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遊屯門鄉 (1) - 和平新村 鍾屋村 順風圍 坭圍

週未跑遊,漫無目的,沿朗治路,經過水牛嶺入青山公路,朝向西面走,看看能夠跑到那兒去。

跑過洪水橋之後繼續跑,首先會遇到一條陌生的村落「和平新村」、然後有一條更陌生的街道「天地人路」,這個名字蠻有氣勢,繼續走可以看到屯門鄉其中三條古老圍村落「鍾屋村」、「順豐圍」及「坭圍」。

原本諗著可以堅持跑至妙法寺,可能要留待下一次,順道訪探其他圍村。

150104mytracks

↑ 跑遊屯門鄉,只跑到左方盡處(回途往元朗市中心一段路是乘輕鐵的)

 

 

和平新村

和平新村位於洪水橋洪水坑旁,屬於一條後期建立的雜姓村落,居民多由廣西移居於此,開村只有數十年歷史,居民以飼養家禽家畜為生。

IMG_20150104_092320

↑ 油站旁這個「和平新村」路牌,好經典,英文名稱中的 N 字以似係錯字

IMG_20150104_092724

↑ 和平新村村口的一列平房屋

IMG_20150104_092858

↑ 名稱頗具氣勢之天地人路,令人想起天時、地利、人和

DSC06128

↑ 洪水橋和平新村旁之洪水坑,這條坑的確好深

DSC06130

↑ 和平新村內村屋

 

 

鍾屋村

經過和平新村後往前走,可以見到鍾屋村,從村口進入,左方是鍾屋村公立學校「僑所學校」,現在已改營為建築技能中心;右方是建有圍門,名字叫「廣田圍」。

鍾屋村本名廣田圍,因坐擁洪水坑下大片農田而得名。圍門有客家堂聯「廣通楚水、田沃穎川」,圍門內有兩副「武魁」功名牌匾,不過並無上款或奪魁員生的名稱,似乎並不正統。

最搶眼是在旁的一塊紅底金色功名牌匾,屬光緒十八年(1892年)壬辰科之「欽賜 翰林院編修 臣鍾克猷恭承」。鍾克猷同年(光绪壬辰)曾經為廣州從化市防御使鍾公祠前敬立石桅桿夾,未知道鍾克猷跟屯門鍾屋村的關係,可能廣田圍跟廣州從化鍾氏宗族同源。

DSC06150

↑ 鍾屋村村口之牌坊

DSC06137

↑ 鍾克猷獲欽賜翰林院編修

 

 

僑所學校

鍾屋村僑所學校,以開族始祖「僑所公」為校名,紀念鍾氏先祖於晚明自江西經東莞至屯門開村,距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學校外牆的名稱由盧湘父所寫,盧湘父是廣東新會藉舉人,是清未康有為弟子,一生專注教育事業,於1905年創立澳門湘父學塾,即湘父中學前身。

僑所學校建校於1965年十二月,於1968年舉辦首屆畢業禮,由學校董會主席鍾少庭、校監鍾林燕珍等倡建創辦、建校委員鍾炳章、佳才、就德為校董等,籌款自費而建,建校同年被政府列為津貼學校,首年全校員生已有八百餘人。

DSC06134

↑ 鍾屋村公立僑所學校

DSC06145

↑ 鍾屋村公立僑所學校操場及課室

 

 

廣通楚水、田沃潁川

廣田圍堂聯之「廣通楚水、田沃穎川」,「穎川」應為錯別字、正確是「田沃潁川」,因為潁川是鍾氏之郡望,潁川即現今河南省禹州市,古時秦王政年代(前230年)稱為潁水,水流源自中嶽嵩山。

潁川是鍾氏郡望,源自於黃帝五十九世孫「鍾烈」(前344年出生),他原屬春秋戰國諸侯國宋國宋襄公的子孫,本身姓氏為子,當宋國宗室傳至烈公時,宋國被齊,楚,魏三國所滅(前286年),烈公逃奔至河南許州襄城潁川郡,因為烈公曾經被封為「鍾邑大夫」,烈公逐改子姓為鍾,成為鍾氏族人得姓始祖。

堂聯中所提及之「廣通楚水」,還未想到個中關係,不過鍾氏跟楚的故事淵源之中,有一位叫鍾離昧的名將。
鍾離昧是西楚霸王部下之名將,因劉邦之離間計而投靠韓信。當劉邦稱帝後,韓信被封為楚王,雖然劉邦赦免項羽家人,卻繼續追殺昔日項羽的舊部,包括鍾離昧,更施壓於韓信。結果鍾離眛自刎,韓信無奈帶著鍾離眛頭顱交予漢王劉邦,結果反被漢王帶回朝廷,正是史記所說: 『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

鍾離眛兩名兒子隱居潁川長社,改姓「鍾離」為單字「鍾」姓,成為了鍾氏之源流。

圍門牆上懸有一副恭賀廣田圍眾聖宮及福德宮龕座重光誌慶之金漆木刻對聯:「廣運喜崇新共仰神靈輝寶座、田園畧改藍同沾聖澤庇鄉鄰」,由五柳堂、忠義堂眾信仝拜辛未年十月十二日陶福添拜撰。

DSC06135

↑ 鍾屋村圍門,即廣田圍

 

 

廣田圍神廳

圍尾是村中神廳,供奉十五位神祇,包括和合童子、種穀先師、開山宿老、楊侯大爺、洪聖大王、文昌帝君、玄天上帝、觀音菩薩、天后娘娘、關帝、財神趙公明、柳樟榆三仙、禾谷夫人、福德土地神、利市仙官。

神位兩旁有幾副對聯,包括「賴神恩而保斯土、藉福德以衛北鄉」,橫批「藉賴神恩」,似乎依橫批藉賴二字來看,相信對聯應該同樣以鶴頂格藉賴二字為題的,那麼現時對聯的左右位置錯放了。

DSC06141

↑ 鍾屋村圍尾神廳

DSC06142

↑ 鍾屋村圍尾神廳內神位、牌匾及案桌等。上水河上鄉洪聖宮亦懸有藉賴神恩的木匾

DSC06149

↑ 鍾氏宗祠,於 2010年重建落成,祠堂前有一片大明堂,最適合慶村民食盆用

 

 

順風圍新村

離開鍾屋村往前跑,首先看到一條順風圍新村(牌坊寫順豐圍新村),這一條順風圍新村是擴展自在旁的順風圍,建於1978年左右,由於村中男丁越多越多,當時順風圍村代表梁乾倡建新村,並獲得政府撥地八萬呎,最初約有百戶村民興建村屋。

路過新村並沒有入村,繼續往前跑。

DSC06151

↑ 順風圍新村(這種牌坊讓人想起屏山大道村的牌坊)

 

 

順豐圍

順風圍新村牌坊不遠處,便是屯門鄉其中一條舊村落順風圍,村口牌樓與村公所幾乎緊貼在一起,牌樓寫著「順豐圍」(建於2004年),而三層高之順風圍村公所則建於1978年,建築物寫「順風圍村公所」,用作村務會議、康樂聚會及地下圖書館,由村中父老及旅英歐海外鄉僑捐輸籌集費用,落成當日村民舉辦隆重典禮,並擺上一百五十席盆菜宴慶祝。

IMG_20150104_101057

↑  順風圍牌樓與村公所幾乎緊貼在一起

 

 

順風圍

順風圍又稱順豐圍,此圍建於清初復界(康熙八年 1669)之後,已具有四百多年歷史。

早年香港報紙皆稱此村為順風圍,後來改稱為順豐圍,所以兩個名稱皆同時出現在村中。順風圍喻意風調雨順,可能由於順風圍昔日西向后海灣,吸引了三姓蛋家漁民建立順風圍,後來遷入其他二姓,村民皆以務農為主。

順風圍圍門已經翻新,刻有鶴頂格門聯:「順承雨澤、豐稔田疇」,喻意豐收好收成,村落位置上靠近洪水坑河,享有河溪澆灌之地利。現時順風圍住有劉、梁、黃、張、謝五大姓氏居民,其中梁姓居民繁衍自八鄉元崗村梁氏。

聽說順風圍昔日建有圍牆、圍門、社壇、更樓及風水塘,今天卻只剩下圍門及社壇。圍門內懸有另一副對聯:「順天啟運德業雙馨增百福,豐蔭生祥人財兩旺庇千秋」。

DSC06153

↑ 順豐圍圍門已經翻新,刻有門聯:「順承雨澤、豐稔田疇」

DSC06155

↑ 順豐圍圍門內懸有另一副對聯,直望圍尾神廳

shunfungwai PHP4-0-23 198X

↑ 80年代順豐圍角樓及圍門(圖片源自香港公共圖書館

shunfungwai PHP4-0-42 198X

↑ 80年代順豐圍圍門(圖片源自香港公共圖書館

 

 

順豐圍神廳

圍內中軸線後方建有神廳,神廳門上有巨型花草圖畫作裝飾,門外貼有對聯:「順逐咸沾眾聖澤、豐亨並享太平年」,神廳中主奉三位主神,關聖帝君、天后元君及開山宿佬。

三位主神兩旁亦置有天后元君神像及另外十一位神祇之神主牌,當中七位皆是各方土地福德正神,包括掌管黑坭、護館、護宅、護圍、圍門、社壇及和井泉(井泉來龍地脉福德之神),其他還有天后、關帝、開山宿佬、行深過淺列位龍王之神。(最近在元朗舊墟遇到一個 XX 玉液井泉龍神之神位,現時還未想到 XX 二字,所以對眾諸神的名稱特別感到興趣)

DSC06156

↑ 順豐圍圍內中軸線後方建有神廳

IMG_20150104_100801

↑ 順豐圍神廳中,其中十一位眾聖神主牌

IMG_20150104_100946

↑ 村前一幢白色房屋是同慶堂花炮會

 

 

坭圍

離開順豐圍,往前走便是坭圍,跟之前兩條村相同的牌樓又再出現,只是名稱稍有不同,這裡寫上「屯門鄉坭圍」下款四位陶姓鄉紳,牌樓背面寫著「黃崗圍 又名坭圍」。

坭圍屬於單姓陶氏族人的圍村,是屯門鄉原居民村落,據悉陶氏最初於南宋未年間由廣西鬱林遷居至寶安縣,然後遷居至元朗牛潭尾,最後在明朝年間於屯門鄉落擔,建立屯門村。

屯門陶氏開基祖是陶文質,稱為陶氏一世祖。陶氏族人於清初遷海事件中,曾經離開屯門往中國內遷,復界後返回屯門鄉復村,首先是建立黃崗圍,即今天坭圍。陶氏奉陶侃為始祖,陶侃的曾孫是晉代著明陶淵明(約365年-427年),自號五柳先生。

IMG_20150104_101213

↑ 坭圍村口牌樓

IMG_20150104_103229

↑ 牌樓背後寫著坭圍舊稱黃崗圍

 

 

坭圍 圍門

走進坭圍,第一時間被圍門的外型所吸引,坭圍圍門甚為古典,幸而圍門兩旁之矮平房仍然保存著、襯托出圍門的氣勢。圍門大門有兩扇六角形銃窗、圍門頂女兒牆以如意卷雲為造型、正面雕有雙鳳朝陽泥塑,是明清時期吉祥雕飾、祈求村中學子仕途順利,金榜題名,為宗族爭光。圍門右下角刻有一塊「黃崗圍又名坭圍簡歷碑記」。

泥圍原本建有圍牆及炮樓於四角,今天只有圍門保留了傳統圍村的色彩。

IMG_20150104_101557

↑ 坭圍圍門嵌有黃崗圍又名坭圍簡歷碑記

DSC06167

↑ 坭圍圍門後,進入圍內

 

 

黃崗圍又名坭圍簡歷碑記

黃崗圍又名坭圍簡歷碑記之內容:

當考我濟陽陶氏歷史源遠流長,祖宗自唐堯分系而來,帝堯封陶子孫為姓數千載至晉,有侃公父名丹,為柴桑侯,侃字士行,初為縣吏,後舉孝廉明帝時,平亂有功,為大司馬官,至侍中太尉,封長沙郡公,為八州軍事拜大將軍,在軍四十餘年雄毅明決,聲威卓著。

陶氏宗祠奉侃公為始祖,其後裔乃柴桑侯六十八世孫文質、處斯、嘉鳳、裔儀公等,先世受秩宋朝累膺貴顯,自宋室南渡時,族姓從江西省遷移廣西省,宋未由廣西省遷居廣東省寶安縣,元革宋祚埋名隱姓,莫敢著聞而世譜,亦因散佚迨元明之際,文質、處斯、嘉儀、裔儀、鳳儀公等卜居本鄉,同時羅氏族人在貼近立村,連合為屯門大村,立戶定籍,迄今已有七百餘年歷史。

世事滄桑,陶羅兩氏族人約在清乾隆年間先後擇地遷居,各自建立村圍,羅氏族人遠離遷居沙頭角或遷移離島。  陶氏族人則聘請地師勘定風水最徍位置,在原村附近分佈建立五條村圍,屯門大村由此而敵。

溯黃崗圍又名坭圍由原村屯門大村遷居於此,肇基屯水創造黃崗迄今,已歷三百餘年,合圍吉慶,比戶添祥,民康物阜,樂業安居,年年徵三祝,歲歲慶九如,爰書以勒貞珉用誌,福德靈蹟卜奕世之其昌,永垂不朽藉留紀念是為記。

福添代撰九二老叟

二零零五年十二月十七日

歲次乙酉年十一月十七日

坭圍似乎是元朗屯門區中唯一一條村落、把宗族的源流及建村歷史刻成碑誌,好讓族中後人暸解,不用翻查族譜或依靠口傳史記,所謂慎終追遠,這一份心思是非常難得,通常圍村中所見的碑誌,都是近年代之建築重修碑誌,記錄了某年某月重修,加上一眾捐獻者芳名,以及鄉紳名稱而矣。

坭圍圍門原本貼有對聯:「創造黃崗慶九如、肇基屯水徵三祝」,今天對聯已破爛,只剩下「九如」二字。

沿圍門走進圍內,看不到一般圍村的中軸線,在圍中央向右轉,可以看到神廳。圍門神廳並非在圍尾中軸線上,可能是風水佈局。

圍門外風水池已改建成休憩公園、除神廳外圍門內土地公公的神龕及古老木雕神像亦相當精緻,不能錯過。

DSC06169
↑ 圍門內土地公公的神龕及神像

 

 

陶淵明 五柳懷風

坭圍圍門上有嵌四個古字石匾,上面刻著的四個字,足足花了一句鐘時間去揣摸,幸得到 @aki 拆解,原來是「五柳褱風」(褱是懷之古字)。

上文提及過,「五柳」正是陶淵明的號稱,而懷風的意思是傳承陶淵明之氣節和作風。

150105 wallgate

↑ 坭圍圍門上之四個古字「五柳褱風」

 

 

坭圍 眾聖宮

坭圍神廳與圍門並不連在一起,依圍中的巷道設計來看,圍門原本位於西面,後來被改建於南方,記憶中錦田永隆圍也是改動過圍門位置。

坭圍神廳內有一個古老木神龕,供奉著三位主神,包括護圍英雄、護宅土主福德正神(土地)及建圍有功列位大神。

牆上掛有神廳寶座落成誌慶之書畫,其中一幅由藍地永安村所送,賀黃崗圍眾聖宮重修落成,在旁懸有兩副由陶福添撰文之木對聯:「黃道崇陞普照枌榆綿世澤、崗陵夾輔恩垂閭里藉先靈」及「黃道天開萬丈光芒籠寶座、崗陵正氣千秋景象護枌榆」。

DSC06163

↑ 坭圍神廳眾聖宮內之神龕

DSC06165

↑ 神廳內慶祝重修落成之木對聯

DSC06171

↑ 坭圍前之遊樂場,相信昔日是圍門前之漁塘

IMG_20150104_102845

↑ 坭圍(泥圍)花炮會,附近有一塊坭圍村廣場道路重修紀念碑,不過貼滿膠紙印,無法詳閱

IMG_20150104_103041

↑離開坭圍時,所經過的大樹群

 

 

參考資料:

You may also like...

11 Responses

  1. 平帆 says:

    噢,鍾屋村圍尾神廳要擇日把對聯掉換一下。

    很少見這種眾聖神主牌。曾見過一次,但已記不起在那一間廟宇。

    坭圍圍門好像一固面孔,兩窗是眼,門是口。觀乎其他圍村設計好像也差不多,不知是不是真的模仿人面,做風水佈局。另外,近頂兩隻雞(?)向著太陽,不知有沒有些特別意思?

  2. says:

    屯門鐘屋村唔關廣西事。

    鐘屋村源於大埔鐘屋村,原於東莞,好似話係東莞乞食去到香港開村立業。

    再由大埔鐘屋村分支去屯門。

    係屯門鄧氏土地中的夾逢開村立業,與陶氏並鄰。

    古有,船到那兒便,或稱風爭到那兒便是鐘氏或鄧氏土地。

    所以,廣田圍係鐘屋村範圍。以外,叫圍外,再外邊就係夾雜官地,鄧氏祠堂地及鐘氏祠堂地。

  3. terewong says:

    @喵 您好喲,我文中提及廣西,指坭圍陶氏。鐘氏原來是源於大埔鐘屋村,相信夾於鄧氏陶氏兩個大族中立村,並不簡單,請請你告之及分享。

  4. willyleekc says:

    網主很用心介紹屯門北圍村歴史 謝謝
    另外我把這個網頁在屯門舊照片推介 可以嗎

  5. terewong says:

    @willyleekc 好啊,謝謝你,我也有看屯門舊照片的,看精彩啊。

  6. chan says:

    Hello
    我住順豐圍
    你圖書館張相的角度 把順豐圉影得很殘舊 比真實情景差多了
    我地住入小小 很多菜田 80年代時 空氣清新 民風純樸 外來人不敢入村 80年代是可以住得很舒服

  7. terewong says:

    @chan 多謝留言,我覺得昔日的村就是有一份簡約懷舊的美態,不是你有沒有順豐圍角樓及圍門照片也可以分享一看呢

  8. winddust says:

    但近期看到有關元朗橫洲的土地發展風波, 大批農田濕地近年被填平, 用來起村屋, 做物流, 停車場…..! 利之所在, 後人便不惜把祖先世代生養所依賴的田地漁塘毀棄, 鄉郊破壞, 毀村滅林, 真令人心痛.

  9. 魔鬼小編 says:

    「而三層高之順風圍村公所則建於1978年,建築物寫「順風圍村公所」,用作村務會議、康樂聚會及地下圖書館,由村中父老及旅英歐海外鄉僑捐輸籌集費用,落成當日村民舉辦隆重典禮,並擺上一百五十席盆菜宴慶祝。」

    我當年就在那裡吃盆菜,當晚吃盆菜還下大雨呢,這個我好記得。村民還請了蔡麗貞來唱歌贈慶。我網站有提過,可在我網站搜「盆菜」。

  10. Chun Lee says:

    坭圍以前是給魚塘包圍著,出入都要經過圍門出入。

  11. terewong says:

    @ChunLee 謝謝你告訴我昔日情況,相信也就是圍門的保安作門了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