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遊元朗屏山鄉 (24) - 山廈村

曾經跑遊過元朗欖口村,當時有一份誤闖桃花源的心情,後來某個週末,由欖口村後山沿華封學校,繞路跑到山廈村。這是三年前的事,不過這篇遊記在三年後才抽空記錄下來。

山廈村亦稱山下村,於《屏山鄧氏族譜》中的屏山地圖上所寫的是「山下」,相信古稱是山下。而「廈」古時意思是屋的意思、廈屋即指大屋,同樣是山廈,沙田有一個地方叫「山廈圍」,山廈圍的大屋非常大,那就是我們認識的沙田曾大屋,所以山廈村名字甚有意思。山廈村在鄰有唐人新村及欖口村,由於山廈村遠離元朗市中心,位置比較偏遠,加上圍村本身屬於單姓村落,所以山廈村能夠保留著一份圍村風貎,村中農田、糖坊、書室、宗祠、巷里,襯托起村中一眾青磚古老大屋,實屬難得。

 

跑遊山廈村

 

在 Google Maps 還找到當年的跑遊路線,以下是山廈村裡不能錯過的歷史性建築物:

  • 圍門及銅炮
  • 張氏宗祠華封堂
  • 達仁書室(226號)
  • 1932年大屋(329, 330,331,332號)
  • 興寶書室 1011(162號)
  • 農業園(198號)

↑ 跑遊山廈村的路線

IMG_1945

↑ 山廈村圍門前,昔日是風水塘,不少圍村已經把風水池填平為球場及停車場

2015-02-06 05.08.14 1

↑ 山廈村內各處保留著舊村屋,加上山廈村位置偏遠,並且是單姓村落,所以還可以保留一份圍村風貎

 

 

山廈村圍門及古炮

山廈村圍門已屬重建,新圍門建得更高,新門加入了新元素,包括一對銃窗及船脊,兩旁篏有圍聯:「山川毓秀;廈屋榮華」及橫批「圍門」,青磚格調的圍門加上銃窗具攝人氣勢,不過傳統圍門上使用電腦宋體字型並不匹配,橫批「圍門」二字亦屬少見,一般圍門會寫上例如「泰階」(忠心圍、泰康圍、南邊圍)和「昇平」(馬田村、吉慶圍、順豐圍)等吉祥語。

張氏宗祠前保存了兩口古炮,一說是抗日銅炮,應該是昔日抗匪銅炮,日佔前期元朗圍村無力抵抗日軍,只有村民參與東江游擊隊反抗。記得元朗大橋村內亦有一口古炮,村民跟我說,抗日時只是發了一口炮,便立即要把銅炮推入漁塘,避免日軍報復,大橋村的銅炮,是後來興建牌樓時才被發現。

2015-02-06 12.01.29 1

↑ 山廈村圍門篏有對聯:「山川毓秀;廈屋榮華」橫批「圍門」

150208shanhatsuengatehouse

↑ 重建前山廈村舊圍門(轉載自屏山鄉山廈村

IMG_1942

↑ 張氏宗祠前保存了兩口古炮

 

 

張氏家祠

山廈村內建有張氏宗祠及數幢家祠,部份既是家祠亦兼任書室作用,包括欲維堂、君悅書室(振業堂)、達仁書室(樹德堂)和興寶書室(義慶堂)等。

欲維堂山花上,拼砌了一幅金閣寺披雪的日本風情畫,令人百思不解的,是山廈村曾經是一個抗日基地,為何會出現一幅日本圖畫。據說日佔時期,元朗山廈村八名村民為保護東江游擊隊員,寧死不屈不供出資料,被日軍毒打折磨至死,其中一員是村民張金福。

君悅書室又稱振業堂,立面舖上幻彩磁磚,門聯「振開燕翼;業創鴻猷」,君悅書室是紀念張君悅而建,張君悅是張君存的兄弟,村內數幢歷史性建築物,都跟張君存或其後人有關。張氏另一房張君亨,則由山廈村分支到欖口村居住。

IMG_1912

↑ 山廈村欲維堂

IMG_1914

↑ 山廈村君悅書室(振業堂)

 

 

山下村 329-332 號

這一幢是山廈村中最幽雅的一幢舊建築,兩層高建築物有寶瓶裝飾的露台及騎樓,屋頂有一個大山花,刻上1932年份,並建有女兒牆,屋前有禾塘曬坪。

大屋最右方的329號有張喜後人居住,最左方的三間單位於六十年代已經空置,現時被用作放置雜物及曬䁁衣服等用途,從大屋外牆黑白兩截顏色來看可以暸解到。這種黑白色的強型對比,令人想起灣仔藍屋,藍屋最左方的三間單位被掃上政府水務署的藍色油漆,而最右方的一間因為業權仍然屬於私人擁有,維持著灰黑的外牆。

這一幢大屋是山廈村張君存後裔於1932年所建,張君存曾經出國當美國水手,他的第三子張達教,被後人供奉在村中之興寶書室。山廈村另一處農業園,亦是靠張氏(張丁保)於蒸汽船上工作賺錢寄錢回鄉為家人建成農業園。

在大屋附近的一幢青磚小屋,有人架起棚架進行裝修,對我來說,這是頗為罕見的事件,這些舊青磚村屋通常會被荒廢,或者住上一些經濟能力較差的長者,又或者整幢拆御重建,鮮見有人進行大型維修,可能這一種保育精神令到山廈村的村貎能夠保持。

1423151429036

↑ 這一幢是山廈村中最幽雅的一幢舊建築

IMG_1920

↑ 現時大屋最右方的329號仍然有張氏居住

IMG_1923

↑ 附近的一幢青磚小屋,有人架起棚架進行裝修

 

 

達仁書室

剛剛提及達仁書室,建於1919年,屬於逹仁祖的家祠,供奉先祖張容穏,而張容穏乃張君存的後人(神龕對聯中提及張老三、未知道個中關係)。

當時屬於民國初期,達仁書室成為山廈村內其中一個課室。當山廈村華封堂成立華封學校時,達仁書室成為其中一個教學課室。

逹仁書室又稱樹德堂,所以書室內的對聯皆以「樹德」二字為鶴頂格,以下節錄部份神龕及堂內前對聯:

  • 「樹立宏模隆繼述;德留餘蔭衍蕃昌」
  • 「樹立奐輪喜符張老三斯頌;德昭雍睦格守東平百忍規」
  • 「樹立有基肯構肯堂繩;德隆靡既丕承顯仰宗功」(民國八年春)

IMG_1911

↑ 達仁書室正門

IMG_1906

↑ 逹仁書室之神龕及兩旁對聯「樹立奐輪喜符張老三斯頌;德昭雍睦格守東平百忍規」

 

 

張氏宗祠

村中心臟位置是張氏宗祠,祠堂前的明堂(宗祠廣場)是村中喜慶吃盆的地方

山廈村張氏開村始祖是張直臣,字祝平,號永安,是明朝萬曆年間,恩賜八品冠帶(八品官),原居東莞簧村(現時南城附近),因經營盬業,由東莞篁村遷至七星崗,再移居至元朗橫洲,與林李二姓同居一帶,估計即現時橫洲林屋村一帶,後來子孫繁衍,於清朝順治年間(1644-1661)遷居山廈村這個地方。未知道鄰近橫洲之輞井村張氏元朗十八鄉塘頭埔村張氏跟山廈村張氏有沒有什麼宗族上的淵源。

現時山廈村張氏族人皆定期組團,北上東莞太平鎮虎門龍眼村祭祖,據說龍眼村的名字起源於一個傳說,由於村前有一條河,酷似一條游龍,加上河前有兩個小山坡,被形容為龍的一對眼睛。1979年張氏龍眼村宗祠開設髮具廠,輾轉廿年後前成為了國內著名的億元村。

張氏宗祠,又稱為「華封堂」,於嘉慶二十年(1815)興建,大門外懸有對聯:「華民愛國體;封爵振家聲」。作為村民聚會及供奉祖宗之用,於1930年代曾用作私塾教育村中子弟,直至1958年在欖口村後山建成新校舍。

IMG_1886

↑ 山廈村張氏宗祠,在旁是興寶書室

IMG_1887

↑ 張氏宗祠曾經進行大規模重修,祠堂大門外懸有對聯:「華民愛國體;封爵振家聲」,外牆曾經寫上「華封學校」四個大字,門口放有一對石獅子,今天被兩盆植物取代了。

PhotoGrid_1423180025165

↑ 張氏宗祠內懸有功名牌匾及重修慶賀牌匾,其中一個「賞換花翎」,單單一根花翎,光宗耀祖。

賞換花翎

清朝的官員所戴的禮帽,帽子頂部有不同寶石的頂珠標識官級(元朗區內陳火光擁有最多頂珠),頂珠下有白玉或翡翠翎管,以便插上翎枝,所謂花翎即是指雀翎,代表官級的冠飾,單眼花翎屬於五品以上官員,雙眼賞給大官,而三眼則賞賜親王,至於六品以下官員只獲賞藍翎,亦稱鶡翎。當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朝廷國庫空虛,產生了捐翎的溝道,據說花翎值七千兩實銀、藍翎亦需五千兩實銀。

張氏宗祠內之部份匾額:

  • 「旨賞換花翎」-咸豐十一年八月二十六日奉;儘先遊擊 臣 張國陞恭立
  • 「武魁」-咸豐拾壹年辛酉科中式四十八名武舉張薰林立
  • 「螽斯振振」-東莞虎門龍眼同鄉會及塘頭埔村同賀
  • 「瓜瓞綿綿」-屏山鄉輞井村同協堂敬賀
  • 「萬代億年」-屏山鄉沙江圍眾賀
  • 「吉祥」-屏山鄉大井(大井圍、吳屋村、盛屋村)敬賀
  • 「子孫昌盛」-屏山鄉欖口村敬賀

IMG_1890

↑ 張氏宗祠內之神龕,神龕兩旁以八仙木雕為裝飾,寓意吉祥,兩旁懸有對聯:「祝好兒孫須從尊祖敬宗起;平光門弟還是讀書積善來」,對聯以祝平為鶴頂格,代表山廈村開基祖張祝平。
所謂慎終追遠、讀書行善,這副對聯反映先祖對村中子弟的寄望,字裡行間寫得清楚直接。

張九齡

神龕供奉張氏各世祖神位,最頂供奉著嶺南張氏始祖張九齡,是唐玄宗李隆基開元年間尚書丞相。山廈村張氏族人北返祭祖時,亦會到韶關市北郊羅源洞山麓張九齡墓及墓前祠堂拜祭。

禪師爺靈座

一般人留意最頂層的木主時,也要留意最底層的一個「禪師爺靈座」,禪師指元朗公庵禪師寺之禪師。相傳昔日有一位張姓村民,死於公庵山上的石窟中,屍身呈紅色,久久不腐化,山廈村及欖口村村民相信他己成仙,並以此為神迹,將石洞建成一座細小的神庵供奉「禪師爺」,並稱之為「公庵」。

公庵位於十八鄉白沙村,業權卻屬於山廈村華封堂及欖口村忠勝堂的「祖堂地」,每逢農曆七月廿一日禪師誕,山廈村及鄰近村落的村民都會在公庵禪師寺舉行祭典儀式,山廈每十年一屆清醮也在公庵山上取聖水,而山廈村神廳仍然供奉著禪師祖神位。

武魁

1423152484767

↑ 張氏宗祠所懸之「武魁」功名牌匾,由咸豐拾壹年辛酉科中式四十八名武舉張薰林立。武魁即武試中舉者第一名,尊稱為「武魁」。

 

 

興寶書室

張氏宗祠附近有一幢「興寶書室」,書室屋簷下有兩幅泥塑圖畫,一幅描述了海邊大屋及汽船的景況,另一幢是群山小屋及小橋流水的「謂水景」,值得駐足欣賞。

興寶書室建於癸丑年春(1913),由張達教一房所建,書室又稱為達教堂或義慶堂。張達教是張君存的第三子,也就是山廈村329-332號的同一房人。

IMG_1940

↑ 張氏宗祠附近有一幢「興寶書室」

IMG_1935

↑ 興寶書室建於癸丑年春(1913),簷下懸有雕花板作裝飾

 

 

 

錦被蓋孩兒

山廈村蛇地祖穴重修落成儀式,沿途經過「錦被蓋孩兒」名穴。

IMG_1947

 

農業園

這一趟未去到村中的的農業園(198號),農業園是1930-1940年間由張丁保建成,張丁保在蒸汽船上工作賺錢後,為家人建成農業園,並且在後方經營四和農場。

山廈村糖廠遺蹟

山廈村昔日以種植甘䉀和稻米為主,甘䉀於秋冬收割後,會送往䉀寮制糖,直至外地大量輸入食糖,市場對本地生產的䉀糖要求漸降。

山廈村太平清醮

山廈村每隔十年舉辦太平清醮﹐以祈福建醮祈求帶來平安及順景,同時也進行祭幽法事,以安撫孤魂野鬼。

150208shanhatsuen

↑ 屏山鄉山廈村十年一屆太平清醮(轉載自hkedcity

 

山廈村舞東莞麒麟

山廈村之舞東莞麒麟,傳自沙江圍莫師傅,村民除了學習莫家拳之腿法,亦學習了舞東莞麒麟,新界居民有舞東莞及客家麒麟兩款,舞東莞麒麟前,武師先耍一套拳法,才開始舞麒麟,完結前亦會耍一套棍法,才算完整。五十年代,山廈村的務農男丁皆練成莫家腳法及武風極盛一時,每逢時節鄰村互相拜訪時,村內的麒麟隊都會展示莫家拳武功和舞東莞麒麟,展示功夫實力。每當村內祠堂落成、新屋入伙、結婚喜慶或打醮時,亦會舞麒麟助興。

麒麟屬於吉祥瑞獸,一直有麒麟吐玉書(麒麟送子)之傳說。舞麒麟與舞南獅稍步法套路不同,東莞麒麟比起南獅小和輕巧、飾以獨角、鰲魚嘴、鯉魚鰓,並綴以八仙法器;麒麟被則主要分五色,繡上龍鳳、蝠鼠、金錢等吉祥物。除了麒麟本身,舞麒麟的古樂伴奏亦講究要求,有傳統的鑼、鼓、笛、嗩吶和喳,所以除了武師也需要樂師配合,要延續舞東莞麒麟這份傳統文化亦不容易。

150208shanhatsuen2

↑ 重建前山廈村張氏宗祠及麒麟隊(轉載自屏山鄉山廈村

 

 

山廈村各處

除了以上幾處歷史性建築及法定古蹟之外,山廈村內滿佈不同的青磚舊村屋,就是這一份圍村風貎,很值得記錄下來。

IMG_1915

↑ 每次走過這幢村屋都會拍照,因為它翻新得很美,四週放滿盆栽

IMG_1879

↑ 山廈村圍內的村屋

IMG_1885

↑ 山廈村圍內已被荒廢的村屋

IMG_1883

↑ 留意一下磚牆結構,牆身中央是空心的,冬暖夏冷

IMG_1932

↑ 山廈村中另一處老村屋,保養得不錯

IMG_1930

IMG_1918

↑ 1974年的村屋,山花上一個紅雙喜圖案

IMG_1926

↑ 1961年的村屋,已經有半百年歷史

IMG_1925

↑ 村內其他大屋

IMG_1946

↑ 1974年代所建的住宅

IMG_1943

↑ 圍前的村屋,吸引我的是圓形山花上的鳳凰泥塑,想起元朗舊墟內龍氏大宅的山花裝飾

 

 

參考資料 

You may also like...

4 Responses

  1. onefamily says:

    山下村後面是寶藏,有很多蕭建築,環境又清幽.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