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ged: 圍村

19

跑遊元朗屏山鄉 (6) - 橫洲六鄉:東頭圍、林屋村、楊屋村、福慶村、中心圍、西頭圍

跑遊 元朗「橫洲六鄉」,這六條鄉村位於「元朗五和」以西,之間有山貝河一河之隔,位置上鄰近元朗南邊圍舊壚,橫洲屬於一條雜姓鄉村。昔日橫洲鄉山名水秀,六村背靠豬郎山聚居,鄉中亦有二聖宮保佑村里。從元朗天后誕慶祝活動中,橫洲六鄉是屬於屏山鄉並走安寧路巡遊路線 ( 原來橫洲六鄉不屬於元朗十八鄉的 )。 橫洲昔日只是一個小島,隨著元朗發展而成為鄉村,橫洲村公所外就有一行對聯:「橫嶺作圍屏各安其所、洲懸成砥柱處事奉公」,眾村民以橫嶺為屏,這個屏的來頭卻倒不少,橫州這個丫髻山,就是香港著名的「玉女拜堂」和「仙人大座」兩個名穴,也是元朗鄧氏家族入粵始祖第一世鄧漢敝的墓穴。

17

跑遊元朗十八鄉 (16) - 崇正新村客家豪宅群

週未跑遊元朗「崇正新村」(Google Maps) ,上次到這條村落是 2007 年的事(fotop.net相冊),近年來陪我一起跑遊元朗各村落的老友,也就是崇正新村的李姓原居民,由他帶領遊看歷史建築物,份外有親切感,所以這次亦要多花筆墨紀錄這條梅州客家村落。 「崇正新村」屬於一條雜姓客家村落,村內有多個姓氏居民,與鄰近的當地原居民的單姓圍村有所不同,沒有單姓氏之祖宗祠堂又或廟寺等,村內昔日建有校舍提供教育,村內氣氛融洽,今年村中堂口「三喜堂」花炮會,於天后誕時節舉行慶祝,氣氛特別熱鬧。

2

跑遊元朗十八鄉 (14) - 馬田村 龍田村

跑遊元朗馬田村及龍田村,位於大旗嶺村與欖口村之間,靠近元朗市中心之餘亦保留村落氣紛,馬田村堂口「尚武堂」每年積極參與天后寶誕花炮巡遊,看出馬田村財力不弱。(澳門亦有一條龍田村,名字相傳來自宋朝風水大師賴布衣) 馬田村於清康熙年間建村,與龍田村靠於一起,事實上龍田村屬於馬田村的分支。龍田村內保留了三間古老青磚大屋的民居,估計早在三十年代已經建成。龍田村由廣東四邑人建立,村內的村屋都是典型的四邑青磚建築。龍田村的村屋另一個特色是村屋以面對面型式興建,有的門口向東,有的向西,十分罕見。近年龍田村建有大型高層樓宇「原築」,或者村內祖屋重建,昔日馬田村龍田村的村貌其實已經陸續消失。 日佔 (1941-1945 年)前,馬田村與龍田村的村民都到大旗嶺村之子養書室 (1924) (歷史建築物 #1097) 學習傳傳統卜卜齋教學,直至戰後停辦。而昔日馬田村更練更有替其他圍村,如大圍村於晚上巡邏,保護其他村民免受土匪攻擊。

4

跑遊元朗十八鄉 (13) - 五和:東頭、蔡屋、英龍圍、大圍、東新黃屋

元朗南眾村落中,有「大樹下十八鄉」,「橫洲六鄉」,還有「五和」圍村。「五和」指元朗西鐵站旁邊的幾條村落,包括東頭村、蔡屋村、英龍圍、大圍村、東新黃屋村等,昔日結盟為五和之名稱。站在元朗西鐵站 G2 或 J 出口,幾乎可以一覽各村的景貌。(Google Maps 位置)。 除了「五和」五條村,該區連同其他村落亦有「東頭約」之稱。現時在這幾條圍村中已難以看到五和的字眼,不過在大圍村「五和公立學校」和通往大圍村的「五和路」中,還可以看到五和這個村落聯盟的痕跡。

0

跑遊元朗屏山鄉 (2)-橫洲大井圍看對聯

沿南生圍對岸山貝河邊跑,跑過橫洲工業區至污水處理區,由福喜街入福順街,可以慢慢走到大井圍 (Google Maps) 村。 大井圍屬於一條雜姓村,仍然保持了圍村風格,包括圍門門樓和圍尾神廳,神壇上一角有一個古老木龍頭,口中含有一珠。據香港圍村調查報中所述,大井圍其實是因為其座向欠佳,觸犯風水,故於村前加建薄牆及閘門,村後種植風水竹林,後稱作「圍」。 大井圍村口的社壇是頗為特別的,一般社壇是簡單的磚砌建築,屬於圍村中的守護土地爺,大井圍的社壇屬於新建,壇上少有地加上一雙獅子鰲魚,壇脊還加上脊飾。大井圍裡看不到古老(清未時期)住宅建築,要欣賞大井圍,最好看是圍內建築物的對聯,每對刻意以「大」、「井」二字為首,很喜歡看新界村落門前的手寫對聯,特別有意思。 在大井圍裡走走逛,除了看對聯,還深信大井圍村中會有一口大井,可惜逛了一周還未找到。

14

跑遊元朗屏山鄉 (1) – 欖口村

週未朝早與友人跑元朗東後花園 - 朗河路,沿欖喜路跑去水牛嶺方向,經過元朗公路高架橋下一個行人隧道口時,心血來潮跑入去探究,原來另一端是一條開揚的村落,別有洞天的心情,要借用陶淵明桃花源記來描述:「橋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跑道,從口入。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村屋、門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