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遊元朗十八鄉 (113) - 元朗市一圈遊五廟,遊欖口園
跑遊元朗、由元朗東(博愛醫院附近楊屋村)開始,沿著排洪渠朗河路跑,探訪楊屋村慈航臺,走過港頭村及深涌村之後,經原築轉入十八鄉路,不久便到達「欖口園」這一個地方。
my words, my life, my territory
跑遊元朗、由元朗東(博愛醫院附近楊屋村)開始,沿著排洪渠朗河路跑,探訪楊屋村慈航臺,走過港頭村及深涌村之後,經原築轉入十八鄉路,不久便到達「欖口園」這一個地方。
跑遊元朗大樹下西路,目的地是要尋訪紫竹林觀音堂及胡秀華師公廟、可惜錯過了道路入口,沿另一條山路進入了南坑排,這一段路今年初跟沈思登大棠三凹訪三廟時走過。 在欣賞眼前南坑排村貌之餘,偶爾回頭一看,隱約在村屋群之中看到一幢金脊建築物,想起昨晚在網上看到一間泰國佛寺的介紹,是元朗大棠鄉內得到泰國佛教公會及泰皇認可的「大棠寺」,於是向村民查問前往佛寺的捷徑,要一訪這間泰國佛寺。 回顧這幾天尋訪觀佛寺、觀音堂不果,可能緣份是要引導我先往大棠寺。
跑遊元朗舊墟南門口利民診所及李炎記花店舖店,這裡兩間舖兩種行業,一個招牌直寫有緄邊,一個招牌橫寫無緄邊,打橫打豎,同一種字體,都係李炎記蘭姐所姐寫。 蘭姐說利民至少空置了十餘年,建築物內部已經嚴重失修了。
跑遊元朗登大棠遊三廟,從南坑排古道走,經過吉慶橋,在途中可以遠眺大欖涌水塘千島湖景緻,美景當前唯獨欠缺藍天白雲襯托。大欖涌水塘是收集中國東江水的水庫之一,大欖涌原本是一條涌(山溪)、以該處昔日大欖村為名,以往還有其他數條村落,皆因建大欖涌水塘而遷徒。
跑遊元朗大旗嶺菜農花炮會,菜農棚的木樑上內懸有一個洋鐘,指針已停留在七點零八分、由番禺元朗分會慶賀菜農花炮春節聯歡,錶面寫有「大盛錶行」。 細心留意在旁的一幅紅絹布,下款「宴敍於元朗龍祥大酒家」(即今天大馬路實惠家居的位置),這幅絹匾是農曆乙卯年七月十九日「元朗菜農互助會有限公司舉行成立暨首屆委員就職典禮」的嘉賓題名冊,由陳光記百貨公司所贈,陳光記也就是菜農成員之一陳火光先生,他的祖屋在大旗嶺福源禾寮。 就算是絹匾的一角,不難看到當中的嘉賓名稱,包括葉南陽堂花炮會、文正氣堂、屯門小商會、雞地街坊、香港中醫師公會、元朗墟五合街街坊互助會、榮華酒樓、新界增城同鄉會等,相信這一場宴敍各團體及花炮會聚首一堂,非常熱鬧。當時乙卯年即1975年,現時部份團體,如五合街和雞地街坊會,已經成為元朗歷史了。
跑遊元朗木橋頭村,由木橋頭村村尾入村,首先看到木橋頭村福德宮,是村中神廳以土地福德神為名,門外懸有1969年秋所寫之木對聯:「木秀崢嶸座向山川皆拱照;橋宇巍峨功勳顥赫庇民安」,紀念木橋頭神廳崇陞開光誌慶,一九六九年歲次己酉孟秋吉所立,由建築商蔡耀祺敬賀,印章「民安承造」。對聯中提及到橋宇巍峨,可幻想木橋頭村的木橋,昔日是怎樣的。
跑遊元朗水蕉新村,有幾年時間未有遊訪水蕉新村,這一趟離開油渣埔村,於是跑經南坑村,跨過大棠路進入水蕉新村,村中可看到一個規模頗大的村屋群,每幢村屋高三層以單一灰色為格調,是水蕉新村居民出資在原址重建獨立村屋。 當中一角新建成一幢伯公廟,石門框兩旁刻有對聯:「伯德千年在;公恩万古存」,相信是屋苑工程項目之一,可能是原處的土地神壇因發展遷至現處,新伯公廟還未進伙,旁邊有一個木板搭建成的暫時伯公廟,供奉了一尊石雕伯公像,廟外貼有書法對聯:「伯德如山重、公恩似海深」,門上貼有紅紙寫著「麒麟 鳳凰 仝在此」。
跑遊元朗,沿朗河路河伴跑,走至大旗嶺迴旋處,迴旋處豎有一個「油渣埔」的行車指示牌,油渣埔這個名稱一直令人好奇,去過十八鄉塘頭埔,卻從來未跑訪過油渣埔。於是從朗河路繞大旗嶺慶三學校的村路走,這一條村路沒有汽車走,兩旁是村屋田野,盡頭是瓦窰頭村。途中經過一個「鳳園」花圃,最近留意十八鄉各處花圃,鳳園也是種植時花盆栽,再往前走,靠大樹下天后廟側進入大樹下東路。
跑遊元朗油渣埔、水蕉新村及木橋頭村,從坳頭朗河路出發,先到楊屋村荷花田看,荷花田一角已經舖上英泥,有一份遊人止步的感覺,電桿下剩下一朵盛放中的荷花。 記得數個月前(2017年初)秋園園主曾經說過,這片荷花園尚有三年時間種植荷葉,幾個月後土地用途已經改變,聽說荷花田上將會興建房屋,那麼楊屋村荷花田將會成為歷史。
跑遊元朗崇正新村,參與金龍開光盛事,最中一個得著,是有機會進入三喜堂,因為平日跑遊時三喜堂是不開放的。想參觀,也因為自從在戲院裡看過《竊聽風雲 3》 ,其中一幕祠堂場景就是在三喜堂拍攝,戲中還有慎德居前的草場,都是崇正新村裡想去看的地方。 三喜堂是崇正新村花炮會會所,大門上有三喜堂石額,兩旁有堂聯:「天風遙屆世間外;后德長垂澤國中」,側廳是麒麟團的房間,懸有很多麒麟勝頭及物品。神廳是保存花炮的地方,同時設供桌敬奉天后娘娘聖像,蓋有雙龍戲珠剌繡桌裙由祺麟店敬奉,廳上還有神恩浩蕩繡帳及神前燈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