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過 西環魯班李白 西營盤歷史建築群

去年12月底遊畢所有維多利亞城界石後,下山經過堅尼地城區 rockhill street 石山街,於是順道走到「四環九約」中之「西環七臺」,繞著整個堅尼地城歷史建築群走一圈,主要是太白臺及青蓮臺兩段小巷,不會花上太多時間。「堅尼地城」這個名字來自香港第七任總督堅尼地,西區岸邊填築土地稱為堅尼地城,而至於西環七臺,背後正是香港李陞家族的一個故事。

堅尼地城區歷史建築物 (Google Maps 位置)

  • 魯班廟 | 青蓮台 15 號 (1884 年) 一級歷史建築 #018
  • 香港道德會 | 太白臺 8 及 9 號 (1920年代) 二級歷史建築 #314
  • 戰前住宅 | 青蓮臺 9 號 (1920年代) 三級歷史建築 #975
  • 廣悅堂公所 | 青蓮臺 16 及 17 號 (1949年) 三級歷史建築 #1033

 

130410_rockhillst

↑rockhill street 石山街的牆畫

130410_rockhillst2

rockhill street 石山街

 

 

魯班廟、廣悅堂公所

青蓮台 15 號 (1884 年) 一級歷史建築 #018

以前有介紹過國內五金舖買到的「魯班鋼捲尺」,所以對魯班廟有親切感,魯班是公元前507年(春秋未) 魯國的一位工匠他被後世尊為中國工匠的師祖,不過魯班先師一直被民間披上傳奇色彩。

魯班對建築、木工等行業作出相當貢獻,雖然當中夾雜著濃厚的傳說色彩,他設計的工具和建造法則仍然被沿用至今,例如中國鋸子、墨斗、鉤強、曲尺 (彎尺) ,據說就是魯班發明的。而這些建築法則和裝修工具等技巧,演變成現時香港「三行」裝修業,即是泥水、木工和油漆/搭棚等,包括家居裝潢和舊屋翻修等,與室內設計亦有密切關係,每逢農曆六月十三日魯班先師誕,香港建造業工人都會前來西環青蓮台的魯班廟拜祭魯班祖師,場面非常熱鬧。

認識魯班,才得知諺語:「有眼不識泰山」的由來,原來傳說春秋戰國時期魯班收了一位名叫「泰山」的徒弟,由於泰山技藝欠佳,又不遵師訓,卻而被開除。魯班後來在市集上發現有精美的竹器傢具出售,赫然發現原來工匠就是出自泰山,便說自己「有眼不識泰山」。

談回西環青蓮台的魯班廟,它是香港唯一幢供奉魯班師祖的廟宇 ( 在台灣有超過十幢魯班廟,供奉巧聖仙師,是台灣人對魯班之尊稱 ),該土地由香港商人李陞捐贈,而這一位李陞就是西環七臺的大地主,李陞於 1900 年逝世時,剩下了逾六百萬元遺產,後來李氏家族業務衰落,到了 1924 年被逼出售西環山還債,連帶青蓮臺的魯班廟也歸新買家合興建築公司名下,幸得合興公司慷慨將業權送給廣悅堂,把魯班廟保存下來,同時負責管理廟宇事宜。

魯班廟建於清代1884年 (清朝光緒十年), 在 1927 年進行重修成廟宇規模,於 1939 年在廟旁的空地興建了一幢廣悅堂公所,期後改為漢華中學小學。魯班先師廟屬一開間、兩進一院式的建築物。廟內供奉五位神祗,魯班先師位於第二進正殿,左方是財神,右方是張皇爺和門神土地,而福德祠則位於第一進的左側。

在魯班廟於1884 年建成同時,香港正值英國人管治四十多年,香港賽馬會、香港聖約翰救傷會等相繼於 1884 年成立,孫中山當年還在香港中央書院就讀,並居住在上環必列者士街 ( 此街名源自 William Thomas Bridges,他是 1850 年期間香港代理輔政司 ),而港島對岸著名的尖沙咀 Heritage 1881,也是同年 1884 年建成 ( “1881” 只是代表前水警總部在該處成立的年份 )。

 

130410_lopan

圖片可看到 60 年代魯班寶誕時,魯班先師廟前水洩不通,香火鼎盛;圖片轉載自西環舊相-再斬幾兩(2)-西環的黃金歲月

 

連結:

 

 

廣悅堂公所

青蓮臺 16 及 17 號 (1949年)
三級歷史建築 #1033

廣悅堂是魯班廟旁的一間公所,建於 1949 年,後來廣悅堂搬到灣仔區,而幢建築物自 1996 年一直租予漢華中學小學部。廣悅堂管理魯班廟各項祭祀活動外,亦要安排聯歡宴,匯報廟宇狀況及籌募經費等。

 

121228_IMG_111953_0

(左) 廣悅公所舊址 (右) 魯班先師廟

121228_IMG_112017_0

魯班先師廟正門

 

 

青蓮臺 9 號

青蓮臺 9 號

三級歷史建築 #975

青蓮臺 9 樓位於魯班廟不遠的地方,它是一幢 3 層高連天台的戰前住宅,古蹟辦沒有紀錄它的建築年份。青蓮臺是 1920 年代由發展商李寶龍先生規劃及開發,是紀念唐代 (公元618-907年) 著名詩人李白,他自號「青蓮居士」也就是「青蓮臺」這個地方名稱的由來,香港堅尼地城有青蓮臺,而中國四川也有青蓮鎮,皆為李白而命名。

青蓮台遙望的海景已經轉變為石屎森林,站在青蓮臺 9 號前,的確有一份出淤泥而不染的感覺,簡約的白牆身和欄柵,是堅尼地城這一帶中最古舊的住宅之一,至今青蓮臺已經有近一佰年歷史,是西環七臺中最能保持原貌,當中仍然保留著數棵古老細葉榕及唐樓民居,是情懷最幽雅的一個地方。

 

 

121228_IMG_112059_1

青蓮臺 9 號

 

太白臺 8 至 9 號

太白臺 8 及 9 號 (1920年代)

二級歷史建築 #314

去了兩趟太白臺才找到 8 至 9 號建築物,這兩幢五層高典型舊式唐樓,每層均建有弧形的露台,中史部份向外微彎,昔日是淡黃色的外牆,露台外有掃上綠色交差斜紋的鐵圍欄和綠色水管,是塘西年代碩果僅存的建築物。

太白臺這個名字,當然是源自李白的字號「太白」。

太白臺 8 至 9 號於 1920 年代,曾經由香港道德會所擁有,該會原址是在旁的 6 至 7 號四樓,取名為「福慶堂」,本著儒釋道三教的思想推動倫理道德,而道德會福慶堂源自國內先天道派,創辦人因遊港而緣至太白台,看到當時太白台環境幽美,於 1927 年購入了8至9號作為香港道德會的永久會址,作為藏修揚教之場所。而本福慶堂於 1962 年更獲香港政府頒令,豁免「有限公司」之稱號。

除了香港道德會,1950 年代「雲鶴山房」一派於太白臺 15 號四樓設有道壇。

現時 8 號與 9 號兩幢建築物已被空置,室內的潢裝已經全數拆卸,露台騎樓的欄桿已被拆去,建築物被封上圍板,門外貼有香港道德會有關靈牌位事宜的通告。

太白臺在2011 年選舉中也有一段有趣的故事,當時在其中一幢只有7戶的舊樓中,有11名登記選民,但有住戶卻發現除了他本人、其胞弟及一名已搬走的前業主外,其餘8名選民都未曾在上址居住過,部份人甚至將住址登記在5樓,但該舊樓只得4層高。

 

121228_17-20-00_HDR_2

太白臺 8 至 9 號

130410_fukhongtong

此圖片轉載自香港西區文物徑 – 香港道德會福慶堂

 

西環七臺

香港西區文物徑中,列入了西環魯班廟及香港道德會福慶堂,兩者均被評為香港歷史建築,而最重要是它們位於「西環七臺」之中,「西環七臺」是堅尼地城的一個歷史悠久的住宅區,東臨李寶龍路,西臨山市街。

昔日堅尼地城在填海前基本上是個一處山坡, 房屋都是依山而建,當時有一位地產商李寶龍主力開發西環地區,依山開墾了多座平台建築房屋。可能是李寶龍延續父親對李白 (701-762年) 的尊崇,他把西環七臺的名稱都包含了李白的歷史,由薄扶林道開始,依次是學士臺、桃李臺、青蓮臺、羲皇臺和太白臺,名字與李白的關係顯而易見。據說昔日七臺跟新界圍村一樣更練出巡維護治安。

 

李陞

李寶龍開發西環地區,這幅地皮其實是屬於李寶龍父親「李陞」擁有,李陞於 1854 年因咸豐年代天地會(天平軍)圍攻廣州,由廣東新會舉家來港,當時有大量中國難民湧入,同年九龍半島還未割讓給英國,。李陞先後以貿易生意(和興號金山莊) 發跡,又兼營賣豬仔、鴉片、錢莊、賭場和地產業務包括土地買賣、船舶租賃等,與英國人關係良好,亦參與創辦東華醫院成為首位總理,李陞曾是十九世紀下旬的香港首富,當時香港便開發西營盤一帶,李陞購入大幅地皮發展物業。後來,李陞將西環山交予兒子李寶龍(李寶椿兄長)打理,發展住宅物業,繼而發展西環七臺。

李陞的名字,還出現在「李升街」、皇后大道之「高陞大戲院」、西營盤「李陞小學」等。

西環七台的每座平台就像是一眾小橫街,貫穿這些平台的一條直斜街道,該處以前是大牌檔和商店林立,後來因地區發展轉變為住宅,在當中漫步走過,可以幻想到昔日是怡人海景住宅區,現時只留下太白臺的石級和部分唐樓,於青蓮臺中,仍然可以感受到優雅而寧靜的氣氛。

泰迪羅賓 1981 年寶麗多的「這是愛」大碟也是在太白臺拍攝,香港電台電視劇《轉捩點》主題曲。圖片來源 | Adam Sheik

西環七台 (紫蘭臺和李寶龍臺已被重建,現時並不存在),分別為:

  • 太白臺:李白,字太白
  • 青蓮臺:李白,自號青蓮居士
  • 羲皇臺:李白仰慕陶淵明的一首《戲贈鄭溧陽》詩句中寫「清風北牕下,自謂羲皇人」,羲皇就是伏羲,而李白曾在詩句中自稱羲皇人。
  • 桃李臺:《春夜宴桃李園序》
  • 學士臺:唐玄宗任李白為翰林學士
  • 李寶龍臺李寶龍為李陞兒子
  • 紫蘭臺:《答杜秀才五鬆見贈》提及過

 

130410_teddyrobin

泰迪羅賓「這是愛」大碟封面。圖片來源 | Adam Sheik

130410_taipak

1960-70年代之太白臺 (轉載自 uwants 討論區 bulldog70 刊登的照片)

130410_taoli

1960 年代桃李臺;圖片轉載自西環歷史相片集50幅-金朝陽集團

130410_hoks

(左) 及 50 年代山市街之舊照; (右) 60 年代之學士臺; 圖片轉載自西環歷史相片集50幅-金朝陽集團

 

太白樓

由李寶龍開發的太白臺原址,是令人津津樂道的「太白樓」主題公園,太白樓位於西環小山丘,登樓時石級頗多,遊客亦甘之如飴。樓主為香港著名商人李陞先生,「太白樓」以祖先李白的外號命名,除食肆外,根據山形蜿蜒,建成亭臺,有舞臺戲、音樂亭、唱畫臺、練靶場,鞦韆架、滑凳子、木馬旋轉機、有打燈謎、敲詩鐘、圍棋、即席揮毫書法等遊樂攤位玩意,除了深得文人雅士喜歡外,太白樓另外又築建池塘,讓遊人租用舢舨,泛舟池中。

唐代李白自幼好酒,於任城 (濟寧) 居住時經常在酒樓與友人,此酒樓後來被命為「太白酒樓」即太白樓之名傳頌於後世,而李白被喻為「詩酒英豪」、「詩仙醉聖」。李陞正好把李白這位鐘情詩酒的浪漫主義詩人物性格,儘情溶入在太白樓之中,亦有謫仙的寓意。當年由於西環太白樓大受歡迎,電車公司在晚間加派電車行走至西環。

 

塘西風月

「太白樓」有點心供應,遠望可以看到維多利亞港的美景,當年堅尼地城區仍然是港島西部之野郊,鄰近卻有「塘西風月」之稱的石塘嘴。

石塘嘴原本是花崗岩石礦場,由於1904年間上環水坑口街妓寨被大火夷平,香港港督彌敦下令所有妓寨一律遷至石塘咀,成為盛極一時之黃賭毒紅燈區,1920年代初石塘咀的風月場所十分繁榮,妓院酒樓眾多。太白樓不少顧客便是來自石塘嘴,尋春的富豪帶同女伴遊車河到太白樓,正好太白樓位置偏僻,是一個郊遊熱點,亦可以一邊飲茶一邊享受風景。

太白樓除作為遊樂場外,亦設有飲宴場所,供應婚宴及壽宴以至社團茶會的場地,也有民初的詩社相約往太白樓、陶園等園囿酒家雅集。由於它的位置偏僻,樓主每逢節慶燃放煙花,亦有舉辦歌唱比賽等吸引客人。

撰寫這篇文章時,還以為 1935年6月30日香港政府正式禁止娼妓活動,石塘嘴及九龍油麻地的廟街之所有妓院都要關閉,令太白樓的生意活動大受影響。

太白樓最終停業,主要原因並非禁止娼妓活動,因為年份上並不吻合,相信是當時港島另一處銅鑼灣利園山的遊樂場「利園」開業,具有現代化戲院、酒樓等帶來相當號召力,加上當時在跑馬地愉園 (現為養和醫院)、樟園、北角七姊妹名園等競爭,最後「太白樓」停業,終於被地產公司收購,拆卸重建,改稱為太白臺。其後利園亦於 1931 年結業,即是禁止娼妓活動之前夕,利園山於戰後發展成為住宅及酒店區。

港島區開埠以來,曾經出現過不同之遊樂場所,包括太白樓、利園、愉園、北角明園、月園、樟園、虎豹別墅、東區遊樂場等、最後剩下現時黃竹坑區香港海洋公園。談太白樓之時,要知道九龍荔園還要在十數年後 (1949年),才出現,最初稱為「荔枝園」,後來改為「荔園遊樂場」營業至 1997 年。

 

元朗娛苑

談及太白樓娛樂場所,令人想起元朗亦曾經有經營娛苑 (1927年) 及泰園漁村等娛樂場所,「娛苑」原本是一間別墅農園的地方,於50年代前曾經開放給公衆作遊園地。還有泰園漁村,位於大生圍鄰近錦繡花園,牌坊上寫上對聯「風和把酒持墊談世事;水色泛舟垂釣養心靈。」,漁村花園中有粵菜酒家供應魚蝦蟹海鮮讌,在魚塘上有九曲橋等景致,也有垂釣、划艇、水上單車、雀局消遣活動,現今只剩下騎術學校。依稀的印象中,小時候曾經去過一趟泰園漁村。

 

參考連結:

You may also like...

7 Responses

  1. Elaine says:

    Stumbled upon this great post, and love it. Thanks for the detailed info.

    I actually live there and love it!

  2. Vincent Hung says:

    資料詳盡,題材有趣。

  3. terewong says:

    @Vincent 謝謝你留意,新年快樂喲

  4. DFan says:

    Wow. Some great history of HK. Thanks for the photos.

  5. terewong says:

    @DFan thanks for your message, thanks!

  6. Lulu says:

    “太白臺 8 及 9 號….太白臺在2011 年選舉中也有一段有趣的故事……”:這個一點 也不有趣,是什麼事 ,你懂 的!

  7. terewong says:

    @Lulu 謝謝留言,有趣,我搜索了谷歌大神,原來係跟種票事件有關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