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遊元朗錦田鄉 (13) – 錦田高埔村

跑遊元朗錦田八鄉,往往會經過坳頭高埔村,雖然曾經在高埔村旁的西餐廳吃晚飯,但始終未有緣入村參觀。

五月份跑遊高埔,順路跑遊相隔錦田路之高埔新村及涼井水 (又名龍井水),跑遊路線不作詳細分享,因為在元朗坳頭迴旋處住錦田方向跑數百米便到。

151122 DSC07224

↑ 2015年十一月,高埔村於村口豎起了錦田鄉十年一屆酧恩建醮活動花牌

130221 kopo@195806

↑ 2013年跟老友記在高埔村旁的高埔園小鎮 NZ 食晚飯,今天這一個「小鎮」已經發展得琳琅滿目

 

 

高埔村圍門

高埔村村口建有橙啡色的圍門,圍門內供奉土地,圍門兩旁嵌有門聯:「南陽世澤;稅院家聲」,橫批「昇平」及「高埔村」大字,從門聯已經看得出是錦田鄧氏的招牌堂聯,這副堂聯一般在鄧氏祠堂大門出現,例如錦田清樂鄧公祠廣瑜鄧公祠、及永隆圍耕心堂等,卻鮮見在門樓或圍門出現。

高埔村這個圍門好特別,因為它只有正面的外牆,背面未築有牆身,相信是重建後一幢象徵式的圍門建築。

「南陽世澤」指鄧氏郡望南陽,於商朝時期(公元前 1350)商王武丁之子「曼姓」於南陽被受封於「鄧國」,國人以國名為姓,故此鄧氏一系源出於南陽,以南陽為邵。至於「稅院家聲」,源自於南宋宋高宗趙構年代,趙構被金兵南下追殺,宋朝皇室中人流散,其中宋高宗之女被江西贛州縣令鄧元亮於起兵勤王時,於道上收養,長大後嫁給鄧元亮之子鄧自明。直至宋光宗即位,趙氏令長子帶同手書及高宗之信物上朝面見光宗,光宗大為感動,相認稱趙氏為皇姑,並封為郡主,而鄧自明追贈為「稅院郡馬」,並賜地於東莞。鄧元亮成為郡馬,成為了鄧氏後人的家聲。

近年高埔村出名人物,包括有高埔村鄉紳鄧銀海,他曾任錦田鄉委會主席、錦田公立蒙養學校校長、元朗區文藝協進會會長(第12-13屆)及元朗公立中學校友會長(2000-2002)等。

150531 DSC09789

↑ 高埔村村口圍門

 

 

高埔村公所

高埔村圍門旁是村公所,村公所外仍然保留了一口八角形古井(未知昔日是否八角形的),古井旁有一個「水龍皇」的神位,保祐水源清澈充足。村公所的大門貼有門聯:「村內人人皆快樂;公事個個多關心」,意思簡單直接,道出一條村的管理目標。

宋朝鄧氏八世祖鄧元亮均(自明公)受封稅院郡馬,皇姑生了四子林、杞、槐、梓,鄧梓後人德荷生洪贄(厦村鄧氏始祖)和洪儀,洪儀生欽、鋗、銳、鎮四子,其中長子鄧欽長子鄧清樂的四子,繁衍成元朗錦田鄉分為四個祖堂,包括雲谷祖(分居水尾村、錦慶圍、塘坊村、吉慶圍等)、雲澗祖(分居吉慶圍、錦慶圍、高埔村等)、雲御祖(分居永隆圍等)及雲讓祖。

高埔村村公所內,設有神位供奉關帝及朝軒祖木主神位,據悉朝軒祖乃鯉魚祖(又稱浮梧祖)其中一個分支,而鯉魚祖是雲間祖兒子里魚祖之分支。

150531 DSC09790

↑ 高埔村圍門旁是村公所,村公所外仍然保留了一口井

150531 DSC09792

↑ 高埔村內供奉關帝及朝軒祖神位(鳴謝@Kawai提供資料)

 

 

高埔村

高埔村外興建了數個西式別墅群,突顯了高埔村內的傳統圍村氣統,圍門後的村屋,隱約可以見到半家祠半住宅式建築,地下設有神龕供奉先祖,樓上成為住宅民居。在高埔村內沿路走,可以留意到一幢民居的外牆牆腳處,有一把水位高度尺,由水位由 4.2米開始,刻度最高是 5.2米,估計是昔日高埔村靠近舊錦田河道,每逄暴雨會令到高埔低窪的民居水浸。近年 2002年一場黃色暴雨中,洪水亦曾經衝入錦田下高埔村,水深至村民大腿。

走到高埔村村尾,可以見到一個社壇和斜頂鋅鐵棚,社壇供奉「社稷大王」,而鐵棚用作存放高埔村的鑼鼓花炮等物件,所以鐵棚特別高。

150531 DSC09801

↑ 高埔村內其中一幢民居外牆掛有一把水位尺

150531 DSC09793

↑ 高埔村村後的社壇和鐵棚,鐵棚存放花炮鑼鼓等物件

 

 

高埔村紅磚花形花槽

遊高埔村,不要錯過村尾之高埔村公廁,相信是錦田鄉內最漂亮的公廁之一,要指的除了廁所本身建築物外,四周環境幽美,靠社壇的一邊,種有參天大榕樹,樹腳有人以紅磚砌成花形花槽,配以花卉灌木,極為別緻。

在旁有另一個類似的三層式紅磚花槽,聽說這裡原本是另一株大榕樹,可惜去年被雷電劈中後枯萎,花形紅磚花槽配搭起公廁的木板圍欄設計,這裡公廁環境在錦田鄉內找不到。

150531 DSC09796

↑ 高埔村後的參天大榕樹,跟路人甲比較更顯壯健

150531 DSC09798

↑ 樹腳的花形紅磚花槽及植物裝飾,泥要夠多夠深才能提供充夠養份

150531 DSC09797

↑ 據悉這個花圃位置原本也有另一株大榕樹,可惜去年給雷電劈中枯萎(鳴謝@GmanSin資料)

 

 

高埔鐵橋

昔日高埔村旁有一幢高埔橋,是由元朗通往錦田、八鄉橫台山等地的主要通道,重要性相等於元朗通往上水的坳頭狐狸過水橋。五十年代曾經遇到暴雨傾塌折斷,由港英政府之英軍工兵團架設暫時鐵橋代替,一個月後又被沖毀。五六十年代元朗水災連連,這是其中一個主要原因,令政府修築十八鄉及錦田排水道,去解決雨災水浸等問題。

今天已經找不到昔日高埔橋的遺址,相信在現時高埔錦田路迴旋處前的位置。

19570622 kopobridge

↑ 轉載自公共圖書館,1957年6月22日工商日報「錦田高埔橋大水衝擊折為兩段」

151206 kopo@hkgeologylegendmap

↑ 轉載公共圖書館之一份 HongKong Geology Legend Map(年份不詳),圖片正中央是高埔(譯音:Kau-po),在旁的車路與錦田河分支交界處,相信是昔日高埔橋的所在地。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