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洲 - 天后誕禡行鄉
跑遊元朗,今次走到坪洲。農曆七月廿一日(8月23日)坪洲舉行「禡行鄉」,是天后娘娘繞境巡島活動。早上從中環乘船抵達坪洲碼頭,登岸時已經看到沿岸插滿慶祝彩旗,充滿著傳統節誕氣氛。 當天早上,坪洲各行鄉團體及花炮會先舉行開光或慶典儀式,全員浩浩蕩蕩前往天后宮進行拜禮,然後到坪洲碼頭前聚集。
my words, my life, my territory
跑遊元朗,今次走到坪洲。農曆七月廿一日(8月23日)坪洲舉行「禡行鄉」,是天后娘娘繞境巡島活動。早上從中環乘船抵達坪洲碼頭,登岸時已經看到沿岸插滿慶祝彩旗,充滿著傳統節誕氣氛。 當天早上,坪洲各行鄉團體及花炮會先舉行開光或慶典儀式,全員浩浩蕩蕩前往天后宮進行拜禮,然後到坪洲碼頭前聚集。
有緣從元朗區王威信議員手上獲得門票,參加了大埔慈山寺十二月十三日的開放日。 慈山寺位於大埔洞梓,背靠八仙嶺,面向船灣淡水湖,佔地約五十萬平方呢呎。據悉悉是依照唐代寺院簡樸清雅之建築特色,由李嘉誠居士發心興建,相信慈山寺是要營造一個多功能之現代化道場。 參觀過慈山寺,一定會讚賞它的美,整體設計仿乎是鑽石山志蓮淨院的殿堂風格,比起志蓮淨院,位於郊外的慈山寺更能夠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身處其中,慈山寺顯得出一份莊嚴,卻暫時未能感受到它的古雅。 從慈山寺網頁介紹指出寺院借鑒了盛唐、北宋、遼金三個朝代的中國寺院建築風格,其實中國盛唐建築物已經絕無僅有,能夠參考的盛唐風格可能要跑到日本京都,況且建築結構上已經無法依照中國的傳統建築方式興建。我覺得慈山寺像室內設計雜誌介紹的特色豪宅,一間追求完美規劃及佈局的建築群,太美了心情卻又未能充份溶入其中。
數個星期前到大坑勵德村 離開時找到一條樓梯下山 直達山腳大坑觀音蓮花宮 蓮花宮設計果然與眾不同 善信上香求籤者往來不絕 蓮花宮裝潢佈置金光閃爍 連廟中工作人員亦特別多
到訪過數次馬灣,總要到馬灣舊村走一趟,喜愛這個靠岸的漁村,避風塘畔的棚屋和馬灣大街,它們都帶著大澳漁村的影子。 愛去馬灣,也是喜歡它還未被新市鎮污染的純樸風情。 記得第一次到馬灣是2007年,當時還特別跑到青山公路的青龍頭街渡碼頭,打算坐街渡往馬灣去,可惜街渡早已停航,卻也是一個好機會,在踏足馬灣之前,在昔日的馬灣街渡碼頭拍照留念。 可能我太遲到訪馬灣,馬灣漁村的風貌早被珀麗豪園的建成所影響,村民老早已經相繼遷出,人去樓空,每次到馬灣大街都感到它遂漸失去生氣,剩餘下來的是大街小巷的門牌,屋外貼著的汲水門盂蘭勝會告示,曬蝦醬蝦膏的木架等這些昔日生活痕跡,有些房子更被樹木佔據了,早已經跟磚石融為一體。在馬灣大街中最好享受,就是馬灣避風塘防坡堤這處,可以看到馬灣棚屋的全貌,也可以吹吹汲水門送來的海風,好不寫意。 在馬灣大街穿插,幸好還有天后宮和幾位乘涼中的村民坐陣,把村落氣紛稍為延續。細看馬灣這個魚業村落,都是從清廷批准復界後開始,以天后廟為宗教主脈而且還跟張保仔扯上關係,還有馬灣島內能夠把船舶拖進水底的急水門、廷朝所設的九龍關、新石器時代先民骨架、舊碼頭遊樂場旁的熱水瓶廠遺址、都是馬灣的特色。 看完馬灣舊物,馬灣田寮新村內的歐陸餐廳,以及馬灣東灣泳灉旁的 Cafe Roma 等都是一個進膳的好地方。
More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