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遊元朗錦田鄉 (39) - 北圍村蜆殼橋
跑遊元朗錦田北圍村,經過村口一條黃色的小鐵橋,這條鐵橋看似平平無奇,卻多次在網上與專家 Victor Li 和 Gman Sin 討論,這一款是源自英軍的軍用橋樑倍力橋(Bailey bridge),倍力橋是由英籍工程師 Donald Bailey 研發,最初是用來解決軍隊渡河問題,利用預先設計好的鋼架迅速組合而成的人工便橋,後來倍力橋應用於民間。
my words, my life, my territory
跑遊元朗錦田北圍村,經過村口一條黃色的小鐵橋,這條鐵橋看似平平無奇,卻多次在網上與專家 Victor Li 和 Gman Sin 討論,這一款是源自英軍的軍用橋樑倍力橋(Bailey bridge),倍力橋是由英籍工程師 Donald Bailey 研發,最初是用來解決軍隊渡河問題,利用預先設計好的鋼架迅速組合而成的人工便橋,後來倍力橋應用於民間。
跑遊元朗錦田,繼續沿沙泥路走,前方有一條小橋,位於沙埔河排洪渠之上,左方是龐然巨物「峻巒」,仿佛是多艘太空航艦降落在沙埔村前,感覺總是跟田園景色格格不入,未來十年這種感覺便會淡化,因為日後這片地方陸續發展,沙泥路旁的長春新村項目亦將會發展成卅二幢樓宇,附近榮基村至壆圍一帶亦發展成購物商場 Outlet Mall。 至於濕地保育,峻巒屋苑以北,保存了五公頃濕地(生態保育區)作為發展條件。相信未來將會有更多宇宙航艦座落此地,當中維持不變的,可能只有漁農自然護理署凹頭漁業辦事(即跑遊元朗專頁的封面照片)、沙埔村和西鐵高架橋下兩塊 CA 自然保育區土地。
跑遊元朗自2011年開始周遊村落,從2014年起便習慣每年第一次開跑,必會跟跑友 H 走到錦田河一截舊河道例影,大約在高埔爾巒對面的位置。
跑遊元朗錦田盈匯坊,參觀了一個藝術展館 「鄧錦群畫展」,裡面展示了廿多幅畫作,館內坐著一位身裁瘦削高挑的女畫家,她是錦田圍村藝術家鄧錦群 Polly TANG。
跑遊元朗洪水橋,大道村柏雨中學,前身曾經是盧家炳創辦之盧氏英文書院校址。
跑遊元朗錦田市,沿伯裘英文中學舊校舍旁進入,校舍後方有一間丁字頂小屋,藍色的大門寫有泰康村 117B,貼有「齋戒」的紙條,從民政署鄉村範圍圖查看,小屋是位於祠堂村的範圍,地圖上備註了”SHR”,代表了神廳的意思,未知道小屋是否有祭祀的功用或供奉什麼神祇。 再向前走,見到有村民在士多前打麻雀,圍村除了更練,打麻雀也是維持治安的活動,村民在村口主要進出位置,一邊在四方城上享受娛樂,一邊留意村內是否有閒雜人仕,非常有效的。
跑遊錦田市中心,錦田大街旁豎滿了錦田鄉事委員會暨錦田青年中心開幕誌慶花牌,全部由舊墟李炎記花店包辦,錦田鄉委會早於2017年12月19日在通德學校球場舉辦了一個盆菜宴,大事慶祝新會址落成。
每年年初,都會相約跑友 H 跑去錦田一趟。離開坳頭後,沿狐狸過水橋(紅毛橋)入治河路,經過坳頭漁業研究站,會到達一段優美的舊錦田河河道。這一個位置,平時跑步去錦田或橫台山方向時也會經過,由巧合變成習慣,這幾年的年初都會跑到這兒,每年都會影相留念。今次把這幾年的照合拼成一張,只有一 2015年天色最好,其他天色都是白矇矇,有一線陽光已經是難能可貴。 這條河道昔日彎彎曲曲,由后海灣直通錦田,河道分枝迂迴流向北圍,主流流向高埔石崗等地。這些舊河道,這幾年間被錦田河排洪渠建成而被隱藏起來,若是天氣晴朗,這個位置可以清楚看到河道兩旁,從沖積泥上生長出來的綠油油草坡,左右兩邊盡是高低植物,這裡看不到建築物,全大自然景色,背後是山峰連綿的圭角山,如果有機會,幻想跳上一艘小船,在河道上輕舟賞景,可能以近距離看到高貴的白鷺跳皮的彈塗魚。
跑遊元朗至八鄉蓮花地,由元朗出發,繞西鐵錦上路站,沿錦上路去蓮花地,路程大約八公里。 穿過錦上路西鐵站,在東匯路與錦莆路交界處,有一個建築地盤,放置大型吊臂、貨櫃和金屬管道組件等,被它所吸引注目,是其中幢一座兩層高平頂式建築物,外型並不是傳統村屋,大約是五十年代的建築物。建築物一樓平台放置大型管喉配件及大量看更亭,懷疑這裡是昔日一幢叫「譜文別墅」的地方。 間中也聽到錦田譜文別墅的名字,相信譜文別墅的名字取自別墅主人劉德譜以及其妻曾文儀,劉德譜屬廣東省寶安縣平湖人,創辦香港油麻地輪船公司,劉父劉鑄伯,是香港早期華人領袖之一,曾任多項公職,包括東華醫院主席及首席華人非官守議員等,去年有人推出《劉鑄伯傳》,講述劉鑄伯對香港內地的貢獻,劉的兒子劉鎮國以及孫兒劉定中,後來亦承繼油麻地輪船公司業務。沈思從網上送來一篇譜文別墅的舊報導,描述了當時譜文別墅的景緻,從譜文別墅牌樓進入,是一個荷花池,夏天花開並蒂,幽香撲鼻,池邊種有花奔盆栽,在旁大樹參天,樹下有石橋高拱,登橋可以遠眺整個譜文別墅花園園景。 不過也有另一說法,指「譜文別墅」位於錦田足球場後方,昔日是一幢廣闊的別墅花園,後來曾經改建成老人院,究竟那一個是譜文別墅,希望日後能夠確認它的位置。
跑遊元朗錦田石崗,週未與冼老師同遊八鄉石崗軍營旁的錦田診所,這一幢建築物兩層高,外牆掃上淡綠色,已經有半個世紀歷史,醫院每天只在早上應診,下午休息,現時屬於屯門醫院管理之一幢普通科門診診所。由冼老師帶領,去看醫院內保存之兩塊碑誌,包括「啟用碑誌」及「重建碑誌」,這兩塊碑誌記載了錦田鄉首個醫院成立的故事,即是石崗錦田診所的前身「錦田婦孺醫院」。 藉著認識早期之「錦田婦孺醫院」,也認識了幾位相關歷史人物,包括聖約翰救傷隊總監莫理士、錦田助產護羅惠德(羅三姑)、錦田鄉紳鄧伯裘等。這一次想寫錦田婦孺醫院也有另外一個原因,是剛從舊新聞報導發現,2017年年中重建落成之錦田鄉鄉事委員會會所,前身原來是錦田婦孺院的舊址,一直想知道舊錦田婦孺醫院位置在那兒,這一個謎團終於解開。錦田鄉鄉委會在1960年四月成立,錦田鄉委會會所最初設在錦田婦孺醫院內,後來錦田鄉委會獲理民府批淮在原地重建,於1969年12月22日建成兩層新會所。
More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