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遊元朗錦田鄉 (22) - 酧恩建醮 2015

跑遊元朗,二零一五年錦田鄉酧恩建醮,由元朗市出發,經過拗頭狐狸過水橋然後沿治河路跑向周王二公書院。今次有幸與《程尋香港》溫佐治會合,同遊水頭水尾,先從錦慶圍牌樓進場,會被巨型醮棚及無數花牌陣所吸引。看花牌,一定要留意鄧氏各房及商號,看錦田鄧氏的頂盛。

醮棚吊公紮作

入醮棚前,先欣賞懸在大門上的吊公紮作,大門後有「獅子球」、「馬軍漢馬」、「啍哈二將」等守候,這些傳統紙紮藝術都是冒卓祺師傅的作品。

十王殿

醮棚裡設有「十王殿」紙紮場境,仿似虎豹別墅的十八層地獄雕塑,十八層地獄是由玉皇大帝指定的十位閻王管理,最高級係第五殿之「閻羅王」,每個殿都是由冒師傅打造各種紙紮公仔造型,反映陰曹地府裡各殿各地獄的慘狀,包括牛頭馬面、斷頭割舌、目的就係導人向善,否則要落地獄,必須七七四十九日接受各種折磨,要知道四十九日只能渡過頭七個殿,整個地獄旅程係三年,所以要做個好人。

「十王殿」內之神殿:
土地;秦廣王、楚江王、宋帝王、仵官王、閻羅王
卞城王、泰山王、都市王、平等王、轉輪王;城隍

欣賞地獄場景之餘,每個殿下方佈置有各種民生百態、有一家大細的公仔造型,本來係幾乎清一色公仔人物的時候,會看到建築物上寫有店舖商號,例如「永豐秤磅」、「漢記農具」等,是昔日農業社會的商號,可以說是打醮版清明上河圖。

傳說玉皇定下十個閻王掌管地獄、所以錦田鄉醮壇「十王殿」中出現「玉皇殿」?不知玉皇殿的天兵卅六將跟冥府有關,還是純粹點綴「玉皇殿」。「玉皇殿」對面設有「觀音殿」,在冥界中,救贖者是地藏菩薩以超渡鬼魂,未知道觀音娘娘在冥府的角色是什麼呢?

遊錦田鄉醮棚,不要錯過巨型鬼王和白無常,以及鬼王旁邊一則「全真演教宗壇」榜文。

醮會正醮日

錦田鄉十年一屆酧恩建醮正醮日,再遊錦田,當天大會金龍隊及錦田鄉各圍鄧族在下午一時半往錦田鄧氏各圍行香,行香活動開始前,先與沈思遊覽錦田各幢鄧氏祠堂。

錦田這個地方,據悉是北宋初期,江西藉吉水白沙村之鄧漢黻於太祖開寶六年 (973) 遷居錦田,即是說這地方已經有1042年歷史,千年後能夠剩下的,除了鄧氏血脈外,不會是任何磚瓦建築,談得上跟錦田鄧氏有關係的,只有鄧符協力瀛齋上現存的圭角山鰲頭石,和各處鄧氏風水名穴。聽說鄧族有人收藏了力瀛齋的瓦片,那麼這一件古董是相當珍貴。

鄧氏祠堂

錦田鄉打醮正醮日,除了行香之外,最難得是可以參觀鄧氏祠堂,平日大部份建築物均鎖上大門,只有在宗族活動才開放,除此之外,就是打醮正醮日。

茂荊堂(鎮銳鋗鄧公祠)

從周王二公書院醮棚出發,最近是茂荊堂(鎮銳鋗鄧公祠),是鄧洪儀其中三子鎮、銳、鋗的後人於清康熙年間(1662-1722) 所建,沿路往天后古廟拜訪天后娘娘、還有廟内的福德公,金花娘娘及宋帝康王。宋帝康王即宋高宗,高宗女兒下嫁錦田鄧族之外成為皇姑,高宗去世750年後亦報夢予一位芬傅法師重修天后廟,所以天后廟裡亦供奉康王神像。

思成堂

繞過樹屋通往思成堂,平日只能夠在大門隙縫偷窺內裡潢裝,這一趟終於可以置身其中盡情細看,思成堂是鄧欽長子鄧廣舍一房所建的「清樂鄧公祠」,樑上除了思成堂牌匾,同時懸有三個功名牌匾,「欽賜翰林院檢討」嘉慶十四年乙巳恩科會試 特賜翰林院檢討加一級鄧兆羆立、「旨賞換花翔」同治十年春臣鄧榮光恭承、「欽點花翔侍衛」光緒三年丁丁丑科會試第十一名進士殿試二甲 臣鄧輔良恭承。

最後這一位花翔侍衛鄧輔良,是東莞鳳崗鎮雁田村人,當年新界鄧氏抗英,鄧輔良組織東莞武裝,赴錦田聯手對抗英國殖民軍,其後在雁田修工事築炮台成功抗擊英兵來侵。

長春園

思成堂在旁是長春園,2015年長春園後園有一台百年木製抽水車被燒毀,報導述這台抽水車曾被清朝鄧文蔚進士使用過。要知道鄧文蔚是康熙24年(1685) 考中進士,相差三百多年歷史,不知道這台抽水車是否跟鄧氏涯過如此幾百年的秋收。

洪聖宮

長春園與洪聖宮近在咫尺,難得洪聖宮可讓人入內參觀,洪聖宮建於明成化期間 (1465-1487) 、主奉已形像化的南海龍王,還有華光及土地,廟內有一個三腳化寶鼎,鑄有道光九年(1829) 鄧鳴鶴奉立的字句,相信跟考中武舉功名之事有關。

在茂荆堂中懸有一副「州司馬」牌匾,是道光廿八年奉旨特授儒林郎候選隸州分州鄧鳴鶴立,州司馬屬兵部六品官職,最高級大司馬即是兵部尚書。鄧鳴鶴是倡議興建二帝書院其中一員,差一點也遺漏了,長春園就是鄧鳴鶴所建。

來成堂(廣瑜鄧公祠)

洪聖宮旁邊是來成堂(廣瑜鄧公祠),屬於鄧欽第三子鄧廣瑜一房所建,這一幢鄧氏宗祠由政府管理並公眾開放,也是錦田鄉唯一開放參觀的鄧氏祠堂。

鄧虞階書室 友鄰堂

經過水頭村壹號鄧虞階書室,便往錦田大馬路走,沿途經過友鄰堂,裡面供奉抗英烈士,同時有鄧乾新及莫理士的介紹。

光裕堂(龍游尹泉菴鄧公祠)

往祠堂村方向走,入祠堂村先經過鄧伯裘故居,然後走去後方的光裕堂(龍游尹泉菴鄧公祠)、祠堂名稱好長,龍游尹是浙江龍游縣縣尹,縣尹即是知縣,鄧文蔚號泉菴,中舉後官至知縣,此祠堂是鄧鋗一房的鄧惟松以下子孫所建,紀念先祖鄧文蔚。

孔子廟國子監

鄧文蔚自從順治十四年(1657) 丁酉科鄉試中舉、八年後於康熙乙丑科 (1685) 考中進士、於康熙三十二年(1693)獲授浙江衢州府龍游縣縣尹,他一生為功名苦學考試,曾撰修《新安縣誌》,他成為香港第一位進士,鄧文蔚的功名牌匾懸掛於光裕堂及永隆圍圍門。去年 (2014) 到北京旅遊,在孔子廟國子監裡欣賞了大量科舉金榜石碑, 走近去看,可以找康熙廿四年進士「鄧文蔚」的名字,正所謂金榜題名。

元朗墟墟主

鄧文蔚改變了元朗歷史,他把元朗墟市由大樹下大橋墩墟遷至南邊圍元朗舊墟,成為元朗墟墟主,創造了日後元朗市的繁榮,而五和東頭村觀音廟便是鄧文蔚所建。光裕堂亦是錦田公立蒙養學校的前身,鄧伯裘創辦蒙養學校於此,昔日學生就在祠堂裡授課。

莫理仕

據說藝人莫文蔚的名字取自於鄧文蔚,莫氏跟錦田甚有淵源,莫文蔚的祖父是英皇書院校長兼紅十字會會長莫理士先生,於日治期間隱居於錦田,莫理仕夫人羅惠德是一位助產護士,駐錦田婦孺醫院替村婦接生,於日治時代出生的錦田村民多是由羅惠德三姑接生的,莫理士夫婦頓成為了錦田榮譽鄉民。

永隆圍眾聖宮

最後往永隆圍,先到神廳眾聖宮,大門兩旁懸有「眾生永賴;聖澤隆施」的木對聯,神廳内保存了一個獨特的木龍頭,似乎是昔日龍舟龍頭,龍頭上罕有地放置一個天后元君的神主牌。神廳案桌上供奉以觀世音菩薩為首的十一位神祇、跟錦慶圍神廳所供奉的神祇各有不同。

村中有一塊珍貴的粉紅石古老石刻,要沈思介紹才知道是古老棋盤,幸好遇上一位女村民道出其歷史,昔日石刻棋盤放置放村口,是村中兒童的遊耍之處,後來棋盤任由棄置,女村民覺得可惜於搬回圍内保存、可惜石刻已經漸漸磨損,仍然能夠隱約看到棋盤。

耕心堂鄧氏祠堂

永隆圍裡有一幢耕心堂鄧氏祠堂,裡頭有一塊「重修鄧國賢祖」的碑誌以及鄧英元之武魁功名牌匾,鄧英元與鄧鳴鶴皆是錦田鄉出名武官,鄧英元文武雙全書法造詣高,在錦田鄉各處留下筆跡。談起功名牌,全錦田鄉(甚至可以說是全香港)保存功名牌匾最密集的地方,並不是鄧氏宗祠,而是永隆圍圍門。

蒙養學校

錦田鄉酧恩建醮正醮日行香好熱鬧,每個圍都熱情派飲品派食物,其中一個最熱情的地方可能要算「錦田蒙養學校」,雖然無龍獅團或緣首招呼大家,大門口列坐了十數排小學生,利用各款校服款式打造層次感,一邊向行香眾人揮手叫好,前排運動裝的學生則努力向鄉民遞上水樽,我接了一瓶又一瓶,他們任務完成,還送上一個又可愛又怕醜的笑容。

這一幢由昔日錦田鄉紳鄧伯裘創辦的蒙養學校,創校於1926年春,據悉設於祠堂村,最初只有一個課室一位教師,後來擴充分校於光裕堂,直至這一幢公立蒙養學校新校舍建成,小圖是新校舍開幕體全體合照,當年是一九五四年,已經超過半百年歷史了。

貴妃畫帖

於錦田鄉正醮日,有緣欣賞到《貴妃畫帖》,據錦田鄧氏族人的傳說,《貴妃畫帖》是鄧氏皇姑所保存,皇姑指宋高宗趙構的女兒,於建炎三年(1129)被江西縣令鄧元亮起兵勤王時收養,當時公主(皇姑)才八歲,那麼此畫帖至今已經至少有 886+ 年歷史了,有緣在錦田鄉醮壇中親眼看到,是難能可貴的事。

屈指一算公主出生年份約是1121年,翻查網絡上關於宋高宗的資料,宋高宗的長女 (皇姬) 趙佛祐出生於 1124年,比起皇姑還要遲三年,究竟誰是長女,可能手上的資料有誤。

昔日新界年鑑(1977)曾經介紹過「貴妃畫帖」,內容如下:「錦田鄧氏傳家之寶,相傳為宋高宗朝代人,傳青女史手,緣貴妃上絲繡,倩才人製畫作範,時先祖妣皇姑尚幼齡,好雅丹青,尤愛才人繪事,嘗師事之,殆北兵侵境,宋室南渡,皇族蒙塵,於兵荒馬亂中,皇姑尚懷藏畫帖走難,此流傳八百餘年,飽歷滄桑之貴妃畫帖,後數十年,皇姑憑此帖本以認明身份,其珍貴可知。今錦田鄉父老遂守祖訓,每十年建醮,乃展覽一次,餘時則珍藏,宜視同拱壁。」

另有一說,此貴妃畫帖是皇姑兒子與光宗相認後所贈。新界年鑑同時介紹了錦田鄉之瑰寶中,除了皇姑避走時所收藏的《貴妃畫帖》、還有《五音盤》、《宋徽宗御筆鷹圖》和《雪谷山人指圖》。既然稱之為《貴妃畫帖》,猜估指宋高宗年代的貴妃有關,高宗貴妃吳氏,十四歲入宮,後來冊封為貴妃,最後立為高宗皇后(1143),成為了中國歷代最長在位年份的皇后之一。至於高宗皇女,每個都紅顏簿命,非亡於走難就是被金人所擄而蹂躪。高宗貴妃吳氏入宮年份,約是建炎三年,與皇姑走難同年,即當年高宗還未立貴妃。

今年醮壇展出了《貴妃畫帖》之十幅畫帖外,還有一個寫有「宋傳青貴妃帖」錦盒,其中「傳」字仿佛有一點,看似「傅」字,意思未明。今次欣賞到《貴妃畫帖》,畫中的花草蟲鳥無所不工,柔媚的畫法又似乎是徽宗的風格,可惜畫帖中未看到有徽宗御筆題跋或御璽。所以我這一照片所用的字體,特別挑選宋徽宗獨創之「瘦金體」字型。

據報紙報導,1955年錦田鄉酬恩建醮期間,泰康圍曾經展示了鄧氏家傳瑰寶《宋徽宗御筆鷹圖》,這一趟卻未有緣欣賞得到,據說鷹圖乃光宗所贈,賜皇姑以睹物思人,既然高宗乃皇姑之父,而且是出色書法家之一,不知道當時光宗有否贈高宗之字畫予皇姑追思。

宋高宗女兒令鄧族名望顯赫,傳說康王(宋高宗)曾經託夢予一位芬傅法師,示意法師往錦田鄉協助重建一所破廟,法師於灌木叢間尋到乾隆年間所建之天后古廟,與鄉民籌款重修,並捐出二佰捌十銀元,破廟於民國廿五年 (1936) 重建完工,即水尾村之天后古廟,現時廟中恭奉康王神像並保留一塊木匾記載此事。至於誰是芬傅法師,無人得知。

→ 伸延閱讀:跑遊錦田鄉 - 由酬恩建醮貴妃帖至東莞皇姑墓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