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遊元朗新田(84)- 壆圍(三)

跑遊元朗壆圍,沿路入村,可見壆圍村公所,村公所對出有一口水井,昔日還未有自來水的年代,是壆圍村民的主要水源,就算香港實施制水時期,這一口井仍然水源充足,從未乾涸。村民相信井水由圭角山流入壆圍、然後通往山貝村、均屬同一支水源。

壆圍水井

以前壆圍牌樓對出的馬路旁邊有另一口井,遠至模範鄉及榮基村等居民也前來打水,挑擔回家飲用;悅富花園附近也有一個學興井,主要供應大生圍的居民,聽大生圍莫先生憶述,大生圍沒有開井,河水只能洗滌用,村民要走路或者騎單車去壆圍擔水,兩罐水掛在車尾,然後舖上幾片大樹葉,把食水帶回家。

因為這些水井都屬於壆圍,所以時至七十年代,壆圍村每逢年卅晚,便會打鑼打鼓去模範鄉及榮基村等收水費和更練費,村童也跟隊前去,象徵式收取糖果利是。

愛光書室 裕芳女校

看壆圍村公所,外牆嵌有「愛光書室」匾額。在這裡剛好遇上一位村民,閒談中他介紹祖父年青時是讀愛光的,他的父親就讀裕芳學校,而他本人是在壆圍公立學校畢業的,三言兩語間,描述了壆圍近代的辦學歷史。

馮松軒

據壆圍村馮應祥村長介紹,愛光書室成立於民初時期,當時村民馮松軒見村中幼童家貧乏學,借村公所闢作卜卜齋形式的書塾,令幼童有教育機會。

馮松軒(又名馮合壽)乃壆圍馮官興祖的後人,他跟壆圍半數馮氏一樣,是虔誠督教徒,早於1912年與家人及幼弟馮松坡(馮土發)接受李澍貴牧師領洗,年青時馮松軒追隨黃述芳宣教師在元朗鄉間傳教。後來馮松軒在廣州執教,1938年淪陷時返回壆圍,開辦了裕芳女子學校,兼任區內的教會佈道所,聯同沙埔村教堂及新田仲鸞學校一起發展事工。馮松坡曾任教錦田公立蒙養學校,後來擔任壆圍公立學校校長,村民均稱他為「校長」,壆圍學校裡其中一間建築物,便以馮松坡命名-「松坡屋」。

裕芳學校 裕芳幼稚園

1945年日佔結束之前,馮松軒及馮松坡協助新圍開明學校復課,戰後裕芳學校亦繼續辦學,開設男女校,相信早期學校只提供一、二年級,據一位五十年代的裕芳堂的校友憶述,學校每朝由馮松軒校長上聖經堂,然後由馮靄雲老師(馮松軒女兒)授課,他在學校裡就讀了兩年,隨了馮松坡老師往錦田公立蒙養學校升讀三年級。裕芳堂後來以複式教學,上午班是二、三年級學生上課,下午班是一年級課堂,由於只辦一至三年級,有些學生會升讀在鄰的開明學校去完成整個小學課程。

隨著壆圍及鄰村的幼童日增,壆圍村民在1957年獲得理民府撥出果園土地興建「壆圍公立學校」,原裕芳學校則改辦幼稚園,擴闊前座裕芳堂為校舍,課堂裡有聖經班及唱聖詩音樂,學校劉美容和馮靄雲女仕讀聖經,在1960年舉辦了首屆幼稚園畢業禮。裕芳幼稚園大約在壆圍第二排,即今天悅富豪苑路口對面的位置,昔日是裕芳堂門樓,門樓後是操場及古老瓦屋校舍兩間,學校課室樓底甚高,有如一個小禮堂,畢業後學生直升壆圍公立小學。不過裕芳堂在八十年代未,因興建新田公路而拆卸了。

You may also like...

1 Respons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