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遊元朗 (98) - 舊墟近水閣元朗佛堂

跑遊元朗,由新墟泰祥街跨過行人天橋進入元朗舊墟,首先出現的一幢建築物是「近水閣」,即是昔日紅金龍廣告那一幢建築物。記得數年前,跑遊元朗沙埔村時,沙埔村伍醒遲曾經為近水閣創作了一首詩:「近日幾人悟道?水會一樣忘機」,以近水二字作為鶴頂格,可能是伍醒遲在近水閣內創作。

今天在舊墟大王廟及二帝廟裡,可留意文武護法腳下的紅香爐,是鑄有「近水閣」三個大字,顯然是舊墟近水閣所敬贈。不過,近水閣這個名字,似乎在近數十年間消失在元朗之中,只有一些經常出入元朗舊墟的老街坊,尚會記得近水閣。

近水閣;香港先覺祠,元朗佛堂

早前有幸在元朗豐年路福德樓外牆,看到了一幅白底黑字文洪山跌打醫館的舊招牌,於是撰寫了一篇關於文洪山的故事,透過這一篇文章,有緣結識了金石步堂堂主及鄧漢良先生,原來七十年代末期,文洪山在福德樓開設跌打醫館時,在鄰的單位遷入了一間佛堂,名稱剛好是「近水閣;香港先覺祠,元朗佛堂」,而這一間佛堂,正是遷自舊墟南門口一號近水閣。


近日幾人悟道?水會一樣忘機

據鄧漢良先生憶述,昔日舊墟華記麵店的位置,有一條木樓梯通達二樓,有兩間大房間,一間用作佛堂寫字樓,近窗的房間則用作佛堂經壇,另有一個閣樓用作宿舍,潢裝樸素。幾十年前舊墟近水閣週邊有魚塘環繞,風景清秀怡人,是修道聖地,難怪南生圍伍其昌(伍醒遲)喜歡在近水閣與一批道友相聚,佛堂以「近水閣」為名,所以一直以為南門口一號叫近水閣,其實是指二樓這一間佛堂。

舊墟近水閣在戰前已經成立,擁有過半世紀的歷史,在五十年代的旅遊照片中已經出現。建築物是由錦田鄧光裕堂所擁有,每期祇向近水閣收取象徵式租金。近水閣是對入道有興趣的同道中人,研究道學的地方,由伍醒遲、趙聿修、鄧足彬、英汝聰、黃鐘聲、鄧佩瓊、李八女士等人開辦,這幾位皆是元朗著名的商家,在佛堂裡看過的一本舊經書,兩面各印有太上、文昌帝君、關聖帝君的尊經「三聖經」及迴龍師尊萬佛救劫經之「萬佛經」中,經書末頁寫下捐書者的名稱:趙聿修、鄧廷耀、趙澤潮、黃鐘聲、李八女士,經書由香洪永安盛義記印刷,電話號碼只有五位數字,年份可以推敲至1960年代前,相信這些名字跟近水閣創辦人有關。

近水閣佛堂道長

早期參與近水閣佛堂的道長,也包括有周賀之、鄧植獻、鄧錦堂、朱懷珍、趙鎮東、李秋菊、李八、邱顯華、梁油珠、王襯改、何冕如、何耀楷、何奶、梁鴻、坤道黃玉霏、李有彩、駱仲好、鄧桂倫、徐義、湯國華、李壽安、宋老先生等,人眾之多未能盡錄。近水閣除禮佛誦經,聽說在日佔時期 1943年,近水閣曾經在泰祥街附近進行一場小型醮會,由趙澤潮擔任醮會主席,近水閣一直有參與早年元朗街坊十年例醮勝會,由圓玄學院至和壇負責功德法事,近水閣則利用佛堂地方招待道侶齋食及住宿。在 1983年第七屆例醮場中的榜文可見,當年是由「廣東至和壇」主持祭禮儀式,圓玄學院在其後數屆例醮亦主持經懺法事,可見「近水閣」、「圓玄學院」和「至和壇」三者關係密切。

在1983年元朗街坊十年例醮勝會會章中,記載了例醮宗旨,是藉舉辦醮事,向坊眾推廣儒、釋、道三教之教義。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宗教信仰,與「近水閣」信奉的教義吻合,跟青山至和壇及荃灣圓玄學院的教義亦一致。

廣東大仁祥號

其中,近水閣成立歷史比起 1950 年創辦之圓玄學院更早,佛堂所信奉之宗教,源自廣東大仁祥號佛堂,大仁祥號是中國同善社早期在廣東省所立之省號分支,同善社由彭迴龍尊師所創立,亦被尊稱為迴龍老人,尊師乃四川大足縣人士,民國初年承襲先天道的教義與道統,以儒家的五倫八德為其教件,並稱用儒教為主軸,兼融道、佛,弟子用儒教禮節,做道教功夫,而證釋教果位。荃灣老圍建有乾元洞(1958年建立),它之祖源亦是迴龍老人。

廣東大仁祥號由蘇慎初所創並擔任司理人,陳濟棠將軍和李濟琛將軍均以老師尊稱蘇氏,後來蘇慎初赴香港,於 1935 年在荃灣西樓角,即現時地鐵車廠及綠楊新村邨一帶,興建道社齋堂,稱為仁祥別墅。五十年代荃灣海霸街發生火災,幾百名災民曾經在仁祥別墅渡宿暫住,七十年代荃灣仁祥別墅因土地發展而遷出,於青山設大仁祥佛堂,後來易名為至和壇繼續發展。


至於舊墟近水閣,隨著佛堂發展,在七十年代得到圓玄學院、趙思源堂及乾坤恩眾等集體捐款以作購置佛堂及裝修,於 1978年由舊墟遷至豐年路福德樓繼續禮佛以及誦經修行。

You may also like...

2 Responses

  1. William says:

    非常感謝
    我記得舊墟,後來也搬到寶城,同文師傅非常近。你講的往事,讓我想知道更多!

  2. terewong says:

    @William 謝謝你留言,多多指教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