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遊元朗屏山鄉 (6) - 橫洲六鄉:東頭圍、林屋村、楊屋村、福慶村、中心圍、西頭圍

跑遊 元朗「橫洲六鄉」,這六條鄉村位於「元朗五和」以西,之間有山貝河一河之隔,位置上鄰近元朗南邊圍舊壚,橫洲屬於一條雜姓鄉村。昔日橫洲鄉山名水秀,六村背靠豬郎山聚居,鄉中亦有二聖宮保佑村里。從元朗天后誕慶祝活動中,橫洲六鄉是屬於屏山鄉並走安寧路巡遊路線 ( 原來橫洲六鄉不屬於元朗十八鄉的 )。

橫洲昔日只是一個小島,隨著元朗發展而成為鄉村,橫洲村公所外就有一行對聯:「橫嶺作圍屏各安其所、洲懸成砥柱處事奉公」,眾村民以橫嶺為屏,這個屏的來頭卻倒不少,橫州這個丫髻山,就是香港著名的「玉女拜堂」和「仙人大座」兩個名穴,也是元朗鄧氏家族入粵始祖第一世鄧漢敝的墓穴。

 

1.橫洲六鄉

「橫洲六鄉」是包括以下六條鄉村 (Google Maps):

  • 東頭圍
  • 福慶村
  • 西頭圍
  • 林屋村
  • 楊屋村
  • 忠心圍 (中心圍)

其實上.橫洲範圍甚廣,除以上六鄉之外,橫洲還包括吳屋村、大井圍蝦尾新村等,下面是舊文章介紹。


↑ 現時橫洲六鄉地圖 2012 年 (地圖源自 landsd.gov.hk)

↑ 1979年元朗地圖,,左上方是橫洲六鄉,在旁全是魚塘還有擊壤村及水田村。

↑ 1978年元朗,,左上方是橫洲六鄉,中間是貫穿元朗市的山貝河

伸延閱讀:昔日圓蓢 – 元朗市(多圖)

 

 

2.橫洲古蹟歷史建築 – 荒廢殘存

而橫洲六鄉這個地方中,現存了不少具價值之歷史建築及古蹟,不過其中娛苑、福慶村及西頭圍等古宅建築物,雖然被列為歷史建築,不過只是一個荒廢殘存的開始,隨著歷年風雨而牆破簷塌,雖然冠上一個「歷史建築」的名稱,本身的價值隨著建築物破損及剝落而降級,最終沒有人保得著它們命途,所謂「歷史建築」,就當是香港政府把這些歷史建築送上最後一程前的一個花圈。

 

橫洲法定古蹟:

  • 東頭圍:橫洲二聖宮

橫洲歷史建築:

  • 東頭圍:東頭圍娛苑
  • 福慶村:福慶村 38-41 號
  • 西頭圍:神廳
  • 西頭圍:4 號, 7A 及 123 約(WCL132 地段)

 

 

1.東頭圍

東頭圍這條村於橫洲六鄉之東,亦靠攏山貝河,一般村落四周以圍牆環繞的稱之為圍村,東頭圍以「圍」為名,加上它的地理位置,估計是「東頭圍」名字由來。

↑ 村口東頭圍村公所

 

 

二聖宮

二聖宮坐落於元朗橫洲,大約於 1718 年由村民合資建成,以供奉洪聖和車公及發揮守望相助之精神。

建築物為一所兩進式青磚建築,內有一天井。二聖宮為一所傳統三開間兩進一院式青磚建築,廟外有廟外有一幅對聯:「橫沾聖德、洲感神恩」以及正門橫額「二聖宮」浮雕。二聖宮內有左右廂房,掛滿塔香以及牆上民初時期的牌匾懸掛,增添古樸氣氛。

談洪聖大王,最近在「跑遊 元朗田寮村」中有介提及,元朗橫洲東頭圍及五和黃屋村後各有一幢著名的二聖宮供奉洪聖爺,洪聖即南海龍王,深受中國華南一帶漁民信奉,沿海漁民建廟祀奉,與天后娘娘同屬海神,唐朝皇帝曾冊封為南海廣利洪聖大王,宋朝時更加封為「洪聖廣利大王」,具廣納財利之意。

茅洲流水感應大王即是「南海廣利洪聖大王」,茅洲供奉的洪聖被當地人稱爲把港大王,祈望洪聖能幫他們守住港灣,免除颶風、洪水的灾難。清康熙元年,元朗居民遷界至茅洲,直至康熙八年(1669),清廷批准復界,居民由茅洲回香港,據説茅洲把港大王挺靈驗,遐爾聞名,鄧氏設立元朗舊墟時同時建了一座大王古廟,把茅洲的南海洪聖大王請到元朗。

二聖宮亦反映出橫洲村民對海上運輸安全及祛瘟保健的殷切需求。

↑ 元朗橫洲二聖宮 供奉洪聖和車公

 

 

東頭圍娛苑

歷史建築#380

週未跑過元朗橫州之東頭圍鄉公所,在後方意外地踫到傳說中的「娛苑」(1927),於傳統之元朗橫洲六鄉中看一間英國式大宅,彷彿身處在電影片場中,有點像 Jessville (薄扶林道128號、譚雅士大宅)。「娛苑」設計造型對稱,以紅磚配以白樑柱建成,樓高兩層,二樓是走馬騎樓的典型英式建築,更有一個偌大的陽台。屋頂呈半圓形,還有一支避雷針架在其上。….

全文詳細介紹,見另一篇文章「元朗橫洲 東頭圍 娛苑 1927

↑ 娛苑主樓正面

↑ 閘門有娛苑二字(左),主樓屋頂呈半圓形,還有一支避雷針架在其上 (右)

 

 

2.福慶村

元朗「福慶村」是屬於江夏黃姓氏族,元朗少有的一條黃姓客家圍村,估計是 1900 年代初期遷入的黃姓客家人所建。福慶村的村口牌坊,掛上了一對精緻的手寫書法木對聯,紅色的木板以金漆點綴,在村中有數幢住宅也有掛上同款木對聯,吉祥詞句及傳統藝術帶出圍村氣氛。「福慶」二字意義吉祥,十八鄉水蕉新村亦有一所神廳稱為「福慶堂」。

 

江夏堂

福慶村之堂口叫「江夏堂」,門外掛有一幅對聯「江峙橫洲光祖業、夏侯姓派振家聲」。「江夏」直指黃姓氏族,而江夏實為湖北安陸的江夏郡,一直以來,江夏成為黄姓的郡望,要說夏春秋年代,潢川地區建有「黃國」,黃國國君延續繁衍了1500年之久,其後被楚國所滅 (公元前648年),黃氏族人逃亡至湖南湖北一帶,其中一支遷至楚都郢 (後被稱為「江陵黄氏」),還一支人遷至江夏安陸 (今湖北雲夢縣東南一帶),後來發展成漢魏之世中著名之「江夏黄氏」。

江夏成為黃氏繁衍發展的中心,成為了歷史上地位和影響最大的其中一個宗族,黃姓族聯中經常出現「江夏 家聲」之句,固此一見到「江夏」,便知道主人家是黃姓。而潁川(今河南禹州、許昌一帶),「潁川政績」,指西漢時期,漢代丞相黃霸擢潁川太守,治績最為優越。

早前遊元朗蝦尾新村,沙頭角山咀村,也是源自「江夏黃氏」。

↑ 元朗「福慶村」是屬於江夏黃姓氏族

↑ 福慶村有數幢住宅也有掛上同款木對聯,精緻的手寫書法木對聯,紅色的木板以金漆點綴,吉祥詞句及傳統藝術帶出圍村氣氛。

↑ 福慶村中之舊青磚村屋

 

 

福慶村 38-39, 40, 41 號

走到福慶村中看,仍然隱約看到昔日一列一列的青磚單進村屋,而被列為「香港歷史建築」的 38-39, 40, 41 號,當天跑遊時 (12年8月初 ),它們都已經不存在,只餘下一幢 41 號被掃上黃色的油漆,默默地活在福慶村中。

昔日,38-39 號在 1884 年由黃華福為家人所建。該處也是舉行家庭聚會、各種儀式和慶祝活動,如點燈和丁酒的地方,該址在黃金時期曾見證黃家五代同堂。時至今日,黃華福的兒女都已遷出,甚少返回該址。自 1992 年起,村屋便一直空置。(#652 及 #680 )

福慶村 40 號是黃昌業約在 1900 年代為家人建造的居所。該址在黃金時期曾見證黃家五代同堂,也是黃家舉行儀式、慶祝壽辰、婚禮和中國傳統節日的地方。黃昌業的後人在 1992 年離開後,該宅便空置了。(#706)

福慶村 41 號是李福太在 1900 年前為家人建造的居所。該址在黃金時期曾見證李氏五代同堂,也是李家聚會和慶祝活動的地方,喜慶活動包括點燈、丁酒和打醮。自 1950 年代末李福太去世後,該宅便空置了。(#846)

 

↑ 福慶村中青磚單進村屋

↑ 福慶村中青磚單進村屋

 

 

黃氏認祖詩

除了福慶村外,東頭圍外有一幢「貞元堂」,門外寫上「貞和布化、元氣滂流」,原來正堂內供奉黃氏祖先之案桌,回身離開時,看到牆上看一幅「黃氏黃氏祖訓」,屬於黃宗親會所贈的「黃氏認宗詩」。這首黃氏祖訓出自周朝末年春秋戰國時代黃歇所作的一首「送子行」,其後歷代各派黃氏先祖流傳至後裔,是中國宗族史上一首名詩。

 駿馬匆匆出異方 任從隨處立綱常
 年深外境猶吾境 日久他鄉即故鄉
 朝夕莫忘親命語 晨昏須薦祖宗香
 惟願蒼天垂庇佑 三七男兒總熾昌

這段認宗詩跟梅州黃氏家譜祖訓相同,據說黃氏祖訓規定,凡黃氏後代能誦記祖訓者立即升堂供迎。令我記起早前到東涌馬灣涌村,跟一位江夏黃氏居民聊天,他叫我諗出「認宗詩」認宗,當時還不知道這首詩是怎樣子的,看來有這個機遇,要好好把它諗記下來,下次到東涌馬通灣村,再向那黃氏居民認宗 ( 可能有罐可樂飲 )。

↑ 黃氏認祖詩

 

 

 

 

3.西頭圍

西頭圍神廳

#1351

原來的西頭圍神廳相信早於 1450 年代西頭圍建村時已落成,今天所見的神樓則建於 1945 年後,樓內的木牌匾書有十五位神明的名稱。由於西頭圍沒有公祠,村民聚會和活動都選在神樓。西頭圍有一項名為「輪香牌」的習俗,鄉民輪流管理神樓。

 

↑ (左) 西頭圍神廳,(右) 西頭圍村公所

↑ 西頭圍神廳,牆上有「里有仁風」牌匾

 

 

橫洲十年例醮大金龍

不能錯過西頭圍村公所裡頭的一張照片,照片有一米長,由元朗美芳所攝,是 1980 年橫洲五村八年例醮金龍慶典大合照,單是第一排已經坐著 55 人,背後一條大金龍,四個大花牌,當中有鄉紳有官史有洋人,可見當年的熱鬧氣氛及派頭磅礡。

↑ 1980 年橫洲五村八年例醮金龍慶典大合照

 

 

西頭圍 4 號, 7A 及 123

西頭圍 4 至 7 號約建於 1930 年,屬梁氏產業。相傳由於風水原因,西頭圍所有房子均面向北面。現在,這裡還有三間有人居住的村屋,其中兩間供奉著祖先靈位。

↑ 西頭圍 4 至 7號

↑ 舊建築上的精緻裝飾

 

 

4.林屋村

從大榕樹走進橫洲「林屋村」,可以看到林氏祠堂 (或家祠),門外貼滿大量對聯,堂聯用上了:「九牧分派、雙桂流芳」。一般林氏堂號多稱為「西河堂、九龍堂、十德堂」,而堂聯經常使用「九龍世德,雙桂家聲」等。橫洲林屋村堂聯中的「九牧」,是源自林氏之「九牧林家」故事,於唐代莆田的林披,他的九個兒子都當上刺史,世稱「九牧林家、九牧流芳」。

林氏祠堂內有另一幅木對聯「西河堂上嗚玉鳳、九牧庭前現六龍」,不過對聯張貼得有點亂,破壞了一份雅興。

元朗水蕉新村亦有另一房林氏族人,祠堂 振鳳林公祠外則貼上「九龍世澤 十德家聲」堂聯,其中有關「九龍、十德」是紀念其林氏祖先林皋,有九個各具才能,人稱「九龍」的兒子以及他父子以德才見稱的「十德」,受人敬慕,成為了林姓氏族標記,同時喻出林姓氏族的淵源,藉以緬懷先祖之創業垂統,用以激勵後代子孫,裕後光前。

閱讀:跑遊 元朗水蕉新村

 

↑ 村屋村祠堂堂聯用:「九牧分派、雙桂流芳」

 

 

5.楊屋村

元朗橫洲楊屋村,十八鄉楊屋村,水蕉新村楊氏宗祠,以及黃泥潡村楊家村等,可見楊氏於元朗分佈甚廣。 於楊屋村中,有一幢較突出的「關西書室」,外牆掛有木對聯「關心讀易、西圃鋤經」和「學周祖」三字。

關西書室裡置有楊公學周祖之神位,命為「四知堂」,相信關西書室之前身,是一幢楊氏家祠,因為昔日一些家族於祠堂內開辦學堂,聘請老師,教育子弟。而使用「關西」及「四知」二字,是出自楊氏傳統堂聯「關西世澤」,「關西、四知」出自於漢代大儒關西夫子楊震所塑立的「天知、地知、子知、我知」的崇高人格風格,楊震性格公廉,不受私謁,堪稱廉政模範。

據知元朗橫洲楊屋村之房祖地設於元朗攸潭美,穴名「西牛望月

↑ 橫洲楊屋村關西書室(楊氏學周祖宗祠)

↑ 楊屋村四知堂

 

 

6.忠心圍 (中心圍)

「忠心圍」,故名思義是位於橫洲六鄉之中,需要穿梭橫洲六鄉之中,才會發現這圍門,圍門上橫匾寫上 1963 年份,外牆掃上搶眼的紅黃色,一對木對聯寫上「忠恭歲月,心樂豐年」,圍門內掛上不少匾額,皆是 60 年代鄰村送贈,圍內則有另一幅對聯「忠景山川百代千秋隆盛典、心圍宇宙萬家四季慶昇平」。

忠心圍圍門中軸的另一端是神廳,神廳建於 1876 年,掛上一幅對聯「神力劻扶合境旺、聖恩默祐壹村興」,上款是「中心圍神廳落成誌慶」,可見昔日忠心圍亦稱為中心圍。

經驗告訴我,忠心圍裡頭的一頭大狗是相當忠心的,跟友人在圍門往內眧一眼,這頭狗立即追出來,第二次拜訪忠心圍神廳,亦被雄厚的狗吠聲嚇得躲在神廳內一會。

↑ 忠心圍圍門

↑ 忠心圍圍門內掛上不少匾額

↑ 忠心圍 神廳

140203 ES

↑ 忠心圍的可愛小村民 Edna & Sophie

 

 

忠心圍石屋 

忠心圍除了圍門及神廳,忠心圍附近有兩幢石屋是相當獨特的,並非一段元朗村屋的設計,遊忠心圍的時候也要欣賞。

↑ 忠心圍外兩幢石屋也是很獨特

 

 

7.豬郎山

遊畢元朗六鄉,下次有機會的話,要到橫洲二聖宮後的豬郎山登山遊逛,豬郎山僅 55 米高,隨小徑而上,可以於山崗上之涼亭欣賞南生圍及大井村貌景色。

 

8.連結:

 

You may also like...

19 Responses

  1. Janet says:

    啊,终於找到了黃氏認祖詩, 哈哈,那麽你成功背成了没有? XD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