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遊元朗屏山鄉 (18) - 唐人新村楊侯古廟

元朗區內有十一幢廟宇供奉楊侯大王,其中六幢廟宇以楊侯宮為名,其中最出名的是厦村鄉東頭村楊侯宮,已被列入香港法定古蹟;而其中最偏僻的一幢,可算是唐人新村楊侯古廟,早於兩年前已經大約知悉其位置,每次跑遊元朗都錯過,反而唐人新村竹林明堂及金蘭觀都到訪過,最近才有緣到唐人新村楊侯古廟。

由元朗朗河路跑往水牛嶺,往山下路向山方向走,轉入朗漢路,注意這段路車多人少,就在通往唐人新村路的路口進入,注意在金莎花園前有一條小村路,沿著這條小路走便會踫到這幢隔世的楊侯古廟 (Google Maps),這幢古廟人氣欠奉,冷落了楊侯大王,幸好楊侯古廟旁的小屋住了數位菲律賓女仕,在這片鳥無人煙之地總算帶出一點人氣。

141102 runningroute

↑ 跑遊元朗屏山唐人新村楊侯古廟

 

 

元朗區內供奉楊侯宮的各個地點,還未計算圍頭圍尾神廳等:

舊墟五和:

厦村鄉:

屏山:

新田:

八鄉:

141201 DSC05430

↑ 唐人新村附近的景緻

 

 

楊侯

楊侯是宋帝趙昰母親楊淑妃之弟楊亮節,楊亮節身為南宋國舅,遇元朝金國大軍攻陷南宋首都臨安府(今淅江杭州),楊亮節與俞如珪(趙昺母親俞修容之弟)兩位國舅背負幼主益王趙昰和弟弟廣王趙昺,逃離至福州,其後文天祥、陸秀夫、陳宜中和張世傑等人匯合,眾人先在福州江心寺擁趙罡為帝(1276),擁立為端宗,冊楊淑妃為楊太后,陳宜中執掌軍政,當時福建已經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東方大港,不久元軍追至攻入福建,宋室行朝沿海先後逃至陸豐甲子港及大鵬灣,在廣東海上一帶乘船漂泊,再推進至九龍城。

宋王臺

眾人駐扎於九龍鹽場官富場,宋帝在附近建設行宮,一邊等待文天祥所招募之勤王民兵前來營救,所以經常登上聖山(宋王臺)觀望。據說宋帝行宮後來被改建為北帝廟,而趙昰趙昺曾經駐扎的地方建立了二王殿村(今馬頭圍邨)。當時楊太后的女兒晉國公主亦有同行,公主因墮海溺斃被葬於九龍城聖山附近之「金夫人墓」,後來在原地興建了聖三一堂。

說回楊亮節,他生前已經獲封為「侯」,他死後更追封為「王」,故稱為「楊侯王」,而九龍城侯王古廟,據說是楊亮節病死於九龍城時所葬的地方(據說九龍城侯王廟石匾紀錄了它是楊家後人為紀念祖先楊亮節所建),另一說法指楊侯並非指楊亮節,而是坊間流傳的一位曾經替宋帝醫病的楊姓醫師。話雖如此,東涌侯王宮廟今年舉辦了侯王楊亮節寶誕,就當侯王就是楊亮節。後人敬其因楊侯護主有功、英勇捨身及忠義史蹟,於各地建廟紀念。

趙昺

宋室逃避元軍劉深進襲,張世傑與宋帝退至荃灣(淺灣),與鄉民一起在針山築石城對抗蒙古元朝追兵 (1277),不久趙罡於逃避時受驚病逝(1278),於是陸秀夫在碙州梅蔚擁立趙昺為皇(1278),升碙州為翔龍縣,陸秀夫執政、張世傑掌軍共輔幼帝,陳宜中已前往占城(越南)借兵未返。據說碙州梅蔚指大嶼山梅窩,大嶼山昔日稱為大奚山,在南宋時期屬於廣東第一探花李昴英食邑稅山,今天在梅窩碼頭休憩花園保存了李府食邑稅山的界石。宋室行朝選擇駐札大嶼山,相信是因為這幾處地方皆有朝庭鹽場等機構,擁有經濟能力以及利用到當地的駐兵之宋軍保護。(一說碙州指廣東吳川碙州)

崖山

宋室逃難時期都涉及大臣間爭權鬥爭,自宋室於福州趙罡立為皇後,文天祥被陳宜中調走招兵抗元,最後文又祥被元軍所擒,張世傑攜趙昺駐泊於新會崖山,錯使連環船陣導致宋室兵敗,陸秀夫困於海上無路可逃,唯有遺妻、連同趙昺一起跳海殉國(1279),敗仗後張世傑最終尋死於颱風中。南宋國敗於金人之外,亦敗於宋室內鬥及無數漢奸叛徒手中。

佛潭及金門楊氏

對於楊侯,還有一個說法是楊亮節當時是帶同三個兒子隨駕南逃,途中因三子途勞染疾,寄養於漳浦佛潭鎮一戶農家,楊亮節與長子及次子先到廈門,欲覓船前往廣東崖山與趙昺會合,不幸傳來崖山兵敗宋亡的消息,楊亮節逐到浯州(今金門),隱居於官澳珠寶石下,誓誡楊氏子孫勿為元朝官臣,最後鬱鬱而終。 楊氏後人分別在佛潭及金門開基散葉,今天漳浦佛潭與金門湖美皆建有楊氏家廟,兩廟祖龕的一世祖均供奉楊亮節,同宗同祖。

誰是楊侯

以此說法推論,楊亮節並非死於九龍,那麼回到剛才坊間流傳,為宋帝醫病的楊姓醫師,傳說是一位叫「楊二伯公」的本地人為他治俞,當宋帝再拜訪恩人的時候,卻發覺楊二伯公早已去世,眾人相信替宋帝治病是楊二伯公顯靈,於是逐於聖山附近建廟供奉。

再回顧元朗區內的舊墟大王古廟、東新黃屋村大王廟(二聖宮)和屯門三聖廟,它們都同時供奉楊侯大王及洪聖大王,既然洪聖大王屬南方海神(洪聖源自南海龍王的封號「洪聖廣利王」),估計楊侯跟洪聖或多或少跟海神類別有關。元朗區內有三種廟宇最多,包括天后廟、洪聖廟及侯王廟(楊侯宮),三者都是南方海神,受到元朗昔日漁業村民所供奉,加上元朗大部份圍村的神廳裡也同時有供奉侯王,如果侯王純粹是南宋未年一位國舅,應該不會廣泛跟民間神祇並列。

所以,個人推論楊侯大王可能是另一位海神「楊府爺」,楊府爺指北宋時期楊家將楊六郎(楊延昭),他生前驍勇善戰,獲封保靈侯,死後他的牌位在宋未兩帝避難時期被軍隊供奉,祈求在戰事中得到護佑,期後伸延至海軍及百姓,由戰神演變成為海神,所以昔日九龍城及東涌駐軍的兵寨附近便有楊侯宮,香港舊日以漁業維生的村落亦廣設楊侯宮,希望保佑漁船及運輸船等漁事生活。

141201 DSC05433

↑ 楊侯古廟位於沙井路旁的唐人新村東面

 

 

唐人新村

唐人新村據悉是唐鴻基於1932年開僻創立,任教師的唐鴻基被屏山附近之宜嶺環境所吸引,向屏山鄉收購地皮,並聘請農科專家設計種果種花,同時開僻車路及建築房屋數幢,命名為「四和園」,唐氏其後更自組地產公司,再買地三百萬尺,連同四和園的地方,興建別墅洋房,裝備街燈水喉,並將此處命名為「唐人新村」。最初這裡有廣東中山林氏及唐氏居住,戰後大量國內移民湧入,唐人新村匯集了大量上海口音的新移民,村中以僑居民為主。村中昔日有靈山書院及惠群小學。

雖然一直認識的唐人新村是屏山鄉新發展的區域,數百年前錦田人鄧元禎最初遷居至屏山時(約1216年),便是暫居於元朗唐人新村一帶並設「香園圍」(嘉慶年間舒懋官所撰之《新安縣志》中就有記載著「屏山香園圍」這一個地方名稱,另外沙頭角也有一個香園圍),他的兒子鄧從光(萬里公)才正式定居於屏山。據說鄧元禎與兒子鄧從光禮騁風手師屬求遷居福地,曾經於屏山農家投宿,後來聽到廘鳴之聲所以斷定屏山這個毛蟹局的地形為良田福地,未知道這家屏山農家,是否唐人新村這個地方。

屏山鄧氏一世祖鄧元禎原葬於東莞寶山,後遷至元朗橫洲髻山玉女拜堂右下側,其子鄧從光葬於元朗坳頭狐狸過水穴(錦田人稅院邵馬鄧自明亦葬於坳頭狐狸過水穴)。後來鄧氏後人繁衍,向陳氏購入上璋圍,可見時屏山一帶已經有居民定居,輾轉由屏山鄧氏取締這一片地方。

141201 DSC05431

↑ 沿此小路去尋覓楊侯古廟,兩旁連人影都看不到

 

 

咱嶺廟

楊侯古廟位於沙井路旁的唐人新村東面,在屏山鄧氏族譜所載之屏山地圖中,指出這個地方叫「咱嶺」,所以這一幢楊侯古廟又名「咱嶺廟」。

這一幢咱嶺廟跟唐人新村有密切關係,傳說清未咸豐同治年間,元朗區附近的乞丐聚居於古廟中,甚至在廟旁搭草寮居住,多至百餘人,向富有人家求乞要脅或盜竊,後來丐幫息微,古廟逐演變成一破廟。後來唐鴻基首先在古廟附近建立「四和園」農場,繼而發展別墅群「唐人新村」,估計是今天唐人新村「鳳輝園」的前身。

據古蹟辦的資料,這裡在1940年代初至 1980年代初,曾經有數名尼姑由觀音山遷至古廟居住,方便打理廟宇。

141212 map_large

↑ 元朗屏山毛蟹局風水圖

141212 map

↑ 屏山地圖中指出楊侯古廟這個地方叫「咱嶺廟」

 

 

楊侯古廟

從古廟的畫作中看到是壬辰年,壬辰年是1712年,正值清朝康熙年間,相信此廟已經有 300年歷史,既然村民建廟並以「楊侯古廟」為名,估計在此之前(1712年以前)已經有一幢楊侯廟存在,繼而由村民籌備重建。依照這個年份作比較,唐人新村楊侯古廟比起九龍城侯王古廟(約1730)或大嶼山東涌侯王宮(約1765)歷史更為悠久。

唐人新村楊侯古廟,並非位於靠海的地方(六十年代有一篇新聞描述廟下的禾田原有一條鹹水河通出后海灣),而該區居民昔日以農務為主,所以楊侯古廟的建立,除了祈求平安性質之外,估計是屏山鄧族立村前依照風水師指示去興建,鄧元禎遷至屏山前,風水師曾經分析過屏山毛蟹局西北有缺口,北煞較大而不利於人,所以原先定居在唐人新村一帶的農家零落而不發旺,喻鄧元禎在屏山立村時,適宜在村北先立土地和侯王廟以緩解煞氣,估計因此誕生了唐人新村楊侯古廟,所以古廟的年份應該追索至鄧元禎於屏山立村時之十二世紀南宋年代,可能因而解釋了屏山鄧氏相信北煞影響而一直忽視唐人新村一帶的地方。

楊侯古廟於清代重建後,大門上有匾額「楊侯古廟」,門外設有土地神位,神位兩旁寫有對聯「日月普光照、山河喜氣明」,上方橫批寫「如意吉祥、座禛」(未知道座禛的意思,而「禛」具有以真誠動神靈而得福祐的意思)。廟宇的大木門正面,可以看到昔日門神畫像的痕蹟,現時畫像被移去,在這個難得的機會下,可以看到大門正面原來刻有「神靈、顯赫」四個大字。

從大門偷窺廟正廳神龕內楊侯爺神位,楊侯神像披上紅紙避開廟宇動土,神龕兩旁有古字「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及對聯「楊佑黎民成澤國、侯顯英雄復山河」,神位裝飾精緻。

楊侯古廟大門外,種有一棵大樹,這個佈局有點奇怪,一般廟宇大門外鮮見有大樹阻擋,而廟外明堂甚為凌亂。今次看不到村民在1952年廟宇翻新時,在廟前所興建一道風水牆,可能今次錯過了。

希望日後有機會的話,於楊侯古廟重修後再度跑遊拜訪。

141201 DSC05439

↑ 從古廟的畫作中看到是壬辰年,壬辰年是1712年,正值清朝康熙年間

141201 DSC05442

↑ 楊侯古廟門外的土地神位,有對聯「日月普光照、山河喜氣明」,上方有「如意吉祥、座禛」(未知道座禛的意思)

141201 DSC05441

↑ 大門有楊侯古廟匾額,既然稱之為古廟,相信廟宇建成前已經有一幢具相當歷史的楊侯廟

141201 DSC05440

↑ 大木門有撕去門神畫像的痕蹟,幸好在這個機會下,看到大門是刻有「神靈、顯赫」四個大字

141201 DSC05434

↑ 從大門外偷窺裡頭的工程進度,可以看到樑上新架起兩台冷氣機

141201 DSC05436

↑ 從大門外偷窺楊侯爺神位裝飾精緻,楊侯神像披上紅紙避開裝修動土,神位兩旁有古字「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及對聯「楊佑黎民成澤國、侯顯英雄復山河」

141202 insideyauhautemple

↑ 昔日唐人新村楊侯古廟內的情景(轉載自香港古蹟辦

141201DSC05438

↑ 楊侯古廟外的香爐及瓦磚,不過廟外甚為凌亂

141201 DSC05443

↑ 楊侯古廟外種有一棵大樹,佈局有點奇怪,一般大門外少見有大樹阻

141201 DSC05448

↑ 古廟旁的小屋住了數位菲律賓女仕,在這片鳥無人煙之地總算帶出一點人氣

141201 DSC05450

↑ 從小路的另一端離開,發現這裡叫唐人新村「古廟路」

 

 

參考資料:

You may also like...

6 Responses

  1. 平帆 says:

    原來南宋亦敗於宮廷內鬥及無數漢奸叛徒手上,真是令人欷歔,好好一個漢族文化鏈,就此斷了一截。

    古廟的畫作經日曬雨淋,一般不易翻新,壬辰年會否只是兩年之前?

  2. terewong says:

    @平帆 其實在外牆的圖畫都經過日曬雨淋消失了,只有在正門簷下的圖畫,不受到風吹雨打才能夠保存下來(至於壬辰年,看來要到廟裡看它餘下的古物有無有更多蛛絲馬跡)。有空你也去一趟,看看它裝修後是何景貌,哈哈。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