頭村甚少有婚事,因為傳說有夫妻婚姻不和事件,今天年輕人情投意合時,已經不會相信舊一代的故事。 後來知道,坳頭林屋村亦稱為禾寮,村民是山貝第三房的分支加上幾户人家,但於199O年初收地時被遷徒至竹新村內,禾寮位置是今天 Yoho Town 旁,由於以前村民種禾曬穀,所以稱之為禾寮,有幸認識了元朗區內多一個地方。

9

跑遊元朗 (36) - 凹頭

週未跑遊凹頭,因為想去看朗善邨的興建情況,順便去記錄一下坳頭的事物,怕幾年後會有改變。 凹頭這個地方讀音「坳頭」而非「粒頭」,它的英文拼音亦是 Au Tau。據香港地方 – 山峽及山坳所述,凹頭得名自元朗蠔殼山北麓和一座海拔約四十米高的小山之間的山坳,在東成里後方,現時橫跨了西鐵架空鐵路,是元朗市與錦田的交界處,後來凹頭演變成周邊地區的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