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遊元朗 (30) - 廣興園十八街 康樂樓 康莊市場 擊壤村

路過元朗福康街,它位於安寜路與大馬路之間,原來這一帶同樂街、福康街及福德街所圍繞的地方,屬五十年代之元朗「康莊市場」(1957年),康莊市場改建自廣興園十八街,而該處業主是鄉紳黃福康,相信福康街的命名亦取自黃福康。

廣興園十八街的原居民因清拆而遷至元朗邨旁之康樂樓徒置大廈,直至到康樂樓清拆,居民獲安排建立擊壤村(1955年),廿多年後擊壤村遭清拆(1982年),居民被安置於水邊圍邨。

隨著社會發展,康莊市場因建設元朗輕便鐵路而清拆,取而代之是今天的大型專線小巴站。

康莊市場

元朗曾經有一幢康莊市場,位於同樂戲院後方,是元朗首幢多層街市大廈,屬於鋼筯石屎建築物,樓高三層,樓下有檯位59個,主要是鷄鴨鮮魚類檯位,樓上有檯位64個,屬肉類檯位,於1957年9月29日舉行落成開幕典禮,耗資卅餘萬,由新界民政署長彭德主持剪綵。

當時元朗除舊墟市集外、還有五合街新墟,同益街市和同樂市場。康莊市場是政府策劃協助所建之新型街市建設,位於昔日廣興園十八街舊址,面積佔十餘萬平方呎,除市三層高街市中心之外,還有露天小販場地,販賣蔬菜洋雜貨生果食物、單車、熟食等,共有百餘戶小販攤位,小販戶有元朗小商業互助會作為代表。新市場投入,可見戰後五十年代元朗人口激增,街市空間供不應求。不過康莊市場經營了14年,業主收回檯位,小販被安置往鐘聲學校後的空地,商販當然不滿,因為該處無水無電經營困難。康莊市場清拆後,由誠興建築公司於1973年12月在原址建成金華樓、金寶樓兩幢洋樓。

150227hongchongmarketmap

↑ 1968年香港年鑑刊登之元朗街道詳圖,舊地可以看到元朗同樂、光華、元朗三家戲院,以及地圖中央之康莊市場

150227hongchongmarketarea2

↑ 1963年元朗高空圖,中間橫向是大馬路,大馬路上方有同樂戲院及11點鐘位置有一幢龐大建築物「康莊市場」,康莊市場右方是露天小販場地,福康街右方是炮仗坊。上方一幢白色屋頂的建築物是元朗戲院,照片中可以看到福亭街,以及最下方之大棠路合益街市。

yuenlonghongchongmarket

↑ 罕見的康莊市場街市大廈照片(由 @junefung 提供)

150227hongchongopenmkt

↑ 1958年政府清拆元朗康莊市場前小販簷篷,當時報導的圖片(照片轉載自工商日報19581104)

福德街及福康街

最後康莊市場外的六十多間舖戶及十餘個熟食檔,因政府以元朗區內興建輕便鐵路為理由,於1986年6月30日全數遭到遷拆,部份被安置於大橋街市,也有熟食牌檔被安置於建業街東菇亭。

元朗區內具廿九年歷史之康莊市場終於寫上一個句號,不過該處仍然保留了福德街及福康街兩條街道,其中「福康」二字,相信是取自於業主黃福康先生,黃福康於五十年代擔任元朗博愛醫院總理。

fookhongstreet

↑ 元朗炮仗坊旁之福康街

廣興園十八街

再談康莊市場的前身,據悉最初是一處名為新興隆的搾油廠(元朗鐘聲學校於1934年在大橋村創校前,該處也是搾花生油廠,未知兩者是否有關,昔日五十年代泰祥街一帶也是搾花生油廠,即錦田鄧伯裘經營之泰祥興記油廠),後來在1930年代由一名姓范者購得地皮,改為聯益置業公司,戰後轉售給黃福康,漸漸發展成元朗「廣興園十八街」,十八街包括廣興園大街、內街、新一街、新二街、新三街、第一街、第二街、一橫街、二橫街、三橫街、一橫巷、大家庭街、大家庭一橫巷、橫洲路、福亭街、福亭後街、王球巷、王球正街,全區商店數十間,居民四百餘戶,人數約三千餘人。

至於廣興園這個名字,曾經與前輩談起,他解釋當年居民大部分是廣府人士,而當時「廣興」二字,屬廣東一帶流行的招牌名號,眾人擁有懷鄉及盼望興隆使然的情緒,於是十八街街巷名字就是於一夜間定名。

150227konghingyuen

↑ 1949年元朗廣興園十八街的高空照片,照片最下方是大馬路,左下方黑色屋頂便是同樂戲院,右下角是榖亭街及五合街合益街市。回顧 1924年元朗市一帶,當時除了一條筆直的青山公路之後,四周都是農田,建築物則有三處:大橋村、合益街市、以及廣興園相同位置有一個頗具規模的建築,不過相片太朦朧看不清楚。

2014hongchongmarket

↑ 炮仗坊小巴站,即昔日康莊市場露天市場

富隆正記腐竹廠

廣興園十八街孕育出不少元朗著名字號,包括余恩燒味,李牛師傅,蔡陶臘味,蔡鴻豬肉,華記雜貨,泗記竹棚,其中佔廣興園面積龐大是富隆正記腐竹廠。

150227fulungchingkee

↑ 富隆正記位於元朗舊墟的舖面(轉載自元朗舊墟-集體回憶中的元朗舊墟)

康樂樓

業主黃福康於1954年拆遷廣興園十八街,以發展元朗新街市及樓宇,廣興園十八街三千居民中,部份被遷徙至元朗泰豐街康樂樓,這是一幢 H 型三層樓徒置大廈,位於元朗涌旁,元朗王淦波師傅曾經在康樂樓設館授徒。

150227hongloklau

↑ 1956年元朗康樂樓發生命案的房間,當時新聞報導中康樂樓的黑白照片(轉載自大公報19560802)

ylhongloklau

↑ 照片中央靠左的一幢 H 型建築物是康樂樓,位於元朗涌旁邊(轉載自元朗公共圖書館

擊壤村

而餘下大部份居民獲批九龍巴士廠(即現時元朗廣場)後方的鹹田壆闢新村,自行填海蓋建一百廿間沙磚平民房屋,每間十二尺濶卅二尺長,當時每幢建築費約一千四百元,於1955年六月二日舉行開幕典禮。這一條鹹田壆上所建的村落,命名為「擊壤村」,名字取自一首《擊壤歌》,這首歌詞:「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何有於我哉?」,喻意居民盼望能夠過擊壤而歌的生活,喻太平盛世,人人豐衣足食。

擊壤村首要三件大事是建立學校、成立村事機構及著手加入十八鄉鄉委會。擊壤村由一河分隔成上下二村,村中除民居之外,有鱼塘、白鴿雞鴨場、屠房、草菇場等。六十至七十年代期間擊壤村面對水災、停電及水荒問題,由於擊壤村屬於醎田海水沖積地,地下水源皆帶醎苦味不能飲用,故村中不能開鑿水井,必須依靠自來水,擊壤村四周亦陸續搭起木屋,經常發生火災。擊壤村最終能夠加入十八鄉鄉委會,但該村於1982年全數被政府遷拆,村內百多戶五百多名居民、商店、工場豬欄及鷄鴨農場等,按資格遷至水邊圍邨及臨時房屋區。

19550603tikyeungtsuen

↑ 昔日新聞,元朗擊壤村由廣興園十八街徒置一百二十一戶新村昨開幕鼓樂喧天村民雀躍港督葛量洪視察(轉載自工商日報19550603)

kikyeungtsuen

↑ 1975年元朗高空照片元朗村及市中心(轉載自元朗公共圖書館

擊壤路

擊壤村清拆後,該處興建了聯發樓、富來樓及部份朗屏邨樓宇,今天元朗西巴士站旁之擊壤路,正是記念這一條擊壤村。

kikyeungroad

↑ 元朗西擊壤路巴士,一般都稱為喜利巴士站

You may also like...

9 Responses

  1. 平帆 says:

    昔日康莊巿場一帶,不知為何演變成今日稍稍烏煙瘴氣之地,白天經過亦如是,和元朗的民風格格不入。

    水牛嶺據聞是今日的元朗公園,未變成公園前也是梯田嗎?看到1964 年元朗的高空照,發覺元朗現時暢旺的地區原本都是農田,想起之前發現朗屏和東頭工業區原本是如南生圍一樣的魚塘,覺得元朗由六十年代步入八十年代,滄海變做桑田,老街坊一定很懷念。

    我第一次去元朗是九十年代初,那時見到的地方和現時差不多,錯過了很多變化。

  2. terewong says:

    @平帆 喲,變化原是永恆。聽元朗老居民講,水牛嶺昔日是徒置木屋區,那梯田似的地方,是腐竹廠曬腐竹的棚架,即今天的水牛嶺公園。滄海桑田,我兒時也不是元朗人,無法親眼或從記憶中去追憶這些地方故事,只能夠從圖片去探索它們的故事。

  3. Peter Chow says:

    水牛嶺是徙置平房區,是石屎建築。山上方是粉絲廠,囇粉絲棚架一行行,又叫粉絲山。

    1963年元朗高空圖顯示大馬路南後方一片平房是「同益市場」,應是建於五十年代初,七十年代中拆遷,建了同益大廈、發祥大廈和小巴站,唯網上似乎找不到舊照片。

  4. 小丙 says:

    謝謝你詳盡的描述,文筆流暢易明,要在網上要找到一篇這樣子的文章很不容易,讀得很舒服,謝!!!!(我就住在元朗公園旁邊呢)

  5. Nelson Chang says:

    對,水牛嶺,亦即”粉絲山”,是徒置石屎屋。本人兒時經常和表兄弟到”粉絲山””探險”,當時石屎屋已經荒廢,沒有人居住。

  6. 優皮 says:

    原本熟食檔而家應該淨返成記粥檔

  7. terewong says:

    @優皮 謝謝你,可能也是,以前許留山的涼茶工場也在康莊市場露天場位置,也有學利哎

  8. Alfred Chu says: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information to call back my memory in 1955 to 1957 when my family lived there as I was only 4 to 6 years old.

  9. terewong says:

    @Alfred Chu 謝謝你,如果有聽過長輩講過什麼舊故事,希望有機會聽到你的分享啊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